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59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山之石] 新泽西州市长 谢兰:中美儿童教育对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31 16:3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博友来信: “谢兰女士: 您好!
您的每篇文章都有读过,谢谢您给读者带来不一样思考方式,冒昧给您发邮件,是由于我有一个问题想向您请教:关于孩子的成长。
我有一个16个月大的孩子, 天真、可爱,应该与国外小孩一样,请看附件,没错吧~~  现在也在考虑小孩的成长:吃、喝、玩、学,最让我没底的是,如何让他快乐,健康成长,特别是具有独立判断是与非的能力.(有时在国内是与非也不是绝对对的)。在国内不少小学初中都是佼佼者,高中大学后学习就不怎么样了,更有成为不良少年。
偶尔由于工作原因起早坐公交车去上班时,就有很多小朋友,背一个大大的包,赶早上学。看到她们一张张未睡醒的脸,真的无话可说,国外的小孩真的没有压力吗?(我也知道压力往往是大人,环境给的。)
从博客中了解您也有四个小孩子,他们好可爱~~  您是怎么去教导他们使他们快乐,健康成长?真的希望您在百忙当中给我这个年青的爸爸一点建议,谢谢!
祝您全家幸福
                                                                江苏苏州 小曹”
我的回答:
小曹: 你好!
    谢谢你的来信!六一节快到了,祝全家幸福快乐!你家小宝宝有你这样充满爱心的好爸爸,今后他一定会成为栋梁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所以我想对他们的教育方式要因人而异,以我家的四个小恐怖分子来说吧,老大听话,思维敏捷,但是不够胆大,不善言语;老二面似温柔,爱好音乐与写作,有淑女形象,可是跟弟弟打起架来,那脾气像四川小辣椒;老三喜好哗众取宠,老四因没人管,总是一脸笑嘻嘻。
   综上所述,我绝对没有资格做育儿专家,以下的几行字不是育儿建议,而是我个人对中美教育的点滴想法,希望共同商讨。写博原本是自己放松大脑的一种方式,象您信中所写,只要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启发辩论,就达到目的了。
    我想无论是儿童的智育、德育还是体育的发展,当今的国内和国外的孩子都面临着很大压力。拿智育举例,我个人认为,美国人对学习和课堂教育不够重视,导致美国中学教育深度比中国差远了,而中国人对这个问题看得过重了,使得中国孩子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失去了儿童、少年的童真,令人心痛!
    在美国,美国人很重视孩子的体育发展,所以他们在孩子的课外活动上很下功夫,有的小孩子每天要花两个多小时踢足球、打棒球、学游泳等等,周末、暑假还加班练习,有比赛时更是全家出动:无论冰冻三尺还是夏日的暴晒,都会看到爸爸在足球场上当义务教练、妈妈带着全家啦啦队,那情景很是壮观。相比之下,在中小学教育中,美国人对智育的发展却没有这么大的动力,一般向国内一样的课外补习班的学生中,绝大部分都是亚裔,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教课中,美国老师和学校很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学习兴趣。
    中国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普遍的拔苗助长的现象,填鸭式的教育体系生产出一大批高尖端的技术人才,八十年代注重数理化,所以教育体制生产出一批计算机人才,九十年代要赚钱,所以大家(包括我自己)全力搞金融。但是要想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光靠搞计算机和金融是不够的,中国必须在意识形态和民主进程中有大力进展,否则中国会成为第二个八十年代的日本,金融风暴过后,中国会向日本一样退回到世界舞台的后台去。
   我个人的教育宗旨不是要求孩子考上常青藤大学,当然如果他们自己优秀,能考上常青藤大学,我会很骄傲,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引导他们对生活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成为永远快乐的人,只要他们懂得尊重他人,成为社区的栋梁,家庭和谐,即便他们将来成为管道工人,我也会为他们一样高兴。
   以上是我的一些浅薄之念,供参考。
   祝儿童节快乐!
谢兰
2009年5月30日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30 金币 +35 收起 理由
woodhead + 10 + 10 很好的教育对比。
木兰花慢 + 10 + 10 无论如何,我还是不希望孩子成为管道工.
wanyi77 + 10 + 15 我好喜欢。。。这种帖子要多发。。。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5-31 16:42:02 | 只看该作者
无论如何我还是不希望我的孩子成为管道工,并且,我会尽我努力不让他成为管道工,即使是美国管道工

更何况,中外管道工的差距是二者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5-31 16:56:33 | 只看该作者
老外和我们想的不一样,我们不能照搬。

祝儿童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5-31 17:49:56 | 只看该作者
还好,谢兰对中国教育的评价还算中肯,不象子版版那么偏激。。
对于孩子的心态,我想说的是,没有人愿意在压力下生活,但是中国和美国的生存环境,不是不同,而是差别太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5-31 20:41:3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式的教育就是填鸭式的,太功利,狠不得一口气就吃出一个大才子.
真是羡慕国外的妈妈,能生好几个孩子,现在中国的孩子都是独苗苗,家里几个大人宠着,惯着,在家象条龙,出门象条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6-1 20:56:57 | 只看该作者
国情不同,资源不同,我们只能期盼国家再富强些,教育资源再充足些,孩子的个性才能更张扬些。但愿这样的一天早些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3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15 03:09 , Processed in 0.076153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