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请告知本人,欢迎教师来砸】本人无教师证人士,没有牌子尽管砸!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早晨”和“月色”首尾呼应,完成了优秀文章所要求达到的美学。这种美学功能是循环。它能让喜剧重复欢笑,也能让悲情伤感挥之不去。)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作者是诗人,从诗写到散文。诗人对动词的精琢和营造情境、意境那是写小说散文的人永远赶不上的。这是一种天赋,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文中同色字为对应,从中我判断作者在暗暗为教师这个职业涂彩。)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这一句“露珠”“眼神”和上一句“微风撞满怀”是全文最佳句。“露珠”和“眼神”是非常人所能联想到的。更绝妙地是这种联想还用自然常识逻辑地证明此文的真实性——没到午时林中的露珠还存在。真,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真所有的情就是造作。)。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不邀友”“独自”“树是知己”“我变成一颗树”,还有下文中的“不四处搬弄是非的云雀弟弟(没改动前的作者原文),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很苦闷。我们知道他从教师到司法局副局长、馆长,最后辞职当总编,他还说“山泉哥哥”这位歌唱家不拉赞助(见原文)。文如其人,这个爱喝好酒、抽好烟,对网络电子时代有抵触感的人对社会大活人们还是有些惆怅感啊!这个“旋转”其实不就是挣扎吗?)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承上启下的句子,没有这一句逻辑思维上就会出现跳跃。写作水平差的人就经常在这里出现问题。这一句作者从惆怅中醒来,由静态进人到动态,还体现了作者的一种狂放心态。)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编教材的改出漏洞了:梳妆那是女活?)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编教材的改得有违逻辑了:原文白云是护士姐姐,她治理了环境污染)。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纹理”“生命的奥秘”其实暗指人的命运,“石头”其实是一种记录的载体,作者在说历史。)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侠客吼叫”是雷声当顶,急雨灌顶之时;“诗人吟咏”是雷声慢慢远去,雨珠慢慢变小变细之时。绝!一个对生活如此体察入微的人。原文接下来是说一起躲雨的蚂蚁小弟弟,教材编委们已经知道现在的孩子没有弟弟,而作者口中的“小弟弟”肯定引起课堂哄笑,删了!)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该回家了。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好朋友, 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