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1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从现在开始,好好说话 钱钟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6 10:2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经常原谅那些无趣的人,但我们无法原谅别人觉得我们无趣。”福科说。   而哲学家西塞罗关于对话给出了建议:文雅、妥协、风趣。   亚当·斯密也认为,对话是让心灵恢复宁静的良药。   而在今天的短信时代,谈话的艺术正在衰退——   你是宁愿:   1.不带降落伞跳出飞机?还是:   2.在宴会上坐到一个从未见过面的陌生人旁边?   如果你选择的是1,别难过,因为还有很多人跟你一样。尽管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说话,但还是经常会觉得张不开嘴。其实大多数情况我们都可以做得更好。无论任何场合,成功皆缘于谈话。但是如果你对自己没什么信心,那么,你的成功之路很可能不平坦。   短信、电子邮件、MSN、QQ……这些先进的即时交流手段,使我们的对话机会大为减少。椐美国一项调查显示,70%的被调查者觉得现代人和二三十年前相比,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不善于交谈。   你是否也发现自己经常辞不达意?跟未曾见过面的人一起吃饭可以谈些什么呢?天气?三言两语就打发了。拿手的段子?就那么几个。用什么话题吸引对方的注意力,成了棘手的问题。或者在和客户沟通的时候,你也无法抓住问题的根本,天马行空东拉西扯,甚至不知如何听取对方的意见。一切问题的根源,似乎都指向一处,那就是——谈话。      宴会上说什么      宴会是一种社交场合,吃是形式,交往是内容。宴会上怎样和别人交谈?      开场白   除非是那种随意的自助式宴会或鸡尾酒会,一般正式宴会都是有严格的座次安排。这时候,你的交谈,必须从你身边的人开始。可以以一句“今天的菜品味道真不错”或“干杯”,作为开场白。除了天气外,小孩和动物也是不错的话题。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喜欢小孩和小动物的。如果参加一个聚会,聚会本身就是个不错的话题,比如谈论一下举行宴会的大厅、陈设和纪念品。      屡试不爽的“最佳问题”   提问是促使谈话顺利进行的一个秘密武器。而“为什么”则是屡试不爽的最佳问题。如果有人说自己准备搬到另一个城市去,你可以问“为什么”,如果有位女士换了份新工作,你也可以问“为什么”。      跟陌生女性交谈   如果想和陌生女性交谈,特别是不是邻座的时候,可以从敬酒开始,说一句“很高兴认识你”,然后就可以开始接下来的话题了。还有一个秘诀是“做自己,坚持真我”,而不是一味地奉承拍马。      控制谈话节奏   不要只顾自己唱独角戏,也要给机会让别人参与。比如可以适时发问:“您看呢?”、“您觉得怎样?”、“是不是这样?”等。      回应   如果发现身边有好几位都在注意听你的谈话,那你说话就不要只盯着一个人,即使和其他人还不熟悉,也要用环视、眼神交流的方式适当照顾他们。   如果是别人在说,你在听,那也不能做只带着耳朵来的听众。即使对谈话内容不了解,也可以问问“为什么”之类,既让对方产生继续说的欲望,也避免了不懂胡乱发言带来的尴尬。      拒绝   技术总监李华应邀去某公司访问。在访问期间会谈的时候,该公司肖副总问李华公司最新技术的有关细节问题。李华不好正面拒绝,但他学会了罗斯福总统经典的幽默,故作神秘地问到:“肖总,您能保守秘密吗?”“能。”肖副总回答非常干脆。李华笑着说:“我也能。”肖副总一听也就不再问了。   有时候对方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从利益角度来说必须拒绝对方,但又没有必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和热情。那就要考虑不要把话说绝,应该给别人以台阶下。这就要技巧地掌握拒绝语言,学会说“不”。   从礼仪的角度来讲,不提倡用身体语言、道具等非语言的行为拒绝对方,哪怕是最缠人的要求,否则会显得傲慢、无礼。拒绝的基本要求是“有礼有力”,既要照顾别人情绪,切忌生硬顶撞别人,又要让对方知道你内心不愉快的感受,同时也使对方知道这是不能接受、不能答应的。      谁能拒绝赞美      “言谈之道,攻心为上”。交谈中的适当赞美,是获得良好交谈、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技巧。怎样赞美呢?   赞美要具体化。突出个性,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对于商务伙伴,可以称赞他头脑灵活,生财有道;对于有地位的干部,可以称赞他为国为民,廉洁清正……当然不要夸之过火,让人起鸡皮疙瘩。   赞美要具体化。伏尔泰说:“言而无物,其言必拙”。赞美用语越具体,越说明你对他的了解,对他的长处越看重。如果只是含糊其辞地赞美对方,说一些“你工作得非常出色”或者“你是一位卓越的领导”等空泛飘浮的话,甚至会让对方认为你是个溜须拍马、别有用心的人。   赞美要情真意切。虽然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但并非任何赞美都能使对方高兴。能引起对方好感的只能是那些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赞美。相反,如果没有根据、虚情假意地赞美别人,不仅会感到莫名其妙,更会觉得你油嘴滑舌、诡诈虚伪。例如,当你见到一位相貌平平的先生,却偏要对说:“你真是太帅了。”对方就会认为你说的是违心话。但如果从他的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的出众之处并真诚地赞美,他就会高兴地接受,并马上对你产生好感。   赞美可以借助于身体语言。比如投以赞许的目光、做一个夸奖的手势、送一个友好的微笑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打破僵局      在我们既想和对方说话、又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怎么办?   这确实是头疼的问题。就其方法而言,无非就是谈论能被对方认同的、轻松参与的、没有歧义的,最好和对方有些关联的话题。这样会使对方消除戒备心理,进行下一步的交流。   蔡总和赵总在某次会议上正好相邻而坐。赵总正好是蔡总想结交的生意伙伴,他想找话题和赵总聊聊,但苦于不知道怎么开口。在赵总接了个手机之后,蔡总有了开场白了:“听口音赵总是不是苏北人?”“山东枣庄人!”“噢,枣庄?枣庄是个好地方!我小时候看《铁道游击队》的小人书就知道了。”   “是吗?铁道游击队就是我们枣庄的。”赵总不无骄傲地说。   “是啊。我前年去了趟枣庄,还参观了不少地方,枣庄真漂亮。”   谁不愿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家乡好?赵总马上来了兴趣,两个人从枣庄和铁道游击队谈开了。会议结束后,他们已经成了朋友。      距离可以传情达意      不同的距离往往有不同的心理暗示。如何通过距离有效配合我们的说话?   在一般的交谈场合,1米到3米之间的距离是比较合适的。这是公认的一般交际或商务场合应保持的距离。这样的距离既保护了个人的安全空间,又方便彼此之间的愉快交谈。   一米以内属于亲昵距离,一般场合不适合使用,除非在特别拥挤的空间里不得已的距离,比如在小轿车里。否则,这样的交谈距离特别是异性之间,往往会给人以压抑、私人空间被侵犯的不安全感。 和名人交谈   和名人交谈,我们常犯的一种错误是把他们看成某个特定的形象,以为他们只精通自己本专业的事情,除此之外一窍不通。但实际上,在影视、体育这些行业中有很多非常聪明、受过良好教育、而且见识广博的人。他们也有很多业余的爱好。如果你碰巧了解某位名人的“业余爱好”,和他讨论这方面的问题,你会发现他更乐于回答。有几个技巧是需要掌握的:   注意礼貌方式。见到名人,不可过分热心,说话过多;也不要轻率嘻笑,伤人尊严。除了要讲究礼貌外,还应设身处地替人着想。比如,正在和边上的人谈话,就暂不要打扰,如果想交谈可以在他们谈话告一段落之后进行。   实事求是。对不太了解的名人,不要虚张声势地乱说一气。不论问什么问题,都要体现一个“情”字。比如可以问你从媒体上获得的、关于名人最近的活动信息,切忌八卦地打探名人的私生活。   掌握赞美技巧。如果只对那些有口皆碑的成就不停地夸奖,难免会觉得在从众、在拍马。如果能对别的不太引人注目的成绩发表意见,反而能引起好感。李先生在和某著名学者交往的时候,他没有大谈该学者的文化成就,而是提起了该学者不久前担纲导演的黄梅戏。他说,他自己很喜欢黄梅戏,可惜当时正在外地没能赶上看那天的演出,听朋友说戏非常不错。当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双方交谈甚欢,俨然像老朋友一样。      口误了!      某颁奖典礼上,来自财经、体育、娱乐界的风云人物济济一堂。为呼吁防治艾滋病,热心的主办方为所有来宾,包括主持人,都准备了红丝带,将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带到现场。主持人说:“我们能够成为嘉宾,一方面说明我们都是幸运的健康者,没有传染上这种可怕的病毒;另一个方面说明我们的生活很检点……”话音刚落,下面唏嘘不已,引来不少观众的不满。   口误在所难免。问题是,口误发生之后,如果补救?   移花接木。就是把失误移到别人(最好是莫须有的人)身上。比如“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我的认识应该是……”这就把自己的失误补救过来了。   引伸补充。迅速把失误言词引开,避免在错中纠缠。比如“然而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或“我刚才这句话还要做点补充……”。   转移话题。失误一出口,在简单的致歉之后立刻转移话题,把听者带到一个幽默风趣、机智灵活的现场气氛中,使听者进入新的环境中。   坦率承认。很多人都喜欢为自己辩护、为自己开脱。实际上,口误发生的时候,这种文过饰非的态度常会让人更加不可接受。所以,发生口误的时候,坦率承认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好办法。      交谈的雷区      “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哪些话是“不投机的半句”呢?   论人是非,发泄牢骚。   花言巧语,虚伪客套。   独白、一言堂。   插嘴、抬杠。   说“你错了”。   手势过大、手舞足蹈。   别人的过失或不幸。   女士的年纪。   冗长而无聊或粗俗、黄色笑话   让人倒胃口的话题,比如卫生状况、环境污染、寄生虫类等。      PK流行语      第一个把美女比喻成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这么说的是庸才,第三个人还这么说的话就是蠢才了。   流行语在网络上、在平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大有“地球人都知道”之势。现在如果有谁对流行语不知道一二,恐怕很有落伍的感觉。   但对有身份、稳定、成熟的商务人士来说,流行语不是不能用,要看是什么语境,是什么时候用的。流行语的适当使用,能说明你的见多识广;但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让人感觉你的浅薄和不稳重。   如果你面对的是严肃、不苟言笑的商务伙伴,那么你们的交谈还是适当保守一点的好,那些流行用语尽可能别用:一则或者他不喜欢;二则他不一定知道其中的含意甚至因此产生不必要的误解,那就适得其反了。   对于比较熟悉、性格比较外向的商务伙伴,在交谈的时候适当地用上几句流行语,不但能调节气氛,而且还可以说明自己的见识。比如对他所说的内容有补充或意见,可以说“我再来拍两砖,可以吧”;对他所说的内容表示支持,可以说“顶”。这里强调的是“适当”。如果为赶时髦而乱用一气,比如用“大忽悠”来自认为幽默地夸奖你的商务伙伴的口才,那必然让人不舒服甚至心存芥蒂。   作为商务人士来说,动不动对谁来句“靠”或“晕”,也同样会让人无可适从、不伦不类。 此帖由 阳光洒满一路 在 2006-09-06 10:29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9-6 14:12:5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不过我觉得我自己的问题是,太多话讲了,得选择时机和场合适当闭嘴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4:16:1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经常一兴奋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8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4:48 , Processed in 0.07127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