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0414|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理念] 分享一篇总结育儿经验的博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6 16:1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篇博文是我今天看到的, 来自一位我经常去看的中国妈妈的博客。

这位妈妈独自一人带着三个女儿在德国生活, 先生是德国人, 但在美国工作。
她自己在大学教书, 照顾着三个分别9岁,6岁,3岁的孩子, 没有保姆的帮忙但一切却井然有序, 孩子们可爱能干有教养

这是一位美丽, 聪慧, 热爱生活的母亲

神话背后:揭秘我如何以一对三

留言A: 生活在完全不一样的环境里,总是在感悟,她怎么能这么有气质呢,她皮肤怎么这么好?三个孩子,小的孩子还那么小,她怎么收拾得如此利落?一个人带着孩子还要工作的她怎么完全看不出她的累呢(其实我知道你肯定很累)?呵呵,我的疑惑似乎太多太多。很高兴来过你这里,以至于从第一次以后,我常常想到要来这里。虽然交流不是很多,却从你这里得到很多,学到很多。坚强,勇敢,追求。。。。。。

留言B: 喜欢来这里,不仅仅是因为喜欢你的文字,期盼见到小蝴蝶们,更多的时候,是想要从这里找寻到自己想要的那一种力量。很多次看得流泪不止,为你们一家,为自己的生活。在我年轻的时候,在我迷茫的时候,能遇到这么有份量的文字,是我的幸福。

..........
常在留言或是博友日志里看到夸赞自己能干的文字,心惊肉跳之余,有感动,有惭愧,更有一种冲动,想和大家分享我育儿的经验和体会,也告诉大家那个看似不可能的“以一对三”背后,是怎样的一种可能....

我和螳螂婚后过了三年多没有牵挂和负担的日子,学习和工作之余,我们把精力都放到了两人都热衷的旅游上。

蕾的到来是个意外,却是我这辈子所获得的最为珍贵和疯狂的礼物。(相关日志:2007-12-11 蕾儿,生日快乐! )
从得知怀上她的那天起,我就下定决心做个好妈妈,不管要面对多少艰辛和困难。
而后迎来了莲和萱,以及螳螂的远赴异乡。在“以一对三”的狼狈和困惑里,我逐渐明白,要想做个好妈妈,光有爱心、能吃苦是远远不够的。
做个好妈妈,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特别是育儿知识),懂得放弃和牺牲,学会自律和乐观....
生孩子,是十个月的功夫,教育孩子,却是一辈子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12:59:51 | 只看该作者
1 让孩子尽早学会自理:母爱,是为了放手

我始终认为,无论男孩女孩,家长最基础最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要让孩子学会自理自立,摆脱父母。
而“清贫”式的教育,是我眼里让孩子及早自立、培养责任心的最佳途径。
这里所说的清贫,指的是:

- 不一切代劳:
让他们从小养成劳动、自己动手的好习惯,懂得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并对别人的帮助抱有感恩之情。


我的一个朋友,儿子十四岁了,早上起床却还要母亲给他穿衣服、叠被子,更别说帮大人做家务了。当母亲的一心想包办孩子的一切活计,以便孩子能够专心学习,不分散精力。看到那个一米七几的大个子男孩,却总要母亲追出门去翻领子、系扣子和鞋带,我总感觉很悲哀。这样的孩子,即便考上清华乃至牛津,又有什么用呢?

事实上,一个人带三个孩子,我也没有可能事事包办。我的三个小家伙,基本上都是一岁多点就自己用小勺吃饭,我从来没有端着饭碗在后面追着喂过饭。饭后,她们必须自己将碗筷冲涮后放入洗碗机。五六岁的时候,我就要求她们学会自己准备早餐,比如作热朱古力奶,烤面包片,作夹心面包等等。再大一点,她们就学会了煎荷包蛋,烤鸡翅,甚至自己和面烙饼。每逢周末,当妈的睡懒觉睡到九点,孩子们七八点起床后,就会在大姐的带领和组织下,有条不紊地自己准备早餐,吃完了还会给妈妈留一份。
孩子们很小就开始自己照顾自己,比如萱才三岁,每天早餐后自己上楼刷牙洗脸,然后擦面霜。出门时知道戴帽子和擦防晒霜,回家来知道将鞋子、衣帽、背包放到衣帽间自己的位置。有时候妈妈慢了,她还会把妈妈的鞋子和帽子找出来准备好.....这一切听起来像神话,可是对于萱来说,是自然得不能再自然的事情,因为她的姐姐们都这么做,也因为她从小就这么做。

有一句话说的好:“行为已久成习惯,习惯已久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而好习惯,绝对是要从小培养的。(0-8岁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期,莫要错过!)

不物质溺爱:安君杨写了本叫做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的畅销书,从此,人人也都觉得应该投放大把的金钱,精心打造他们的小公主,给她们富足的生活环境,培养她们高雅的情趣和爱好,免得她们长大以后为了一块蛋糕就跟别人跑了。
作者的一句“富着养”真的是指女儿的培养是和物质紧密相关吗?那么穷人家的女孩呢?就注定成不了好女孩、好女人了吗?就注定会有卑微平凡的一生吗?历史上又有多少卓越妇女是来自大富大贵家庭呢?

我想,物质条件决不是成功教育的关键,更不是前提。

孩子必须从小懂得东西的来之不易,懂得感谢每一份馈赠。而物质方面应有尽有的孩子,是不会懂得珍惜的,更不会有正确的价值观念。


我的三个孩子,除了固定零用钱外,需要很多生活和学习必需品。我特别注意不让孩子们有多余闲置的物品。比如成堆的彩笔,满柜子的衣服,如山的玩具等等。东西的堆积不仅容易让孩子眼花缭乱,缺乏条理,而且会让他们形成不在乎的潜意识,并直接导致浪费。所以衣服几套就好、学习用品够用就好、玩具不喜欢玩的或者还玩不上的要及时处理掉,所有的东西都保持井井有条。


随着年龄增长,她们当然也会有额外的需求,比如Nintendo(任天堂)DS,WII, 比如MP3、手机、电脑、电子琴等等。对于这类物品,不该有求必应,否则孩子们也会欲壑难填。所以,我通常会给她们指出一条通向这些物品的途径,让她们以辛勤的劳动去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大女儿蕾的MP3,是连续两个月为花园除草、剪枝、浇水获得的。二女儿的wii,是她一个冬季帮母亲晒衣服、碎纸的结果。因为获得这些东西的过程都比较长,所以孩子们心有期盼,无形中也养成了自觉参与家务劳动的好习惯。

-适当吃苦:
孩子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你给他单独行动的机会越多,他的成长就越快。你放手让他吃的“苦”越多,他也就会变得越坚韧,能够承受更多的重担和打击。

比如上下学,如果你每天开车送他,他自然不会愿意走路和骑单车,你也就别指望他一旦自己行走在大街上,能够自己自如地处理交通上的各类变化。所以蕾和萱不管风吹雨淋日晒,都坚持走路上下学(二十分钟路程),我放假的时候,更会每天陪她们一起走。虽然看到孩子们背着沉重的大书包走得满身是汗也会心痛,但她们所受到的锻炼,无论体力上还是心理上,都是无可否认的。

再比如做家务,如果你心疼孩子,或者觉得孩子笨手笨脚、越帮越忙,不放手他做,那么他当然就不会做。反之,给与他机会,他就会很快形成做家务的参与意识。我的孩子们每天除了保证自己房间的整洁(收拾杂物、地毯吸尘)外,还要为母亲分担一些零碎家务,比如蕾负责庭院和花草的基本护理(扫地、浇水等),莲负责客厅的整洁(扫地、擦桌子、收拾玩具等),萱则负责倒垃圾和将洗好的碗筷分类摆放。因为分工明确,母亲又总给予高调表扬及热情拥抱,而且还有一定的物质奖励,所以孩子们一般都会愉快地去做。

学会自救:
父母亲是孩子的保护伞。但他们不可能总是在孩子身边,更不可能保护孩子一生一世。所以,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保护自己,受伤了知道自己疗伤,挫折了知道重整旗鼓。

最简单的例子:摔倒破皮以后,一般的孩子会大哭,等待父母过来帮他、安慰他。能够自己爬起来继续行走的,是好样的,更强的却是爬起来之后懂得自己处理伤口的。比如先用冻水清洗患处止血,再涂上消毒药膏,然后用止血贴贴上。这一套程序,三岁萱儿总是自己做。

再比如蕾,在学校被某女生刁难,一连几天回来都气得掉眼泪。别的家长或许就去找班主任反映情况了。我却跟蕾一起分析了该女生刁难她的起因和背景,让她思考出几种解决的办法,并自己选择一种去实践。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锻炼孩子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在遇到不顺的时候,不是立即求救于人,而是懂得自己分析局势,找到解决的办法,并尝试去化解。
  
事实也证明,现代社会的弄潮儿,往往都是那些跌倒了再爬起来,重创了又东山再起的强者。这些人不仅仅有顽强不屈的意志,更懂得自我调整和挽救

2 规则教育:从小开始,让规则说话
- 不娇惯不放纵,明确规矩和容忍极限
儿童教育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规则教育。也就是对孩子不娇惯不放纵,明确规则及家长容忍极限,让孩子们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而且在程度上是否超越了家长可容忍的极限。

三岁定百年,这句话不光指的是孩子身体上的发展,也指的是孩子个性和人格发展的方面。不要以为孩子小时候任性放纵些没关系,大了就好了。儿时养成的坏习惯、坏品行,往往会跟随孩子一生。

规则教育的成败在于父母管教的方法。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及对规则的可接受性,避免枯燥单一的说教,更要杜绝打骂、威胁和强迫。

比如蕾小时候一直不愿意吃东西前先洗手。急躁的家长可能会通过呵斥强迫她,或者通过有关蛔虫的故事吓唬她。这两种办法虽然也可能奏效,但孩子并不能心服口服。为了让她从根本上明白饭前洗手的意义,我借助图书给她详细讲解了病从口入的道理,并告诉她自己小时候因为住防震棚,卫生条件差无法经常洗手,而导致蛔虫的经历。理论和实例一结合,蕾真正理解了洗手规则的意义,并且印象深刻,后来还主动讲给妹妹听。
时常见到有父母对在商场倒地哭闹的孩子素手无策,倍感面子丢尽之余忍不住对孩子拳脚相向。看到这种场面,我深信,这孩子在家里必定也是如此,一不顺意便大哭大闹,家长为了息事宁人,通常都会满足他的要求。长此以往,孩子自然养成了顽固难改的恶习。

那么,当孩子超越了所谓容忍极限,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切暴力诸如体罚、禁闭乃至轰出门外,都是非常错误的。孩子犯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我们决不应该让他遭受来自我们家长的伤害(是的,任何体罚都是伤害,不要认为你给了他生命,或者你的动机是好的,你就有权伤害他)。

完全没有暴力的教育可能吗?当然可能!你需要的只是爱心、耐心和用心三个词。
我的例子:二丫头莲是个所谓的三文治孩子,也就是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的“夹心饼”或是“两不挨”。这一类孩子,既没有兄姐的成熟能干,也没有弟妹的乖巧可爱,所以往往处境“难堪”。这点导致了他们竞争意识很强,既要和兄姐一比高低,又要和弟妹在父母面前争宠。在莲三至五岁的时候,她的固执和难缠曾经频频让我到达忍受极限,不得不采取训斥、罚站等等违背初衷的办法对待她。

后来,我去听了几个专题讲座,请教了有关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和莲不可以就事论事,而是要从寻找根源做起。莲的任何哭闹和抵触行为,其实都来自于对母爱的渴望以及对被忽视的担心。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陷入行为极端,如果父母不加分析粗暴对待,孩子就会将极端愈演愈烈。

知道这点以后,我不再针对她的某个不妥当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更不惩罚,而是开展了爱心互动。告诉她妈妈爱她,就像爱其他姐妹一样,她没有必要通过某种极端行为引起母亲注意。同时不管多忙,我都会抽出专门的时间来陪她。比如每天给她专门的手工时间(只陪她),比如每周一次带她去购物或者游玩(只带她),比如允许她每周一次在妈妈房间睡觉(只有她),比如让她参与照料妹妹,培养她的自豪感和个人价值观,等等。因为用心找到了问题根源和解决办法,并在实施的时候付出很多的爱心和耐心,所以莲后来改掉了哭闹纠缠、无理取闹的毛病。

-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所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位老师,也是自始至终影响孩子最深的人,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无论是在大的方面如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准则,还是在小的方面如坚持说礼貌用语,不乱丢垃圾、礼让残疾人、过马路走斑马线、不闯红灯,不说粗口、不施暴等等,榜样的作用都是潜移默化的,做得好,教育上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德国,孩子面前没有表率作用的成年人是会遭到舆论谴责的。比如如果有孩子在场,成年人再着急,也不可以做出闯红灯的坏榜样,否则周围人都会大声质问和责备他。
特别想强调的一点,就是孩子的母亲尤其肩负有榜样的责任。一个牢骚满天、怨天尤人的母亲,是很难带出乐观向上的孩子的;同样,一个好吃懒做、碌碌无为的母亲,也将很难影响孩子向勤劳务实的方向发展。母亲的性格和素质,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形成(特别是十岁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所以,要教育好孩子,得先改造好自己。
- 抵抗诱惑:重视自制力的培养
规则教育的成败,还和孩子的自控能力有直接关系。
聪明的孩子并不一定能获得成功,但一个自控能力强的孩子则一定会成功。
抵制诱惑的自制能力,并不来自于受教育程度和理性认识,即所谓智商(IQ),而取决于由情绪决定的人类特性,通俗讲就是心理素质(诸如忍耐力、自信心、适应能力、探索精神等),专业讲则是情商(EQ)。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情绪智力》中指出: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智商只占20%,情商则高达80%。

而情商,特别是抵制诱惑的自制能力,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教育和培养来获得的。
实例一:莲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为了帮助她改进,我特意在她做习题的时候,不关闭电视,也不禁止其他人在一旁谈话,告诉她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开始的时候,莲总是东张西望,很少能够准时完成任务。可一段时间以后,她习惯了在纷杂环境中集中精力思考,效率明显得到提高。事实证明,适当给与她的那些侵扰和诱惑,锻炼了她不受外界影响、专注做事的能力。

实例二:蕾因为喜欢吃甜食,体重明显增加,牙龈也出现炎症。为此我并没有下达甜食禁止令,而是详细讲解了甜食与体重、牙齿健康之间的利害关系,请她自己选择吃还是不吃,少吃还是多吃。一开始我也有些担心她不能自觉抵制甜食的诱惑,但后来发现,懂事的她不仅主动大幅减少了甜食的进食量,而且在食用其它零食的时候,也会留意包装上的糖分含量说明,避免食用含糖过高的食品。

实例三:德国教师喜欢给学生布置一周作业,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一周的作业完成进度。我很欣赏这个做法,因为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进度,更有利于孩子们锻炼自己安排时间的能力以及自制能力。

3 从被爱到施爱的过渡:让孩子们学会爱
一次,我问孩子们:你觉得妈妈爱你吗?你怎么知道妈妈爱你?

孩子们回答很踊跃:因为你帮我们买好东西.....因为你帮我们做好吃的.....因为你上班挣钱养活我们.....因为你带我们去玩.....因为你常常抱我们亲我们......
然后我再问:那么,你们爱妈妈吗?我怎么知道你们爱妈妈?

孩子们想了想,不约而同笑起来,支吾半天,却数不上来几条。

于是我说:妈妈爱你们,所以她不辞辛劳地照顾你们、爱护你们。你们爱妈妈,却并没有通过行动表现出来,是这样吗?

孩子们红着脸点头。

我笑了,告诉她们:其实你们是有所行动的,只不过你们并没有意识到。比如你们周末自己做早餐,总会帮睡懒觉的妈妈留一份;比如萱常常帮妈妈准备出门的鞋子和帽子;比如你们帮妈妈所干的一切家务;还有,比如你们懂事不惹她生气.......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你们爱妈妈的表现,都会让妈妈感觉非常幸福和满足.....

听到这些,孩子们你望我,我望你,有点儿惊讶,也有点儿兴奋:她们并不知道,自己不刻意的行为,会是爱妈妈的表现,并且能让妈妈感到快乐。

经过这次谈话后,孩子们在行动上有了明显的变化:为了让妈妈快乐,为了证明她们爱妈妈,她们会下意识地对妈妈好,为妈妈做很多事情。

与成人一样,对于孩子来说,被爱是远比施爱要来得简单和舒适的。如果父母意识不到培养孩子施爱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只是单方面倾注爱而非双向交流,孩子就会错过学习施爱的最好时机。

而一个只会被爱、不会施爱的孩子,终究会因其自私、狭隘、漠然和冷酷而无法融入社会,甚至给社会带来危害。  

所以,让孩子学会施爱,越早越好;
所以,让孩子学会施爱,就得首先教育他们以实际行动热爱自己的父母和亲人。

4 倾听和赞赏
这部分因为时间关系,不展开来细说了。其中关键的两点:

- 父母和孩子不应该是对立的两个个体,而应该成为亲密的朋友。要想把握孩子成长的每一步,父母必须成为他们最好的聆听者。这点对于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尤其重要。

- 有言道: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事实证明,父母的赞赏非常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只是我们要注意,不仅要在孩子取得成功的时候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爱、喜悦和赞赏,更要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跟他交流并理解他,告诉他我们的爱和信任不会因此而有丝毫的改变。

5 重视玩的价值:寓教于乐
对于孩子来说,玩很重要。通过多年的观察,我觉得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教育手段上最大的不同,便在于后者更重视“玩”对于孩子们的意义,重视寓教于乐。

而中国大部分父母鉴于考学的压力,不得不剥夺了孩子自由玩耍的权利,取而代之的是不间断的业余学习和补习课程。

法国的教育学家们指出,孩子们学的课程越多并不意味着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许多业余课程不仅开销很大,而且消耗掉了孩子大量的精力。只有时间和空间宽松了,孩子才能消化知识和进行创造。如果一味地要求他去做太多的事,反而会使他产生厌烦的心理。为了使孩子将来能较好地融入社会,引导他们学会与人相处,比学会某些技能更为重要。

除了业余课程,在当今电子社会中,电视、网络和电子游戏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的主要课余活动。事实上,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电子产品和设备,而是自由的、培养组织能力和平等合作精神的户外活动。

因此,家长不可忽视玩的价值和作用,尽可能地带孩子到室外玩耍,鼓励他们与同龄的孩子进行交往。

体育活动也是很好的玩的方式,而且是最讲究组织和纪律的一种,不仅能够放松和强健身体,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拼搏和合作精神,对孩子的情商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实例一:蕾从小喜欢体育项目,课余时间几乎都耗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这些活动,她不仅达到了玩和健身的目的,还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心理素质。

实例二:莲有输不起的特点。对她的教育重点不在于接受输的事实,而在于输了不放弃的精神。这些,都必须在游戏或者运动过程中进行。所以,“玩”对于她来说,非常重要。

实例三:萱也喜欢玩,特别是和大孩子玩,通过玩的过程,她逐渐接受了比赛有输赢的现实,而且学会了为别人鼓掌叫好,公平竞争。
结束语:

一直以来,都很看重家庭教育,很想把自己育儿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来。
这篇又长又...的日志是我花了几天时间用心而写,不为自我标榜,只为与为人父母的朋友交流和探讨,特别是那些一直以来关心我支持我、希望知道我和孩子们更多生活细节的博友。

一写起来就洋洋洒洒没了完(挣钱要能这么着就好了),辛苦大家了.....

感谢阅读,问候大家。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6 金币 +6 收起 理由
bluewater + 2 + 2 我好喜欢。。。
xjustin1 + 1 + 1 真是太好了
laorenyuhai + 1 + 1 我很赞同。
sun_tuotuo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7-19 09:08:58 | 只看该作者
感受颇深!我家三个大人都搞不定一个快3岁的小家伙,很多时候都要看他的脸色和心情,希望从现在开始还不算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7-20 14:0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sun_tuotuo 的帖子

任何时候只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进而解决它,都不会算晚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7-21 14:05:51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很有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7-21 17:34:38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自己做的不够好,以后要多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7-22 08:21:44 | 只看该作者
,太有帮助了。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7-24 13:59:4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很高兴看到这样的文章,谢谢楼主的分享,这个妈妈真的很让人敬佩,值得我们学习!不知道可不可以贴一下她的博客地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7-28 14:17:0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能否短我博客网址,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7-28 20:08:53 | 只看该作者

很受启发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0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17 03:44 , Processed in 0.084380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