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45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捕捉儿童敏感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1 11:3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少父母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水?他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这一切,揭示的是儿童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秘密——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通过十年的教育实践,以孙瑞雪为首的幼儿教育专家团队发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他们还发现,儿童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但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看不到敏感期的种种表现。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始终没有进入更多家长的视野。
第一章 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通过4个孩子的故事,将不同孩子在同一个年龄段的认知状态和表现放在一起,给读者提供一个个成长的横剖面图。

缇缇(2岁半-5岁)
  女儿是个极度敏感的孩子。一般孩子注意不到的细枝末梢,在她眼里就可能被放大成参天大树。我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一直错误地以为这么脆弱敏感的孩子一定要多多磨炼。我居然一直在磨练她,好让她变得泼辣一些!
  女儿2岁半时,我们搬家了。大人当然高兴,但对女儿来说,看不见熟悉的物品,看不见熟悉的邻居和小朋友了。她曾哭着求我们把家搬回去,这当然不可能。我丝毫没有注意到女儿渐渐忧郁起来的眼神。
  现在想来,女儿受的最致命的打击是3岁刚上幼儿园的第一天。那天,她带着最喜爱的画书《红宝盒》到了幼儿园,下午接她的时候,发现女儿的眼睛哭得又红又肿。她说画书被老师没收了,再也找不到了。我心疼地、小心翼翼地跟老师商量,明天就送女儿来半天吧?那位班主任老师说:“这样太惯着她了,我们都是当老师的,这个道理你还不懂吗?”第二天,当女儿用绝望的眼神哀求我别送她去幼儿园时,我不为之所动,自以为那是对她的锻炼,只要坚持送,就能改变她的敏感多虑。
  从那以后,女儿开始出问题了:憋尿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不爱说话,即使面对妈妈。我常在晚上摸摸她的小枕头,湿湿的!但她再也没有放声大哭过!
  她小小的心灵到底有过多大的创痛?现在想来,那段日子对女儿来说一定是暗无天日的。同样的经历不一定给别的孩子留下阴影,但女儿却从此陷入了恐惧中。而我却在无知中毫不留情地把她推得更远。假若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带着女儿搬回旧家!一定第二天就带着女儿退出那所“双语艺术幼儿园”!?
 ?后来接触到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我才终于明白,敏感的孩子需要更细心的理解和呵护、更多的爱与自由。如果妈妈都不能成为她最后的安全港湾,她那脆弱如丝的心灵还能从哪儿得到抚慰?对一个孩子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11:33:57 | 只看该作者

捕捉儿童敏感期2

言,当四面八方都无出路,她又怎能不把自己封闭起来?
  现在我知道,女儿因为敏感,比一般孩子千百倍地易受伤害;因为敏感,她也具有更细腻的品质。应该感谢上帝的安排,也许正因有如此敏感的孩子,才使我从心底生出更为敏锐、细致而深切的爱来献给她。
  孙瑞雪:我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孩子要锻炼、摔打,这样才能培养出坚强的、有出息的人。我们有意对孩子严厉,有意给孩子艰苦的环境,有意让孩子吃苦,有意伤害孩子。当这些并不奏效时,我们会变本加厉。这个似是而非的观念给多少孩子带来了苦难,带来了创伤?多少孩子心理出了问题,甚至得了自闭症?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当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就开始追问,开始反省。一旦明白就痛心疾首地改正,并加倍给孩子补偿。我碰到过很多这样的家长,这些家长从此彻底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用他们常说的话:脱胎换骨了。

缇缇的手??

  缇缇有一双非常漂亮可爱的手,手指又细又长。
  但在3岁时,她的手却出现了问题。她总爱将手指单调地放在眼前晃动着,同时自言自语。不断重复这种刻板的动作时,外界的一切好像与她没有关系。她很不开心,整个人经常象丢了魂一样。我们曾经看着她,忧心如焚,想不通心爱的女儿怎么会这样?
  来到蒙特梭利学校后,缇缇渐渐快乐起来,她的手也渐渐恢复了自然状态。在眼前晃动手指的行为不见了,自言自语也很少了。
  我从小摊上买了一个沙包,她每天都把它放在手心里,反复触摸很长时间;我们把米、面、豆子盛在小盒里放在地上,她跪在地上抓呀、撒呀,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可能她的手在寻求着从未有过的满足。
  原来我极爱干净,可以说有洁癖,每天都把家打扫得一尘不染,缇缇的手每天都是干干净净,她的手从没有自由运用过。蒙特梭利学校的马丽老师告诉我,让她工作,她的手才能慢慢恢复正常。
  与此同时,缇缇的心扉也在慢慢敞开,她哭着说出了以前从未说过的事:在原来的幼儿园,她曾因尿裤子挨过老师的打。我无法想象那时的缇缇该多么恐惧、无助!她不正常的手势就反映了她过度紧张的内心。
  我终于明白,一个没有爱的环境,无论它是多么高级的幼儿园,也完全能毁掉一个敏感、脆弱的孩子;一个缺乏自由的环境,无论它多么洁净,也很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孙瑞雪:本文作者提出并解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孩子有多动症?为什么有些孩子不快乐?为什么很多孩子表情僵硬、木然?为什么有的孩子“自闭”了?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学校把“环境高档、设备先进、教学有特色”作为学校的广告语,唯独不提人文环境,好像里面活动的不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而是一种学习机器。
  唤醒  (一)
  缇缇正在吃加餐。爸爸走进餐厅,坐在她身旁,温和地说:“缇缇,爸爸要回山东了,亲亲爸爸,给爸爸说再见,好吗?”缇缇似乎没听见爸爸的话,面无表情地继续吃着。爸爸又说:“缇缇,爸爸走了,你想爸爸吗?爸爸亲亲你。”旁若无人的缇缇继续吃加餐。看看身旁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再看一看封闭、冷漠的女儿,爸爸难过地离开了餐厅。
  我明白他在极力克制内心的痛苦,不让泪流出来。当我看到他转过身,摘下眼镜、擦拭眼泪时,我的心一阵酸痛,眼泪夺眶而出。不能让缇缇再“沉思”了,我要唤醒她。
  我走到缇缇身边,把她抱在怀中说:“缇缇,爸爸要回山东了,他来和你再见,你应该拥抱和亲吻一下爸爸,那样,爸爸会放心地离开你,可是,你的不理睬与冷漠让爸爸心痛、难过,难道你没发现爸爸在悄悄流泪吗?”我真的有点说不下去了。
  缇缇似乎没听见我的话。我又说:“缇缇,其实你心里什么都明白,就是不愿说出来,是吗?”缇缇出人意料地点点头。“那么,下次爸爸来看望你时,你一定要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好吗?”缇缇又点了点头 ,并看了看我。
  就在那一刻,从缇缇的眼神里,我知道她听懂了我的话。
  迟到的敏感期接踵而至
  缇缇3岁10个月了。进入蒙特梭利学校大约一个月左右时,有一天,她把家里所有的东西——书架上的书、橱子上的玩具、衣柜里的衣服、鞋架上的鞋子、厨房里的碗碟,所有能摔的东西通通摔在地上,然后在满地狼藉中满足地走来走去。这种“行动”持续了一个星期后就停止了。继之而来,她又开始喜欢抓、摸、捏、揉、切——抓米、抓沙、玩水、玩面、玩豆子、切菜等,这样又过了整整两个月。
  这期间,缇缇慢慢迷上了剪纸,但一直是都乱剪一气,每天早晨起床以及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拿剪刀,剪一大堆碎纸。那时,我隔几天买回一大卷纸。这样乱剪了一个多月,忽然有一天,缇缇开始喜欢按线剪了,她要求妈妈画各种线、各种图案,她顺着线剪出各种简单的图形,后来开始剪越来越复杂的图案。
  春节回老家,缇缇剪的蛇形曲线粘满了整整一面墙。这个学期,她剪纸的兴趣开始淡了,但喜欢上了涂色。刚开始她用一种彩笔随心所欲地涂,后来喜欢把所有的物体都涂成五颜六色,现在,她会很好地设计、搭配颜色了。
  最近,缇缇的词语似乎也丰富起来,经常“语出惊人”。她把姥姥称为“乡巴姥”,把姥爷称为“乡巴爷”;还摇晃着脑袋说:“我要做主宰万物的上帝!”
  楼下的小男孩想跟她要好吃的,她一本正经地说:“多可惜呀,我不愿给你拿。”我带缇缇下楼,小阿姨谎称要追上我们,缇缇大叫: “妈妈!大势不妙了!阿姨会抓住我们的,快跑!”——《白雪公主》里有一个词“大势不妙”,她学会用了。
  一天,我买了油桃,缇缇边吃边说: “一种桃,没有毛,它的名字叫油桃。”现场编起了顺口溜。
  如今的缇缇,每天都开心而满足,作为妈妈,我真是心花怒放。我那自我封闭的女儿,在蒙特梭利方法教育下,3岁前几乎空白的敏感期竟这样迅速地一个个接踵而来。
  孙瑞雪:这个孩子补敏感期像补功课一样,一项接着一项。
  动手,乱放东西,剪纸,乐于使用语词,尤其乐于语词的双解......这是每个儿童都要经历的敏感期,或称必要的敏感期,如果没有经历或者错过了,只要不超过6岁,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下,就能补上
  开始的话
  刚步入后院,便看到缇缇在玩沙子,她妈妈守在身边。我上前打招呼,问候缇缇:“你好,缇缇。”缇缇却说:“你这个烂东西,别烦我。”蹲在旁边的妈妈和我悄悄对视了一下,偷偷笑了。
  又一天,缇缇正在荡秋千,我问她:“我推你好吗?”缇缇回答:“不行!你这个乡巴佬。”
  最近,每天回家前,她都会走到我身边说一声“再见!”?
  短短五六个月,她从一个不说话、不与人沟通的封闭的儿童变成一个敢和老师开玩笑、讲“粗话”的活泼女孩,真让人震惊、欣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11:34:40 | 只看该作者

捕捉儿童敏感期3

?缇缇的巨变
  凡知道女儿以前状况的人,现在再见到她,都会惊讶于她的巨变。现在的缇缇,不再是以前那个不说话、表情木然、对别人的问候充耳不闻、忧郁恐惧、胆怯退缩、注意力不集中、从不表现自己意志的小姑娘了!她的表情一天天自然起来,兴趣一天天广泛起来,话多了,注意力也开始集中了。
  缇缇也知道自己的现在和以前很不一样,她说:“我以前一点都不幸福,现在,我最幸福了!”
  她在电话里对爸爸说:“爸爸,你快来吧,你那里不好玩,我这里才好呢。”她自豪地对我说:“老师最爱我呀,因为我最棒!”
  她喜欢老师,喜欢小朋友,喜欢学校,甚至格外喜欢吃学校的饭。如今,她经常跟马老师、杨老师开玩笑。就在前几天,当我看到她跟贝贝快乐、自如地交往时,我高兴地流下了眼泪。我梦寐以求的情景竟然实现了
  那篇《杰克与豆蔓》的童话故事里,神奇的碗豆给杰克和妈妈带来了神奇的幸福,而我和女儿来到这里,在爱与自由的氛围中,也得到了那神奇的豌豆。我相信,女儿还会有更加惊人的变化,在爱和自由中,她会成长得更加健康快乐。
  这些天每晚临睡前,缇缇都要我回答她一连串的问题:“妈妈,你以前为什么只看着别的小朋友,不看我?”“你以前为什么扶那个童童小弟弟滑滑梯,不扶着我?”“你以前为什么还搂着托托哥哥?”
  奇怪的是,这全是缇缇3岁以前的事,她竟然如此深刻地记在脑子里!
  我一一回答她,她对我的回答还算满意,但仍然反反复复问,期待着我同样的解释。我问她:“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二十多遍了,还需要再说吗?”缇缇说:“妈妈回答十三遍还要回答,回答八十多遍还要回答。”“十三”和“八十”在她看来都是很大的数目。
  平时,她爸爸不常来宁夏,家里只有我、缇缇和小阿姨三人。有时,我正跟小阿姨说着话,缇缇会插进来,站在中间质问我:“你在跟小阿姨说什么?不能跟她说!什么都不能说! ”
  可笑的是,我们一起买东西时,如果小阿姨帮我提东西,也会引起缇缇的嫉妒:“你不能提我妈妈的东西!不能帮我妈妈提!”可怜我只好“忍辱负重”地自己提。?
  前几天,五岁的皮皮来我们家玩。一听到我或者小阿姨跟皮皮说话,缇缇便醋意大发,怒不可遏地大喊:“不能跟皮皮说话!不能跟他玩!”我和小阿姨因此特别注意,小心翼翼地照顾皮皮,不让她发现,而缇缇竟象个小侦探一样,仍会抓住我们的蛛丝蚂迹,一旦抓住就责问我们:“你是在帮助皮皮吗?”“你想陪着皮皮?不行!”
  有时,缇缇试探我:“妈妈,你只是爱别人一点点,你爱我最多。”我不知道其中有诈,就说:“对呀,就是这样的。”缇缇立即急哭了:“不!你一点点都不能爱别人,全都得爱我!”
  缇缇明显地爱哭了,多愁善感了。有时她会严正地警告我或者小阿姨:“我发现你爱我有点少了!”
  想想以前那个不表达自己、表情木然的缇缇,我真是感慨万分!当她敞开心扉、拥抱这个世界时,当她情感的敏感期到来时,她需要的爱可能永不嫌多,我要给的爱也永不觉够。
  孙瑞雪:真的有“吃醋”的敏感期吗?真的。普遍吗?普遍。对爱“吃醋”、对妈妈的爱“吃醋”,表明情感的敏感期悄然来临了。尤其对缇缇来说更是这样。她的安全感还不很稳定,更需要大人细心的照料和呵护,使孩子的安全感逐渐稳定。
  我看过一部电影,看着妈妈关照新生的弟弟,哥哥感到痛苦。他沉默着躲在一角,郁郁寡欢。妈妈看懂了孩子的内心,对孩子说:“无论何时,妈妈都爱你;但是弟弟很小,需要照料,你能理解吗?”孩子释然了,心里不再有结。
  放肆的语言??
  随着在学校越来越放松,缇缇不仅比以前爱讲话了,而且说的话也越来越“放肆”。?
  马教师跟缇缇说“再见”,缇缇说“臭见”!杨老师问缇缇“下午好”,缇缇说“臭午好!”老师教芭蕾动作,回到家,缇缇大笑着说学了“八蕾”、“九蕾”、“十蕾”。
  听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缇缇对“乡下佬”一词情有独钟,先是称姥姥、姥爷为 “乡下佬”、“乡下爷”,而后又把马老师叫“马老”。
  那次午餐,缇缇不想吃饭,只想吃小王子麦烧饼,我说:“先吃饭,才能吃零食。”缇缇说:“这不是零食,零食是甜的。你这个笨蛋,真是个傻瓜。”这是那个故事里的对话,听得我们都笑了起来。
  缇缇的话没轻没重,有时也让人伤心。前几天,缇缇刚知道了非典型肺炎的事情,对家里小阿姨说:“阿姨,你姐姐、你弟弟、你妹妹都得了非典型肺炎了。”小阿姨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有一次,我跟缇缇爸爸开玩笑,随口说了句“简直有神经病!”没想到正在旁边玩耍的缇缇接着说:“爸爸有神经病,还有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大脑炎、气管炎、心肌炎……”。
  小阿姨想亲亲缇缇,缇缇盯着她看了一会儿,认真地说:“哎呀不行!你太丑、太矮、脸太黑、屁股太胖、腿太粗!”
  早上,我搂着缇缇躺在被窝里,小阿姨进来故意说:“妈妈搂着这么幸福呀,羡慕死了!”缇缇说:“哦,你妈妈可没办法来,那你只好痛苦着吧!”小阿姨故作嚎啕大哭状,缇缇更是雪上加霜:“妈妈,你给她唱《小白菜》!”缇缇第一次听《小白菜》时,曾经伤心地大哭了一场。
  缇缇非常羡慕大孩子,在小小孩面前有时自呜得意。每次遇到院里的木兰,缇缇都要明知故问:“木兰,你几岁了?”木兰乖乖地回答:“两岁半。”缇缇就说:“哎呀,你怎么还这么小呀!我都快愁死了,啥时候能长我这么高呀?”
  最近,我常听缇缇跟别人吹牛:“我敢摸大狗,敢摸老虎,还敢摸狮子的嘴呢,就是我家那个玩具毛狮子。”
  缇缇对一些新鲜词倍感兴趣,吃好吃的时她会故意馋别人:“爽呀,爽极了!”她爸爸打电脑时说了句“死机”,被缇缇听去了,过了一会儿,她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我死机了。”小阿姨不小心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半天动不了,缇缇说:“你死机了!”
  一次他爸爸浪费电,我说他烧包,缇缇问:“烧包是什么意思?”她爸爸解释:“就是故意浪费的意思”。第二天,缇缇故意把一盆面粉都洒在地上,我问缇缇干什么呢,缇缇很自然地回答:“在烧包呢!”?
  不知下一步她的嘴里又会冒出什么惊人的妙语。女儿的内心放松了,语言必定会越来越有趣吧。
  孙瑞雪:儿童对一些语言敏感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与其说儿童是对丑的语言敏感,不如说成人自己对儿童的这类语言敏感。
  实际上,儿童对效果强的语言敏感。很多骂人的语言被儿童使用,就是因为成人反应强列。如果成人没有反应,儿童就不感兴趣了,大家不妨一试。
  效果强的语句其实也是成人的敏感语句,人们通过嬉笑怒骂激怒对方,缓解自己的情绪。这个情况的极端就是使用非常强效的语言,那就是有魔力的语言,《哈利波特》里的巫师喊道:“昏昏倒地!”对方就昏倒了。大家都知道,多少孩子为《哈利波特》而疯狂.
其实儿童还对有歧义的语言、幽默的语言敏感。一个语词有两个意思,也让他们觉得非常好玩!大家也不妨一试。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谢谢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2-11 16:28:33 | 只看该作者
有沒有男孩的敏感期的書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8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2 03:48 , Processed in 0.105532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