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天灌水] 儿童叙事绘画心理视域分析的介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29 21:1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MAGGIC SEED记得杜威提出“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考虑加以掌握。这些能力、兴趣和习惯必须不断地加以阐明——我们必须明白它的意义是什么。必须用它和它们相当的社会的事物的用语来加以解释——用他们在社会事务中能做什么的用语来加以解释。”


孩子到底是怎样美术学习的?这是一个经常困扰我的问题。当看到那些特别有天分的孩子充满灵感的画面时,我就忍不住天真地想如果能到孩子的脑中看看他是如何学习的就好了!随着现代脑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为我们逐渐认识到儿童的美术创作和学习提供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解分析框架。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儿童绘画就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历程。早期的绘画研究多集中与观察不同年龄阶段的绘画表现,从而提出了绘画的发展阶段理论。随后,对于智力发展水平的研究促使了“画人测验”的诞生,使人们将绘画与的心理年龄联系起来。20世纪40年代,受到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绘画被作为内部心理状态的视觉表征来研究,出现了诸如“房—树—人”等绘画投射测验。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RudolfArnheim《视觉思维》艺术的出版,仿佛给儿童绘画研究吹进了一股新风,是人们关注绘画过程中认知和审美因素的重要作用。随后,在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背景中,研究者围绕儿童三维空间表征和构图策略等为题展开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极大促进了儿童绘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16:00 , Processed in 0.07095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