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4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资料] 转贴:熟背古诗千首女童想创纪录 专家质疑家长教育方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15 23:3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能背诵1000多首唐诗,还能用英语背诵《三字经》,认识3万多个汉字。”上周五,山东济南的宋先生带着6岁的女儿宋玉莹来到上海向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递交了申请,希望女儿的神奇能力能获得世界纪录。与此同时,宋先生还联系了数家媒体,欢迎媒体充分关注其女儿的“不平凡”。

  昨天在本报社,记者和父女俩见了面。其间,记者还对孩子进行了一番测试,从中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如何看待宋先生的教育方式?专家认为,这种方式“不属于真正的启蒙教育,不一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李刚)

  测试孩子诗文汉字熟读熟认却不懂其中含义

  昨天,宋先生带着女儿赶到报社后,先是将十几本书和一摞报纸递给记者。“很多报纸都报道过了。”据宋先生介绍,济南、北京甚至拉萨的多家报社和电视台都报道了女儿的情况。小女孩跑来跑去挺顽皮,但是见到记者又有点紧张,回答问题时经常要看着父亲。

  从4岁半起,小玉莹每天要跟着父亲背诵2到3个小时,“耽误了要第二天补上。”“每天都要背,累不累啊?”面对记者的提问,玉莹干脆地回答:“不累。”

  记者从宋先生带来的书中拿出一本已经翻得污损的书,随机挑了一首张志和的《渔歌子》,要求小玉莹背诵,结果小玉莹马上咿咿呀呀地背诵起来,非常流利。“还能背《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宋先生还拿出自己编的《续写千家姓》和介绍济南景点的诗文,“随便点一段,孩子都会背。”

  记者又随机点了《三字经》中的一段让玉莹背,“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号三王。”她仍然不假思索地背了出来。但是当记者让她解释这些话的意思时,女孩马上摇头说:“不知道。”宋先生连忙向记者解释,背诵的唐诗和文章里的汉字孩子都认识,但是具体的含义和更多的知识确实都不知道。

  “1000多首诗歌,加上《三字经》、《千字文》里的字,还有一些特别难的字,加起来肯定有30000了。”宋先生把一些写在书本空白处的生僻字展示给记者,其中绝大多数记者都不认识,而小玉莹却马上一个接一个读了出来。前不久,宋先生又请老师教玉莹用英文背诵《三字经》,“才刚学了个头。”而当记者要求孩子写几个背出的英语单词时,玉莹又马上摇起了头。

  对话父亲先背下1000首诗好挑战“吉尼斯”

  记者:怎么想到要教孩子背这么多内容?是不是有点急功近利了?

  宋先生:我自己只读过三年书,想让孩子早点接触这些,为以后上学提前做准备。我们济南现在特别流行背《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这三样。现在都背下来,以后上学了就能用上了,省下来学习语文的时间去学数学和外语,这两门也能拔尖,孩子的成绩肯定好。

  开始的时候孩子贪玩,老走神。后来就好了,边玩边背。以前每天背3小时,孩子的母亲反对,后来改成了每天2小时。现在每3个月要把所有的东西复习一遍,以后争取一年复习一遍,然后就能终身不忘了。

  记者:为什么没教孩子这些诗歌的含义?

  宋先生:我们主要是先让孩子达到数量,即1000首诗,这样可以去申请吉尼斯纪录,所以得抓紧时间。而且我的文化程度不高,怕解释起来万一说错了,会对孩子造成误导。

  不过以后会教她那些诗歌的具体含义。现在先背下来,以后再学含义什么的也有好处。

  记者:上报纸、电视出名了将有何感觉?

  宋先生:高兴,因为自己和女儿的努力得到了承认。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媒体可以让上海的和其他地方的家长学到经验。希望让上海的家长知道,只要肯下功夫,孩子都能成为神童。

  专家观点

  智力开发不当有损儿童身心

  采访中,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宋先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他坦率地告诉记者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同时他也坚信自己的教育方式取得了成功,女儿日后定能从中受益。然而对于宋先生的教育方式和成果,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却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杨雄认为,幼儿通过长时间死记硬背达到记忆的目的,“只是一种短期记忆,不属于真正的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智力提高没有帮助。”相反,过度用脑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大脑损伤,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害。家长应该谨慎对待孩子的早期教育。

  对于宋先生热衷于通过媒体报道“神童”女儿的做法,杨雄认为,孩子的父亲似乎有些“哗众取宠”之嫌。“他的教育方式可以说没有提高孩子的能力,如此追求新闻效应,对孩子会有负面影响。因为孩子成了制造新闻轰动效应的一个工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23:35:42 | 只看该作者
日期:  2007/10/25   发言人:  王财贵   
主题:  Re:熟背古诗千首女童想创纪录 孩子父亲已向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作申请 专家质疑家长教育方式   
内文:
胡适之自己说他能背一千首以上的诗词(其他不用说)。当然那是他小时候背来的,小时背下来一次,一生都用不完。

(我想像:胡适在讲他能背这麼多东西的时候,其心里应是「高兴」甚至是「自豪」的。但当他在打击「传统教育」,打击「读经教育」的时候,却毫不手软,毫不让步。不知何故一个人可以「人格分裂」到这个地步,柿子专捡软的吃?而普天之下的中国人,十几亿口,也都受其骗,骗了八十六年,至今不思觉醒!)

有些「专家」,只是患了「职业病」的人,什麼事都用自己的那一套来套,而他自己那一套,也不是自己研究试炼出来,乃是沿习成说,讲得顺嘴,流於庸俗,讨眾人之喜欢而已。即如,今世的所谓「教育专家」,充其量只不过是从美国学来一些二十世纪初年来的已经过时的观念,因為师范学校里面,就只教这一套,所以这些「专家」一辈子就只信那一套,如果美国人胶柱鼓瑟,他也只能依样画葫,大惑终身不解,是很可悲的。

以我所见,家长人人各有理想,孩子的成长各有机缘,社会国家也需要多种人才,所以,教育人员,尤其有主导作用的教育官员,心胸应该扩大一些,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应允许开放多元。如果宋先生没有「暴力强迫」其子女学习,也没有因此妨碍其他方面的发展,当作好玩,教背诵诗词,应该是可被允许而讚赏的。又儿童在背诵方面是其天性,理解方面则不是,专家们记者们一直想问孩子懂不懂,就表示他们本身不懂「儿童学习心理」了。不过,也难怪他们,因為「美国式」的「儿童学习心理学」已经流传将近百年,而此心理学,也只是「认知」的「儿童学习心理学」,而美国二十世纪以来的教育心理学者又把「认知」的意义定死在「理解」一个范围内,认為凡不理解,即不算认知,即不算学习,这是很偏颇而霸道的学说,(这犹如近代西方兴起一种「逻辑实证论」学说,规定只有逻辑的推理和客观经验的认识,才算「有意识的知识」,而凡不属於这种「知识」的,都是无聊胡说,所以,有关情感、道德、美感、宗教等,都是无意义的「胡说」(nonsence),这是很偏激很霸道的说法,而二十餘年前,竟也迷倒台湾哲学界。)而今竟成為举世的「公理」,无人能重新思考,无人敢指出其不足,连号称五千年传统,十四亿人口的偌大一个中国,无人能够!每遇到儿童教育问题,那些美国观念就立即佔满了中国教育「学者专家」的心胸,岂不令人浩嘆!尤其这位专家说小时的背诵是「短暂记忆」,此「专家」之违背常识,实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不过,我也有一点建议,第一,宋先生如果从真正经典教起,可能更佳。如要背诗词,也最好多选择大家名篇,而不是「浅显流俗」的。第二,养才之事,乃是為人父母基本职责,只宜自家默默将成,不必张扬,也不值得张扬的。尤不可将孩子当自己「成名」的工具。一个六岁的孩子要背完三万字,这在读经界是轻而易举司空见惯的事,学庸论语,就超过两万字了,易经两万四千字,一部孟子就三万五千餘字,等到读经风气普遍了,孩子背诵八万十万字,是人人皆同的。但如在举世废学的今日里,想要為此时代振臂高呼,故勉强出头,以作示范,是令人嘆赏的。

不过,总之,还是很敬佩宋先生,尤其很恭喜并很羡慕宋玉莹小朋友。你们要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0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4:50 , Processed in 0.07323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