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9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学习力才是“金饭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9 14:3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求职就业是悬挂在研究生头顶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哪怕再有自信的学生,也还会时不时焦虑未来之路去向何处。学生总是担心初次就业找不到好工作,但更值得担心的是:是否具备足够的学习意识确保自己不被社会淘汰,或者失业后能够立刻找到心仪的下家。与首次就业的困难相比,“中途下岗”更具破坏力。或许首次就业存在诸多艰难困苦之处,但年轻胜过一切,如果觉得职业上升通道受到限制,大可一走了之,正所谓“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等豪迈与自信,正是年轻人最大的资本。可是,总有很多人满意于首次就业的成功,自认为“金饭碗”能够吃上一辈子,所以成天悠闲自在,优哉游哉。对于此等在职场中已经磨炼拼杀了好一阵子,早已习惯于公司带来的舒适和愉悦的既得利益者,突然之间遭遇晴空霹雳般的下岗变故,那才是人生真正考验的来临。

之所以会被突然下岗,原因很多。企业遭遇并购需要裁员、自身实力不足被人低看、行业夕阳西下整体滑坡企业被迫关停、金融危机经济萧条企业不得不节约人力成本、工作中出现重大事故等,都是职场生涯中有可能出现的礁石。倘若对于这些危险完全不闻不顾,那么触礁的概率就会急剧增大,被重新推入就业市场却无法谋得“新饭碗”几乎是命定结局。更内在的根源在于:员工在头脑中建立起的根深蒂固的“金饭碗”意识。例如,微软合并诺基亚不久,就将其1.25万名员工裁员,这对于那些一直活在诺基亚所创造的“完美世界”中的职场人士而言,无疑是“大地震”。很多员工发帖称“在诺基亚过得很舒服,上班晚来早走,甚至有很多人开淘宝店,利用上班的时间去拍照传图,和淘宝客户聊生意。”以至于不求上进者产生“我觉得已经不用换(工作)了”的“懒人思维”,毅然决然地准备一生一世都跟定诺基亚。在移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代,只有像诺基亚这种不可思议的企业文化,才会造就出员工头脑中难以想象的“金饭碗”意识。

但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恰恰是一个不断打破“金饭碗”的过程。很多在19、20世纪才出现的新工种,却在21世纪初期成为明日黄花,而它们曾经一度是求职者眼中的“香饽饽”。据德国《图片报》2010年5月20日的报道,正在消失的十种职业包括:树脂采集工、收旧衣服者、车匠、铜雕师、烧炭工、箍桶匠、闻煤气工、女仆、敲钟人、排字工。这些工种或是因市场萎缩而不再存在,或是被新工种所取代,如排字工让位于数字和印刷媒体制作者。据《今日美国》2014年8月27日报道,美国正在消失得最快的前5种职业分别为:伐木工、火车炉工、制鞋工、邮局工作人员、半导体制成人员。想想看,近代邮政1840年才在英国诞生,但科技进步却在不到200年的时间内改变了邮政运营模式,并不再需要如此多的从业人员。再如,原本是英国传统贵族运动的狩猎,由于英国国内对于狩猎的争议以及要求取缔该活动的声音长期存在,加上金融危机影响到贵族数量的减少,近来日渐式微,引起很多狩猎行业从业人员的担忧。长期以来狩猎这一传统产业已形成庞大的产业链:“从最基础的狩猎用的狐狸饲养到狩猎庄园和俱乐部经营,甚至到狩猎地周边的房地产企业都依赖于狩猎活动生存。”因此,很多从业人士害怕狩猎行业的萧条会影响到家庭生计,而一旦失业,转行困难的严峻现实只会让这些家庭雪上加霜。

工业化带来的效率倍增,完全不是人力所能及,故很多行业都出现“机器挤出人力”的现象,这是工业革命初期英国之所以爆发“卢德运动”的主要原因。随着工业机器人的替代性越来越强,可以预计越来越多的行业不再需要那么多技术工人,他们面临被转岗的危机。倘若他们缺少学习新技能的学习力,被直接淘汰的命运几乎无可逆转。此外,生活日用品的便宜易得,使得修修补补远比不上更换新品更符合理性选择,这也加速了很多行业的萎缩甚至消失。不独技术工人面临如此险境,以前那些以知识为生的职业,如记者、律师助理等,同样岌岌可危。例如,美联社自2014年7月起开始使用新创公司AutomatedInsights的文章撰写软件,处理财报报道。“计算机软件将以与记者差不多相同的速度,撰写长度介于150-300字的短稿。虽然编辑会在新闻出稿前审核内容,但整个流程终将全面自动化。”因为机器更高效、更便宜、更不知疲倦,最关键是更没有不满意的工作情绪,那么企业主干嘛不选择机器呢?

人们曾经一度幻想“科技能够引领人类进入休闲的黄金时代”,人们可以从繁重的无聊的繁重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但现实开了个大大的玩笑:人们不是越来越轻松,而是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越来越疲惫和迷茫。科技越进步,劳动力市场的更新换代速度就越快,职场中人要想不被时代的火车甩下,那就只得战战兢兢地保持终身学习的尽头,随时关注社会发展动态,未雨绸缪,为可能到来的职场危机预先储备知识和技能。例如,日本人的“加班文化”使得很多下班族回家后大多身心俱疲,难以充分利用晚间时间给自己“充电”。面对生活重压带来的生存危机以及终身雇佣制的逐渐消亡,日本年轻人选择早起参与“晨间活动”,利用早上上班前7时到9时的两个小时,提升自我,丰富人生----或是在位于商务办公区的餐厅或咖啡厅参与“早餐会”边吃边进行读书讨论;或是参加各大培训机构面向上班族推出的“清晨课程”学习外语或其他技能;或是到就近的寺庙进行晨时坐禅强健身心,等等。

“金饭碗”不可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企业的用人理念在发生变化。社会强制性地逼迫每个职场中人时时加以自我反省,哪怕是企业因金融危机(社会因由)或因管理不善(组织因由)而被迫裁员,那些“倒霉鬼”也没有伸张合理上诉权的可能性,而是不断被企业的高层一遍遍地洗脑:“你应当多自我批评,为什么是你被裁掉而不是别人?千万不能埋怨社会不公!”例如,印度国营广播机构全印广播电台出台新规,要求所有年龄超过35岁的播音员都得接受专业机构的测试,以证明其声音不会“太成熟沉闷以至于让听众感到无聊”方可继续留任。这样的新规可是广播业前所未有,如果你身处其中,你又能怎么办?除了无奈接受,还能干什么?资本的力量走向,永远不以普通人的意志为转移。

当然,有些工种和职业,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有可能起死回生。例如,算命先生曾经一度在神州大地被挤压到最“地下”的程度,但现在人们又开始对“怪力乱神”充满了“好奇和笃信”,于是算命先生以“大师”、“活佛”、“上人”的新面孔再度占据制高点,善男信女们趋之若鹜,唯恐怠慢了他们招来不祥之兆。再如,电台播音一度被视为要消亡的职业,但人们成天堵在慢如蜗牛的城市大马路上,百无聊赖之时催生出对于电台播音的旺盛需求,一时之间电台播音员又成为吃香的工种。所以也有人总结道:“没有没落的行业,只有没落的企业”。总之,不管行业如何变化,行业中人若不保持知识更新,被淘汰就将如影随形。

总之,捧着金饭碗过一辈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职场人士必须尽快跟上这一变化,否则人到中年还在“啃老”,自己不觉得羞愧,自己的晚辈也觉得丑死了。对现代人而言,强大的学习力,才是最靠得住的“金饭碗”。

作者:王进,原文转载自《资料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10-13 10:46:40 | 只看该作者
强大的学习力,才是最靠得住的“金饭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1-29 11:02:26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如此,学校里的东西到了社会后,大多用不上,还是学习力最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0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3:23 , Processed in 0.070874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