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5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5 11:0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爸
我爸是个小干部,曾经的,说起来我也做过“干部子弟”呢。我爸给人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和气,二是喝酒,这都是出了名的。
说他和气,也许该从我讲起。我的脾气随我妈,特别直,爱较真,也挺冲的,有什么话憋不住,更不会绕弯子。
一次,家里来了一个收破烂的,我东奔西跑的忙活了半天,收拾了一大堆破鞋烂袜子,满心指望着卖个好价钱,充实一个自己的“小金库”,可收破烂的人称了称,却只给两毛钱。我不知道这堆东西到底值多少钱,但感觉上怎么也要一块两块吧,她的“两毛”一出口,让我有种被侮辱的感觉,失望、委屈、气愤,各种难受劲一齐涌上了心头。我气乎乎的对她说:“不卖了!”然后一脚踢上去,破烂散成了一片。收破烂的人傻了眼,束着手站在那,不知怎么办才好,我也只知道呼呼的喘气。
这时,娘来了,问清事情的原委,狠狠的批了我一顿,并向收破烂的人不停的道歉,尽管人家一个劲儿的说没事。
前面我说过,我的脾气随我妈,她可不是个老好人,换成平时,看我受了气,娘肯定会帮我的。可这次为什么不同呢,娘给我说清了其中的道理。当时我十三岁左右吧,过去二十多年了,娘的话已经记不全了,但有一点我印象却非常深刻,因为这是关于我爸的。娘说收破烂的人大多是从中青那边过来的,中青就是我爸当团委书记的那个乡。我爸在那个乡干了七八年时间,把全乡的人差不多识遍了,口碑很是不错。娘说我这一闹,人家肯定不愿意,要是打听出这个坏脾气的小孩是“王书记”的儿子,就把我爸的名声毁了。只是因为我爸曾经在那工作过,一个有可能是那个地方的收破烂的陌生人的感觉都需要顾忌,还是让脾气不怎么好的娘顾忌,我爸的和气的“威力”可见一斑吧。
我爸的第二个特色就是喝酒,娘曾经说过,中国吃吃喝喝的坏风气就是我爸给带出来的。
我爸到了哪都有酒喝,酒友遍天下,都是知心人。酒不论好坏,管够就行;菜不管多少,一碟也可。我沾了“干部子弟”的光,有幸跟着我爸喝过几次,也算领略了我爸的酒风。和我爸喝酒的人大多是下属,也有领导,但不管有谁,到了酒桌上,似乎总是我爸当老大。当老大的自然有人敬酒,不管是喝酒的也好,以茶代酒的也好,我爸是来者不拒,一概喝酒。当老大的自然要敬别人,不管别人喝与不喝,自己都不能少喝。每次喝酒,要不就是酒没了,要不就是意外情况,否则我爸绝不中途退场,从来都是有始有终,甚至领导招呼都靠后,我妈下令都缓缓。
能喝还不能说是我爸的特色,真正的特色是我爸喝酒能办事。
先说写材料吧。我爸的材料不只在乡里,就是在县里也是小有名气的,看过的人都翘大拇指,找我爸写材料的也就特别多。我爸是来者不拒,但材料不能白写,我爸说的好,总不能让我既给他们搭功夫,还要搭酒钱吧。大家都知道,李白斗酒诗百篇,可真要你自己也来上一斗,可就不是诗百篇,而是要湿床单了。我爸跟常人不一样,他是随李白的,越喝越有灵感,越喝越有斗志。久而久之,谁有材料要写,就会在晚饭后提上一瓶酒(注:至少一斤,散装的也行,但不能兑水),一包花生米,连同文章的题目交给我爸,第二天早起只管取材料就行了,保证领导满意。
再说办事。乡里的干部,接触最多的就是老百姓,最大的工作就是给老百姓排忧解难,在这一点上,我爸堪称楷模。可是改革开放了,大家都富了,吃穿不愁了,老百姓还有什么忧难呢,这些问题我爸最清楚。除了开会,我爸天天都在基层,都在老百姓的家里,和他的那些“知己”把酒言欢,畅谈家事、农事、烦心事。
说到这,我要告诉大家一件可能想不到的事,我爸是当地有名的农业试验家,是扛着锄头上班的乡长。除了我爸,我们一家四口都是农业户口,因此我爸不但要在乡里上班,还要回家种地。种地本身没什么特别的,特别之处在于我们家有一块试验田,在这块田里每年都种着不一样的种子,施着不一样的化肥,用着不一样的耕种方法。最新的杂交玉米,外国的大叶芝麻,进口的二铵化肥,小麦适当稀播节省种子,玉米减少株距合理密植,在我们村甚至整个乡里,我们家都是第一户使用的。不夸张的说,我爸作为科学种田的先行者,不只为我们村,甚至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基于这些,才说到了我爸到老百姓家谈农事,因为他有这个资格。
还是说说我爸是怎么办事的吧。记得有一次,两户村民为了宅基地的事闹纠纷,虽然只有一尺宽不到的一条,但两家互不相让,搞的盖了一半的房子都停工了。为了这事,街坊四邻磨破了嘴,大队干部跑断了腿,乡里干部蹲点好几回,乡长书记皱起了眉。一般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我爸,想起了他的酒,乡长亲自提着两瓶好酒来给我爸安排任务了。乡长最清楚,我爸办事少不了酒,酒越多越好,事也就办的越快越好。第二天爸就去了盖房的那家,提着乡长给的两瓶好酒,一来表示祝贺,二来解决问题。
对于我爸的光临,两家都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争着让他在自家吃饭,当然,更少不了喝酒。我爸不急不慌,先向两家人表明了态度。这次来是抱着不达目的罢休的决心来的,不给两家一个都满意的答复,决不罢休。所以饭少不了吃,酒也少不了喝,一家一顿轮流来,直到两家都满意为止。就这样,上顿在东家,说说房子该怎么盖更结实,更省材料。下顿在西家,讲讲地怎么种更科学,能提高产量。说的两家都频频称是,觉得我爸的酒没白喝,饭没白吃。可说东扯西,我爸就是不提纠纷的事,偶尔哪家提到了,我爸的态度就是决不妥协,一定要对方让出一尺来,否则没完。
有了我爸“做主”,两家更是互不相让,东家的房不盖了,西家的地也不下了。转眼间两天过去了,给东家盖房做的改进方案出来了,给西家讲的科学种田方法也只待实施了。万事俱备,只待对方让出一尺了。我爸暂时没了事,打开收音机听天气预。气象台的最新消息是,三天后有大到暴雨。我爸赶紧把这消息通报到了两家,两家一听都急了。要知道,大雨一下,东家开了工的房子可就泡汤了,而西家高产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在大雨前施好肥料。可两家这么僵持着,还要侍候我爸,事都没法办啊。征求我爸的意见,我爸还是一贯主张,对方让出一尺来。前面每次我爸这么讲的时候,两家人都听着挺受用的,向着自己说话呢,谁不爱听啊。可这次就不一样了,先是东家咂摸出了不对劲:总共就一尺的地方,再怎么分,也不可能两家都得一尺吧。可这一尺得不到,事就没完,房子就盖不了,等到大雨一下,损失可就大了。其实原来的老房也没多这一尺,也不是住着就小到哪去了,要不是西家让人生气……西家也查觉到了不怎么对头:自家刚盖的房,三十年内是不用动了,多这一尺地,除了多个大缝外,真是一点用都没有,还影响整体院落的美观,要不是东家叫劲……
其实我爸早就知道这些情况,而且这些道理两家也听过多少遍了,可两家都“英雄”着呢,都在气头上,越说越上劲了。赶巧有这场大雨帮了忙,加上这两天那个新的“建房方案”的“诱惑”和科学种田后丰收的“吸引”润物于无声之中,两家人终于觉醒了。先是东家向我爸表示,那一尺地他不要了,让我爸天天在这费心,他于心不忍,况且我爸的那个新方案比这一尺地有用,多出来的空间何止一尺呢。接西家也放出风来,他们也不愿意房子中间留个大缝,看在我爸的面子上,就把那一尺让给东家。
最后一顿饭是我爸请的客,两家人一块参加,一边喝酒,我爸跟他们讲了个“六尺巷”的故事。故事是说清代礼部尚书张英老家的家人修治府第,因地界的问题与邻居发生了争执,两家在当地都是名门望族,谁也不甘示弱。张英知道此事后,修书一封劝解家人,内容是: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的家人接信后依照他的意思,在原地界上让出了三尺土地,以示不再相争。邻居看到张家这样处理此事,自觉也有不妥之处,遂仿效张家又让出了三尺土地。于是就腾开了六尺的巷道。一时间,两家处理问题的做法传为美谈。
事情的结果就不用我说了吧?可我还是忍不住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其实三天后并没下雨,不是预报错了,是我爸听错了。当然,他是故意听错的。
我爸就这么个人,到了哪都是和和气气的,跟谁都是好,好,好,行,行,行!实在不行就先喝酒,喝过酒后,也就都好了,都行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朵朵仔 + 10 + 10 愿老人家健康幸福!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9-5 14:54:54 | 只看该作者
好干部,  好领导,  好父亲,   就是有一点不一样, 一般男人思考问题时就抽抽烟, 也你爸却要喝酒, 与众不同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9-5 17:21: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9-5 22:09:4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没办法加分,就捧捧场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7 15:26: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家捧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7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2 20:48 , Processed in 0.10105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