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2987|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学写硬笔书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17 14:0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color="#ff0066">书法学习的注意点   人们现在正热衷于练习硬笔书法,有的人短期内进步明显,有的人苦练数年却毫无进步。学写书法应注意下面几点:  1:选择范本,先摹后临,摹临结合   纵览市面上出版发行的钢笔书法字贴,由于是钢笔书写的原因,字都偏小。虽然笔画精细,结体 严谨,但不便于初学者摹写(蒙着字贴写)。大多数人又懒于摹写,认为只有小学生才这样做,殊不知摹写是学书书关键的一步,是避免&quot;抄贴&quot;学无收益的有效方法。一个不摹只临(照着字帖写)者,很难发现自己书写的弊病,只有先摹后临,摹临结合,才能有进步。选中字帖后,可用复印机放大到1.5Χ5厘米的字。如果自己喜欢写撇捺明显、精巧的写,就可选用弹性的钢笔。在学的过程中,摹、临、背 (默写帖字)、创(写与帖字相近的字)四结合。另外,可将字帖后页自己没学过的内容记入脑海或请人念,然后用自己的习惯方式写出来,再和原帖字比较,就可以看到自己与字贴之间的差距,从而检查自己的弊病所在。 2:选择正确的方法     学习硬笔书法,为了速成,可以直接学行书。但多数学书者受&quot;写好了正书才能写行书&quot;正统观念的影响,长期精描细画地写楷书,一旦实用需写行书发现没有进步就丧失了信心。所以,直接写行书或正、行结合练,都是短期见效的方法。 3:选择合适的书法字帖    在书法字帖中,有规范严整的,也有疏朗奔放的。每个人性格的不同使得爱好各异。同样一本字帖,也因人而异。一个性格豪放、外露的人写起来往往不拘泥于点画,喜欢写大幅的行草书。虽然潇洒、流畅 ,但法度不足、草得天书一般。而一个性格内向、深沉的人则常常喜欢写工整精美的正书,但在写行书时过分计较点画的精细,难以摆脱僵硬、死板的书写习惯。所以,对各种风格类型的字帖加以选择再定自己的专攻对象是第一步,在学的过程中据已特点对症下药地换帖是第二步。选择,深入,冲淡,融合,才能 逐步提高。历史上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帖,颜真卿《争座位帖》等都是优秀的行书范本。可以直接临习,为了解决用钢笔书写起来字小笔划细的弱点,可用软铅笔2B-5B临写,用铅笔其好处有三:一者无钢笔运用不当偏锋挂纸之病,写起来圆畅自如、易得行气;二者避免用钢笔时追求点画的精雕细刻,忽视整体效果,为快写打下基础;三者笔粗可写大字与原帖相近,既有法度又可消除拘谨、无束缚之感。  4:用笔应恰当    毛笔书法中讲究中锋行笔,钢笔书法同样重视运笔的正确性,如果握笔过紧,僵硬,转折或运笔时笔 尖一侧着纸,就容易挂纸,难写流畅。正确的握笔方法是松紧适度,使笔尖下水缝处于笔的正中位置,在 书写过程中根据笔画的粗细、主次决定用力的大小,而这种技法,要求学书者在对帖练习时注意观察分析 才能逐渐掌握。 5:善于思辩   学习写书法,长期苦练固然重要,还应善于动脑,否则,写出来的字将只具型而无神。还要克服不爱静心练,面对字帖,心猿意马,只知狂怪,不明规矩,提笔便是龙飞凤舞的缺点。只有勤学苦练、善于动脑,才可写好书法。 二、学书&quot;五要&quot;     1:要师法古人   我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且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名碑佳帖更令人目不暇接,百学不厌。这无疑为我们学习书法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初学者应师法古人,千万不可求胜心切。有位老师说过:&quot;一个真正的学书者,首先必须是位善于向古人学习的人。必须将自己'沉'下去,取法乎上,长期不断地研习古代碑帖,练就扎实的书法内功,然后才有可能融百家之长,成个人之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书法之道--根深方能叶茂!&quot;   2:要善于读帖    &quot;书读百遍,其义自见。&quot;学习钢笔书法,读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读帖:一是拆字读,就是把一个字拆开来看,先看各笔画的起、行、收,再看各笔画之间是如何搭配,如何穿插避让、和谐安排的;二是单字读,即只看某一个字,主要看它的间架结构,形态神韵诸方面,并能通过对逐个字的赏读把握该帖的结字规律及整体风格;三是连字读,就是把几个字或几行字连起来看,主要是揣度字与字之间如何行气,如何伸缩揖让,如何统一中求变化的;四是相似字比读,把帖中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字找出来,比较实际用笔、结字等方面有何异同,特别是它们对相同笔画是如何作不同处理的;五是特殊字强读,每一本帖中总有一些字在结体上独具匠心。对此类字应当强加记忆,以便在创作时可以顺手拈来,为己所用。   3:要勤观察   打开眼界,广泛观看,细心琢磨,才能兼取诸长。 除了要多读名碑法帖,把优美的字形广积于胸外,还要仔细揣摩名家作品。通过多看、多读,广纳众长,牢记在心,汲取精华。天长日久,字在脑中达到&quot;预想字形&quot;、&quot;意在笔先&quot;的境地,同时把一些字的多种写法有机地溶于自己的创作中,会使作品避免雷同,增添灵动、变化之感。   4:不耻下问 &quot;谦受益,满招损&quot;。&quot;不耻下问&quot;是最直接、最便捷获取知识经验的方法之一。如果有了疑惑不去解开,问题越结越大,最终延误了学习时机、挡住前进的脚步,甚至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因此,平时在练习书法过程中,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地向能者请教。   5:要敢于参赛 &quot;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quot;要敢于多参加一些正规的书法比赛,以此来检阅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找出自己的差距,促使自己不断提高书艺。同时,在参赛前,由于要认真地练笔,仔细地揣摩笔法、章法、形式,熟悉创作内容,这就无形中培养了自己认真细致的责任感,又磨练了书法技艺。三、把握字的重心     学习书法,常常提到&quot;重心&quot;这个概念,字的重心就是整个字的分量的中心点。写字时把字的重心把握准了,写出的字才不会上歪下斜,左偏右倒,而显得平正。唐孙过庭《书谱》说:&quot;初学分布,但求平正。&quot;可见,如何把握好字的重心,对初学书法者很重要。但是,中国的汉字千姿百态,复杂多变,有些字的重心比较明显,如&quot;十&quot;、&quot;田&quot;等,有些字的重心却很难把握,如&quot;飞、乃&quot;等。下面把汉字分成独体、上下、左右三类,举例加以说明。   1:独体字的重心   独体字是由基本笔画直接构成的,在所有的汉字中,独体字占的比例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它是构成众多的合体字的结构单位。因此,熟悉掌握独体字的重心,是学好书法的基础。对于独体字的重心我们试图从其外形或主干笔画入手去把握。 (1)、整个字形呈中心对称式的,则中心对称点就是字的重心,如&quot;十&quot;、&quot;田&quot;、&quot;回&quot;等字。(2)、整个字形是呈左右对称式的,则字的重心在左右对称轴上,如&quot;天&quot;、&quot;大&quot;、&quot;义&quot;等字。(3)、 如果字中有中竖,则重心就在中竖上,如&quot;中&quot;、&quot;木&quot;、&quot;来&quot;等字。(4)、如果字中有一竖画但不居中,则竖靠左,重心居右,如&quot;下&quot;、&quot;卫&quot;、&quot;韦&quot;等字;竖靠右,重心居左,如&quot;才&quot;、&quot;可&quot;、&quot;寸&quot;等字。 (5)、如果字中有左右竖相对,则重心在左右竖中央位置,如&quot;门&quot;、&quot;非&quot;、&quot;用&quot;等字。 (6)、如果字的上下左右既不互相对称,又处势歪斜,那就通过变换笔势,斜中求正,把握重心。如&quot;夕&quot;字本身向左下斜,最后一点的写法很重要,一定要压在字的中垂线上;又如&quot;戈&quot;字本身向右下倾,横画就需变换笔势向右上斜,使之平稳;再如,要写好&quot;勿&quot;字,横折钩折笔后,必须向左下包,直到它的中垂线位置再出钩,才能撑住整个字。  2:上下堆积字的重心  上下堆积的字分为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两种。 (1)、上下结构的字,上下两部分各自的重心要垂直对正,以保证整个字不歪斜,如&quot;音&quot;、&quot;香&quot;、&quot;盖&quot;等字。 (2)、上下中结构的字,上中下三部分各自的重心要保持在同一竖直线上,如&quot;素&quot;、&quot;冀&quot;、&quot;棠&quot;等字。  3:左右平排的字   左右平排的字分为左右结构和左中右结构两种。 (1)、左右结构的字,左右两个部分要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使字平衡,如&quot;林&quot;、&quot;群&quot;、&quot;额&quot;等字。(2)、左中右结构的字,左中右三个部分的重心要布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如&quot;翔&quot;、&quot;糊&quot;、&quot;辨&quot;等字。<span style="FONT-SIZE: 12px">四、书法艺术的&quot;融会&quot;   写字入门应注意进行书法艺术的融会。如果想着力于一家,务先求其似,然后自选一些与书帖上结构相同的字,按照帖上的书写原则进行意临。如能意临,还须找一些巾上根本没有的字,按照帖上的书写原则进行更高要求的意临。如能得&quot;似&quot;,则可谓抓住了这有字的精髓。  然而,每位书法家也有他的发展变化过程,我们应当沿着他走过的道路,循踪追迹,从中更多地了解他的书写原则,掌握他各个时期的艺术风貌。例如我们着力于欧(欧阳询)体,就应当对现存的诸碑作一个先后顺序的排列,分析他几块碑之间的异同。我们会看到《皇甫诞碑》的秀挺,《化度寺碑》的凝重,《虞恭公碑》的洗炼,《姚辩墓志》的古厚,而最成熟的还是《醴泉铭》。经过这样一番比较研究之后,也许有人喜欢《醴泉铭》,那就要以《醴泉铭》为基准,参融其他。基准帖上没有的字,就须到其他帖上去找。找到之后,得到了参考,一定会获有基本格局,然后再以基帖为加工原则,突出基准帖的特点,这就把好多基准帖没有的字根据地创造出来,这就是比较简单的融会。  有的书体,虽出自一人之手,但区别较大,融会起来,难工就较大。我们知道颜真卿的字流传较广,字帖较多,但碑碑不同,帖帖不一。虽然总的风格相差不多,然而却不尽一致。如果想把它融会在一起,基准便不好确定。历史上立基于颜书的突出者如何绍基、华世奎等不乏其人,然而他们之间各有所取,各有所舍,风格颇为不同,且都与颜真卿很有一段距离。然而他们都以颜书为基准蜕变而出,传之后世,便都成了欲融颜书者的很好借鉴。  融会一家不容易,而融会多家更难。有人主张选一些比较接近的帖进行融会。如取《乙瑛》与《史晨》的均匀规正,波磔秀美;或取《陈东王感孝颂》、《经石峪金刚经》的浑厚合度,虎踞雄强;或取《张迁碑》与《鲜于璜碑》的意态放旷、情致落拓。这种融会较易统一,掌握此法似乎很是方便;然而,这种融会难有较大的升华,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有人主张选一些距离较大的帖进行融会,如既取《十七帖》的简约洗炼,又取怀素的流动纵逸;既取《兰亭序》清朗流美,又取《祭侄稿》奔放连绵。当然这能极尽补辅作用,兼蓄并立,适可见落笔的宽绰,容度广袤。然而,这种融会也太难了。二者杂揉固易,而融会则需极高的火候,如同先熔铁水,再铸一体,庶几可成天衣。否则,一定会不伦不类。  还有人尝试了各字体之间,或融篆隶,或融楷行,或融隶行,这更困难。前者如赵之谦,其次李北海,最后如郑板桥。在现代书法中党见些隶书行写,隶中有篆等,也有人试图在一张作品上对各字体不作融会,而无序地排列在一起,也能写出一篇洋洋洒洒的作品。应当承认,他们在书法艺术开拓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却没有形成趋势与规律,只能算是一株奇卉,而不能引领一个时代。   传统毛笔书法与现代硬笔书法之间的融会,这是当代人的新课题,以上说的融会只是书体之间的融会,而硬笔书法由于书写工具的性能与毛笔不同,融会起来就更难。有人主张突出线条美,也有人从微弱的粗细笔画变化中追求毛笔书法的效果,且都能写出得意的作品。学习硬笔书法,首先应从毛笔书法融会学起,然后再融会于硬笔书法之中,这样方能取其捷径.</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x"><font color="#ff0000" size="2">五、学习书法应有良好的心态青少年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应有良好的心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基本功训练    近几年来,各种类型的书法展览、书法大赛和形形色色的书法报刊如同雨后春笋蓬勃而起。青少年如果想参赛参展,在书法上有所成就,就不能忽视基本功训练。只有苦练基本功,才能打好基础。高楼大厦,以地基为本。   2:追求时尚也要依靠传统   在现代社会意识和时尚的冲击下,书坛掀起了一股革新风,出现了&quot;变形体&quot;、&quot;随意书&quot;。创新是每个有志于书法艺术者的毕生追求,但绝对不能离开传统的根基。只有深入了解传统,认真学习传统,将来才能谈得上创新。  3:勤学苦练、勇于进取   只有经过勤学苦练,书法上才会有较大进步。特别在取得成绩后,更应该把这些成绩看成是学习书法的新起点,不应把精力放在投稿、个人书展上,而是要不懈地奋斗,不断地进取。 学习书法跟研究其它学问一样,讲究&quot;勤&quot;&quot;苦&quot;二字,唯有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地学习,即使条件差,将来也必有成就,象这样的例子古今皆有,枚不胜举。  4:心志专一   临摹碑帖是传统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临帖时应心志专一。临摹碑帖贵在用心专一,选定碑帖后,就要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反复摹写,百临不厌,直至临到形神俱似才肯罢休,做到这样,方有收获。 <font color="#ff0033" size="2">六、临帖第一步  追求&quot;形似&quot; 学习任何东西,总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渐进的过程,学习书法艺术也是如此。无论是毛笔还是钢笔书法,都必须在临摹好的法帖、范字上下功夫,并先得&quot;形似&quot;。而且实践证明,追求&quot;形似&quot;,对于初学书法者有很重要的意文。   第一、  形似虽然只是初级阶段,但基本上反映了字的外部形态,临摹法帖如能达到初步形似,就具备了初步的形态美。因为供临写的法帖,都是经过时间考验,被一致公认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如果临写不能达到形似,扭曲了对象所表现的美,变了形,就失去了字的真实性,所谓&quot;美&quot;也就不存在了。   第二、 临帖当然要追求&quot;神似&quot;,但也只有做到了&quot;形似&quot;,才能进一步求得&quot;神似&quot;。不通过&quot;形似&quot; 这座桥,是断然到不了&quot;神似&quot;的。&quot;神似&quot;所反映的,是字的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是活的传神点。在书法学习中,只能通过不断地提高&quot;形似&quot;,才有可能达到&quot;神似&quot;。&quot;神似&quot;是&quot;形似&quot;量的积累。古人云:&quot;形无纤微之失,则神当自来矣。&quot;这也就是说,为了求得&quot;神似&quot;,在书法临写中,必须经过长期的观察琢磨,在形态的纤微处做到少失以致不失。这样就能逐渐地趋于&quot;神似&quot;。宋代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他不但画出竹子的生动形态,而且能画出竹子的神韵。他的体会就是&quot;成竹在胸&quot;。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有仔细观察和刻苦练写的精神。所谓&quot;神来之笔&quot;,必然是这二者的结果,决不可能从偶然中得来。   第三、 不断地追求&quot;形似&quot;,可以深化对字的规律、技法的认识。临帖学书,起初是不会懂得书写的规律的,也不会真正懂得用笔的方法,即使知道一些皮毛,也没有经过实践的验证,心中还是无数。只有在长期追求&quot;形似&quot;的实践中,才能一步步地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熟练地掌握技法,并能鉴别优劣。至于从临写一种帖,扩展到临写多种帖,从求得对一种帖的&quot;形似&quot;,到对多种帖的&quot;形似&quot;,进而对各家有所扬弃,达到似又不似的独创程度,那又是更高的境界了。但是归根到底,这还是从&quot;形似&quot;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清代刘熙载说:&quot;书要力实而空,然求空必于其实,未有不透纸而能离纸者也。&quot;这里所讲的&quot;实&quot;,是指字的形质;&quot;空&quot;是指字的精神。求精神必先求形质。他要求人们先老老实实地在&quot;形似&quot;上下苦功,切不可忽视这紧要的第一步。 <font color="#ff3333" size="2">七、关于&quot;临摹&quot;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初步的方法,是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 &quot;临&quot;和&quot;摹&quot;,本来是两个意思:&quot;临&quot;是&quot;对着写&quot;,&quot;摹&quot;是&quot;蒙着描&quot;。 临的对象(字帖),可以由老师指定,但最好还是自己选择。你喜欢它,并且着手研究它,那可以说是一种享受;要培养一种兴趣。  临摹不是整篇誊抄。无论对整体还是局部,都需要仔细推敲慎重对待。临摹是通过手的描画,加深脑的印象通过手、眼、脑的运动,把优美的形象刻在自己的心里。关键不在数量,而在于每临一遍都确有所得。哪一遍心无所动,那一遍就是浪费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4-2 21:21: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7-2 01:34:4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孩子正学书法,有的他也用的着。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7-3 08:52:4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0-24 09:51:27 | 只看该作者
收到,非常感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0-24 10:02: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收到,非常感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10-25 09:30:38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太好了,收益颇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0-26 08:3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1-6 16:27: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非常感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1-6 20:03:0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啊。好好学习一下。^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5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14 06:12 , Processed in 0.08284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