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22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交流] [转帖]不是你该拿孩子怎么办,而是你怎么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5 18:2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新浪论坛《孩子,我该拿你怎么办啊?》博文里提到“李女士的儿子壮壮今年8岁,1岁以后,由于工作忙,她就很少与儿子在一起,平常几乎都是老人带他。老人把小孩看作掌上明珠,对孩子百依百顺。结果儿子从小就习惯只要他要的东西,他一定要得到,否则就不停哭闹。最近儿子开始问家里要六七百的零用钱,要不到就以跳楼触电等相要挟,无奈之下,卢女士只能满足儿子的要求。儿子的这些极端行为让李女士一家人心急如焚,她们知道如果再这样下去儿子就无可挽救了,李女士想知道,为了索要零花钱,孩子竟然以生命相要挟,她该拿孩子怎么办?”      作为教育者,事实上许多家长还不知道自己其实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大多父母的态度有时候决定孩子的未来,但是,在中国家庭教育几乎空白的年代,我们的父母不知道如何去理解“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斯宾诺这句话。
   我们中国的父母要么是靠溺爱来对待孩子,要么是靠武力来对待孩子,导致了许多现在中国人都纷纷呼喊“人渣教师”,归根结底把孩子的问题简单归结于教书上课的老师,事实上,正如网友驴子、小F说的,其实中国的教育几乎没有什么教育,只有教学。
    我得承认他们说得未必偏颇,但我又能说什么呢?作为经历了刚刚参与监考全国自考的人,我常常感觉那是一种现实的噩梦,我常常发现教育在作弊,那是并不是孩子在作弊,而是我们成人在作弊,我们的教育管理体制一直在作弊,而且你也必须参与这样的作弊,那才是最可怕的。
    当然,我不是教育家,但我知道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我们都必须拥有类似“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的心态,可惜我一直没有这样的心态,或许那是因为我的心没有流血,也没有宽容,只有无限的麻木。
    可知道,有些人成功过,有个伟大的母亲就曾经用“鼓励”自己资质平庸的儿子上北京清华大学,甚至上哈佛,也许连这一位母亲都没有预料到自己的作用那么大,居然让一个从小让教师都定义为“弱智”的孩子发挥了巨大的潜力,可以想象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我们都知道,作为孩子,大多人都不会记得自己的老师如何,甚至那些老师的话,但父母唠叨的话,他们绝对会印象深刻。有时候他们有些人会铭记一辈子,这就是为什么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为什么说父母是孩子终身教师的缘故了。”
     可惜,我们中国的父母绝大多数并不懂得如何使用“教师权利”,甚至不知道宽容与溺爱的区别,这样使父母一旦遇到孩子的“威胁”,不是屈服,就是无理的打断。生命是很脆弱的,任何人都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一直以来,我认为父母也不例外,所以有些孩子的自杀,其实父母也推卸不了责任。
   因为他们必须知道,第一理解孩子的人并不应该是教师,而恰恰是父母,所以父母跟教师不一样,我们教师可以暂时挑起一些引导责任,但一生之中保护孩子的,还是父母自己。
   面对社会这个大染缸,我们成人都无法避免堕落,作为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始至终保护着自己的孩子,用自己最全心全意的爱去保护孩子。
   不过,父母的爱,有时候也是把双仞剑,当爱表达不当的时候,父母有可能毁了孩子,那一种可能性是最大的,也是最残酷的。我没有当过父亲,但我深刻的知道那一种爱的感觉,感觉过那样爱的沉重,也感觉过那样爱的痛苦……其实不是所有的父母的爱都会让你觉得幸福的,这一点我最有体会,因为我不是个好儿子。
    这个或许有人认为世界上大多只有不好的儿子,没有不好的父母,所以大多人才忽略自己对孩子的那一份感觉,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就是理所当然的。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理所当然。
    同样,当孩子发现你对他的期望是一种桎梏,那么爱就会成为一种憎恨,孩子大多之所以选择杀害父母,这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而北京的“博士杀父母”的案例最能说明这一点。
    因此,我觉得作为父母遇到孩子问题上,许多父母不是想着你自己该拿孩子怎么办,而是你怎么做?在这里,每个父母如何去做,我不想画蛇添足的叙述了,但我知道明智的父母,具有教育智慧的父母一定知道怎么处理自己孩子的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木兰花慢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7-6 13:24:33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回头好好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7-6 14:52:5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LZ,让人深思的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14:28 , Processed in 0.076189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