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子云008 于 2012-1-8 14:50 发表 ![]()
早起合格的儒家本来就不是文弱的,更不书呆。
只是明以后,八股取士,士人从小啥也不干,只读四书五经,而且只能是朱熹注的四书,才把人读呆了的。
现在那些读经私塾,不知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呢?
子云008的回复很好,确实如此,这些所谓的大量之说的私塾到底是什么目的呢?实在是很令人费解,或者说有其他的想法不得见光?
一直都有家长说:那些私塾的老师们,哪里懂什么经典,带着读,照顾下吃喝拉撒,足矣,成才与否,甩给老实大量即可,真是令人
。。。
推崇私塾教育其实是逃避现实的鸵鸟心态使然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消极的心态叫“鸵鸟心态”,遇到危险时,鸵鸟会把头埋入草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安全了。面对现存教育体制的弊端时,不思改进,而将希望投射在过时了的私塾教育上,其实是另外一种鸵鸟心态。学生同样对应试教育不满,但在课余时间,家长操心报的各种补习班不是更助长了应试教育的风气吗?一个正确的做法也许是在教育子女时做好榜样言传身教,而不是将孩子从一个教学机构扔进另外一个教学机构,而自己则两手一摊置身事外。 [详细
[ 本帖最后由 jinrun001 于 2012-1-21 06:4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