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20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母谈论孩子的心路历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18 11:2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几天,我一个朋友和我“诉苦”,他说他“烦死”公司的几个同事了。问为什么时,回答说“只要那些男男女女闲下来,话题就离不开孩子,桌面、背景都是孩子相片”,并说等他有了孩子,绝对闭嘴不说。我笑了笑,这些父母多为0-3岁婴儿的父母。
  
  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几个婴儿的家长在一起聊天,说的最多是孩子,而几个幼儿家长聚到一起,几乎都在“炫耀”自己孩子了。可是,对学龄以后孩子的父母,除了那些很优秀或很有问题孩子以外,家长几乎很少对外人谈论自己孩子。所以,旁听一下成人之间的生活闲话,基本可推测是否有孩子,以及孩子的表现如何,呵呵。
  
  一个家庭的添丁进口,可以说是影响很大的家庭事件,完全改变一个家庭的结构。婴儿刚出生,除了吸允以外,几乎什么都不会,需要监护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赶巧的是,目前绝大多数年轻父母都是独生子女,且自己孩子也是独苗,所以,初为人母或人父的家长,对养育孩子根本是“一窍不通”,很少知道怎么正确做一个父母。参见《
婴儿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
  
  故此,婴儿阶段的父母,前期是充满喜悦的“炫耀”,是辈分升级后的正常反应。而经过无数次重复的喂养过程,以及每次遇到孩子新出现的问题,这些父母谈论孩子,是为了快速从其他较有经验的父母那获得育儿经验,交流开始偏向如何解决孩子的问题。此时,父母是最虚心和最容易接受育儿理念的,也逐渐从毛手毛脚的父母,慢慢变成熟练工!参见《
想炫耀孩子,我教你一招!》。
  
  等孩子进入幼儿园阶段,在“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商家口号影响下,父母谈论孩子再次进入高峰。此时,年轻父母已耐不住寂寞了,特别是看到其他孩子经过兴趣班的强化培训,能有超出常规孩子水平的表现时,相互之间重要的交流主题,就是如何提高孩子能力了。于是,只要孩子能拿的出手,自然人前要孩子表演,或父母主动经常对身边的人提起和谈论。参见《
幼儿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
  
  有意思的是,对于幼儿的顽皮、捣蛋,父母对熟悉的人往往会淡化,只说调皮而不提细节。这多少是一种没有面子的感觉,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常规情况下,如果有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别人谈及孩子而自己不说,很可能在教育中出现了一些“头痛”的问题。此时,家长会找一些专家咨询,希望能获得短平快的方法,其着急程度丝毫不亚于孩子生病。
  
  当孩子进入童年期,他们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间接经验学习,且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同时,父母与儿童的关系也发生变化,亲子和关注时间明显减少,父母关注孩子日常问题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主要处理小孩子的问题,诸如发脾气、打架、良好生活习惯等,变成更多的是处理学龄孩子的问题,诸如学习、安全、同伴交往等。参见《
童年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
  
  于此同时,不少父母感觉孩子变得“不听话”了,远不如幼儿阶段那么好调教。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情况,这是因为童年期以前的孩子,他们的大部分重要决定由父母做出的,而入学以后就变成共同控制,同伴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父母变成只在一定距离内,监督和引导儿童的行为,加强孩子的自我监督行为,孩子也知道何时需要寻求父母的指导。参见《
父母的教化与孩子不听话》。
  
  对有童年期孩子的父母来说,如果孩子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情况,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家长很少出现“祥林嫂”的症状了。这不仅是父母逐渐适应了孩子发展,孩子已经不像以往那么被吸引了,同时,父母开始进入壮年,可以交谈的朋友数量开始下降,在人格表现得越来越成熟,内心开始变得收敛和稳重,其宜人性和责任心却逐渐升高。
  
  所以,童年期孩子的父母较少再“炫耀”孩子了,因为孩子的自我觉醒和成长,而变得不受“控制”了,加上自己的成熟,与外人谈论孩子的次数快速下降。但家庭内部的讨论,有可能因孩子的问题而逐渐上升。如果是那些“吃幼儿阶段抢跑老本”孩子的父母,孩子正常化,更是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了。面对如此“窘境”,父母自然也是不提为妙。参见《
你带着孩子抢跑,未来未必得第一!》。
  
  随着性器官的成熟,孩子进入心理断乳期,即青春期,他们开始出现“叛逆”,希望自己做出更多的重要决定。由于身心发展不平衡,虽然生理上快速成熟,使孩子产生了成人感,可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处于半成熟状态。这些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使孩子全面要求独立自主,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参见《
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
  
  另外,青春期孩子的同伴关系加强,是同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影响力开始超过父母。反过来,由于孩子自身洞察力与对他人认识能力的发展,能够从人的整体人格对父母的优缺点进行全面的评价,开始发现家长的很多缺点,往往会不再以父母为榜样,对父母的依赖明显减少了,而反抗性情绪却增加了。此时的许多父母,很可能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了。
  
  于此同时,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开始或即将步入中年。这些父母已经由年轻时的外倾变得越来越内倾,关注的焦点投向内心世界,内省日趋明显和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在为人处世日趋圆通下,很少出现冲动和毫无顾忌的行为,知道什么该说和什么不该说。另外,此阶段的父母,其朋友的数量要少于青年期,已经不会逢人就说自己的事情和家庭情况。
  
  所以,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亲子接触和相互了解更加减少。有些家庭虽然天天见面,亲子之间除了日常打招呼或唠叨,几乎很少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思想沟通。此时,加上父母自己的内敛和被磨去棱角,以及缺乏很知心的朋友,故许多的父母很少对外人谈及自己的孩子,每当有人问起,往往会在一声叹息或简略回答之后,快速扯到其他话题上。参见《
父母唠叨对孩子的十大危害》。
  
  当然,父母对外人说自己孩子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既和其本人的性格相关,也和孩子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年龄的体现(你属于什么阶段?呵呵)。毕竟每个人想把自己美好的东西展现给其他人,是非常正常的情形。但是,家长要反思的是,如果在任何时间段,都给予孩子充分尊重和自主选择,多从心理上了解和接近孩子,那孩子必然感到认同和接纳,他们也会拥有众多可炫耀的地方。(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和育儿书籍《
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作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Martina-Mm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9-18 12:00:02 | 只看该作者
0~3岁时,妈妈们发现,孩子们怎么这么相似啊:牙牙学语;蹒跚走路;认人挑人;喜欢外出等等

3~6岁,妈妈们发现,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一样啊:外向内向;喜静好动;认字快算术慢;成熟幼稚等等

6、7岁后,妈妈们一年级被学校整的晕头转向,焦虑万分。然后逐步认识孩子,接受孩子,双方适应学校生活,谈论孩子的次数真的大幅下降

估计下个关注高峰是孩子青春期了。。。那时无论心理生理,我们都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11:4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Martina-Mm 的帖子

总结的真不错,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9-19 13:23: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2-9-18 12:00 发表
0~3岁时,妈妈们发现,孩子们怎么这么相似啊:牙牙学语;蹒跚走路;认人挑人;喜欢外出等等

3~6岁,妈妈们发现,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一样啊:外向内向;喜静好动;认字快算术慢;成熟幼稚等等

6、7岁后,妈妈 ...


严重同意!

正在6、7岁这个模式中苦苦挣扎,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9-21 10:14:12 | 只看该作者
想起了龙应台的一本书 《目送》

看过后,整整半年走不出那种渐渐悲凉的心路氛境...

不是没心没肺者,慎读啊。


现在孩子虽然淘,让人无尽的烦忧,但一想到几年后,只能目送他的背影,那现在其实就是一种享受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4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1:03 , Processed in 0.082220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