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楼主 |
发表于 2011-4-12 23:34:04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十期~~
第一版
台灣兒童讀經教育實施現況及其效益之相關研究報告(下)
王財貴博士(華山書院院長、台中師院語教系副教授)
四、 兒童讀經之成效
本小節旨在探討兒童讀經之後,在兒童身上所產生的功效或改變,分成功課(知識能力)與性情行為(人格氣質)兩方面探討。
〈一〉 有關功課方面
有關讀經之後,兒童在功課方面的改變,主要有學習能力改變如:『識字量的改變』、『記憶力的改變』、『注意力的集中』以及知識課業的表現如:『語文科之表達』、『社會科之表現』、『數學科之表現』、『自然科的表現』、『藝能科的表現』與『體育科的表現』等項。各項表現的改變程度分成『極有效』、『有效』、『平平』、『反效果』等四項:
而本項成效又可區分成兩小項探討:
1、 兒童在學習能力方面的改變
本研究所定義之學習能力為兒童之『識字量』、『記憶力』與『注意力之集中』,經統計分析發現在勾選『有效』(含極有效與有效兩個程度之選項)選項百分比依次為:識字量為記憶力為75%,69.7%,注意力集中為60%,在這三項改變指標上,大部分的家長皆呈現出高度的一致性,認為讀經後,他們的小孩,在識字量、記憶力與注意力集中等學習能力的改變上,有較正面的的成效。
2、 兒童在學校課業方面的改變
本研究所定義之兒童在學校課業方面的改變為『語文科之表達』、『社會科之表現』、『數學科之表現』、『自然科的表現』、『藝能科的表現』與『體育科的表現』等項,經統計分析發現在勾選『有效』(含極有效與有效兩個程度之選項)選項百分比為:語文科之表達為59.3%,社會科之表現38.8%、數學科之表現35.2%、自然科的表現34%、藝能科的表現32.7%與體育科的表現29.8%,結果顯示一般家長認為讀經幫助兒童在語文科方面應是最顯著,(有 59.3%),社會科、數學科、自然科與藝能科則相差不多(大約30%左右),而體育科的表現最不被看好(僅29.8%)。
〈二〉 有關性情行為方面之改變
有關讀經之後,兒童在性情行為方面的改變,主要項目分成:『懂事容易溝通』,『明理、正義感強』,『勤快、好幫手』,『主動完成課業』與『總體氣質變化』等五項。各項表現的改變程度分成『顯著改善』、『稍有成效』、『平平』、『變壞』等四項。結果如表3-4-2所示:全體家長認為讀經後其兒童最有顯著改善的項目是懂事容易溝通,佔全體31.1%;其次是會主動完成課業,佔全體27.4%。而在五個向度的反映上,若將顯著改善與稍有成效兩項反應的百分比加起來,則有近六成以上的全體家長認為都是有效果的。
五、 有關讀經教育之意見
本小節旨在探討家長對於目前實施的兒童讀經教育之看法與意見,分成『讀經與講解』、『讀經與遊戲』、『讀經與評量』、『讀經教育與體制』、及『推廣讀經教育之熱忱』
〈一〉 有關讀經與講解:
有26.8%的家長認為讀經時不須要講解,有39.7%的家長認為須講大意,而僅有19.1%的家長認為要多講解,由此可知大部分的家長同意教導兒童讀經時,頂多講解大意,認為不用多做講解。
〈二〉 有關讀經與遊戲
有22.8%的家長認為讀經時以讀經為要,45.4%的家長認為讀經時要配合少量的遊戲或故事,而僅有12.5%的家長認為在遊戲中偶爾插入讀經內容。由此發現大部分家長認為讀經時所做的遊戲或說的故事,僅是用來作為激發兒童讀經的興趣或是穿插性使用,並不是讀經課程中的重心。
〈三〉 有關讀經與評量
認為讀經進行時,對兒童所做的評量與表演,可激發兒童成就感與增進興趣的家長佔60.8%;而認為志在讀經不必考試的家長則戰23.7%。顯示經過一個時段的讀經後,評量或表演、發表讀經的成果,是可以增進兒童學習讀經的意願與興趣。
〈四〉 讀經教育與體制
希望將讀經納入體制內教學的家長佔26.9%,希望各學校開設『讀經實驗班』的家長佔24.5%,希望讀經只是課外『補充教育』的家長佔27.8%。由此可知有50.4%的家長希望由學校的正式課程來納入讀經,或是由學校來開設『讀經的實驗班』。只希望將讀經當做課外補充教育的為數不多,僅佔4分之1之比例。
〈五〉 讀經教育理念的推廣
對於『讀經教育』理念的推廣,有32.6%的家長逢人便說,50.1%的家長偶爾宣導,僅有5.4%的家長是興趣缺缺。所以大部分的家長還是不斷的想將讀經教育的理念宣導出去。
六、 讀經成效之分析:
項目計有:識字量、注意力、自然科之表現、藝能科的表現、體育科的表現、懂事容易溝通、明理有正義感、勤快好幫手、主動成成課業、總體氣質改變等10項。 經由統計分析,可歸納出幾點結果:
〈一〉 大部分的兒童,在幼稚園或是國小低年級階段,就開始讀經了。兒童每日讀經時間,平均大約0.5654個小時,約40分鐘,而且平均讀經也有1.7833年之久。
〈二〉 大部分的兒童參與讀經的心態,應是充滿濃厚的興趣,或者是在別人的鼓勵之下而讀經。半強迫與反抗的比例不多。
〈三〉 兒童自行讀經的比例較低,家長大部分還是都會陪伴自己的孩子讀經。
〈四〉 大部分的兒童還是『讀』經多,『聽』經的少。
〈五〉 學校內從事教育工作最基層、最前線的老師,對『兒童讀經』所抱持積極態度應屬多數。
〈六〉 大多數的兒童在學校上課的時候就在讀經,或者參加社區所舉辦的兒童讀經班來讀經,自己在家裡讀經的兒童比例最少。
〈七〉 大部分的家長同意教導兒童讀經時,頂多講解大意,認為不用多做講解。
〈八〉 大部分家長認為讀經時所做的遊戲或說的故事,僅是用來作為激發兒童讀經的興趣或是穿插性使用,並不是讀經課程中的重心。
〈九〉 大部分的家長認為經過一個時段的讀經,評量或表演、發表讀經的成果,是可以增進兒童學習讀經的意願與興趣。
〈十〉 大部分的家長希望由學校的正式課程來納入讀經,或是由學校來開設『讀經的實驗班』。
〈十一〉 大部分的家長還是不斷的想將讀經教育的理念宣導出去。
〈十二〉 對於經典的熟悉度,大部分的兒童在學庸、唐詩、弟子規、三字經等四部經典上較為熟悉。
〈十三〉 兒童的每日的讀經時間愈長,所累積的讀經時間愈久,則對於兒童所產生的功效也就欲明顯。
七、讀經教育的展望:
一、 立相關的學會或基金會,使推廣活動更具客觀性永續性。
二、 組織訓練各地方性的「讀經教學輔導團」,使推廣更普及化深層化。
三、 促請政府將讀經教學編入課程納入體制。
四、 成立「讀經實驗小學」及「讀經實驗幼稚園」,作較為集中而長期的以讀經為主題的教學實驗,以其成果作為理論改善或實踐推廣的依據。
五、 與學術各界合作,進行相關研究:如讀經在教育學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學術領域中意義的探討。又如讀經教育在醫學(文化治療)上可能的意義。
六、 以台灣的經驗與成效推廣到華僑社會及大陸,達到「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人讀經」之情況。
第二版
英文讀經-國際觀
黃玲娟(華山書院讀經班小朋友熊慧行的媽媽)
我的孩子熊慧行,今年六歲國小一年級。多年前,有幸得知王教授倡導的兒童讀經理論,而我們是佛教徒,於是自慧行兩歲多開始給他背誦一些經咒,前後有大悲咒、心經、阿彌陀佛經….等。幼稚園大班時,他已可以獨自讀誦淨土五經中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及由康僧鎧大師所譯的佛說無量壽經上下兩卷,而兩天可背完一部佛說無量壽經全文。這段背誦佛經的讀經教育打下了慧行早期的中文基礎,也培養了他濃厚的閱讀興趣。
英文方面的接觸是一年半前的事情。慧行至今沒有參加任何英語補習班,完全是在家自學。使用的工具是坊間的英語教材及一些附CD的英文故事書系列。進行了近一年的時間,雖然孩子懂了不少常用的單字,也可以開口寒喧幾句,但學習的成效一直停留在原點,無法達到預期的成果。失望之餘,思考再思考,我體會到語言的學習絕非侷限於「有能力與人溝通」的層面,只要天時、地利、人和,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優秀的外語溝通者。孩子目前生長在台灣,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英語暫時派不上用場,中文讀經的成效提醒了我,唯一可行的就是利用現有的環境與資源幫助孩子認識英文背後所代表的文化領域,讓他將來能夠不畏不懼、落落大方的面對與接納中西文化的大交流。
去年夏天,我們剛好搬到永和,而就在當時,興奮的得知王老師也已開始倡導兒童英文讀經,「英文常語舉要」一教材也即將出版。同年十月我欣然的帶著慧行加入了華山兒童讀經班的行列。孩子之前已常從我口中得知倡導讀經的王老師。第一次上課自然倍感親切與恭敬。而為了讓孩子一路堅持下去,回到家,我嚴肅的告訴他:「王老師是孔老夫子的化身,每週六辛勞的在這裏陪你們讀經是你們的福氣,老師的話就是孔老夫子的話,老師交代過讀經要讀到小學畢業那一天,所以我們要一直讀下去。」孩子畢竟是明理的,一段時間走下來,雖然中途也遇到一些起落,但慧行必定在週六上課之前如實的背誦完當週老師交代的功課。週六下課後,他一定畢恭畢敬的到老師面前行一鞠躬謝師禮才離去。可能有了這個大前提的約法三章,我們家的中英文讀經就這樣習慣成自然的進行著。有時候孩子會抱怨讀經好苦、好累,但就是不放棄。
慧行進入讀經班後,除了中文讀經外,我們也正式邁入英文讀經的大旅程。剛拿到「英文常語舉要」一書時,雖然擔心教材內容較深奧,孩子可能不願接受,但回想慧行小時後讀佛經的經驗,於是打消此念頭,也絕不在孩子面前提「難」字。而一者為了提起孩子的學習興趣。二者為了彌補自己學生時代學習英語的缺憾,我決定一起陪讀。十月十三日即是我們家的「英文讀經開跑紀念日」。幾課讀下來,因為內容涉獵廣泛,出乎預料的,孩子並不排斥,反而感覺有趣極了。每讀一課前,他自己必先將後面的中文翻譯看過一遍後,才歡歡喜喜的跟讀。(慧行六歲多才開始接觸英文,當時已沉醉於中文的閱讀世界,母語已造成他學習外語的干擾,專家們認為「愈早讓兒童接觸外語愈好」的理論是正確的,當然了,要中、西並行)只要孩子不拒讀,他的學習法我不反對。半年多來,爸爸與我不斷鼓勵他:「唸錯了,沒關係!我們本來就不是英美人士,錯了是應該的。」有了這個勇氣,加上週六到讀經班上台接受驗收,受到王老師的讚賞,孩子信心十足,背誦得更起勁。目前慧行將進入第三部分的格言。如今,我們會大聲的對他說:「哇!你真棒耶!這麼「難」的字,這麼「深奧」的句子,還沒聽CD,你都有辦法唸出來,爸爸、媽媽都自嘆不如,真是太厲害了!」事實證明是如此,因為他已逐步的跨越大人所謂的「難」字了。
慧行的「英文」學習過程與方式又是如何呢?現在回想、整理起來,半年多來,並非我在帶領孩子,相對的,是孩子很自然的分別在專家們所提到聽、說、讀、寫四階段的語言學習過程當中,清楚的給了我方向來幫助他往前走。
剛開始,我們是保持著一星期一課的進度,而目前則維持著一課半近兩課前後。每天五句(一個軌道),而因為CD 是以正常速度錄製,為了讓孩子聽清楚每一個聲音,我們最早期的操作方式是,首先找出當天要讀的五句的軌道,按「播放鍵」,由帶讀CD讀第一遍,再按下「暫停鍵」,讓孩子聽自己的語調跟念第一遍。再按「播放鍵」,聽CD讀第二遍,又按下「暫停鍵」,讓孩子自讀第二遍。同時也按下「重複鍵」使同一個軌道來回重複五次,如此則每一個句子,每天可聽十遍,讀十遍。孩子聽不清楚的音或誤差太大,我會稍作提示。其他的時間則重複播放當日課程的軌道給予耳根不斷的刺激。第二天除了複習昨日的五句外,另再增加新的五句,操作方法同前一天。第三天亦如此,以此類推。等到十五句都讀過後,則改用示範朗讀CD重複讓孩子一直連聽十五句。如此進行到第五、第六課時,我很驚訝的發現慧行已幾乎可以我聽、我說,準確無誤的捕捉(catch)到字與字、句與句之間的音調與語調(intonation),他反過來會以英式發音來糾正我的美式發音。那一段時間,他每天自得其樂的胡言亂語玩「語言遊戲」。有一段時間,他每天會重複問我,”Have you ever taken a trip to Holland before?”(常語舉要第19課內容)我總是答,” No,not yet!”問煩了,因為我們是素食者,我也會突然考他,”Do you eat meat at breakfast,lunch,or dinner?’’他直覺的回答,”
I am a vegetarian. I don`t eat any meat.” (常語舉要第13課內容)而我又問,”Really?”他更理直氣壯的答,”Yeah!”更有趣的是坐上爸爸的車,繫好安全帶,他總是會補上一句,”Fasten your seat belts;We are landing in New York.” (常語舉要第15課內容)。諸如此類種種,令我們看在眼裡,笑在心理。
很多贊同自然情境學習法的人士或許會認為這種死背誦的「鸚鵡式」學習法不合乎人性。但試問,在目前現有的環境,有多少小朋友可以在自然的情境下學習呢?背誦的學習法確實無法收到立竿見影之效,但我認為這是刺激與培養耳根、舌根敏感度的最好語言學習法。而既然耳根、舌根已開竅,「聽」、「說」的動作已完成,我決定讓孩子進入第三階段的看字「讀」音期。學習工具的操作方法沒有改變,只是要求孩子耳聽、口念、眼看三管齊下。
此時儘管我們不斷提醒孩子英文很重要,遲早要用到,早學習早輕鬆,孩子似乎一直體會不出其實用性。為了讓英文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份,一生的朋友,我們家裝了第四台,開始讓慧行試看(Let`s Talk in English)的節目,碰巧今年元月份開始,整個課程內容重新編排過,而因為曾帶慧行參加幾次「空中英語教室」辦的”Kids`Rally”,於是他對節目中的老師都很熟悉,孩子很快為其豐富有趣的內容所吸引,近五個月下來,每天看「公視說英語」成為全家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份。
而此時,讀經方面,因為加重了看字「讀」音的動作,讓孩子難免有壓力,但因有「大家說英語」給他作紓解,孩子也欣然的度過了。一段時間下來,慧行已可以辨認出不少出現頻繁的單字。而為了讓孩子更有效率的完成拼讀的練習,我會為新的單字先做「音節分解」的工作以方便孩子拼讀。例:「堅持」一意的英文單字分解成per | se | ve | rance (出現於常語舉要第27課)如此一者可避免孩子一見到較長的單字而心生恐懼找理由拒讀。二者可培養對英文造字的組織力及拼音的辨識力。必要的話,我會重複再重複的提醒孩子某些特定的發音規則。例如:ce念【s】- peace,ph念【f】- telephone。而慧行就在這樣重複提醒、自然記憶的學習下,培養了些許的看字讀音的能力。
而就在當時,慧行的英文學習工具,小型CD音響出了一點小問題。長久以來重複使用的「暫停鍵」發生故障,宣告退休。這個因緣迫使慧行的學習方式不得不做了改變。我讓他跟著帶讀CD,聽一遍跟讀一遍,來回重複三次後就關掉CD,讓他自己讀,一個句子就重複讀五遍,五遍過後,再讀下一個句子重複五遍。以此類推,休息時間照常播放朗讀CD。或許孩子也覺醒到CD發生故障,不可再一味的依賴它,遇到不熟悉的字,總看他努力的自己拼讀,直擠不出來了,我才會伸出援手。進行了一段時間,這種意外得來的方法讓孩子進步神速,直可謂「因禍得福」。此時除了「英文常語舉要」,孩子可以未聽CD,看字拼讀一部份外,起初跟著課文朗讀CD讀「大家說英語」雜誌內每日課文內容總是結結巴巴的情形,如今只要看過教學節目、理解內容,聽過幾遍課文朗讀,第二天可以自己七成完整的將課文連讀帶動作的表演朗讀出來。「大家說英語」只是做為培養慧行聽力與朗讀能力的教材,我沒有要求他背。「英文常語舉要」一段時間的讀經訓練下來,在「大家說英語」每天不同會話情節中,得到了最好的成果驗收。我也很驚訝的發現以往出門見到的英文招牌已由視而不見變成勇於拼讀,餐廳大門上以往的「營業中」的牌子已轉讀成”To Run Business”,吃到布丁時,很有文化的告訴爸爸,”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意:「以驗為資」常語舉要第25課內容),在圖書館看到「削足適履」的典故,會告訴我這就是 ”You take more care of your shoe than your foot. ” (常語舉要第29課內容)孩子由半年前的「語言遊戲」轉換到如今的「引經據典」,證實了兒童英文讀經教育理論是正確的。慧行自己立志將來要到美國開播一個「Let`s Talk in Chinese」(大家說中文)的電視節目。孩子能有這個國際觀,我們感到很欣慰。一路堅持下來是對的。
近來我常告訴慧行,沒有王老師週六撥空來陪伴你們,每有講堂、沒有老師與大家合力編寫教材、沒有其他伯伯、阿姨帶小朋友們過來,就無法成就你今天來講堂讀經的因緣,一切都要感激、感激、再感激。
比較起很多英文小神童,慧行今天的一點點學習心得實在微不足道。他絕對不是語言天才,只不過多保有一份難以剝奪的學習熱忱與堅持力。英文讀經教育如同一把鑰匙為他們開啟了學習英文的大門,而語言的學習是一條無止境的路,我們與各位家長、小朋友一樣都還在起步當中,願共免之。
第三版
讀經成果感言
陳美碧(台中縣新社鄉家庭讀經班家長)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願!我也是一樣。打從孩子一出生,我和先生就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適時,王財貴教授正倡導兒童讀經,說明讀經的好處:以品格的薰陶為首要,而語言能力、記憶力、專注力的提昇也同時達成。聖經中上帝的話語告訴我們:「一生的果效,由心發出」。唯有注重人格特質,才是人一生的根基及最大的財富。品德的培養與情操的提昇即是所謂的人格特質。更簡單的說:就是要有良善的生命觀。所以,我們毫不遲疑的加入推廣讀經的行列。
心禺、令晨五歲開始讀經,背誦經書是他們兩人每天最重要的功課,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是讀經天。孩子上了小學,還是家裡的功課「讀經」擺第一,學校功課其次。由於上帝的話語、古聖先賢的智慧言語深植孩子的心,以及讀經的附帶價值(記憶力、語言能力、專注力的提昇),使得孩子一路成長,從不需要父母操心,善解人意、守本份、盡責任,總是很有效率得做好自己當做之事。兩人從國小到國中,學校課業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是師長口中讚賞的好孩子。
心禺去年以全校第一名畢業於東勢國中,現就讀台中女中一年級,在學成績優異,榮獲免學雜費。令晨今年也已順利的考上台中一中。
多數孩子到國中,即面臨了青春期的叛逆期,感謝主!真理在孩子心中掌權,使他們的生命有平安、有喜樂、有方向,不徬徨、不憂愁、不害怕,完全沒有所謂的青春叛逆期。朋友們常羨慕的說:「冠國和美碧是最沒煩惱、最輕鬆的父母。」
「多數人看見了才要信,少數人聽了就信。」十年前我們聽了王財貴教授的話就信了,現今讓你看見了,你更要信……..成功的條件不在聰明,而是在人格特質!
現在的父母拼命賺錢,讓孩子去上才藝班、補習班,為了要讓孩子有更好的成績及豐富的知識,結果孩子愈大,失望愈大,原因是忽略了生命的根基…….品德的培養及情操的提昇。聖經曾叮嚀世人:「教養孩童行當行的道,使他到老也不偏離」。
教導兒童讀經是一項最經濟、最有價值的教育投資,是給孩子一生最大的財富。
親愛的教師家長們:快快讓您的寶貝加入兒童讀經行列,讓上帝的話語帶領他,先賢的美好德性來薰陶他,日後長大成人能成為社會的菁英,貢獻才學,受到他人的祝福!
我們願與您分享,請電:(04)25820281
台南縣讀經推廣中心的來信盼望早日成立全國性讀經學會
王教授:
自五四運動以來,王教授可稱為我們教育改革之父,這幾年來不遺餘力巡迴全省,乃至大陸及海外各地,推廣經典教育的重要性,在此讓我們向您說聲:辛苦了!堅信在您的帶領下,文化生命力一定能向上提升。近幾年在教授的奔走努力之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台灣省分會也全力配合,尤其省府文教組許科長亦明白表達,參與主辦全國經典總會考將是其一生公務員生涯中唯一值得驕傲的事。全國性經典會考亦順利開辦兩屆,經典教育儼然成為全民運動,現今讀經班如雨後春筍般逐一開設,各縣市的讀經學會以及聯誼會推廣中心等也紛紛成立。但可惜除了華山書院以及讀經通訊的服務之外,還沒有一個專門的正式的統整機構。故在此敦請王教授能發起組織全國性讀經社團,定期舉辦座談、講座,邀集各區讀經推廣有心之士,齊聚一堂,共同為此文化大業而努力是矣!藉此不只可以交換讀經心得,最重要的是讓這文化改革的力量凝聚起來,這樣讀經教育推廣必能更落實、積極、蓬勃,尤其教授近期努力推廣在家自學,是一項希望工程,雖說理想遠大,口氣不小,但吾人郤堅信移倒海之難,吾心信其可行必然能達到此目標,(一二年內有一萬個家庭撤出學校),因近幾年教育改革,依然是崇洋失本荒腔走板,一直是誤人子弟,令人情何以堪!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經過幾番思索,提筆草擬此書,希望王教授得以知曉我們這群無名的幕後推手正蓄勢待發,待教授一聲令下,便全力以赴,開啟此列文化列車,駛向成功的康莊大道,謹此,
願 平安喜樂 諸事順遂
台南縣讀經推廣中心 許世賢 敬筆
九十一年五月四日
p.s.目前南縣全力推廣經典學校已有:仁德小蝌蚪幼稚園、麻豆皮卡丘托兒所、楠西吉兒堡幼稚園(學校已更名為讀經推廣學校)、永康小天使0-3托育中心。
王財貴敬答許函,並徵求贊助
有關成立全國性讀經教育推廣社團一事,我本人和各地讀經朋友實早有此意,因機緣未熟而延遲下來,故接獲許先生此函,深得吾人之心。
成立社團,除了許書所言,對讀經社群內部諸功能外,更重要者,在於具有法人地位以後,方便與政府各單位交往,則吾人之理想、主張及所努力之成果,易於促使政府關注;若政府有所輔助、配合或委辦事項,亦有承接的正式對口。且依情勢而觀,讀經教育在大陸及海外的發展將日益盛大,他日台灣與對岸及國際間之往來,更須有一客觀之機構,較為順當。另一方面,社會各界的支持贊助也有一法定管道。
起初,為了性質單純化,原欲成立財團法人(基金會),但因財力嚴重不足(成立條件至少需要五千萬),故今打算先成立社團法人(協會或學會),待將來有機緣在成立基金會。不過學會之開創以及將來的運作,仍須各界之大力支援。
首先,我們須要一辦公地點,希望支持讀經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協助尋求。或永久捐助,或中長期免費提供,或廉售,或低價出租。現在急須要的是本部的辦公地點,理想的地點是台北市或北市近郊(方便與中央政府來往)。如果具他各縣市有欲提供者,亦請聯絡,作為日後發展之預備。
此外,我們也要開始徵求經濟的贊助者,能力稍大者,請承當大些,稍小者,則承當小些。在學會籌備期間,(約三個月內)如欲捐款或代為募款者,可先匯到籌備帳戶保留(暫時特別開一王財貴帳戶充用),待成立法人登記後,即轉入法人戶頭,並開給正式收據。
不論捐助房舍或錢款,皆令吾人感激不盡。天下事,願與天下人一齊承當!
(捐款劃撥帳戶:13411138 王財貴)
來自山東平原縣—給王教授的一封信
王老師您好:
非常感謝老師對我們的指導,關心與幫助!從老師的言談與演講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老師悲憫眾生的苦心與願力。歡喜、讚嘆、感激、憂慮……一起湧上心頭。老師說我們是「侏儒,文化侏儒!」,是啊!我們正是文化侏儒,而且正在製造下一代的侏儒啊!多年來對經典的學習及自己教育工作的經歷,使我深深地體會到老師這句肺腑之言的深層內涵。教育內容的貧乏、單調,教育方式的不當、錯誤,不懂教育的關鍵所在,不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致使孩子們成了被宰的羔羊,變為掙分的機器:害怕思考導致不思考,自身素質低卻盲目自高自大,以至沒有志向,沒有毅力,沒有道德基礎,沒有創新意識,更甚的是由此不了解人生、學習的目的,不相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至理,以至於犯罪年齡越來越低,做案手段愈來愈殘忍…….怎能談得上日後成為國家的棟樑?怎能做得到為大眾服務?今後的社會如何才能安詳?人民怎能幸福、安樂?
十多年的初中教育工作,親眼看著學生思想品德逐年下降,親眼看著某些孩子一步一步滑向犯罪的深淵,曾多次在辦公室淚流滿面。教師啊!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稱號又怎配?所以一聽到王教授在全國宣導經典教育,便馬上投身到這項偉大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決心和王老師及諸位大德一起聯手做好這項工作,真正讓天下的孩子們自人生一起步就站在諸多巨人的肩膀上,為孩子日後成為新時代的明理巨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我自九八年開始,在大眾中宣導經典教育。從贈送書籍、磁帶、光碟,到辦導讀班、小規模展示、演講,從沒有人認可到五個中小學實行讀經教學…..九九年九月份,我們終於自己創辦「小巨人經典學校」。這期間,經歷了從被人譏笑、罵傻到漸漸有人認可,從輕鬆宣傳到身心極度疲憊的過程。但這更使我們深深地理解到王老師工作的艱辛與經典教育在現在社會必行的重要和迫切。為此,我和我太太許立梅都已辭掉原來單位的工作,加上施建國先生,我們三個老師,全身心抓孩子的教育工作。現在我們有八個學生,有幼兒、小學生、也有初中生,孩子的進步非常大。今年八月份,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建立了推廣中心,創辦了「小巨人經典學校報」,向全國發放;搜集王老師及其他老師有關傳統文化經典教育的演講和全國發展經典導讀活動的資料流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條件下,以贈書、提供資料、諮詢等各種形式幫助各地開展經典導讀活動,開闢經典教育新途徑,搜集整理東西方經典名畫、著名雕刻,以圖片、電視等多種形式讓孩子觀賞,搜集中國書法史上歷代書法家所寫的經典美文碑帖,編輯整理了一套「中國書法經典全集」,使孩子們在誦讀經典同時把書法家的字體、風格深深地印入腦中,為孩子今後深入學習、研究中西文化及多渠道深入開發自身潛能奠定基礎。另外,鑒於目前學校領導不甚了解經典教育和老師、家長對經典教育信心不足,以及全國各地朋友的要求與建議,我們準備把王老師的演講做成書面講稿,向全國發放。首先自江蘇省江陰輔延小學請購來王老師演講錄相,把王老師的演講內容及輔延小學校長講話的內容全部記錄下來,打印成冊,準備一有條件即印成書籍,向各地贈送。在我們的宣導影響下,山東東營和萊州也分別成立了推廣中心與讀經幼兒園,東營的岳勇君和萊州的趙升君兩位同志,也決心為經典教育的推廣奉獻一切。另外,蘭州梁教授、海南林老師、雲南傅老師、大連嚴老師等諸位有志之士紛紛來電來函交流心得,並準備在本地深入開展經典導讀活動。
現在,通過幾年來推廣經典教育的經歷,尤其是看到自己學校及全國各地受此教育孩子的巨大變化,我們充滿了信心!計劃在新的一年裡,深入研究教學規律、多渠道開發新教材,與中國青基會、國家圖書館兒童經典導讀中心、武漢大方文教、廈門紹南文化等各推廣中心聯手做好經典教育的推廣工作!
在此有一事煩勞老師,您再江陰國小的演講我們已記錄下來,但其像帶中有些聽不清之處,另外我們的整理恐有誤之處,所以想請王老師百忙之中抽空閱一下我們的記錄稿,不當之處斧正!
給老師寄去我們記錄的老師講稿及我校老師、學生的教學體會,敬請王老師指點!春節來臨了,向老師拜年。祝老師在新的一年裡多為社會培養棟樑之才!
學生 王敬東 拜上
2002年1月28日
第四版
王博士:
您好,感謝您多年來不辭勞苦,千里迢迢的飄洋過海倡導讀經,讓國外這群龍的傳人之後代有機會重讀聖賢書,滋潤國外炎黃子孫早已枯凅之文化心靈。
自您回台灣後,讀經活動在馬來西亞兒童導讀推廣中心主任陳健發之積極推動下,讀經班如雨後春筍般處處林立。尤其北馬區更是期待著您的蒞臨培訓教師。
今受陳健發主任指示,寄上一份北馬區於30/12/2002假檳城所辦之小狀元會考報告及照片以刊登在讀經通訊。
不知可否每期皆寄一份華山書院所出版之讀經通訊,謝謝!
敬祝 道安
愚 北馬區負責人朱麗娟2002/04/04
馬來西亞北部檳城首屆小狀元會考-兒童導讀成果評鑑會
【馬來西亞訊】「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的清晨,孩童清脆的朗誦聲於檳城德教會紫雲閣響起,圍觀的家長對孩子背誦古經文的能力頗驚訝。而六百四十五位參加「檳城首屆小狀元會考」的兒童則在歡愉喜樂的氣氛中,參與這項檳城別開生面的「讀經活動」。充滿朝氣的兒童在千禧年結束之前搭上了展讀中華文化古典的列車,這或是開創檳城古書的新世紀風尚。
這項別開生面的第一屆「小狀元會考兒童導讀成果評鑑會」,遠至吉隆坡
、玻璃士、亞羅士打、怡保、太平等外地的考生亦來報考,總共吸引了七百一十九名兒童報考,出席參考者為六百四十五名,其中五百七十六名金榜題名,高舉狀元郎,另外的考生則考取秀才和童生資格。其中年齡最小為兩歲半亦考上狀元,可喜可賀之現象是五百多名之狀元中,二歲半至十歲之小朋友竟多達三百九十位,實在是後生可畏。
此項活動除了獲得華裔的支持之外,尚有馬來同胞與印度同胞報名參加,顯現了馬來西亞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社會特色。除了華文經典組之外,主辦單位亦增設馬來班頓與英文新詩組。會考以分組形式進行,分為「大學」全文、「中庸」前十五章、「論語」前四篇、「孟子」梁惠王篇-萬章篇、「老子」第一章至第二十章、「唐詩」任選三十首、馬來班頓三十首及英文新詩十五首。考生可任選報考一組或兩組以上。
「檳城首屆小狀元會考」由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檳城分會、崇德文教研習會及「光明日報」聯辦,並獲得大馬華人文化協會及馬來西亞兒童導讀推廣中心指導。
大會主席拿督郭家驊州行政議員致詞時指出,為了發揚中華文化,讓古人的智慧和經驗得以傳承啟後,馬來西亞兒童導讀推廣中心及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在全國各地展開了兒童古文經典導讀推廣運動。他希望隨著檳城首屆小狀元會考成功舉行,來年各地的讀經學生人數不斷的增加,早日達到「人人讀經典,家家出狀元」的目標。
馬來西亞兒童讀經推廣中心主任陳健發在會上致詞時表示,這是讀經活動在檳城的一個開始,往後的工作還很多。陳健發是首先將台灣的兒童讀經活動引入大馬的人。他表示,王財貴博士在台灣積極推動下,目前台灣有近一百萬兒童進行讀經活動,香港也有數千名兒童讀經。而大馬兒童讀經也在蓬勃發展中。
在考生們正式會考的當時,其他小朋友、家長或公眾人士也隨行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如狀元帽精製、社區導讀生活展、啟蒙文學園遊會等老少咸宜的活動,並設有素食攤位擺賣食品,吸引數以千計的公眾人士前往觀禮。
馬來西亞讀經推廣中心陸續在大馬各地舉辦小狀元會考。
2002 年 9 月 15 日關丹
2002 年 11 月 3 日怡保
2002 年 11 月 10 日新山
2002 年 12 月 15 日賓城
欲參加者可向馬來西亞讀經推廣中心03-4024-2462報名
割雞焉用牛刀的子游
《論語》陽貨篇:「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17.4)
子游姓言名偃,少孔子四十五歲,是孔老師晚年的弟子。在孔門四科十哲中,與子夏同列文學一科。而所謂的文學,依照王夫之的講法是:「傳禮樂之遺文,集詩書之實學。」從以上的這一章來看,子游所長,正是「禮樂之文」也。蔡仁厚老師的《孔門弟子志行述考》在介紹子游時,便形容他是一個「嫻習禮樂」的一個學者,並列舉了《禮記.檀弓篇》許多關於當時公卿士大夫及庶人們對於禮樂就教於子游的文獻紀錄,蔡老師說:「子游不但嫻習於禮,而能行之得體,並且對於先王制禮之意亦能言之,明通而曲達人情。」是以子游的文學之長,正在禮樂的領域。
回到《論語》的原文,子游擔任武城的地方首長能夠實行老師教導他的「禮樂教化」,並且得到老師的讚賞(事實上孔子是不輕易讚美任何人的),足以證明儒家的仁政王道並不是一定得要靠(成為歷史的)堯舜的聖王才能印證,也足以證明儒家的禮樂之治是可以在現實生活中體現的。
孔子對子游的表現感到十分的欣慰,所以才會「莞爾而笑」。我們可以想像在當時諸侯普遍僭越禮節的環境中,當孔子到了武城感受到那一片的「弦歌之聲」,心中是如何地雀躍。然而,以子游的能力卻只能在武城這樣的小邑施行禮樂教化,對一個老師而言自然亦有著無限的遺憾與疼惜。孔子不願意直接說出這樣的感受,所以才以近似玩笑的口吻說:「割雞焉用牛刀?」這樣的話語一方面是肯定子游的能力表現,一方面卻也是疼惜子游的「大才小用」。從子游嚴肅的反應,我們則可以體會到子游對禮的嫻熟與堅持,並且能深切的實踐老師的教誨。
子游所施行的「道」,從孔子教學的內容而言是:「君子愛人,小人易使。」這樣的「道」與孔子的「吾道一以貫之」是否相同呢?《孔子家語》卷三<弟子行>:子貢曰:「先成其慮,及事而用之,故動則不妄,是偃之行也。」又說:「孔子曰:『欲能則學,欲知則問,欲善則詳,欲給則豫,當是而行,偃也得之矣!』」可見子游既能深切的反省自己(忠),亦能設身處地的為人著想(恕),行事風格是內斂穩重而考慮周詳的。這樣的「道」,與曾子說:孔子的道是「忠恕」,自然是十分契合的,也難怪孔子看到武城的一片祥和是如此的欣喜了。
其實,孔子對子游的大才小用固然有些疼惜,然而能實踐理想其實就是大事。因此對子游,乃至於對孔門的諸學者而言,這就是了不起的事功,了不起的成就。至於孔子,雖然周遊列國十四年而無所發揮,卻能將一生的理想在晚年透過教育、透過年輕的一代逐漸實現,將仁德的理想透過教育傳衍後世,成為華夏文化的生命泉源,那就更令我們崇敬了。
「王財貴讀經教學法」正式在台南克乃爾托兒所展開了!
應廣大家長要求,希望擴大讀經影響力,以貢獻於社會、國家,提昇未來的教育品質,期望我們的寶貝在人生學習的黃金時期裡,讀誦最價值的書。
王財貴教授的讀經示範托兒所已經台南正式立案通過。名為克乃爾雙語讀經托兒所,今後將徹底實施王財貴教授的讀經教學法和理念,於每日課程中貫穿中英文讀經及潛能開發和孩子與生俱來的八大智能,活用於課程中讓孩子快樂的成長健康的茁壯,以培養孩子具備未來多元的競爭能力,提供關心孩子前途的父母多一項選擇。
所址:台南市夏林路236號。(新興國小側門)
電話:06-2646189
本所提供智慧評量偵測
一、 說明:幼兒0-6歲智慧已開發80%如能提早評量提早補救能成為資優兒童。
二、 評量項目:
1.幼兒基本準備度發展商數。(GDQ)
2.氣質行為模式。(腦跡)
三、 年齡0-6歲名額30-50名
四、 時間:7月1日起至8月30日止。(以上課程測試所有費用1,250元全由主辦單位吸收,請先預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