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01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山之石] 生源讨论:品德比出身更重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0 14:0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觉得大家把生源和父母的教育水平/经济状况看得太重了些。颇有点龙生龙,象生象,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也就是说,有点阶级化了。

希望大家可以用开放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是老师,也能对每个学生公平对待,不在乎他们的出身。

当然,家长一定要多配合老师的工作。

在热烈讨论生源的同时,我们是否意识到了学生的品德比生源更加重要?也许我们无法改变家长的职业和收入,但我们可以教育孩子更听话,更尊敬家长和老师,感恩和好学。这比讨论生源更实际更有意义。

我认识一个小男孩,妈妈本科爸爸硕士,两个人都在外企工作。这样的生源比起企业干部/研究所/双职工可能差点,但也过得去。可那男孩有些贪玩,不听爸妈话,他爸妈要花很多心思诱导他读书,头都大了。

我还认识一个女孩,比那小男孩小4个月。从一岁起,小姑娘的妈妈就跟爸爸离婚了。小姑娘跟奶奶/爸爸生活,爸爸身体瘫痪,低保家庭。跟那小男孩比,小姑娘很听话,写字很工整,英语发音很好。上周我第一次远程辅导她英语,教她读书那个省劲啊,比那小男孩儿子强多了!

拥有良好品德的孩子们能自觉地学习,而且在求学路上可以走得更远,遇到波折能有勇气面对。

我们可以不拿孩子的出身说事儿吗? 多讨论如何塑造孩子的品行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Lppbb + 5 + 5 谢谢你了
woodhead + 10 + 10 不错的话题。值得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7-11 00:14:55 | 只看该作者
友情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7-11 10:12:38 | 只看该作者
所谓龙生龙,并不是绝对,但是可能性要比老鼠生龙大很多吧.

人各有志,各人有各人的选择,我是不会吧我儿子送到打工子弟学校去,别人觉得无所谓,我也坚决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7-12 10:05:2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觉得这个话题挺好的。就高亮一下,吸引大家眼球。。

说说我的看法。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对比20年前,是翻天覆地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变革,还正在发生着,影响着我们和下一代的生活。再过20年,也许又将是一个面目全非。
当然,这种变革也不完全是积极方向的,经济发展了,受教育程度提高了,但是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就业难,环境污染,网络的负面影响,每一个问题都是严峻的。

作为家长,我觉得最需要的是前瞻的眼光。看到形势,顺应变革,因势利导,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环境,孩子的秉性、潜力、兴趣,为孩子指导一条比较适合的道路。
这几天看王金战的《中国英才家庭造》,虽然没有网络上说的“震撼”,但还是有所启发。书中有一句话:设计孩子的未来。王是个好老师,我的评价好就好在三点,1、他课业好,2、他懂孩子,3、他有眼光。第一条不难,三条都占,他把教师这个职业做到了极致。所以他出名了。

中国的阶级或者叫阶层,正在形成。之所以说就业难,实质上是在好的阶层里就业难。就生源来讲,几乎每个城市的学校,都是分三六九等的,大城市尤甚。这也是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择校的由来。当然我们看到,纨绔子弟,寒门学子,不同的环境打下了不同的烙印,造就了不同的人的品格。那个更重要,要看家长的眼光,更要看孩子如何把握,毕竟,路是每个人自己走出来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talentyao2002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00:16: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oodhead 于 2009-7-12 10:05 发表
呵呵。觉得这个话题挺好的。就高亮一下,吸引大家眼球。


多谢木脑袋版主!

说实话,只要有可能,做父母的都想往名校跑。名校的好师资吸引了好生源,而好生源又促进了好成绩。良性循环,身在其中自然是极好。

但进入了普通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呢,他们,或者说我们该怎么办?哪个学校都有坏学生,也许普通学校的坏学生比例更高些。或者说,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就一定是好学生,也有可能成绩靠后,也有可能不适应学校,甚至厌学。

如果老师能以平等心态对待每个小学生,帮助他们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潜智;如果家长不自卑不放弃,耐心鼓励和督促孩子;如果社会不夸大名校和普校的差距;我们会因此而受益。

将教育差别化,标签化,贫富化,阶级化,并不能使我们的孩子懂得“教无类,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懂得谦卑和敬畏,那么挫折来临,不懂得应对的,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和孩子。

今天同事说,她已经教育3岁的女儿,长大后千万不要嫁凤凰男,就是农村出来靠自己奋斗获得成果,但家里人都靠着他养,表面风光实际负担很重的那一群。言论自由,但是值得我们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7-14 11:59: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沧海伊珠 于 2009-7-14 00:16 发表


多谢木脑袋版主!

说实话,只要有可能,做父母的都想往名校跑。名校的好师资吸引了好生源,而好生源又促进了好成绩。良性循环,身在其中自然是极好。

但进入了普通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呢,他们,或者说我 ...

呵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可能这个家长深受其害,才不想让她的女儿步其后尘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7-15 08:56:28 | 只看该作者
是,这个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7-15 10:35:0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01:30:27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大家的讨论。

我就是那个顽皮男孩的妈妈。也许大家觉得孩子贪玩未必是品德不好,而听话的孩子也不能说品德好,我有失偏颇。是的,品德本身就没有很明确的定义。

难道父母就做得很好吗?不是,很惭愧,我的品德也是有缺陷的,也许没有很多人可以成为品德的先锋。

但很多情况下,我们倾向于给孩子最好的,让孩子在学业上回报我们,可惜没有要求他在德行上积累及返还。

那么什么是品德呢?想了一下,或许可以用弟子规来解释吧。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每句话都有很详细的解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

为什么弟子规里,建议先培养品行习惯,而有余力,再让孩子学习文化呢?这很值得思考。

如果能如弟子规所言,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那么教育就相对顺利了。


[ 本帖最后由 沧海伊珠 于 2009-7-31 01: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15 16:03 , Processed in 0.083180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