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丫丫妈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人教版语文扩展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9-3 13:42:51 | 只看该作者
明后天有事恐不能上来,奋战几日,终于将第一单元弄完了。
现在看到那些字,我都要two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8-9-3 16:48:27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课识字部分
二、词的拓展
1 困难:(1)事情复杂,阻碍多:克服~ (2)穷困,不好过:生活~ㄧ~补助
2 热情:①热烈的心情:满腔热情|一片热情|毫无热情。②对人或事怀着热烈的心情:热情对待|对人无限热情
3 帮助:替人出力、出主意或给以物质上、ゾ神上的支援:互相~ㄧ~灾民
4 团结:通常指在同一目标下,人们互相支持、帮助,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一致性。在中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党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5 解囊相助:囊:口袋。拿出财物帮助别人,
出处: 元•无名氏《来生债》:“但见个贫的呵,我早则倾囊儿资助。”明•张岱《娘嬛文集•募修岳鄂王祠募疏》:“若有贤士大夫解囊乐助,自为王所式凭。”
例子: 每当同学有困难时,老师总是~
6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旧时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侠义行为
7助人为乐:帮助人就是快乐;
出处: 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8精诚团结:精诚:真诚。一心一意,团结一致
出处: 《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例子: 困难当头,更要~
9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10:同心协力:1.齐心合力。谓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11同舟共济:《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后以“同舟共济”比喻齐心协力战胜困嚾。
12众志成城:大家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就能像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去克服困嚾,取得成功:四海归仁,众志成城,天下治理
三、知识的拓展
关于团结的谚语:
1 一木难燃火,一人难当差
2 众人相聚成团体,众兽相聚成群体
3 柴多火旺,水涨船高
4 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5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6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7 人多势众
8 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
9 团结就是力量
10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11 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
12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3四海之内皆兄弟
关于帮助的谚语:
1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2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4 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5 友谊要用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浇灌,用原则去培养,用理解去护理
6 百根柳条能扎笤帚,五个指头能握拳头
7 烂麻搓成绳,也能拉千斤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丫丫妈妈 + 5 + 5 好爱你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8-9-3 16:49:36 | 只看该作者
团结友爱小故事
1蚂  蚁  的  故  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人看到了蚂蚁的壮举:
突如其来的水包围了一小块陆地,那一小块陆地有许多的蚂蚁,是蚂蚁的家园。蚂蚁们对水是很敏感的,因为它们不会水。天要是要下大雨了,它们总是能够预先知道,于是就能看到它们浩浩荡荡搬家的场面。但是这一次它们无法预先知道,因为这一次是人祸,那个人挖开了沟渠,要浇灌他的菜园子。天灾可以预知,但是对于人祸蚂蚁们就无法预知了。蚂蚁们爬出了洞穴,一阵慌乱后,蚂蚁们秩序了,它们聚拢,聚拢,聚拢成了一个大大的蚂蚁团,这时,水漫了上去,蚂蚁团就漂在了水面,而且在微风的吹动下,蚂蚁团滚动,在水面上向前滚动。没有一只蚂蚁松手,那蚂蚁团好像向前漂得很轻灵。终于,他们抵达了陆地,它们分散开来,它们一定又一次开始重建家园。
那人看得呆了。他在想,假如有蚂蚁不想在最外边,想在里边安全着,还会有那紧密的蚂蚁团吗?假如有更多的蚂蚁这样想,还会有蚂蚁团吗?他的脑海闪现了一个词:团结。这是他因为目睹蚂蚁的壮举而创造的一个词!他想: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词啊!
他把蚂蚁的壮举讲给他的子孙,临了总要说一句:“团结啊!”
他的子孙把蚂蚁的壮举讲给他们的子孙,临了总要说:“这就是团结啊!”
后来蚂蚁的故事传丢了,一代叮嘱一代:“团结啊!”
2 两头驴的故事
画《两驴吃草》画的是两头驴,被一根绳拴住了,它们的两边各有一堆草。它们反向走各去吃自己这边的草,可是绳子不够长,两头驴吃不到各自方向的那堆草。经过思考,它们共同协作先吃一边的草再吃另一堆草。它们能看到共同的利益而进行协作,如果它们互不相让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将谁也吃不到草。
秋战国时期,赵国优秀将领廉颇以英勇善战闻名立下无数战功,地位很高。蔺相如当时是一位赵王身边宦官的门客,被推荐完成送和氏璧换取秦国十五做城的任务。当时秦国强大,大家都知道送去和氏璧也得不到秦国的城池,不送又怕得罪秦国,蔺相如肩负国家利益和荣辱,冒生命危险以聪明才智和胆识完壁归赵,得到赵王赏识和封赏。不久秦赵两国国君在滇池相会,蔺相如又立大功为、找国挽回面子。赵王封他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蔺相如不满,觉得自己在沙场上为赵国拼命,攻下无数城池立下汗马功劳,蔺相如动动嘴皮字就比自己功劳还大,很不服气。蔺相如得知廉颇对自己有意见处处忍让,别人说他是怕廉颇,他却说:“秦王我都不怕,难道能怕廉将军?现在秦国不敢入侵,因为赵国有得力将相,一旦我们不和,就会削弱赵国力量,秦国趁机入侵怎么办?我不论功争权,为的是国家大局,将相的共同利益!”此话传到廉颇耳里,廉颇也是身明大义之人,主动负荆请罪。将相和的佳话流传至今。如果两人争权夺利,只顾自己利益,国家都有可能因此灭亡,更别提两人自己的利益了,所以说团结协作使他们将相都吃到了“草”。
3 两   首   童   谣
一个和尚挑水喝, 二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 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两首童谣,叙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不负责任,互相推诿;“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是团结合作的结果。
4 团 结的 力量
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他这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时20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
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后,儿子们怎么办呢?再没有人能教诲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了,那国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阿豺越来越忧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阿豺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20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
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说:“父亲,我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难。
5 团   结   的   鸟   儿
一群小鸟,为着某种目的,它们决定飞过太平洋.每只小鸟都找来截树枝,它们开始远航.累了,就把树枝扔到水面,这样它们就可以停靠在浮在水面上的树枝稍稍休息而不至于累坏。
一天傍晚,飞了一天的小鸟们好累,于是纷纷把嘴里的树枝扔到水面。停在水面上休息,突然,水底上出现了一条鲨鱼,由于它们的倒影像一群鱼群,所以它慢慢游近鸟群。向它们发起攻击,鸟群纷纷飞起,虽然它们安然无恙,可是由于鲨鱼的捣乱,鸟群急忙飞起来,没有来得及拿起水面的树枝,使得飘在水面上的树枝被冲散了,有些被鲨鱼咬断了。鸟群把水面上的树枝寻找回来,可是数目并不够,有得小鸟没有树枝,没有树枝就等于没得休息,这样的话根本飞不过太平洋。于是它们有的把两个树枝拼在一起来承受三只鸟的重量,有的就两只鸟轮流用一个树枝休息。 在它们团结协作下,跨越太平洋
6  五个手指的故事
从前,人的每只手都有五个兄弟——大哥(大拇指)、二哥(食指)、三哥(中指)、四弟、(无名指)、五弟(小指)。他们都有各自的分工,尽职尽责团结的生活在手上。可是时间一长,他们的思想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都认为自己的本领最大。最终矛盾激化,一场不可避免的争吵发生了。大哥说:“我天天带领着你们早出晚归,辛勤的为手服务,我的本领最大。”二哥说:“你分配不均有失职之处,出了事都是我给你顶着,我的本领最大。”三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你们都把脏活累活压在我的身上,美其名我的身材修长体格健美。”四弟尖着嗓子插嘴道:“那是你自找。瞧我管理的外交处那可是顶呱呱,我的本领最大。”五弟也争吵着说他的本领最大。他们激烈的争吵,谁也不让谁。这时人说话了:“要不你们比比谁能拿起地上的球,谁的本领就最大。”于是,他们争先恐后的去拿球,可是,不管怎么努力就是拿不起那个球。人说:“你们一起拿试试。”他们走在一起轻轻一拿,球就很轻松的拿了起来。他们终于明白,团结就是力量。
一滴晶莹的水珠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曝晒,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单枪匹马杀出天下,只有团结才会让人生之路更平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丫丫妈妈 + 5 + 5 很棒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8-9-3 20:38:32 | 只看该作者
我负责的第三章,请指正,修改后会发一个总的:)
9.欢庆(2/6)
一、字的扩展
1.庆:(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个“文”字,中间有个心,表示心情诚恳;右边是一张鹿皮。合起来表示带着鹿皮,真诚地对人庆贺。小篆字形上面是鹿字省略一部分;中间是“心”字,表心意;下边是“攵”(suī脚),表示“往”。意思跟甲骨文相同。本义:祝贺;庆贺)
祝贺:庆贺。庆祝。庆幸。庆典。庆功。
可祝贺的事:国庆。大庆。

2.献:恭敬庄严地送给:奉献。贡献。捐献。献身。献礼。借花献佛。
表现出来:献技。献艺。献媚。献丑。
古代指贤者,特指熟悉掌故的人:文献。

3.帜:旗子:旗帜。独树一帜(单独打起一面旗号,喻自成一家,亦称“别树一帜”)。

4.洁:干净:清洁。整洁。纯洁。洁具。洁癖。
廉明,不贪污或指人的品德高尚:廉洁。洁身自好。

5.奏:作乐,依照曲调吹弹乐器:演奏。奏国歌。奏鸣曲。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启奏。奏议。奏疏。奏折。奏本。奏对。
呈现,取得:奏效。奏功。奏捷(取得胜利)。大奏奇功。

6.曲:qū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曲笔(a.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b.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委曲求全。
弯曲的地方:河曲。
偏僻的地方:乡曲。
姓。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酒曲。曲霉。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曲艺。曲话。
歌的乐调:曲调。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寡。

7.亿:数目,一万万;古代指十万:亿万(泛指极大的数目)。亿万斯年(形容无限长远的年代)。

二、词的扩展
1. 庆典:盛大的庆祝典礼;隆重的庆祝活动。
2.庆功会 :庆祝成功的大会。
3.庆贺 :庆祝,祝贺---庆贺他儿子毕业 、庆贺她自己找到了工作 、庆贺新年 。
4.庆历:(1041—1048年)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庆历中。—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庆历四年春。——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5.庆生:庆贺生日 ---庆生酒 。
6.庆幸:为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高兴或非常喜悦 ---庆幸我们平安到达 。
7.庆祝 :为共同的喜事而进行某些活动表示高兴或纪念 ---庆祝胜利。
8. 献宝:献出金银珠宝、珍贵的东西,比喻提供非常好的建议或心得。
9. 献身:奉献或献出。
10.献丑:谦辞,在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
11.献词:献上敬语---开学献词。
12.献花:把鲜花送给亲爱或敬爱的人或献给贵宾。
13.献媚:做出使人心悦的举动或姿态来讨好、巴结别人---献媚取宠。
14.献纳:委婉的提出意见以供接受、采纳。
无代价地把东西献出---献纳金银。献上。

15. 自树一帜 拼音: 解释: 比喻单独建立一种风格、体制、派别或力量等。
16. 独树一帜 拼音: 解释: 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17. 招帜: 1.招旗。 2.比喻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假借的名义。
18. 旗帜鲜明: 本指军旗耀眼,军容整齐。现比喻立场、观点、态度等十分明确。
19. 洁白:品行清白純正。
純白---洁白的雪
20. 洁净:清洁;干净
保持衣服干净
21.洁身:使自己保持清白---洁身守道、洁身自好(維護本身的純洁清廉,而不隨波逐流、趨炎附勢)。
22. 奏报:臣子对帝王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 。
23.奏功:奏效;取得功效。
24.奏鸣曲:一种由四个独立乐章组成的器乐曲,各乐章都具有独特的结构与风格。
25.奏效:取得成效;见效---这种新药治疗贫血症甚为奏效。
26.曲解:不顾客观事实或歪曲原意,作错误的解释。
27.曲线:动点运动方向连续变化的轨迹。
28.曲折:弯曲---一条曲折的小路。
29.曲调:歌曲或戏曲的调子---未成曲调先有情。——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30.曲高和寡:曲调高雅,能唱和的人很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艺术作品深奥难懂,能理解的人不多
31. 亿万:极言其数之多。

三、知识的扩展
1. 【国庆节简介】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每年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从此,每年的10月1日也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3次阅兵。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的两次。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游行结束,人们往往聚在公园或公共场所共同欢度节日,尽情欢歌畅饮。如果正好碰上总统选举或议会选举,政客们也往往在这个时候抓紧进行竞选演说。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2.一些国内的主要节日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全国放假三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 动节(5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 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及部分传统节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 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 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 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 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 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 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 •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 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 “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 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 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 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 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清明扫墓祭祖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 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端午悼念爱国先人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 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香袋表示屈原的品 德节操如馨谥艺,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河灯等宗教 活动。中国大约是在梁武帝时(六世纪上半叶)始设“盂兰盆斋”的。现在,设“盂兰盆”的在民间少见,但放河灯的习俗却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下来。

中秋阖家团员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 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在古 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重阳登高敬老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 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 重阳节的乐事。四是食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 老之风绵延不绝。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

民间有这样一首俗曲;“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赞, 祝赞那灶王降吉祥”。它反映了过去民间祭灶的情景。这天由于特别热闹,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农历新年的“彩排”,所以又称过小年。现在尽管没有再祭灶的了,但 每年腊月二十三前后卖的关东糖、至今仍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丫丫妈妈 + 5 + 5 好爱你啊!字还有欢祖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08:13:3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家孩子学校老师都讲到黄山奇石了
我还没给她讲到这呢。
丫丫基本上是吃晚饭,8点来种就睡觉了。
我把词都写在卫生间墙上了,这个部分就不给她讲了。只讲字那个部分,都没时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8-9-5 08:36: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丫丫妈妈 于 2008-9-5 08:13 发表
我们家孩子学校老师都讲到黄山奇石了
我还没给她讲到这呢。
丫丫基本上是吃晚饭,8点来种就睡觉了。
我把词都写在卫生间墙上了,这个部分就不给她讲了。只讲字那个部分,都没时间呢。



我家的进度差不多,资料很多,但全部讲不可能。

我是在吃晚饭时把故事或相关的知识点讲了,饭后到正式做作业之间会休息十五分钟,那个时候要么说一下学校里的事,要么就问问他有没有觉得那里特别不明白的,有针对性的讲几个字或词。

补充一下:不能把全部时间讲语文,数学、英语、品德(有好多自然常识)都得讲,唉,不容易啊。

[ 本帖最后由 ssooss 于 2008-9-5 08: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8-9-7 05:58:26 | 只看该作者
好的资料,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8-9-8 14:50:57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课 第二部分  称 赞
一 字的拓展
1 刺:拼英—多音字cī  cì  部首—刂 笔画—8  笔顺—横竖折竖撇捺竖竖   五笔—gmij
刺 cì<古>名帖。相当于现在的名片:通~倪宽。(王充《论衡•骨》)②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伤、~绣。③某睚感觉器官反应强烈:~眼。④暗杀:~杀。⑤侦探;~探军情。⑥讽刺:讥~挖苦。⑦尖锐像针的东西:骨~。又见cī。【刺刺不休】说话罗嗦,没完没了。【刺槐】见【洋槐】。【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并引起其反应的外部或内部因素。感受刺激的能力普遍存在于生物界,并随着动物进化而得到高度发展。如眼感受光刺激,耳感受声刺激。【刺客】用武器进行暗杀的人。【刺配】古代刑罚。在犯人脸上刺字,并发配到边远地方。【刺猬】哺乳动物。头小肢短,身上有硬刺。昼伏夜出,吃昆虫、鼠等,对农业有益。【刺吸式口器】昆虫口器的一种类型。整个口器形成针状的管,不能食固体食物,只能刺入动植物体内吸食汁液。如蚜虫、蝉、蚊的口器。【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细胞。一般产生于外胚层,触手上特别多。其特点是细胞向外的一端有一刺针,细胞质内有一刺丝囊。碰着外物时,刺丝可刺入,放出毒素。【刺绣】①一种手工艺。用彩色丝绒在丝织品或布上绣花鸟、景物等各种图案。②刺绣工艺的产品,如蜀绣等;
刺 cī象声词:车胎~地一声漏气了。又见cì

2 猬:拼音wèi   部首—犭 笔画—12  笔顺—撇折撇竖折横竖横竖折横横   五笔—qtle
猬(蝟wèi)[刺猬]哺乳动物。头小,嘴尖,四肢短,全身长着硬刺,遇敌害时可卷成一团。昼伏夜出,捕食昆虫和鼠、蛇等小动物。它是受保护的有益的动物,禁止猎杀。刺和皮可供药用
3 獾:拼音huān   部首—犭 笔画—20  笔顺—撇折撇横竖竖竖折横竖折横撇竖捺横横横竖横   五笔—qtay
獾(貛)huān獾已是稀少的、野生哺乳动物,要保护,禁止猎杀食用。獾吻尖,耳小。毛灰褐色,胸、腹和四肢黑色,头部有三条白色纵纹。穴居在山野,昼伏夜出。脂肪可炼油供药用,毛皮可做皮衣、褥垫,毛可制笔等
4  板:拼音bǎn   部首—木  笔画—8  笔顺—横竖撇捺撇撇折捺   五笔—srcy
板 bǎn ①薄片状的较硬的物体:三合~。②一种用来打拍子的民族乐器。③乐曲中的节拍:快~、慢~。④呆板:这个人不活泼,太~了。⑤硬得象板子似的:地~了,苗长不好。⑥表情严肃:他整天~着脸。【板鼓】打击乐器。鼓框用硬木合成,鼓面蒙以牛皮,鼓帮宽大,鼓心极小,用双竹签敲击鼓心、鼓帮或边心。音色清朗、响亮,是戏曲音乐、民间吹打乐中居重要地位的重要乐器。又叫小鼓、单皮鼓。【板胡】弓弦乐器。音色清脆、明亮、刚健、豪放,富有乡土气息,是地方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又叫梆胡。【板块构造学说】①<地>法国地质学家勒比雄1968年提出的全球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活动的构造带-海岭、岛弧、平移大断层等所割裂的若干板块。【板块交界带】<地>按板块构造学说划分的地球岩石圈的若干板块间的接触地带。多以洋中脊、转换断层、俯冲带和地缝合线为分界线。该地带是比较活跃的地带。【板式】<音>根据不同节拍、节奏、速度等划分的唱腔格式。如京剧唱腔的板式分原板式、慢板式、快板式、自由板式等。【板眼】①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②比喻条理和层次:他说得很有~,一点都不乱。【板羽球】类似羽毛球的一种球。球形似毽子,球拍用木板制成,稍大于乒乓球拍
5 凳:拼音dènɡ   部首—几  笔画—14  笔顺—折捺撇撇捺横竖折横捺撇横撇折   五笔—wgkm
凳 dèng没有靠背的坐具
6 糙:拼音cāo   部首—米  笔画—16  笔顺—捺撇横竖撇捺撇横竖横竖折横捺折捺   五笔—otfp
糙 cāo粗糙;不细致:~米、活儿很~
7 但:拼音dàn   部首—亻  笔画—7  笔顺—撇竖竖折横横横   五笔—wjgg
但 dàn①只;仅:~求无过、~愿如此。②但是;可是:他家住得很远,~从未迟到过。③姓。【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有《神曲》。
但tán 1.姓。汉有都护但钦。见《汉书.匈奴传下》。
但tǎn 1.脱去上衣,露出内衣或身体
但yàn 1.古代传说中人名
8 傍:拼音bànɡ   páng  部首—亻  笔画—12  笔顺—撇竖捺横捺撇捺折捺横折撇   五笔—wupy
傍 bàng ①靠近:依山~水。②接近(指时间):~晚。【傍人门户】依赖别人,不能自立
傍páng 1.旁边;侧近。 2.本身之外的,别的。 3.广。见"傍通"﹑"傍接"﹑"傍概"等。 4.汉字的偏旁。 5.偏颇;邪僻。参见"傍门"。 6.偏斜,仄曲。参见"傍蹊"。 7.见"傍午"。 8.见"傍偟"。 9.见"傍薄"。 10.通"方"。逆,倒转。参见"傍戟"。 11.通"访"。访求。参见"傍荐"。
傍bēng 1.见"傍傍"。
9 椅:拼音yǐ  部首—木  笔画—12  笔顺—横竖撇捺横撇捺横竖折横竖  五笔—sdsk
椅yǐ有靠背的坐具:木~。竹~。藤~子。沙发~
椅yī[椅树]又叫"山桐子"。落叶乔木。夏天开黄绿色花。果实小,球形,红或红褐色。种子可榨油,供制肥皂或作润滑油。木材可制器物
10 泄:拼音xiè  部首—氵  笔画—8   笔顺—捺捺横横竖竖横折  五笔—iann
泄(洩)xiè⒈排出,流出:排~。水~不通。⒉散发:~愤。发~。⒊漏,露:~漏。~密。~底(揭穿内幕)。⒋〈喻〉丧失信心、勇气:别~劲。不要~气。[泄气]漏气
泄yì 1.水名。参见"泄水"。 2.见"泄泄"。 3.通"抴"。拉;牵引
11 瞧:拼音qiáo  部首—目  笔画—17   笔顺—竖折横横横撇竖捺横横横竖横捺捺捺捺  五笔—hwyo
瞧qiáo看:~得。~一~。不给你~
12 留:拼音liú  部首—田  笔画—10   笔顺—撇折捺折撇竖折横竖横  五笔—qyvl
留liú⒈停止在某处:停~。~校。~在乡村。⒉注意力集中在某事物上:~神。~心。⒊不让人离开或不让拿走物品:~客。挽~。扣~。⒋接受,收容:~下。收~。⒌保存,存下:保~。存~。~底稿。 ⒍遗传下来的:遗~。勤俭是祖先~下来的传家宝。⒎[留连]同"流连"。恋恋不舍,不愿离去:~连忘返。⒏[留疾]故意刁劾。⒐[留学]在外国学习、研究。⒑[留念]留做纪念
留liù 1.等候,等待。 2.通"?"。谓捣土修筑
二、词的拓展
1 称赞:1.亦作"称赞"。 2.称誉赞美
2 粗糙:①毛糙,不亾细:木质粗糙。②(行为)马虎,不细致:办事粗糙|做工粗糙。③粗暴:只因性子粗糙,人缘不好
3 认真:①态度谨严不马虎:认真对待|学习认真。②当真;信以为真:一句玩笑话,何必认真?
4 仔细:①细心:仔细检查。②小心;当心:那里危险,你可要仔细
5 能干:.犹才干。 2.有才能﹐会办事
6 泄气:1.犹放屁。 2.泄劲。 3.出气。 4.讥讽差劲,没有本领
7 自信:自己相信自己:自信心|十分自信|过分自信
8 连忙:赶快;急忙:老大娘一上车,乘客就~让座
9 心意:①对人的真情、情谊:东西不多,略表家乡父老的心意。②通过语言、动作等表袾出来的意思:不用多说啦,你的心意我们已经明白了。心满意足ciend###心里感到十分满足,形容称心如意:老人看到儿孙们如此的孝顺,心满意足地笑了
10 疲劳:①对人的真情、情谊:东西不多,略表家乡父老的心意。②通过语言、动作等表袾出来的意思:不用多说啦,你的心意我们已经明白了。心满意足ciend###心里感到十分满足,形容称心如意:老人看到儿孙们如此的孝顺,心满意足地笑了
11 消除:1.除去,使不存在。 2.犹消遣;消受
三、知识的拓展
赞美,是春天里的鲜花!赞美,是冬日里的暖阳!赞美有无穷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更可以鼓励一个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很多方面,而语言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当你赞美了别人,对方心里一定很温暖,TA会变得越来越好,不好,都不好意思了
关于称赞的成语:
1交口称赞: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2赞不绝口:不住口地称赞
3赞叹不已: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
4啧啧称赞:啧啧:咂嘴声,表示赞叹。啧啧连声地表示羡慕
关于称赞与认可的故事:
韩国某大型公司的一个清洁工,本来是一个最被人忽视,最被人看不起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险箱被窃时,与小偷进行了殊死搏斗
事后,有人为他请功并问他的动机时,答案却出人意料。他说:当公司的总经理从他身旁经过时,总会不时地赞美他“你扫的地真干净”。
   你看,就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就使这个员工受到了感动,并以身相许。
   这也正合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士为知己者死”。
   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玛丽凯经理曾说过: “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比金钱和性更为人们所需 -- 认可与赞美。 ”
   金钱在调动下属们的积极性方面不是万能的,而赞美却恰好可以弥补它的不足。因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你对他们真诚的表扬与赞同,就是对他价值的最好承认和重视。而能真诚赞美下属的领导,能使员工们的心灵需求得到满足,并能激发他们潜在的才能。
   打动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真诚的欣赏和善意的赞许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丫丫妈妈 + 5 + 5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14:53:39 | 只看该作者
一楼的帖子已经编辑不了了。
不知 yanyi    整理到多少课了?需要我整理哪个?
我们家丫丫上周课已经讲完3植物妈妈有办法了。讲这么快,估计老师也就是领着认认字,读读课文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8-9-8 14:58:33 | 只看该作者
儿子这周应该要上"黄山奇石"了,我早餐时间给他讲了黄山四怪,我想儿子应该记住了一部分.同时儿子还挺感兴趣的,还问:为什么叫"怪"啊?我回答黄山的这四中风景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叫"怪".

英语今天早上也同他预系习了以下第二课的内容,主要是让他自己试着读,从原来的看图读逐步培养看见单词读!

数学每周抽空坚持给他辅导4小单元的<优等生数学>,所以没有预习!

语文除了坚持每天晚上让他读2篇<同步阅读>或<新课标阅读>外,每周要求做2篇的<自主阅读>和引导他写2篇日记!希望通过一起努力,能帮他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6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15 11:30 , Processed in 0.088205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