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45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到一个不错的帖子,与大家分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22 10:19: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
乘爱飞翔
??今天,我们的学习已进入第五天,教授为我们讲的是小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分析与干预策略。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我觉得离心理学越来越近,教授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富有感染性的充满激情的语言为我们深入浅出地剖析儿童心理问题的类型及成因,让我们时时觉得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徐教授思维敏捷,语言干净利落,恨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知识都传授给我们。那种对儿童热切的关注,对教育的责任感深深地感染着大家。不管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都有很大的收获。
??一、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孩子的心理与行为问题70%-80%出在家长身上。是啊,如徐教授讲得那样,我们对领导说话时三思而后行,对邻里也是再三斟酌,唯独对我们的孩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社会上许多工作需要培训,需要考证,可唯独做父母,没有培训,没有合格证,可能在我们还没有作好心理准备的时候,孩子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可孩子毕竟不是阿猫阿狗,只要能吃好穿好就可以了,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知觉的个体。他的未来是需要有设计的,可是我们许许多多的父母(包括我自己)缺乏经验,摸着石头过河(这一点倒也有情可原),可是也有许多的父母对孩子缺乏责任感,疏于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也有的家长缺少正确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如孩子犯错时,打骂孩子),这种不当的教养方式在孩子的童年或幼年留下了不该有的阴影,并进而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弥补的,而孩子的童年过去了却是再也找不回来了,童年时对孩子的伤害也许会成为对孩子永远的愧疚和遗憾。
??我接触过不少有问题的孩子,就像有人所说“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个问题家庭”。如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度保护,使孩子自私、胆小,有的家庭长期不和,使孩子胆怯退缩、或孤僻,有的家长不懂家教的常识,动辄打骂孩子,孩子又把这种方式带到与同伴的交往中,家庭教育的不当也增加了学校教育的困难,想一想,包括自己在内,真的有许多无知的家长,因此,开办家长学校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势在必行。
??二、同伴关系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是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所无法取代的。从昨天王教授的报告到今天徐教授的报告,大家都在强调儿童社会性技能的培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更注重的是孩子智力的发展,注重的是孩子的分数,只有当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的时候才来反思。如卢刚事件、马加爵事件,这些血的教训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什么时候为孩子补上这重要的一课,当孩子在与人交往中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谁来为孩子提供帮助?我想起我的好几个学生,他们的问题都与同伴关系的处理有密切的联系,如于峰,他总是那么孤傲,虽然学习很不错,甚至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但他却没有一个朋友,其实在他优异的学习成绩的背后是他内心的孤独,我想这样的孩子其实更需要朋友。孩子在成长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可能这些烦恼会随着和朋友的交往活动而烟消云散。可是于峰,他甚至不会和同学相处,他不懂同学之间相处的规则,他无法融入他周围的人群或同伴中,所以他的行为才会如此怪异,趴在地上碰头,打自己的头,哭着要离开班集体,他只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引起大家对他的注意,引起老师同学对他的关注。这可能与他童年时期被寄养的经历有关吧!小晖在一二年级时特爱告状,只要调换了同位,他就会把四周的人告个遍。三年级时,我跟他谈了一次,我说:“你有没有想过,问题可能不是出在同学的身上,可能问题出在你身上,你看到的总是别人的缺点,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你不要双眼只盯着别人的缺点,要多看别人的优点,这样对自己对他人都会有好处。”从此后,小晖果然改变了自己的眼光,他不再告状了,更重要的是他交到了许多的好朋友。
??三、孩子的世界里无小事,全是大事
??“你的橡皮被同学一切两半”,多么稀松平常的一件事,可这是在大人的世界里,而在孩子的世界里,这却是一件天大的事,因为一块橡皮,夜里做梦,以至于学习成绩下降,作业拖欠,这是多么地不可思议,可这就是儿童。徐教授在报告中反复强调:孩子的世界里无小事。对儿童未来的发展给予了深刻的关注,并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大家体会到的确如此。有个孩子因为自己心爱的一只狗意外地死亡,造成了父子之间的隔阂,甚至一年来没再叫过一声爸爸。当然,这样的例子有些极端,但它在提醒我们,真的要时刻绷紧一根弦,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孩子的变化,用敏感的心去感知孩子的喜怒哀乐,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孩子以帮助,当孩子遇到烦恼的时候及时地帮孩子排解,以防止孩子心理上形成痼疾。用孩子的眼睛来看待世界,你才可能会走进孩子的心灵。可是我们有时的确会忽略了来自孩子的求助信号,认为小孩子嘛,一会儿就没事了,即使我们过了几天,看到孩子真的没事了,但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事情”可能还远远没有过去。
??四、爱是要回报的,以前总认为爱是不需回报的,徐教授说这是它的高尚之处也是它最大的误区。我们的父母在无怨无悔地为子女操劳,什么时候想到过回报。实际上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付出了许多辛苦,但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欢乐,从某种程度上或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孩子成就了我们的人生,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求回报的理由。但我可能曾经误导了儿子。我记得以前曾这样跟儿子说:“孩子,你的成长给妈妈带来了许多的欢乐,这是你送给妈妈最美好的东西了。”不知儿子当时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可我记得有一次,当我抱怨养儿子太累的时候,儿子说:“妈妈,你没有得到过快乐吗?你不会不要我吗?”那时候没有意识到什么,可是现在猛然意识到可能有一点误导了。当然值得欣慰的是,儿子还是很有爱心,也懂得回报的孩子。徐教授讲到女儿用攒了两个月的零花钱给妈妈买了项链,妈妈非常珍视的时候,我的眼泪流出来了。我也想到了儿子给我买衣服,买小礼物,制作生日礼物,出来几天,我也很想儿子了。很多时候,父母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星期天我们都会带孩子去买礼物看望老人,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会把“孩生日,娘苦日”那句话告诉儿子,并给母亲买好吃的等等(我还记得小时候,姑姑过生日时总会给奶奶烙上油饼送来的事)。儿子很动情地说:“妈妈,我爱你,妈妈,谢谢你!”儿子经常为我许诺:妈妈等我长大了,给你买最漂亮的衣服,买一幢很大的别墅,让姥姥、姥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的一家都住在一起。有时在路上,看到一辆漂亮的汽车飞驰而过,儿子会说:“妈妈,你看,长大了我给你买那样的汽车,好不好?”听起来很幼稚的语言,但儿子说得郑重其事,我每次也都积极地回应:“好啊!妈妈相信你会做得到!”我在班里也经常进行这样一种爱的教育。比如让妈妈讲述孩子小时候的故事,三八节送妈妈礼物,平时帮妈妈做家务,编一本书写自己的成长历程等。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体会到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应该好好地孝敬父母,用自己的爱回报父母等等。
??五、温暖的家庭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我自己的成长经历使我体会到,一个家可以没有钱,但一定要有爱,有温暖,有快乐。我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但因为有父母的爱,所以从不曾感觉自己贫穷,倒常常感觉自己很富有。我奶奶非常骄傲的一件事就是“七个子女,我从未动手打过他们”。但我的叔叔姑姑们却个个孝顺,兄弟姐妹之间也特别地相亲相爱、和谐。而我们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但依然认为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教育是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所以儿子会对我说:即使我们住茅草屋,只要是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我也会快乐。我很高兴儿子有这样的心态,我接触过几个家庭不幸福的孩子,他们所受的那种伤害有时是很难用言语说请的。所以在家长会上,我跟家长说:“父母是一条船,船上载的是我们的孩子,在海上航行的时候,会有风风雨雨,甚至有大浪滔天,但我们会齐心协力,共同博击,当船出现漏洞的时候,我们很快会补上,不能任由缺口越来越大,直至沉没。当船偏离航向的时候,我们会奋力拨正它。因为我们有责任把船开到理想的幸福的彼岸。”我跟孩子们是这样说的:“你们应该是双面胶,把爸爸和妈妈紧紧地粘在一起。”当然,这只是我美好的愿望,我所看到的事,有许多的家庭已经解体,也有不少的家庭虽为了孩子勉强维持着但却摇摇欲坠。我真的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幸福的家庭,有爸爸妈妈的关怀,并且我也会在我能力所及的情况下去不断地努力!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静处听风吟 + 1 + 1
涵儿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5-22 15:10:19 | 只看该作者
好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5-22 21:19:2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5-23 03:04:38 | 只看该作者
xiexi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2-3 17:23:1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2-4 12:1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2-8 09:4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2-8 11:20: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2-9 11:04:51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你不要双眼只盯着别人的缺点,要多看别人的优点,这样对自己对他人都会有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2-13 14:39: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0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3:03 , Processed in 0.113128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