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交流] 中国人工作连“尊严”都没有 何谈“敬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0 21:1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中新网
   
     我曾很认真地赞许一个朋友“敬业”,他很认真地说他不敬业,只是“职业”。我很认真地以为“敬业”这个词已经变了味。
   
    当中国网民都非常“敬业”地准备参与电商鼓噪的购物大联欢时,盖洛普公司公布了一项“中国人不敬业”的调查报告。该公司对2011-2012年全球雇员的工作投入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员工的敬业比例仅为13%,中国是世界上员工敬业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只有6%的中国员工是敬业的。
   
    “中国员工不敬业?”舆论说很多中国人对这项调查结果不服气,中国人一直保留着勤勉的传统,怎么可能不如老外敬业?
   
    其实这已经不是盖洛普公司第一次说中国人不敬业了。该公司从2007年底到2008年初,就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过一次“员工敬业度和工作环境研究”,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员工的敬业度指数大大低于美英等发达市场,同时也低于泰国等一些亚洲邻国。上一次的调查结果,中国员工的敬业比例还是9%,几年之后,敬业率反而降到了6%。这让国人情何以堪。
   
    盖洛普公司也算是全球知名的民意测验和商业调查公司,该公司在民调领域的口碑和公信还值得肯定,所以,尽管这是一项不招国人待见的调查结果,但结果背后呈现的一些现实困境我们不妨重视一下。
   
    与英美等发达市场相比,中国人为何不敬业,宏观地看这是中国产业结构的问题。制造业和建筑业等第二产业在中国产业结构中占据核心地位,而这个产业中的从业者的创造性是很难激发出来的,敬业率自然不会太高。何况,中国的大多数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员工没有归属感,敬业率自然难以提升。宏观方面的问题交给专家去解读好了,我倒更愿意从微观的个体角度聊聊我们为什么不敬业。
   
    一个再明白不过的道理是,如果自己从事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它只是一个饭碗,从业者无法从中体会乐趣和价值所在,我们会敬业吗?多年前五一劳动节的时候,我还写过“工作着是美丽的”评论,后来发现人们开始越来越强调工作的“尊严”了。
   
    人们已经学会了横向比较,同样都是工作,付出的劳动成本都差不多,而获取的回报却有着天壤之别。不同性质的单位间薪酬差距越来越大,同一个单位里,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不平感”开始弥漫,再谈“敬业”似乎只能让自己变成“傻根”。大多数人都保持着一种“从业”的状态,他们按部就班地像流水线上的零件,一步一步从一个环节进行到下一个环节。
   
    所谓敬业,大抵首先要保证对职业的尊重和敬畏,简单说,至少还应该保留一点职业理想吧。可惜职业理想这个词越来越奢侈了,即便是每天如潮而至的“国考热”,谁能说那些挤破头皮都要进政府机关的年轻人葆有职业理想,而不是贪图体制内的稳定呢?
   
    如果说“不敬业”是我们面临的职场生态的话,不敬业的前提首先是“难敬业”。这么说并不是给从业者找借口,而是他面临的职场困境难以激发他的潜能和创造性。即便他从事的职业是自己喜欢的,如果这个职业不再能给他应有的回报,曾有的“敬业”心态恐怕也只能跌落到“从业”状态。
   
    我遇到过很多本来对工作热情满满的人,而当他们遭遇了各种职场瓶颈后,不得不给自己放松要求。“给多少钱干多少活”“我对得起自己的职场良心就行。”——尽量在不被老板察觉的情况下放松自己对工作的要求,这已经成为了他们的职场指南。
   
    一位HR对我说,敬业的员工其实幸福指数更高。这话不假,在中国,对于中国的就职者来说,他们对生活幸福度的总体认知与职场体验是息息相关的。那如何才能提高从业者的敬业指数,HR继续说,“第一,他从事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第二,他从事的工作是自己擅长的;第三,他从事的工作感觉对社会有用。”
   
    我相信HR所说的标准绝对正确,但是她也许忘了,这三项标准之外还必须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外部职场生态做保障。至少,每个从业者应该能获取他预期的薪酬。
   
    中国人为什么不敬业?这不全是我们个人的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11-21 08:39: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ricom163 于 2013-11-21 08:44 编辑

这个话题有点大。无论是哪国人,不敬业,通常都不太可能被行业内尊重。先不说社会阶层的尊严,行业内的尊严算是非常单纯的,只需用自己的敬业精神一点点挣来就行。挣不来,反说没给尊严,有点倒打一耙的感觉。
偶在外资公司工作多年,说实话,对于自己人的内耗怠工习以为常,我常常想,如果说是咱们以前太穷,那么现在也差不多了,至少不用担心吃不饱,穿不暖。实际上咱们的志向更高远,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想攒足更多的摆设品,为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飘飘然的感觉,可以没有职业道德,更不用说敬业了。我目前将它归因为以前穷怕了,没有安全感。这个病很难治,也许到下一代,会有很大程度的过滤。毕竟,不能一口吃个大包子。
如果说瓶颈,我不太相信,中国的跨国公司可以让别国人瞎咋腾,我们一样会给人设瓶颈,到这时候,已不是敬不敬业能说清了。
所以楼主最初提到的那位朋友说得很好,不是敬业,是自己想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尊严是自己的,不需要别人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2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19:23 , Processed in 0.075217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