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84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薛涌: 怎样培养金融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9 06:4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家看看这篇文章,是否有什么启发?
尤其是文中这句:“生活是很实际的。但是,教育孩子不能太实际。”
欢迎讨论,呵呵。

--------------------------------------------------------
怎样培养金融家
从 薛涌:反智的书生 作者:薛涌
《一岁就上常青藤》连载

上面讲的“华尔街原则”,只是抽象地谈素质的培养,并不真正是在为华尔街培养人材。不过,有些人实际得很。他们会问:如果我真希望孩子进华尔街的话,应该怎么教育?实际上,也许大部分家长对孩子中心的期望,就是能赚钱。因此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引导其兴趣向赚钱的专业发展。



我对这些人的回答是:你即使对孩子的期望如此 “实际”,你教育他或她的方法也不能这么实际。我的女儿因为从小家贫、万事必须精打细算,钱的概念也非常重。我已经讲过,从她身上确实能看出些在华尔街中从事金融业的素质。我也不时和朋友讨论:如果孩子长大真要进华尔街,她最好的教育应该是什么?



许多人的回答直截了当:学金融!我则认为这是一个最愚蠢的方案。我曾反复讲过,美国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大学生的本科专业是工商管理、金融财会类。特别是在低层级的学校,实用专业越来越风行。学这些专业的学生的目标很明确:学些实际的赚钱本事。但是,本科开这种专业的,大部分是二、三流的学校。在一流大学中这种专业基本不入主流,只有宾西法尼亚大学和MIT的商学院等几个例外,而且这些大学大部分是在高年级才开设这种专业。另外,学这种实打实的专业的学生,家庭的教育程度和经济水平大多比那些学“不实际”的专业的学生家庭要低一些,家长对他们的指导不足,学生本人的素质也差一些。自然,毕业后他们的事业总体上也并不成功。与此相对,中高产阶层的家长常常建议孩子学一些抽象的专业。比如,迪斯尼的前总裁Michael Eisner大学的专业是英语和戏剧,没有上过一堂商学方面的课。他督促自己的三个儿子在大学里都学人文。用他的话来说:“文学对人的帮助是难以置信的。你做生意时总要处理非人的关系。但文学帮助你理解什么才能打动人。”在大多数精英大学,理论性的非实用专业最为人气。以耶鲁大学为例,在过去25年里,历史一直是头号热门专业。历史专业的学生占本科生的13%到15%。史景迁的中国史课年年几百人上,已经成了传奇。英语专业一直是4大热门专业之一,在1990年代前半期还是第二热门的专业,后来被经济和政治学超出。而耶鲁的经济学,是高度理论化的人文学科,不是实用学科。耶鲁根本就没有实用的经济(即商务) 本科专业。哈佛大学大前四大热门专业,第一是社会科学,选该专业的人数占本科生的48%;第二是生物,为10%;第三是英语,8%;第四是心理学,7%。普林斯顿的传统五大专业是政治学,经济学,历史,英语,和国际关系。最近心理学上升,取代了英语。目前最热门的是政治学。传统上,46%的学生集中在这五大专业。最近学校努力推行专业多元化,已经初见成效。2005年,选择人文学科专业的学生上涨了15%,选择自然科学的学生上涨了7%。学生人数上涨率最快的全是人文学科的小系,依次为: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系(100%),音乐系(100%),斯拉夫语言与文学系(60%),比较文学系(57%),宗教系(52%)。同时艺术与考古,法文,意大利文,德文等系,学生人数也明显上涨。总的趋势显然和美国一般的大学正好相反:人文学科越来越热。所以有些人还担心,专业可能变成一个阶级问题:对大学教育比较理解的中高产阶层,送孩子到好的大学,接受比较抽象、宏观的通才教育;对大学教育还不太理解的劳动阶层,孩子则进比较差的大学,而且在本科就读商学院。最后前者事业发达,后者则卡在低层的岗位,使贫富分化代际遗传。



这说明了我的基本哲学:生活是很实际的。但是,教育孩子不能太实际。孩子长大要成功,就要成为她或他这个行业的领袖,或者同一代人中的领袖。一个当领袖的人,必须有超越自己的直接生活经验的视野、关怀、和理解能力,才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一天到晚只想自己的那么一点点个人需求,就不会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一个对别人没有用的人,也不可能成为别人的领袖。那些只顾自己的人,当然会学实用专业。而那些有领袖素质的人,则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喜欢学一些理论性的东西。



本着这一原则,我对想进华尔街的孩子的具体设计是:最好在读本科时学数学专业,甚至可以在这个专业上读到博士,当然也可以在本科后半路转读经济学或者财经博士。但无论如何,读本科期间一定不能跳入工商管理、金融财会类的专业。那是典型的“下等专业”。



我的一位朋友对此也很认同。他是清华的高才生,后来到美国读了一流的工学院。不过,最近他准备“下海”,向金融方面发展。据他说,他这样选择并非异想天开,而是遵循“常规”。他的许多同专业的同学,都跑到华尔街经营对冲基金,大多相当成功。华尔街的金融公司,也在这些理工专业的学生中招兵买马。因为经营对冲基金需要两个核心技能:一是数学,一是计算机。在这两方面,那些商学院的学生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这种说法是否有证据呢?我们不妨看看华尔街收入最高的人就明白。2006年,在华尔街拿最高收入的是James Simons,一位69岁的低调前数学教授。他曾是陈省身的学生和学术合作伙伴,23岁就拿到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哈佛和MIT,并作为纽约州立大学Stony Brook分校数学系的主任,把该系转化为全美前十名的数学重镇,是美国顶尖的数学家。他1978年下海,经营的就是对冲基金,一年收入达17 亿美元,而且是连续两年蝉联收入第一。



为什么他能这么成功?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华尔街赢利结构。除了一般性的商业投资外,美国家庭把自己的退休金、孩子的教育基金等等都投入股市。比如我刚刚拿到工作,学校就鼓励我拿出工资的5%投入退休金,同时校方拿出9%的对应基金。这样,一个人如果年薪到了七、八万,每年放到股市上的退休金就达一万上下。这些钱要维持良好的增值,就需要投资家来经营。



一般而言,一个对冲基金的经理要从总投资中拿2%作为自己的基本回报,同时再从投资后增值金额中拿20%的回报。如果一个经理神通广大、所经营的投资增值迅速,就可以拿到更大分额的回报。比如James Simons的基本回报就是总投资金额的5% ,投资增殖金额的44%;同时,他还在自己的公司中个人投资17亿美元。他的公司2006年经营60亿,增值84%。这也就解释了他的财富来源。



在这种高刺激下,对冲基金的好手就可以迅速成为巨富。不过,这些人并非一般喜欢冒险、赌博的股民可比,必须有相当的经验和训练。华尔街的二十五位顶尖对冲基金经理,在2006年总共挣了14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国的GDP,可以支付纽约地区八万公立学校教师三年的工资。不过,这些人的平均年龄为五十一岁,年轻人甚少,说明经验的重要。同时,他们也都训练有素。对冲基金公司里的从业人员,一半是高科技专业人士。James Simons的经营就得益于他所设计的数学模型和演算方法。说到底,把握这么大的资金的运转,关键是要把握数字的运作。数学训练使人能够通过抽象的数字来理解世界。而这种高难度的数学训练,在商学院中几乎不可能获得。



应该说,中国的教育一直比较重视数学。中国来美的留学生数学基础相对于美国同学也要高一筹。但是,最近四分之一世纪,中国的世风学风大变,年轻人读书越来越实际。比如,我1979年考大学的时候,能进北大物理系、数学系的全属于理工王子,是精英的精英。那时中学生有志于数学物理,颇有些解破世界的密码的气概,兴趣非常抽象、非常具有理想性。但是,很快实用学科就席卷一切。即使大家还很重视数学,也是出于非常实用的目的。我曾碰到一位小半辈的北大校友,中学时就进了物理国际奥林匹克队,但一上北大就学了个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后急急忙忙地出国学金融,但因为这种“赚钱专业”不给奖学金,他不得不“曲线救国”、到一所常青藤盟校学习国际政治,靠专业的清高拿着奖学金。可是,一毕业他就立即到华尔街找到一份大银行的工作。在他看来,数理是基础,但是进大学上数学系、物理系,就太不实际了,因此不可能在这方面发展。后来我问他在银行拿到工作靠的是什么。他说人家考他数学题,他靠中学的底子比谁做得都快。如今,他如愿当上了华尔街的中层白领。但是,如果他一直学数学,最后到美国读个数学博士,这种清高专业奖学金也更多。而等成了数学博士后,他进军华尔街恐怕优势更大。他甚至可能成为一个华尔街的“炼金师”、经营对冲基金的亿万富翁,而不是辛辛苦苦给人家“打工”的中层白领。可惜,目前中国的教育太实用化。家长从中学就给孩子灌输实用哲学,封杀了孩子追寻理想的空间。乃至一个数学天才,也无缘把自己的潜力通过博士课程发挥尽致,在大学的专业门口就止步。从最实用的角度说,这样作的结果,也许一个James Simons那样的对冲基金天才就被埋没了。



所以,那些期望孩子长大赚钱的家长,最后可能所获无多。而那些并不在乎孩子长大赚多少钱的家长,反而可能无心插柳柳成荫。从小教育孩子,所强调的技能不应该太具体,而要重视基本素质培养,比如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而数字的分析能力,就是分析能力之中的一种。只要孩子有了这种能力,就可以天高任鸟飞了。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2 金币 +22 收起 理由
suyangchen + 2 + 2 谢谢你了
hq1966 + 10 + 10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6-9 07:39:25 | 只看该作者
工商管理、金融财会类做基础的人根基不精,核心价值欠缺.数理类做基础的人根基精,核心价值高,以后学任何道理都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08:28:16 | 只看该作者
以前还看到过一篇文章,国外有钱阶层的孩子很多去学习艺术相关的专业。
在国内,一般人认为从事艺术类工作的人谋生较难,个别精英除外。不知国外这方面的情况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6-9 09:18:32 | 只看该作者
很经典的文章,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6-9 10:27:23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好贴,我差点错过.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6-9 11:16:37 | 只看该作者
“从小教育孩子,所强调的技能不应该太具体,而要重视基本素质培养” 受教了,好好放在心里,  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6-9 12:49:14 | 只看该作者
一天到晚只想自己的那么一点点个人需求,就不会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一个对别人没有用的人,也不可能成为别人的领袖。


受教了,看来我对孩子的教育有点误打误撞,现在有了理论的支持,一定会坚定走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23:37 , Processed in 0.07384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