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24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儿童营养素的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21 20:1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五花八门的儿童营养补充剂开始占据我们的视线:钙片、锌片、钙镁合剂、葡萄糖……各种产品层出不穷;“补充大脑营养、提高记忆力”、“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妈妈我们要补锌呀”……一句句广告语不断敲打着父母们敏感的神经。于是,很多家长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每个孩子都需要补营养素吗?补得越全越好、越多越好吗?北京儿童医院营养科主任齐可民教授、中国儿童食品学会著名营养专家刘冬生教授和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宗一教授分析了给孩子补营养素时存在的几个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  现象一:不管孩子缺不缺、缺什么,先补了再说
  齐可民教授:由于受到周围的人影响,不进行检查就给孩子吃各种营养补充剂的家长很多。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衡量孩子是否缺乏营养素,一定要看他们的饮食习惯、生长发育、精神状况是否正常,最好定期去医院做检测。家长想当然地补,是绝对不行的。
  刘冬生: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补营养素是一件讲究科学的事情。补充体内的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等,应该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弄清楚孩子到底缺什么、缺多少,再根据需要的量来补。有时候,一种症状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孩子体内缺乏好几种微量元素造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往往自行其事,看到一个症状,然后去查能改善这种症状的营养素,认为吃它就够了,结果造成一种元素补过量,而其他元素仍然不足。
  丁宗一:很多家长都犯了一个错误,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不问苍天问鬼神”———总认为通过营养补充剂来抚育孩子更科学。其实,对于身体健康的孩子,没必要给他们补这个补那个,只要保证“自然食物、均衡膳食”,做到肉蛋奶、蔬菜水果均衡摄取,粗粮、细粮都吃,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不缺就可以了。
  现象二:营养素吃多了没事
  丁宗一:临床中,我见到的给孩子补过量的情况太多了。很多家长都和这位李先生一样,认为营养素反正是好东西,补多了也没有关系。其实,任何营养素吃多了都会中毒,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和肝细胞受损。
  齐可民:在给孩子补充营养的过程中,补过头是个很突出的问题。一般来说,锌过量会导致孩子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维生素D和钙过量会导致高钙血症、脏器组织钙化;维生素A过量会导致精神萎靡、呕吐,严重时甚至还有颅内压过高,昏迷等症状。我最近接诊了几个孩子,都是因为钙补多了,结果患上了高钙血症。
  刘冬生:即使孩子真的缺乏某种营养素,家长们也一定要注意,补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以一两个月为宜,不要一直补,否则一来可能造成中毒,二来微量元素太多,吸收不了,反而是种浪费。
  另外,微量元素之间会相互影响。比如锌吃多了,会影响铁的吸收。所以,给孩子吃那些含多种微量元素的营养补充剂,一定要慎重。
  现象三:只要没症状,就认为孩子肯定什么都不缺
  齐可民:如果说有些家长是盲目给孩子进补,那还有些家长就是对孩子的营养“抓得不够细”。这位家长的经历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教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孩子,身体没有明显症状,但其实已经处于一种亚临床营养缺乏状态。
  人体内有一个储存微量元素的仓库,当身体缺乏微量元素时,就会从仓库里提取。如果出现了严重的症状,就说明仓库里已经没有什么“存货”了。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仓库里已经开始缺货,但还没有缺到出现临床症状的程度,可是已经开始影响脏器发育。例如,缺锌会对孩子的脑部发育产生影响,但真要等到孩子表现出智力低下时,缺锌就已经非常严重了。因此,家长们要经常咨询医生,最好半年或一年做一次检测。
  丁宗一:我同意给孩子进行定期检查,这是一种科学的做法。不过,在检测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如果孩子营养均衡,就不要刻意去补;如果孩子真的缺营养,也要严格按照医嘱去办,不要自己随意补充。因为,改善营养缺乏和看其他的病一样,都属于治疗。该吃多少、怎么吃,都得听医生的。
  现象四:认为饮食能解决一切营养问题
  齐可民:首先,我们得承认,人体内营养素的主要来源是食物。食物中光是已知的矿物质就有七八十种,对人体来说十分重要,再好的营养补充剂也代替不了食物的作用。
  但是,如果孩子真的已经缺钙了,就应该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补充。周女士把一切希望寄托在食物中,也不太科学。如果孩子体内营养素缺得太多,就会对身体产生损害,要是不及时补充,损害会进一步扩大,而通过食物补充营养素是很慢的,很难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必须使用药物。另一方面,如果缺了微量元素,孩子可能会食欲不振,这时,通过食补就很难补得进去。应该通过治疗的方式使营养水平达到正常值,然后再采取食物补充的方式。
  刘冬生:周女士认为孩子的营养要靠饮食来保证,这种看法是科学的。不过,如果孩子真的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在一段时间内,通过食物是补不上去的,应该考虑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一般都会告诉家长营养素应该补多久,怎么补,而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
  现象五:盲目迷信国外的营养补充剂
  齐可民:中国的孩子在6个月以前与国外的孩子没有什么差别;但6个月后,我们的孩子的身高、体重就开始落后,主要原因正是过渡期食物添加不及时,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但是,我们不能照搬国外营养模式,因为我国和西方的饮食习惯不同。我们的食物以谷物为主,西方人吃的肉类、蛋白质较多。饮食差异导致了孩子需要的营养结构不同。
  丁宗一:国外的人,身高、体重等指标还是和国内差不多。因此,不能认为孩子到了国外就会长得不一样,更不能将原因归结为国外的儿童营养补充剂好。另外,国外的营养补充剂要进入中国,必须依照进出口管理局的要求,按中国人的标准重新进行配制。所以,那些在国内买到的外来营养补充剂,其实跟国产的没多大区别,没必要觉得它们不同。
  现象六:照着广告上说的给孩子补
  齐可民:广告里宣传的一些概念不一定是错的,但是,任何产品都针对的是整个人群,对个体而言,最好是对症下药。比如,缺锌会导致智力低下,但对不缺锌的孩子来说,补锌对智力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像这位易女士,最好先带孩子去做个检测,不要听广告里说吃了某种产品孩子能变聪明,就去买给孩子吃。
  丁宗一:现在,国内的儿童营养补充剂广告基本上都是商业性质的,经常片面夸大功能,如宣传钙长个、锌补脑等,个个看上去都很科学。但是,这种宣传问题很多。比如,锌确实对智力发育有好处,但是,一种产品里,除了锌以外,还有其他的物质,吃进去以后,锌还能不能发挥促进智力发育的作用,这是需要拿出科学试验的证据来证明的。很多广告就说锌能补脑,但却不说自己产品里的锌能不能补脑,这样做明显不科学。
  除了要弄清科学知识和产品功效之间的差别,大家也不要轻信广告里所谓的“专家”。有些广告里打出某某学会或专家,让他们“推荐”产品。其实,这是违反国家规定的。要么那位专家收了很多钱,要么“专家”根本就不存在。我就经常看到听都没听说过的“国内权威儿科专家”大做广告,说某产品能促进孩子大脑发育什么的。现在还有很多儿童营养补充剂打“洋招牌”,说自己是美国、欧洲某家公司研发的,然后请出一个穿白大褂的老外“专家”推荐产品。据我了解,在发达国家,科研人员是不准做广告的,因此,这些“国外专家”一般都不可信。
  一方面是不要轻信广告,另一方面,家长们也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要老想着培养神童。神童不是靠吃营养补充剂“吃”出来的。只要吃喝玩乐睡都正常,就没必要担心孩子的智力,更不用因为书没读好就怀疑孩子的智商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2-22 10:27:06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最好的营养应该来自每天的饮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2-22 16:41: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enhui1234 于 2008-2-22 10:27 发表
我觉得最好的营养应该来自每天的饮食


所以合理安排好孩子一天的饮食非常重要。可是我觉得这里的父母好像不重视这些,只是老想如何补,而不是正确的给予,怪不得说现在“营养盲”越来越多。真的要等到孩子身体出现了问题,才知道后悔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2-24 09:36:41 | 只看该作者
成长快乐可以吃吗,说明书上是一天两次,一次二片,我就减了一半的量,一次一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10:35:12 | 只看该作者
不清楚你孩子的情况,不能随意作答。而且如果孩子真的缺营养,要严格按照医嘱去办,不要自己随意补充。因为,改善营养缺乏和看其他的病一样,都属于治疗。该吃多少、怎么吃,都得听医生的(这个医生最好是营养科医生,不是所有医生都懂营养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16:22 , Processed in 0.07305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