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7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例说4大类28种叫醒孩子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8 12:4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分析:例说4大类28种叫醒孩子方法     2012-03-22
  场景:经常有父母说自己的孩子睡觉太晚,而第二天早上却怎么叫都不想起。而家长想尽一切办法,都很难让孩子在预定的时间出门。针对孩子不愿起床,或起床后不停的磨蹭或发脾气,你有什么好办法?
  
  井中月解答:
  早晨叫孩子起床,是父母很重要和很难办的“工作”之一。比如,为了赶时间,父母会在孩子尚未清醒时,就逼迫他们洗漱、吃早餐,然后送他们上学或幼儿园。在这种强行把孩子叫醒情况下,会使孩子变得烦躁不安。于是,矛盾自然而然就来了。
  
  由于生理上的原因,早上叫醒熟睡的孩子,是一天中比较困难的时刻。孩子醒来之后,但孩子身体未随大脑而立即活跃起来,且孩子在睡眠时,血液循环速度慢,突然清醒和运动,因血液循环不足致使身体其他部位供血不足,会感到头痛、头昏、浑身没劲。所以,刚醒的孩子常常表现为神情呆滞、反应迟钝。
  
  从心理上讲,早上强制唤醒孩子,等于是从深睡期生硬地叫醒起床,这种很容易把睡眠安全感夺走的方式,对成人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久而久之,会引起孩子常发脾气表示不耐烦,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安全感缺失等问题出现。同时,也会导致睡眠障碍和生物节律紊乱,直接影响生长发育。
  
  可想而知,刚醒的孩子的心情不好,自然会懒散、磨蹭或发脾气了,很容易就演变成父母的训斥和责备。这些直接影响到孩子穿衣漱洗不痛快,早饭胃口不佳,甚至会哭着离开家门去学校或幼儿园。这样的结果,父母和孩子都筋疲力尽,孩子每天的学习生活也都受到影响。所以,想让孩子醒后情绪好,就必须从叫醒起床入手。参见《孩子发脾气的通用处理技巧》。
  
  对于0-3岁婴儿,由于尚未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建议打开窗帘,使自然光进入屋内,让孩子自然醒。正常情况下,人是日出而出的动物,到了白天自然会醒来。如果某天非要孩子起来,可俯首在孩子耳边轻声细语,同时抚摸孩子的身体,直至把孩子唤醒。若孩子由于睡觉晚,而导致经常性的晚起,则需要从调整睡觉时间开始。
  
  对于3岁左右的幼儿,我井中月认为,孩子的睡觉和起床都是其习惯养成的一部分,父母要结合幼儿实际,进行适当的强化训练,使孩子能有良好的睡眠习惯。但家长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矛头直接针对孩子睡眠方面的问题,而是要先从生活习惯养成开始。孩子在白天没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必然会影响到睡觉,再导致孩子难以按照预定时间起床。
  
  对于3-6岁需要上幼儿园的幼儿,在早上唤醒孩子的方法上,根据特点划分了四大类方法,分别是感官刺激类、技巧类、游戏类、动力类,并再细分为28种小方法。当然,这些方法都是基于我井中月的个人观点,在使用前一定要先思考是否符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另外,在方法上必有遗漏和缺失,也欢迎各位朋友继续进行补充,呵呵。
  
  第一类唤醒孩子的方法是感官刺激类,是通过刺激孩子的听觉、视觉、皮肤感觉、嗅觉等方面,让孩子从睡眠状态转换到清醒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孩子身体感觉类的刺激,都强调由弱渐强,以防止孩子因突然睡眠中断,而引起情绪的不稳定或产生恐惧心理。当这样的习惯养成,不仅孩子适应性较强,醒后情绪也较好。
  
  听觉刺激①:可在孩子起床前10分钟,开始放些孩子喜欢的音乐,声音逐渐由小到大;
  听觉刺激②:低声呼唤孩子的乳名,或自己哼歌;
  
  视觉刺激①:逐渐增加卧室亮度,光线会唤醒视觉系统,这是最自然的一种醒来方式。但最好采取自然光,冬天可以使用照明灯光;
  视觉刺激②:当孩子微睁双眼点头时,给他一个充满爱的微笑,增加孩子的好心情;
  
  皮肤感觉①:在孩子起床前,可以适当打开窗户,降低室内温度以刺激孩子的感觉;
  皮肤感觉②:用毛巾沾着温水擦拭孩子沉睡的脸庞;
  皮肤感觉③:轻柔的伏在孩子身上,亲亲孩子;
  皮肤感觉④:可以轻轻按摩孩子身体,使孩子肌体快速恢复活力;参见《每天全身抚摸婴儿提高智商?》。
  
  嗅觉刺激①:用香气怡人的鲜花,凑近孩子的鼻子前;
  嗅觉刺激②:端来香喷喷的早饭,香味会通过孩子的嗅觉系统,给大脑传递“饥饿”的信号,促使孩子醒过来。但此法不太适合上幼儿园的孩子;
  
  内脏感觉①:在孩子睡前,鼓励多喝水,这样到了早上会有较强的便意,轻微刺激或自己就会憋醒。当然,对某些孩子,可能会引起尿床;
  内脏感觉②:晚餐和饭后零食,多让孩子吃容易消化的东西,且控制在8-9成饱。这样经过8-9小时的睡眠,会有很强的饥饿感而很容易清醒。
  
  第二类唤醒孩子的方法是技巧类,是通过道具或一些纯技巧的方式,让孩子快速由睡眠状态清醒过来。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都要在保证睡眠时间的基础上,征求或与孩子进行协商,让孩子自己选择某些方式来叫他们起床。若孩子对事先约定的事情不感兴趣,则这类方式不能使用,否则会弄巧成拙,使孩子情绪极度恶化。
  
  技巧①:使用可以发出声音或震动的道具。例如,带孩子挑选一个喜欢的闹钟,约定闹钟定时时间,或家长在约定时间使孩子的玩具发出声音;
  
  技巧②:家长主动向孩子寻求“帮助”。例如,母亲头天晚上和孩子说:“爸爸今天很累,明天早上可能会醒不来,我们明天一起捏他鼻子把他叫醒?”
  
  技巧③:与孩子达成“特殊”约定,希望以怎样方式叫他们起床。例如,在睡觉前,和孩子约定明天早晨可以赖床多少时间,然后把自主权完全交给孩子;参见《放权就意味着要相信孩子》。
  
  技巧④:临时与孩子达成某些约定,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例如,孩子刚醒,提出与其进行穿衣服比赛、洗漱比赛等,或答应孩子再睡3分钟,但此时家长最好在旁边陪伴,同时增加感觉刺激;
  
  第三类唤醒孩子的方法是游戏类,是通过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方式,很快地改变孩子的情绪和减少对峙。面对让孩子起床可能出现的“失控”情境,游戏方式能调节孩子情绪、释放焦虑,同时,也能把孩子因“起床气”产生的精力,化为游戏动力。所以,为人父母,就需要自己有一种情趣和幽默,敢于做一些明显不“符合”成人价值观念的事情。参见《会玩的爸爸让床变成游乐场》、《真正的会玩是一种高级学习》。
  
  游戏①:模仿类的游戏。利用孩子最喜欢的动物、卡通人物,模仿其说话和动作来唤醒孩子。例如,家长可以学公鸡、学小鸟叫,用手模拟喙来叨孩子,或模仿米奇、唐老鸭的语调叫孩子起床;
  
  游戏②:场景变换类的游戏。父母在唤醒孩子前,可以推着孩子可移动的小床,改变睡觉的环境,让孩子第一眼就感到新奇和好玩。例如,在春夏交接时,把孩子换到花园里面;
  
  游戏③:独角戏类的游戏。父母利用和平时完全不同的说话语调、行为方式,进行自编自演,已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父母假装看不见孩子,“粗暴”地在床上到处乱翻“找”孩子,嘴里可以应景地说“咦,我的宝贝丢了,我怎么看不见了?”之类的话;
  
  游戏④:动作类的游戏。父母利用自己的身体或一些玩具道具,“野蛮”地攻击孩子,让孩子产生对抗性的游戏动作。例如,父母故意钻进孩子的被窝,去玩抢被子游戏;
  
  游戏⑤:互动类的游戏。父母根据以往给孩子讲过的绘本、故事,设计一些场景,在“演出”过程中让孩子由被动参与到主动的玩。例如,父母唱着儿歌《拔萝卜》,同时把孩子当萝卜去拔;参见《1个儿歌能有13点教育技巧》。
  
  第四类唤醒孩子的方法是动力类,是通过孩子内生的驱动力,让孩子自己醒过来。人是一种趋利的动物,只要有好处,就会驱动自己去想办法获得。这也可以说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之一。这种方法是对孩子成长最有利的方法,如果孩子在起床上能做到,那在生活、学习中也一定可以同样做到。当然,难点是父母如何去发现孩子的动力。参见《孩子良好品质从早起床开始》。
  
  动力类①:奖励型的动力,是通过表扬、鼓励的方式,使孩子为了荣誉或家长的赞许,而自动不去赖床。例如,事先和孩子协商,如果能及时起床,就给一张粘纸或小红花,以示鼓励;参见《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表扬?》、《例说对孩子的高难度表扬》。
  
  动力类②:兴趣型的动力,是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来刺激孩子,使他们快速清醒,自愿配合家长的要求。例如,起床时在床边念孩子最有兴趣的书,或说儿歌,或接着昨天晚上的故事讲下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参见《为何儿童教育贵在养趣?》、《为何儿童教育贵在养趣(续)》。
  
  动力类③:意外惊喜型的动力,是利用孩子最想要的东西来让孩子快速起床,只是此方法过多使用,会造成孩子欲望过强,使家长难以满足孩子不断提高的兴奋点。例如,给孩子心仪的玩具、衣服,或接到出差到外地的家长电话等;
  
  动力类④:活动预期型的动力,是利用孩子喜爱外出游玩等特点,使孩子对活动充满预期和期待。例如,头天晚上约好到动物园去玩,起床时就对孩子说“起床喽,今天可是去动物园哦!”;
  
  动力类⑤:表现型的动力,是利用孩子喜欢把自己好的一面,对人进行展示的欲望,促使孩子醒后先想到好事。例如,最近孩子最近在幼儿园得到了5朵小红花,在孩子刚醒的时候,你问孩子最近有几朵小红花了;
  
  动力类⑥:惩罚性动力,是利用孩子自己承担后果的方式,让孩子被事先约定好的规定进行惩罚,以产生主动规避的行为。但这主要针对12岁青春期以后的孩子。例如,孩子爱几点起来就几点起来,后果自负,等真迟到被处罚了就会长记性;
  
  动力类⑦:改变生活方式型。一般情况下,许多人在起床以后,都是抓紧时间去工作和学习,不到最后一分钟都不愿意起床。所以,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对起床后马上要做的事情感到厌倦,自然会出现赖床现象。但是,如果调整一下生活方式,很可能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反而会使人产生起床的动力。参见《半小时换来带孩子的从容》、《教养坏习惯:替孩子安排作息》。
  
  想做到这点,其实也不难,无非是把喜欢做的一些事情提前到起床后而已。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求大家早睡一点,然后早起一点,把原来可能晚上做的事情,提前到清晨来做。这对孩子来说,无形中就充满了动力。例如,在早上安排孩子去观鸟、提前到幼儿园去玩、与孩子一起做游戏等,具体内容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喜好来设计。参见《案例分析:孩子睡觉晚的原因和解决技巧》。
  
  总之,我井中月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叫醒孩子的方法和技巧,大家感觉好想在使用时,千万不要独立去看某种方法。但各方法不是独立的,完全可以综合运用和套用,这就需要家长独立思考了。父母要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多发现孩子的特点和喜好,针对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去运用,甚至设计出新的方法。同时,家长别追求100%规律,偶尔赖床不是问题。
  
  另外,对赖床的孩子要倾注更多的耐心,不能训斥和责备,要抓住孩子的特点,让刚醒的孩子高兴地起来,不仅能让他们一天的心情都不错,也能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当孩子以愉快的心情离开家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很高,各方面都会表现较好。当然,父母事前准备好孩子的衣服也是很重要的,这也能节约不少时间,避免忙中添乱。参见《让孩子真心快乐是教育根本》。(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2:44:26 | 只看该作者
抱歉,发错了。。。请版主帮忙删除回帖吧。

[ 本帖最后由 1717 于 2012-4-8 12: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05:07 , Processed in 0.12337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