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20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断想(随时添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14 12:2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顾教育伴随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也会帮助人们看清现状和未来的发展。1当人类至少部分的温饱不成问题时,而且更多的闲暇使更少一部分人能来总结人类的经验、知识、技能时,教育——在严格意义上的教育也就产生了。开始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贵族)从中得惠。从贵族走向平民,是教育史上的第一次伟大革命。孔老夫子的伟大之一,便是开创了私学的传统,“有教无类”。当然束修还是要收的,哪怕只是干肉十块。因为孔老夫子也是俗人一个,需要解决衣食住行。对此都不理解、一定要骂其为小商人的,除了智商低下,便是偏见多多。2孔老夫子有很多高超的思悟,也有理想,但他并不脱离实际,脱离社会。他的私塾教授的是“六艺”——全是知识和技能。他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学完后,要为社会工作。他不考虑人生幸福?当然要考虑。但他决不会幼稚到要开出一门“幸福学”来。3难道孔老夫子只注重知识?否,恰恰相反。他非常明确地主张:做人第一,学问第二。因为他太强调了做人第一的意义,所以我们看到孔学中的伦理部分过于发展,以至缺少真正哲思意义上的本体论思考。这种传统,无形中使中国的哲人比起同时代的那些鬼子大侠就要矮了一截。但他的伦理注重的是社会性,至少它更关心普世性的幸福可能性。倘若我们要从两千年前的普世伦理的视角再倒退回来,只追求个人的幸福,并以此为教育的最高的、终极的目标,那么,即便是以家长为孩子设想的名义,也只能说是一种落后、短见、空乏的观念。离开了社会性,个人无幸福可言。鲁宾逊在荒岛上的经历,便是一个童话级的说明。4“我们现在可以读居里夫人的故事,向她学习,那居里夫人读谁的故事、是向谁学习的?居里夫人之前的那个人又是学习谁?”有个孩子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想,在很早很早以前,人们是向蚂蚁、蜘蛛、雄鹰学习。但不能老停留在这个初级原始的阶段,于是,便有了孔老夫子的说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然学习经常要有不同的感悟和体会,所以,有时我们也不妨让孩子再跟蚂蚁、蜘蛛、雄鹰学一学,只是别忘了更高层次的学习才是。因此,《居里夫人》还得看。尤其是,我们不能倒退回去,仿着孔老夫子说:三虫行,必有我师焉。在学习境界上,管他应试、素质、或其他的名目,同样不能开历史的倒车。5由孔老夫子开创的私学传统,以私塾或书院的形式,蔓延两千多年。它有着比较独立的儒学和汉文化的基本传授和长期发展。各代出诸私塾、书院的无数有识、有才之士,汇成了这一传统的巨大洪流,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前进。私学传统也有不时介入世俗政治的长期历史纪录,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脸谱。但私塾被统治阶层完全利用时,他已经异化为他物。其最丑恶的脸谱,莫过于同统治阶层合污,同建了历史奇观的科举制度。禁锢文人的思想,戕害人才,帮助了专制的统治,使之得以蔓延如此长久。愚蠢的罗马人不谙此道,所以他的寿命就短而又短。即便就在最黑暗的时期,私学的真正传统却从未丧失。历史上最有价值的思想、学问,往往都与私塾、书院相关。现代私塾的传承,当然首先应当继承这一民间草根、独立创造性的血脉。6不知道是历史开了孔老夫子的玩笑,还是孔老夫子开了历史的玩笑。反正,孔老夫子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当大陆断了他的私学香火后,他的香火在异国他乡却烧得正旺。集大成者,莫过于美国的家庭学校——异国洋私塾。管他呢,不是地球村了吗?兴许你留洋,就不许孔老夫子周游列国——讲学去也!7孔老夫子的道德文章,褒贬皆有。但从内心一点都不赞赏其修为者,恐也不多。都说老师不能打骂。打,我基本不赞成,但打疯狗,我就赞成,而且必亲自加入。骂,我一般也不主张,但对痞子,何尝不可呢?孔老夫子,于此就颇通达,看他骂得多凶:“竖子不可教也!”——这种臭小子实在不可救药了!若以孔老夫子为榜样,老师们也不必什么都赏识,必要时也是可以骂一骂的。尤其是这样的时候:痞子跟着疯狗,或者疯狗拉着痞子。当然,还有最大的轻蔑,就像鲁迅所讲的,那就连眼珠子都不朝它转一下。8没有历史感的人,难于真正认识孔老夫子的伟大。晚至十二世纪,西方才突破教会垄断,办起私立的非教会学校。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法国的彼埃尔*阿贝拉尔的学校。想想林彪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说“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中国人也真地认真执行了再说),就知道这个洋鬼子提出“理解而后信仰”的主张时,有多么理性和先进。但与我们的孔老夫子比,不过也就是在一千多年后,基本拾其牙慧而已。但不管如何,总之,近千年以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私学的传统已深入人类的血脉。9孔老夫子提出“有教无类”,肯定不怎么严格要求其出身必须是红五类还是黑五类。“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他也要,而且还颇为夸奖这个叫颜回的学生。不过,他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却是很高的——君子,翻译成现代语言,差不多也就是美国哈佛大学所标榜的那个意思:领袖人物或社会精英。就不要说引车卖浆者之流,哪怕就是工程师什么的,孔老夫子也未必看得上眼,他明确说过:“君子不器”。10“君子不器”,在特定场合,其境界应该说不低,因为要的是通才。但通才要有足够的底气,否则就沦为似通而非通。西方百科全书式的通才,确实令人仰慕,有高深的本体论哲学思辨,但也有实证的科学技能和科学精神。相比之下,黄皮肤的思想家,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不知不觉就要差了不少。油滑点的,便去玩玄学;古板点的,就来谈义理。高超的工匠,我们并不比外国少,鲁班式的人物,代代不缺。“四大发明”,当然不是聊以自慰。但思想上却总是停留于前近代的观念,止步不前。极为专制的政治制度,是逃不掉的祸首;缺乏为科学而科学的情趣、少一点为学术而学术的境界,显然也是不足。剩下的便是:喜高谈阔论者,搅得天昏地暗;特聪明伪善着,到处贪赃枉法。岁月蹉跎,文明的古国只当打了一个盹,西方已完成了文艺复兴、进入了产业革命,并也已同时完成了教育上的第二、第三次革命。古老的中国,却依然故我。11西方产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直接导致了一场大变革。近现代的大班制学校教育体制实际上就是产业革命的直接产物。这种教育变革,使以前作坊式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变为大批量培养为适应大机器生产所需的各类人才,这就使教育也像大机器生产一样,按照一种标准来进行模具“压铸”式的标准件生产,批量生产统一的人才。这种前所未有的革命意义是显著的:教育的普及、知识、技能传授的加速和普及,是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解放相适应的,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学校体制的大生产教育,从一开始便带有不足:个性的忽视,价值观念的教条,知识、技能结构上的僵化、单一和滞后。随着历史的演进,学校教育体制的落后和死板,有可能日益异化为更多地浪费和戕害人才。(待续)<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1 13:59:38编辑过]</div>此帖由 huge57 在 2006-06-14 15:14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15:56:26 | 只看该作者
12 如果说,早期教育在我观念中,是以幼儿的语言学习和与之相关的思维训练为中心的话,那么,与早期教育相适合的后续教育(基础教育)当以数学和自然科学为其主题,思维训练的特点是以严密的逻辑思维为核心,必要的科学精神是其基础,适量的思辨哲学为其补充。面对海量的知识学科,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已成为认知的工具和手段,也是表达和运用的主要文本载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7-18 21:58:1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思考的相当深入。我以为,在教育目标上,不必设置的如此全面。必竟,通才是少之又少的。在我的教育理念中,运动,体育,占了极大的比重。运动技能,我以为其重要性比之思维毫不逊色。身体的强健,带来心灵的强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1-28 12:41:59 | 只看该作者
袁老师的好帖顶起来大家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15 13:02: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1-18 09:57:03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的不一定不好呀!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23 20:09: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希望能消化在自己的心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4 21:53:3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早期教育在我观念中,是以幼儿的语言学习和与之相关的思维训练为中心的话,那么,与早期教育相适合的后续教育(基础教育)当以数学和自然科学为其主题,思维训练的特点是以严密的逻辑思维为核心,必要的科学精神是其基础,适量的思辨哲学为其补充。面对海量的知识学科,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已成为认知的工具和手段,也是表达和运用的主要文本载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4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46 , Processed in 0.07674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