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5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绘画涂鸦] 创造力的教学/修改后的文字发表于《书法报-少儿书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16 12:3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创造能力是儿童美术教育要实现的一大功能。但我以为,创造,可以有两种意义上的创造,一为创新,即组合信息;二为创造,即,新信息的产生。
     之前有位朋友提出来一个问题:
     德国美术教育家礼貌的疑问:
1、中国小朋友的美术作品很漂亮,为什么6岁孩子的美术作品表现技巧比我们德国14岁15岁孩子美术技巧表现还要娴熟?好象失去很多重要的东西。
2、中国小朋友的美术作品很漂亮,为什么许多孩子的作品画面和主题都感觉差不多?
以上摘抄《少儿美术》


      我个人认为在幼儿美术教育当中,教育方法是很值得探讨的。尤其在幼儿这一块,很少老师注意到孩子自己的需要。也就是自发的表现和引导。相反的,我们更注重把我们知道的“教”给孩子。少了孩子本身的欲望和需求。
    创造性从哪里来?一个刚开始学习绘画的孩子,本身就带有无穷的创造能力。遗憾的是,一跟老师接触,他们就变成跟着老师思考。或者说,根据老师提供的思路作“发散性”的想象力。我不敢说这是错误的, 同时我认为不是最合适的。这样的孩子学习后,我们只能看到太多成人思路的影子和成人美术意义上的“美”和“技法”。我以为很可惜。



  其实,当孩子的笔开始在纸上留下他自己理解的符号的时候,创造性就开始了。不管这个符号是否符合我们欣赏的惯性,对孩子来说,欲望也开始产生。当然,让孩子觉得他所画的东西不美或者不好,对作品进行成人需求的评判,都是创造性和信心的摧毁行为。即使是有多年绘画经验的少年儿童也受此评判的困扰。因为他们总是很敏感地发现,他无法表现出符合我们视觉欣赏惯性的作品来。因此,徒然挫折了孩子绘画的信心和创造的欲望。
例图一 黄思宇 3岁5个月

  人们所受到的教育有着不同的作用,而我们的视觉欣赏也就产生了惯性,喜欢那些跟我们自己接受的观念相同的东西,对陌生的事物采取了防范的态度。即便自己从来没有真正走进去,是非的观念依然以自己的认识为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接受儿童绘画产生创造性的同时又用我们自己的标准来评价儿童绘画的原因之一。
例图二 王姝雅 3岁8个月
      因此,在我们既定的范围内去鼓励孩子创造,用我们的接受能力去评判孩子的作品,稍微的一个疏忽,对孩子创造性的培养来不及思考就已经消亡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听语漫步 + 5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0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9 02:38 , Processed in 0.07403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