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19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母欠孩子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0-8 13:4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我必须找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美国的父母们,这个词便是“内疚”。目睹父母们甘愿做“我要……”的受害者是很令人伤心的。但仅仅看到这一点还不够。父母们最后都会因自己的软弱而受到蔑视,由于他们宠坏的孩子闯出祸而受到责备。认识到这些,我们应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父母对子女欠些什么?”而我首先要从他们对子女不欠什么谈起。
  父母不必把分分秒秒、点滴精力都花在孩子们身上。不必时时准备替他们开车外出,不必非得花钱给他们请音乐教师或网球教练不可,不必给他们买很贵的自行车、摩托车或在他们满十六岁时就给他们买汽车,也不必在他们毕业时出钱让他们去欧洲旅游。父母并不欠子女这些。
  我还确信父母不一定要为子女出高等教育费用。如果付得起,他们当然可以将子女送进第一流大学。但付不起亦无须感到愧疚。假如子女们真愿意上大学,他们自己会想出办法的。因为有许多为聪明好学而又无力付学费的年轻人设立的贷款项目和奖学金。父母也不欠子女这个。
  孩子结婚后,父母无须为他们分期付款买房子而出底金,无须为他们购买家具;也不一定要照料孙辈。倘若父母乐意这么做,子女应把这看作恩惠而不义务。父母并不欠子女这些。
  无论父母多么有钱,都不一定要给子女一笔遗产。让子女知道自己前途已有保障无疑最能使他们变为懒虫。我以为父母也不欠子女这个。
  那么,父母难道就不欠子女什么了吗?不,欠得很多很多。父母最主要的责任之一就是使孩子们要尊重自己的人格。因为只有自尊自重才会有健康的精神状态。如果总让孩子感到自己愚蠢无用,老是把他与聪明的兄弟姐妹比较,他就会变得缺乏信心,惧怕失败,结果便连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了。当然,孩子有错误应当及时纠正,孩子就是这样才获得长进的。不过有批评也须有表扬,微笑和亲吻是较好的方式。孩子再大也可以拥抱。
  父母有义务对孩子进行不中辍的引导和管束。让十几岁的孩子觉得自己可以随心所欲是危险的,就和坐在没闸的汽车里一样。当别的父母放任自流时,管束孩子的父母实际上让自己的孩子感到了一种双重信息。在说“不行”的同时,他们的意思也包含:“我们爱你。我们知道你会生气,但我们不愿你招致不幸。”
  父母也有义务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教给孩子必要的性知识,使他能够抵御那些将来无疑会从朋友们那儿得到的错误概念。
  父母还应给予孩子个人世界,尊重属于他的物品,这包括未经孩子同意不使用他的东西,不看他的日记和信件,不检查他的钱包、抽屉或衣袋。倘若母亲感到不看女儿日记就不能了解情况时,她们之间的关系便已到了相当糟糕的地步了。
  最后,父母还有责任教给子女一系列处世准则。包括教育他们尊重别人的权利与意见,敬重师长,遵守法纪。而最好的教育方法便是以身作则。受过骗的孩子会去骗人。孩子若看到家长从工厂里偷工具或在旅馆里偷毛巾便会以为偷窃不是错事。在家里看不见家长笑脸、得不到爱抚的孩子将来很难开朗或友爱。
  没有任何孩子是自己要求出世的。倘若你将一个生命带到世界上来,你便对他负有义务。如果你把他应得的给了他,他就能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传给下一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10-9 15:08:59 | 只看该作者
  看起来好熟。  从原来的回贴复制一部分过来。  从父母角度来看,孩子的到来,是上天的恩赐。父母从孩子身上得到的东西,远大于施予孩子的。带孩子的过程不管多苦多累,本身非常非常幸福。甚至,某些时候,最苦最难的时候,是以后最值得回忆的。有段时间,我为生计所迫,每天和宝宝呆的时间不到一个小时,有时一回到家宝宝就睡着了,根本没有为她做什么事,这段时间,我总觉得没有融入到宝宝的生活中去。只有为她把尿、为她洗衣服、为她端茶、喂她吃饭、教她游戏累得我放平身子就想睡觉或者与她闹别扭烦得只想一走之的时候,才觉得真正在带她。就是这累、这烦,让我切实感觉幸福。所以,从父母的立场来看,带孩子的过程,孩子已经给予我们太多太多了,养育孩子不应该图回报,至于子女长大后孝顺父母,那应该是营业外收入。孩子成为父母后,自然会明白父母当年是怎样抚养自己,他们会将这份爱传递到下一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10-9 15:14:29 | 只看该作者
  还没有表达完整。  孩子不欠父母的,孩子到来不是自己能作主的事。  相反,父母欠孩子的更多。  比如,我欠孩子很多机会,没有经济基础,孩子感兴趣的领域不能涉足。没有渊博知识,孩子的千万个为什么总被半路拦截。  我欠孩子时间,欠孩子故事,欠孩子游戏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9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3 18:39 , Processed in 0.07199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