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49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颗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0 17:5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主任 刘洪臣
  
  过去,拔牙曾是牙医为患者解除痛苦经常采用的方式。但随着口腔治疗和修复水平越来越高,一些过去必须拔除的牙齿,现在经过治疗可以保留下来。因此,不要轻易拔除牙齿。

  拔牙后麻烦多

  若拔掉一颗牙,往往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除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之外,牙齿拔掉后换的义齿还可能导致义齿不稳定、咀嚼困难、发音受影响等很多麻烦。另外,再好的义齿也不能完全恢复真牙的咬合功能。再者,若拔牙后不及时镶装义齿,还会出现咀嚼功能下降、整个人看起来比正常年纪苍老等诸多问题。有时,还会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即使装上义齿,这些问题也不能马上得到解决。因此,患者应珍惜每一颗牙齿。

  有的牙必须拔

  虽然拔牙会对人体造成诸多伤害,但针对某些严重的牙病损害,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尚不能治愈,或因全身治疗需要而必须拔除的牙齿,还是应该拔除。归纳起来有以下几项。

  乳牙  乳牙滞留影响恒牙萌出,或炎症不能控制,反复引起急性发作;乳牙牙根已吸收,明显松动或乳牙根暴露,甚至刺伤周围软组织者。

  牙体病  如龋坏等使牙齿严重毁坏,深达龈下,确实不能通过治疗保留,以及根尖有吸收的恒牙。

  根尖病变  不能通过根管治疗、根尖切除或牙再植术等方法予以保留的牙齿。

  牙周病晚期  患牙已Ⅲ度以上松动,经治疗无效,确不能保存者。

  牙根松动  外伤致不能修复的牙根松动,以及位于骨折线上的牙齿确不能保存者。

  移位或错位牙  排列整齐的移位牙、错位牙,如影响正常咬合、妨碍咀嚼功能或影响美观,或由于无对颌牙而伸长,引起食物嵌塞及咬伤对颌软组织,或因部分牙缺失导致的移位影响义齿修复,或因正畸需要拔除的牙。

  阻生牙  反复引起冠周炎发作,已形成慢性瘘管,有的又导致邻牙龋坏者。

  病灶牙  如引起颌面部蜂窝织炎、颌骨骨髓炎、上颌窦炎的病原牙在急性炎症控制后均应拔除;对疑为风湿病、肾炎、眼病(如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视网膜炎等疾病的病灶牙,为配合其治疗,可予以拔除。

  在放射治疗前,对极度松动和龋坏严重的牙齿以及残根反复发炎者应予拔除。

  有些病不宜拔牙

  对需拔牙的患者应根据全身状况,权衡利弊,慎重考虑是否拔除。有些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不能拔牙;有些疾病需经内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拔;有些疾病在备有监护急救措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拔除。如有以下情况,请尽量避免拔牙:

  血液病  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因拔牙后均能引起出血不止,应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再考虑拔牙。

  心脏病  一般心脏病患者可以拔牙,但麻醉药内不宜加肾上腺素。拔牙前后要注意控制感染,以防发生细菌性心内膜炎。对有心绞痛病史者,应在抗心绞痛治疗后的间隙期,病情已经稳定后再拔牙。凡有心力衰竭症状者,均不宜拔牙。

  高血压  应根据血压控制情况、有无自觉症状及精神是否紧张来综合考虑。但重度高血压已有脑、心、肾损伤者不宜拔牙。

  肾脏病  对肾病患者,为控制感染,应在拔牙前给予足量的青霉素。肾衰竭者不能拔牙。

  糖尿病  应先治疗糖尿病,待血糖控制后再拔牙。拔牙前后应给予足量青霉素等消炎药,以防感染。

  甲亢  为防止因拔牙而引起甲状腺危象,基础代谢率应控制在+20%以下,脉搏不超过100/分钟,方可考虑拔牙。但不能用肾上腺素,术后应抗感染。

  妊娠  怀孕期间为防止流产或早产,尽量不要拔牙。如确需拔牙,最好于妊娠3~6个月拔,并做好充分的医疗及心理准备。

  月经期  为防止经期可能发生的代偿性出血,应暂缓拔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10 18:00:29 | 只看该作者

自体输血适合您吗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王增春 王玉民
  
  北京的9岁小患者柏西强,因脊柱侧弯需要做矫治手术。术中,北京博爱医院的麻醉科、输血科和手术医生密切合作,为其进行多种形式的自体输血,输血量超过6000多毫升,确保了手术成功,同时又避免了异体输血。

  避免和减少异体输血,一直是临床医生的追求。自体输血就是采集受血者自身的血液,或回收手术中视野范围内的血液,经过储存或一定的处理,再回输给患者,以满足手术期间或紧急需要的一种输血方式。随着艾滋病、丙型肝炎等血液传播疾病的日益增多,以及血液供给的匮乏,自体输血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

  三种输血方式 哪种适合您

  这种安全的输血方式在部分国家已占到择期手术的80%~90%,而目前在我国,自身输血的比例仍很低。卫生部规定,三级甲等医院自体输血率应达20%以上。自体输血包括预存式自体输血、术前稀释式自体输血、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等方式。那么,具体哪种输血方式适合您呢?先让我们简要了解一下上述三种自体输血方式。

  预存式自体输血就是术前预先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储存起来备用,待手术时输还给患者。尤其是稀有血型的患者更适合采用这种输血方式。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克/升,可以择期手术,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作预存式自体输血。预存式自体输血一般在手术前3天进行,每次采血一般不应超过500毫升,若需要做两次采血,间隔要不少于3天。

  术前稀释式自体输血就是在患者麻醉后,手术前经静脉采集患者一定容量的自身血液在室温下保存备用。然后向患者输入一定比例的晶体液或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这样当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分丢失就可减少。根据术中失血情况,可将其自身血再回输给患者。这种方法还有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的作用,可应用于肿瘤手术,方法简单,费用低。但是,若患者血红蛋白<110克/升、凝血机制发生障碍、静脉输液通路不畅是不宜采用这种方法的。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是采用先进的血液回收装置,负压吸引手术视野中的体腔积血、术中失血,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回收、抗凝、过滤、洗涤等处理,滤除血液中的组织碎块、血凝块、脂肪等,然后再回输给患者。术中机器回收的血液可立刻提供与患者完全相容的血液,符合患者的生理需要。但是这种方法费用较高。若患者流出的血液被细菌、粪便、羊水和消毒液污染,出现严重溶血,则不宜采用这种方法。

  严重感染患者不适宜

  自体输血是一种经济、合理、科学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这一输血方式节约了血液资源,降低了异体用血量,缓解了血液供需矛盾,还可有效避免与输血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免疫反应,保证稀有血型和疑难配血患者得到合适的手术用血,并可刺激骨髓,增强造血机能,有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这也是唯一的血源。

  自体输血的采血量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手术需要来综合考虑,患有贫血,严重心、肝、肺、肾疾病的患者,严重高血压,菌血症或感染性发热的患者,一般不宜采用自体输血方法。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自体输血容易造成癌细胞扩散,因此应慎重选择输血方式。(陈亚伟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3-10 18:3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ilove0356 的帖子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3-17 08:17:06 | 只看该作者
牙疼和胃疼~是最难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4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30 07:53 , Processed in 0.08008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