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63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影] 转自凤凰八卦:20多年前,《肖申克的救赎》是这样开始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27 00:3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十年前这一周,《肖申克的救赎》在美公映。在阿诺、老布当道的那个年代,肖申克票房一败涂地,这部2500万预算的中等制作初发行只勉强收回 1600 万。时过境迁,如今的肖申克已在IMDB评分榜独占鳌头六年,也曾入围多项影史榜单评选。


Morgan Freeman对此深有体会,“跑到哪儿,总有人说:‘《肖申克的救赎》——我看过最棒的电影’”。Tim Robbins 表示同意,“我对天发誓,全世界——全世界——无论走到哪儿,总有人说:‘这片子改变了我的人生’”,哪怕是世上最有名的前囚犯也不例外,“我见(曼德拉)时,他表达了对肖申克的爱。”

这么一部长达142分钟(对多数观众来说,这长度如同无期徒刑)的近代监狱片,究竟是如何成为全球文化现象的呢?借用片中一句台词来说:“地质学研究的是压力与时间。总而言之就是如此,压力与时间。”

时间倒退到八十年代,那时的Frank Darabont还是个在好莱坞底层打拼的小人物。职业轨迹虽然惨淡,作为Stephen King忠实粉丝的他却胸怀志向:誓要拍出一部King小说改编的电影。

King小说向来是好莱坞一大金矿,喜欢提携后进的他有个著名规矩:需要敲门砖的新人导演买他的短篇小说只需支付一美元。1983年,二十出头的Darabont递给 King 一块钱,拿后者小说《The Woman in the Room》拍成了业余短片。但Darabont真正的心头肉是中篇集《Different Seasons》里那篇监狱奇谭《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想把它改成长片的Darabont决定等自己混出点模样再来找 King。时间翻到1987年,Darabont终于拿到了在好莱坞的处子编剧头衔——《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3》,心想,也许是时候了。


得到 King 首肯后,Darabont开始着手剧本改编。96页长的原著看上去很不电影化,大部分内容是Red对狱友Andy的追忆,与好莱坞偏爱的高概念素材大相径庭。照Darabont的话来说,King本人都“不真正明白怎么能改出电影来”,“可对我来说这再明显不过。” 即便如此,Darabont自觉时机尚未成熟,五年后才真正上马改编,其间接了些《The Blob》、《The Fly II》这样的混饭编剧活。

改编过程中,一心要“忠实原著”的Darabont沿用了小说的叙事手法,甚至将一些对白直接搬上银幕。他也发挥创造了一些新的故事点,来加深电影主题,一并添上些电影特有的暴力佐料。在King的小说里,Brooks这个小角色最后平淡无奇在养老院过世,电影里Brooks的角色更凸显,给他安排的上吊结局更是引得无数观众为之唏嘘;小说里Tommy拿知晓 Andy冤情作筹码,换去了轻囚监狱,电影里的他“被枪火击成碎片”;Darabont 还把小说中诸位监狱长浓缩成Norton一人,他的结局也由锒铛入狱变为饮弹自尽。Robbins 将完稿称为“我所读过最好的剧本。没有之一。”Freeman 的夸赞没那么夸张,但也:不是最好,至少也是最好的之一。

拼老命八周写完后,Darabont的运气来了:剧本落到了“监狱沉迷”的 Castle Rock 老牌女制片 Liz Glotzer 手上。“不知啥缘故,我就是喜欢读监狱本子。任何监狱电影剧本过来,(同事们)都会说:‘噢,Liz 会读的。’”监狱电影从来算不上是票房保障,这也让人为 Liz 向老板不投拍肖申克自己就走人的威胁捏了把汗。但她的激情纯是读了剧本后的真情回应,都“不忍心读完,是我这辈子读过最好的剧本。”

幸运的是,公司创始人兼“教父”,同时也是大导演的 Rob Reiner 对这剧本也“怦然心动”了。Reiner 给 Darabont 开出一个无法抗拒的价码:传说 300 万,代价是得由 Reiner 来导。

这数字“大体上对路”,Darabont 说,顿了顿后又说道“好在这儿把话说明了……这些年来我读到那么多猜测,现在有了互联网,每个屁都不知道的混球什么都知道。我听到有的版本说,关于剧本有过一些权力斗争,可真相再简单不过。”

Reiner 本人也在中篇集《Different Seasons》里淘到过金子,把小说《The Body》改成了奥斯卡提名的 86 年电影《Stand by me》;而后还拍过同样大受好评的 King 小说改编电影《Misery》。借着 92 年《A Few Good Men》热卖的东风,Reiner 觉得主演的 Tom Cruise 同样能扮好肖申克里的 Andy Dufresne。虽然 Darabont 推销剧本做的是连带执导的一揽子买卖,Castle Rock 还是问他能否另作考虑,用“一大堆钱”来换取 Reiner 与 Cruise 再度携手的机会。

出生于法国难民营,幼时在洛城贫穷度日的 Darabont 感到了诱惑。“在我熬编剧的日子里,几乎连房租都交不起。”肖申克这票买卖还终于能让他在编剧这门职业里登堂入室。Glotzer 也证实 Darabont 为此“深受折磨”。雪上加霜或者说锦上添花的是,Castle Rock 还答应:要是这次能妥协,会资助 Darabont 拍任何其他想导的电影。令人吃惊的是,Darabont 最终还是拒绝了,“你可以不断为金钱推延自己的梦想,然后,一直到死都没做成想做的事。”尽管如此,亲执导筒的决定让他“极度紧张。做这行被操再容易不过。照合同办事,(Castle Rock)大可以在初次会议后就炒了我,说我不称职什么的,然后就,噢,我们会让 Rob Reiner 代替你。”

然而,Reiner 对得起自己在圈内“高风亮节”的名声,最后扮演了 Darabont 导师角色——不过,照 Glotzer 的说法,这事确也让他内心留了个结——

Rob 开玩笑说:“(《Different Seasons》在我桌头放了这么多年。按说我们总该读过下一个故事吧!可我们没有。”(按:中篇集里其实肖申克才是第一篇)

导演一到位,选角随之开始。小说的叙事者是个爱尔兰裔白人,Red 这个诨号正由此而来。

Darabont 想到了最爱的 Gene Hackman、Robert Duvall,可他们都没法接。最后是制片 Glotzer 撇开种族问题推荐了 Morgan Freeman。

主角 Andy 给了 90 年代那些大明星们,Tom Hanks 和 Kevin Costner 都拒绝了。Tom Cruise 很喜欢这剧本,甚至和电影人坐一起读了本子,但最终决定放弃,只因为不想听菜鸟导演发号施令。Cruise 考虑过还是接下这片子,前提是 Reiner 同意更多涉入。“Rob 说:‘不,如果你同意和(Darabont)一起拍,那是他的电影’,”Glotzer 说道,“所以 Tom Cruise 没接手。”

Freeman 坚称是他推荐了 Tim Robbins,Darabont 对此表示服从,“如果 Morgan 说是他提到了 Tim,我完全愿意以他的话为准。”前一年凭《The Player》荣膺戛纳影帝的 Robbins 事业蒸蒸日上,算得上是一线男星。正是靠了这种一线地位,Robbins 坚持要 Darabont 起用老资格摄影师 Roger Deakins,好平衡 Darabont 本人经验上的不足。Deakins 刚和 Robbins 在科恩兄弟的《The Hudsucker Proxy》有过合作。未来的“黑道大亨”James Gandolfini 因《True Romance》婉拒了强奸狂 Bogs 角色;Brad Pitt 原本已经接了 Tommy 这角色,结果《Thelma & Louise》里卖肉一炮打响,从此只演主角,就此退出。

拍电影出外景大体总没棚拍舒坦,肖申克称得上是标杆了:极紧的日程表意味着要在 Mansfield 潮湿的前大牢(制片方还就近搭了个巨大的囚室景)呆上三个多月,每周出勤六天,每天劳动 15 至 18 小时……“能有周日休息已经算开恩了,”Darabont 说道。

如今这座哥特式监狱旧址能引来不少肖申克粉丝朝圣,甚至当地还有店家售卖监狱模样的蛋糕。但在 1993 年,这个三年前因非人道居住环境而被关闭的监狱遗址还“是个非常阴暗的地方”。“你可以体会到痛苦,成千上万人的痛苦。”片方雇佣的前囚犯分享了许多个人故事,与剧本里的类似,“各种狱警的暴力行径,把人从囚室上层扔下来,”Deakins 说道。


Robbins 记得“在那里面呆了三个月。从来算不得抑郁,因为 Andy 内心拥有希望。但有时,因为角色所经历的情形,还是很阴暗。”Deakins 也表示拍片时“氛围很紧张。我在摄制的时候,有时会被表演深深感染。”让 Deakins 打足鸡血的那场戏也是 Robbins 的最爱:狱友们在夏日屋顶畅饮啤酒。它也是这部灰色调电影出现的第一处亮点。

这场戏演得十分艰难,Freeman 回忆道:“我们真的是在给屋顶上柏油。柏油保持热度和黏度的时间很短。很容易就变干变硬了,所以真得干活。为了不同的镜头设置你得不停地干,一再而再而再而再而再。”

Darabont 记得这场戏很复杂,因为有个镜头运动要跟 Freeman 事先录好的旁白做到完美匹配,结果拍了一条又一条。“然后记得拍到很好的一条。我转过身,背后有人泪流满面,我就心想,得,这条成了。”Freeman 回忆道:快收尾时,“我们已经筋疲力尽”,等演员们终于得以“坐下来喝那些啤酒,那真是乐事一桩。”

问起拍片时的紧张气氛,Robbins 给出了 Andy 式的莫测微笑,只提了句,一切“艰难时刻……都和出工时间太长有关。”还是 Freeman 更开诚布公,“多数时候,张力出自演员与导演间。我记得和导演有过糟糕的一次,有过好几次。”这些情形大多来自 Darabont 对重拍多条的坚持。“(我给他)的答案是不,”Freeman 说道,“我不想演得过火。

表演本身不难。可反复去演却又没有明显理由,这容易伤到活力。”Freeman 还记得狱卒重走 Andy 跑路轨迹最终去到下水道那场戏,“我的角色一边听一边笑,放声大笑起来。这场戏我拍了太多遍。”

Darabont 最后给出了外交辞令:“我学到了很多。一名导演真心需要有个内在晴雨表,来度量任何演员的需要。”

肖申克的初剪已一紧再紧,却还是长约两个半钟头。最终被剪的戏份中有一段很谐趣:Red 被释放时正值嬉皮盛世,不知所措的他发现外面的世界“胸罩无处可见”。电影的结尾是在女制片的坚持下(本来就是她的点子)留住的:Red 与 Andy 在芝华特尼佳海滩重逢。Darabont 的原始结局与原著一致:Red 乘在巴士上,渴望出境到达墨西哥,一个更开放式的尾巴。Darabont 觉得 Glotzer 版结局太“商业、感伤”,Glotzer 却对此自信满满,“如果本意就是要二人重逢,何不让观众拥有见证成真的喜悦呢?”

一部节奏从容又带上文学标签的电影不像是热门大片的料,但据 Glotzer 所述,肖申克试映的反响冲破云霄,“我是说,那些试映是我这辈子见过最好的。”影评人大体表示认同。Gene Siskel 将其与《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对比,认为是“今年最佳影片之一”;但洛城时报老牌影评人 Kenneth Turan 代表了少数派的意见,对影片之煽情给予批评,比作是“好一大团棉花糖”。

《肖申克的救赎》于 1994 年 9 月 23 日开画,片方的期待值相当高。依照好莱坞传统,电影人会在当天四处奔忙,实地见证观影反应。Glotzer 记得她和 Darabont “去了 Cinerama Dome,那是最酷的影院”。这家位于日落大道,六十年代开张的影院有逾 900 个座席,但“没人在那儿”——Glotzer 将之归咎于“洛城时报的劣评”。绝望的二人在外面拉住俩女生,当场“卖了票”,前提是如果看完不喜欢,到周一可以找 Castle Rock 退款。“这就是我们盛大的开画日。”

Freeman 认为是片名惹的祸。“没人能说出‘Shawshank Redemption’。卖啥东西都得靠口耳相传。好吧,有朋友说:‘呃,哥们儿,我看了这片子,那个……叫啥来着?Shank,Sham,Shim?差不多就这名吧。总而言之,棒极了。’ 咳咳,这样可卖不出去。”

1994 还是个电影大年,《Pulp Fiction》和《Forrest Gump》在全世界掀起文化热潮;《The Shimshunk Reduction》(Freeman 起的名)却只能在空荡荡的影厅里寂寞放映。

但到了 95 年初,肖申克注入了救赎路上第一针强心剂:学院给了 7 项奥斯卡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影帝(Freeman)和最佳改编剧本。颁奖季的重新发行给电影加了点回本钱。那一年的奥斯卡夜属于阿甘,但这些提名实实在在地让肖申克起死回生:事后发行的录像带成为该年最受欢迎的租赁片之一。

回到 90 年代初,有线电视先驱 Ted Turner 急需为自己新打造的 TNT 电视网注入“高品质娱乐产品”。他已经拥有米高梅 1948 年前的电影片库,但过时的早期有声片不足以吸引新鲜观众,所以到 93 年 Turner 又购入了 Castle Rock 扩大储备。制作与发行集一身后,TNT 跳过其他电视网竞争,直接购入《肖申克的救赎》,说白了就是自己把电影卖给了自己。

时间已过二十载,记忆不再可信,当时究竟卖了多少钱已无法确定——尤其考虑到收入肖申克帐目记录的档案盒已在某片厂失传。许多说法表示 Turner 是以“比常规大制作电影低得多”(IMDB 八卦页面上的措辞)的价码把片子卖给了自己。Darabont 的记忆则是:“Turner 当权期间,那些片子投拍的前提之一就是他能在电视上想放多少遍就放多少遍。”在 Glotzer 看来,更可能的情形是,一部电影的授权费一般会和票房成绩挂钩,而肖申克惨淡的 2800 万票房意味着一个大打折扣的底价,而 TNT 仍可凭此索取黄金时段的广告价。无论这笔经济账究竟如何算,1997 年 6 月,TNT 首次放映肖申克就拿到了极高的收视率,而后自然是一放再放……再放。“有人说:‘随便哪一天,打开电视就能看到《肖申克的救赎》。’”

正是通过电视,肖申克与观众的纽带真正结成。这部电影的流行“并非是像野草那样生长,而是类似橡树这样的——缓慢生长。”Freeman 说道。

肖申克不是部小妞电影(chick flick),整部片子只出现两位女性演员,加起来才说了 23 个词(其中 8 个是床戏里重复的“Oh God”)。正相反,肖申克是一部所谓的“男人哭吧哭吧”(guy cry)电影。虽然 Deakins 丰富的摄影细节在小荧幕不复得见,电视上的肖申克给了男人们在家偷洒一滴泪的机会,最常见的是在老布上吊那场戏。(在这儿引条典型的推,来自@chrisk69:“男人每年有一次哭得像小妞的机会,就是肖申克上电视那会,今晚我的时候到了。#老布到此一游。”)很多家庭观众投入到电影的感伤与煽情中——这正是某些影评人最诟病肖申克之处——为电影通过 Red 与 Andy 不朽友情所表达的希望不灭主题深深打动。

说到底,肖申克是个难得的尤物:一部关于男性关系的电影。Robbins 说:“这是一部没有追车戏的男性友情电影。”Freeman 更进一步,“对我来说这就是一场恋爱。是两个男人互相深爱着对方。”而这二十年来,观众和这部电影间的恋情也正与这段友情交相辉映。拿遥控器换台时,一转到肖申克就遇上了吸铁石效应。照 Darabont 的说法,Steven Spielberg 称其为他的“口香糖电影”,“换句话说,一旦踩上就再也甩不脱。只得看完余下的片子。”

《It’s a Wonderful Life》、《The Wizard of Oz》这两部史上收看之最的电影(来自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统计)也曾经历与肖申克相似的历程。同样的票房失败,同样的被电视重放激发第二春。也正如《The Wizard of Oz》的“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来自肖申克的引语早已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总是那句‘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Freeman 说道,“这句话最能激起同感。到底准不准备对自己人生做点什么?”从 T 恤到纹身,从流行歌曲到布道,金句如今已无处不在。


肖申克公映时,Variety 称其为“未经打磨的钻石”,如今这部电影经过了压力(反复观看)和时间(二十年)的考验,最终成为一颗电影界的珍宝,和一个普世适用的罗夏墨迹测试。“我相信这部电影对人们意义如此重大的原因之一是……无论你的人生境遇如何,它都适用,” Robbins 说道,“不管你的监狱是自己痛恨的工作,还是一段勉力支撑的糟糕恋情;你的狱长是可恶的老板,还是妻子或丈夫——它告诉你,内心深处可能还有自由在。而且,在人生的某一点,有个海滩上的窝心处在,我们都可以到达那里。但有时候会花上一点时间。”(来源:知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9-28 08:10:19 | 只看该作者
嘿嘿,好大一朵棉花糖,比白云还美些,可看可吃。
常有评论说,难得的电影比原著好看的作品。偶尔又有评论说盛赞过誉,有点疲劳的样子。
本来我没打算看原著的,看了评论倒有点想去看原著了,结果下载后因语言不通搁在那没动。
Darabont期望的结局可能更好看些,已成之结局也还好,暖人窝心。毕竟电影要顾及方方面面,总不能走纯文艺的路子。

OZ没看过电影,但Anne Hathaway演播的有声书很精彩。比全套OZ演绎者语速快,也更酣畅淋漓。有谁想要吗?
我在想要不要去找OZ电影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9-28 08:10:28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听说这部电影好看,一直没看过,这个国庆一定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6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2 11:32 , Processed in 0.080775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