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河报》记者给我的来信: 亲爱的童书妈妈,我们想就最近家庭教育的一个话题,和您聊聊。 近期,网上流传一个超级玛妈新标准“十八得了”: 下得了菜场,上得了课堂; 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 教得了奥数,讲得了语法; 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报; 懂得了琴棋,会得了书画; 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点; 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 想得出创意,搞得了活动; 挣得了学费,付得了消费。 对于这个超级妈妈的标准,我们采访了一些家长,有的妈妈觉得太累了,“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牵挂不完的孩子”;有的妈妈觉得标准太高,“这个标准不是一个母亲的标准,而是培训班老师的标准,是食堂阿姨的标准”;“这一标准,意味着当妈的,除要干好工作和家务外,还要能承担起关于孩子学习和生活方方面面的所有任务,须是超人”有的妈妈觉得社会大环境造成的,“这个标准有点高,但这是社会造成的,逼得妈妈们不得不这样才能满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要求”; 我们想知道,您对网上流传的这个标准的看法。比如,上面的标准,是好妈妈的标准吗?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如果按照上面标准执行是好还是坏?针对目前的家庭结构,爸爸在外打拼,亲子教育缺位,主要靠母亲担当,您如何看?这种爸爸缺位的现象,对孩子的教育是利还是弊?国外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好的可供国人借鉴的方法?…… 童书妈妈的回信: 亲爱的妈妈们,你们好! 在来信中,我看到了很多很努力的好妈妈,也看到了你们提出的那些问题。但是,在回答这些问题前,我想讲述一个典型的游戏场景。 在很多商场、游乐场里,都有一种填色游戏。就是让孩子用各种颜料,给一张已经画好的卡通画填上颜色。卡通形象通常是芭比公主、灰太狼喜羊羊之类的,还要给一张原图的小卡片,以便让孩子对照着填每个部位相应的颜色。填好颜色之后,可以将这张画放进烤箱里烤几分钟,使颜料迅速固化,最后做成一个可以揭下来的彩色贴画。 这个小小的游戏,折射出了很多不好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譬如,按照样本填色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粗鄙的简笔画影响孩子的审美等等。在这里,我不展开分析,单说家长的行为。 据我观察,几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家长,将这个游戏当作为一项和孩子一起完成的“任务”。无不论孩子是2岁还是8岁,家长都先是帮孩子选画,然后帮孩子系围裙,帮孩子打开颜料,放好画板。 在孩子开始画的时候,眼睛紧紧盯着,提醒孩子不要画错了。有些家长更是手拿着孩子的手去填,或者,干脆自己去填。画完后,赶紧拿去烤干,然后夸奖自己的孩子,“宝宝,你真棒,画的真好!” 是的,我想说的,以上的那些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就是“家长的角色是什么”。 无论爸爸还是妈妈,都不能用“技能”来衡量,因为谁也不可能是“全能冠军”。而且,爸爸妈妈也根本无需做什么“全能冠军”。 每个家庭,每对父母,都是不同的,他们各有各的才华、性格;每个家庭,每对父母,也应该是相同的,就是对家庭生活的重视,对家庭成员的责任,对孩子的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特别迷信“标准化”,特别喜欢“比较”。要知道,在教育领域,恰恰是无法标准化的。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机器。最好的教育方式,肯定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 我想,如果大家能够认同这一点,那么,以上的问题,也就容易解答了。 家长,给孩子的,不是“教他做”,更不是“替他做”。恰恰相反,应该是给他空间、给他自由,“让他做”,甚至是“给他错”。 什么意思呢,就是当孩子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家长是供给他一个爱的环境,让孩子自然地生长。这是一个不可剥夺地、天赋的,也是必须由孩子自己去经历的一个过程。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正是生命的意义。 在这里,我特别要提一个词:“安排”。这是一个造成了多少人生悲剧,但仍然被很多家长奉为金科玉言的宝典。给孩子“安排”兴趣,“安排”学习,“安排”朋友,“安排”专业,“安排”大学,“安排”婚姻,“安排”人生…… 最后,当自己老去,不能给孩子“安排”的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突然觉醒了,而此时孩子什么都不会了……我身边的同学、朋友里,反而是当年父母比较“强”的,现在的孩子比较“弱”。这不知造成了多少父子反目,家庭分崩的悲剧故事。 那么,再回过头来看父母自己的生活。我一直都倡导,在家庭里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谁也不要为谁牺牲自己的生活。作为父母,也有追求自己的爱好的权利,而且,这个爱好完全可以和孩子没有关系。 至于那个“十八得了”的所谓标准,除了帮孩子学习的那些,大多是现代妈妈的日常生活。不管当不当妈妈,做个现代社会的现代女性,这些“了得”大多数也是生活情趣的一部分。其实,就是谈的是经营生活,经营家庭的能力。 我信奉“人无嗜好不可交”。譬如,作为女人,有个手工、编织、园艺这样的爱好,我认为是可以悦己悦家的。而且,我认为一个家庭应该有一个氛围,是允许不那么实用的爱好生长发育的,尤其是大人,这些看上去不实用的爱好,其实是为心灵做准备的。家里有个爱书法的爸爸,一个爱设计的妈妈,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就不容易被电子游戏和不良同伴给诱惑走的。 顺便,再聊下“爸爸”的话题。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近些年来,很多男性也开始将“家庭生活”作为一种风尚。我工作和生活中,接触了不少这样的男士,他们有普通的职员,有公司中层,也有些是工作很繁忙的高管、总裁。他们都热衷和朋友一起分享生活的乐趣,都会尽可能抽出时间,陪陪家人和孩子。特别是跟国际交流比较多的行业,如果不尊重家庭生活,不重视孩子的教育,甚至会被国际上的工作伙伴看不起;在假日还拼命打工作电话,会让国际的工作伙伴视为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我发现,对家庭的重视程度,是区别新一代男性和旧一代男性的重要标志。我甚至觉得,在十年、二十年后,一个不重视家庭的男人,会跟公共场所吸烟的男人一样,被全社会看不起。 好了,说了怎么多,有些家长可能听的入耳,有些家长会强调现实中的无奈。 但是,正如我一贯地态度:今天不是为明天牺牲的,父母不是为孩子牺牲的;父母为孩子做的越多,孩子在生活中也就失去的越多;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后,衷心祝福你们,你们的孩子,你们的家庭! 你真诚的三川 2014.1.13夜
getimgdata.jpg (31.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4 13:42 上传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 ) |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6 11:34 , Processed in 0.079659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