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0724|回复: 2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连载:周弘《给父母们的50个忠告》(很不错的一本书,一日一忠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31 08: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连载:周弘《给父母们的50个忠告》(很不错的一本书,一日一忠告,大家记得看,对你们一定有所启发)

我们好久好久没有用赏识的目光凝视自己的孩子了——小时候,正是这种目光把孩子包围,使他们心里充满温暖;

我们好久好久没有夸我们孩子聪明,夸我们孩子漂亮了——这正是每个孩子心灵深处强烈的需求。我们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常在干什么呢?

一个男孩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告诉妈妈,好消息,好消息,老师今天终于表扬我了。妈妈却说,受表扬就会翘尾巴的东西!小男孩的欢乐顿时烟消云散。

一个女孩一蹦一跳地跑回家,告诉爸爸,好消息,我得了一百分。爸爸说,隔壁的明明得了双百,你才一门一百就骄傲成这样。孩子顿时眼泪汪汪。

资料显示,我国有6000万对父母坦言:自己是失败的家长。问题出在哪里?出在父母身上,出在一种陈旧的家教观念上。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一个父亲,一个老三届毕业曾是工厂普通工人的父亲。一个女儿,一个刚生下不久就双耳全聋的女儿。二十年来两个普通的生命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系列不平凡的奇迹:

女儿小学学习跳了两级;八岁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数字倒背如流;十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并光荣地受到江总书记的接见;十六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

二十岁至今在美国最著名的聋人大学——盖劳德特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荣膺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人物(排行第六)。

父亲把培养女儿成才的方法进行总结,创立了“赏识教育法”。十几年来,他在全国各地致力于赏识教育的讲学推广和实验,使成千上万的家庭和孩子从此走向和谐、舒展和快乐成长的道路。

他使一大批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老师从此改变教育观念,学校的校风迅速好转,教育质量直线上升,一批批早慧儿童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应运而生。

  如今,这位父亲创立的赏识教育法被公认为世界最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

《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英语BBC、日本NHK等近千家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这一教育成果。由这位父亲主编的关于赏识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著作风靡全国,并已在台湾和日本出版,一场赏识教育的旋风正在全球兴起。成功网

创造这个奇迹的父亲就是周弘,女儿就是周婷婷。

周弘的理想是:竭尽毕生精力,游学神洲大地,让赏识教育走进中国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每一所幼儿园和每一个社区。让所有的父母和老师都掌握赏识教育的方法,争做最杰出的父母和老师,培养最优秀的孩子和学生 。

周婷婷的理想是:刻苦学习,在美国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为中国的聋人事业做出贡献,做一个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此帖由 寒风独立 在 2005-09-15 09:47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7-31 08: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弘:《给父母们的50个忠告》 <span>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欣赏、赞赏,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span><span>赏识教育是周弘老师发现、总结并倡导的一种影响广泛的家庭教育理念。</span><span>赏识教育是教孩子</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学说话、学走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span>的教育。教孩子</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学说话、学走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的过程,蕴含了世界上最快乐、最有效的教育奥秘,那就是所有父母百分之百地相信自己的孩子行,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只问播种、不问收获,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正是这种爱让每个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都处在一种快乐、幸福的天才状态。赏识教育就是要将这种爱延续到孩子成长的一生,普及到成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span>赏识教育是最神奇又最普通、最新鲜又最古老,是每个父母本来就拥有、却没有发现,本来就使用过、却无意中遗忘的教育宝藏,是人性化、人文化的家庭素质教育法宝。</span><span> <span> 忠告一 </span></span><span> </span><span>一个孩子,输不起!教好一个,造福三代!</span><span>当父母什么都有的时候,突然发现孩子没有教育好而走上了斜路,马上有种全军覆没的感觉。</span><span>有记者调查,在贪污犯罪的一此中老年干部中,他们犯罪的动机竟然是为了孩子。原来,他们忙于事业,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末了,总觉得自己亏欠孩子,试图通过物质形式来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的失败。这种做法是不会有好结果的。</span><span>也许你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领导,能管理好上百万人的城市;也许你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能每年创造成百万上千万;也许你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教师,你已桃李满天下;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教育不成功,就不算真正的成功。</span><span> <span>孩子是你的,更是国家的!孩子的好坏决定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一个孩子,输不起!教育好一个,造福三代!</span></span><span>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span>此帖由 凝儿妈妈 在 2005-07-31 08:53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7-31 08: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告2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好农民不让最矮的庄稼枯萎,好父母不让最&ldquo;差&rdquo;的孩子自卑! 农民对待庄稼的态度,决定了庄稼的命运,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父母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做法却往往不同。  农民日思夜想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父母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有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  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许多父母却一味指责,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外界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要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父母是否想到要更新教育观念呢?  也许父母不是天才,但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做父母的不可能选择孩子,但可以改变教育孩子的态度。态度变了,孩子的命运也许会发生巨变。  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8-1 10: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告3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    我女儿周婷婷自幼双耳全聋。到处求医问药收效甚微,出路只能是上聋哑学校。我研究古今中外的各种教育,终于觉醒: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每个孩子的身上,教育的奥秘就是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虽然婷婷双耳全聋,但是我坚信宇宙的潜能已蕴藏在女儿幼小残疾的身体里。  我对女儿的教育,是把我沸腾的父爱,化作一阵阵春风,只管播种,不问收获,永远坚信我的女儿行!奇迹出现了,婷婷上了正常小学,连跳两级;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23岁美国硕士毕业。而我我这位老三届初中毕业生,也破天荒地成了所谓的教育专家。  孩子生命成长的道路就象跑道和战场,父母应该高喊:&ldquo;加油!&rdquo;高呼&ldquo;冲啊!&rdquo;,哪怕孩子1000次跌倒,我们都要坚信孩子能1001次站起来!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5-8-1 10: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告4 寻回教育宝藏 父母都曾是教育家,请捡回遗忘的宝藏    为什么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都是好孩子,没有一个坏孩子,百分之百成功呢?其中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教育奥秘呢?  孩子说话含混不清,我们想到孩子未来清晰的口语;孩子走路歪歪倒倒,我们想到孩子未来矫健的步伐。那个时候,父母都坚信自己的孩子行!能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父母教孩子&ldquo;学说话,学走路&rdquo;的过程,反映了世界上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原来,这种只管付出,不求回报的,只问播种、不问收获,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过程,充满着无私的爱,体现了积极的心态,隐含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就是因为这种爱,心态和信念,让每个孩子在学说话,学走路时都处于一种快乐的,幸福的天才状态。  &ldquo;学说话,学走路&rdquo;的教育方法是父母本来就拥有,却没有意识到,本来就使用过,却无意中遗忘的最有效的,最快乐的教育宝藏!  赏识教育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  父母都曾是教育家,请捡回遗忘的宝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5-8-1 10: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告5 爱孩子先要懂孩子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关键在于会爱--懂孩子   中国的父母太爱孩子,但是往往不太会爱。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关键在于会爱--懂孩子!  懂孩子的秘决是父母要明白,每个孩子身上都仿佛隐藏着两个小人,一个是&ldquo;好孩子&rdquo;,另一个是&ldquo;坏孩子&rdquo;。&ldquo;好孩子&rdquo;是指孩子身上与生俱来的潜力,现在的优点、长处和我们希望在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美好事物。&ldquo;坏孩子&rdquo;是指孩子身上的缺点、短处和父母不希望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不美好东西。懂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唤醒&ldquo;好孩子&rdquo;,而不懂孩子的家长可能会逼出&ldquo;坏孩子&rdquo;!父母教育孩子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有好状态。不懂爱 ,爱变害。现在一些教育悲剧是父母不懂孩子,违反规律地教孩子,不是&ldquo;拔苗助长&rdquo;就是&ldquo;压苗阻长&rdquo;还打着&ldquo;为你好&rdquo;的旗帜,让孩子受不了。太多的父母用无知的&ldquo;爱心&rdquo;剥夺孩子快乐成长的机会。此帖由 凝儿妈妈 在 2005-08-01 10:23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5-8-5 13: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寒风版主和戈壁苍鹰。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5-8-5 14: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告9说你行,你就行  &ldquo;行&rdquo;这个字为什么这么灵因为它满足了孩子无形生命最大的需求---赏识<font color="#003366">孩子动作慢,我们看成是未来的快,是慢中生快;孩子粗心,我们看成是未成的细心,是粗中生细;孩子胆小,我们看成是未来的胆大,是小中生大;孩子成绩差,我们看成是未来的好,是差中求好;用这种赏识的态度对待孩子的缺点和弱点,孩子就不怕犯错了,现在的不行就会变成未来的行。  越是胆小的孩子孩子,越渴望胆大;越是粗心的孩子越是渴望细心;越是动作慢的孩子 越渴望动作快;如果还讲他胆小,粗心,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是负面强化。就像头发少的人谈秃子问题,谁受得了?  &ldquo;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rdquo;恰恰反映了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规律。父母的教育言行要多一些正强化,少一些负面强化。 &ldquo;行&rdquo;这个字为什么这么灵因为它满足了孩子无形生命最大的需求---赏识。孩子在父母的赏识激励下,潜能就会像火山爆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5-8-5 15: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告10找感觉,尝甜头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吃失败的苦头<font color="#003366">唤醒好孩子的第一招是找感觉,找什么感觉呢?找好孩子的感觉!要不断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撒天才的种子,让孩子在&ldquo;我是好孩子&rdquo;的状态下快乐成长。  好多父母以为考高分的孩子是天才,其实天才是一种生命状态。状态好就是天才,状态不好,天才也会变成蠢材!  第二招是尝甜头,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吃失败的苦头,现在父母的教育老给孩子吃苦头,过分强调孩子努力了才能成功。怀疑孩子不努力,响鼓还要重槌敲。于是问题出来了,父母整天盯着孩子的缺点,短处和不足--&ldquo;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rdquo;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唠唠叨叨,非把孩子搞得恢溜溜的,以为尽到责任了。而我教育女儿的特点是让女儿尝成功的甜头,因为对孩子而言,成功了才会去努力。父母对孩子应该&ldquo;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慢慢少&rdquo;要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上,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好孩子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孩子找到了天才的感觉,就能成为天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8-5 15: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告11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孩子物质上是小皇帝,要啥有啥;精神上是小奴隶,没有自由。<font color="#003366">  贵州有一对双胞胎小姐妹,生活在物质生活非常富裕的家庭里。但是就是这一对漂亮的小姐妹却3次下毒,最终把 父母活活毒死在自己面前!为什么?  我到监狱去探望他们,看着她们单纯可爱的样子,黯然泪下,是父母自己不懂孩子,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我要他们为天下父母写一段话,她们流着泪写下:&ldquo;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像朋友一样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真正理解孩子,孩子最需要的并不是物质需求,而是精神需求。&rdquo;  她们当年所有时间都被爸爸妈妈控制得很死,没有丝毫自由的她们求爸爸妈妈:&ldquo;能不能给我们一点自由?&rdquo;妈妈火了:&ldquo;你们要自由,就和那些穷孩子一起去过吧!&rdquo;啥都有,没自由的孩子就像是一颗颗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现在的孩子物质上是小皇帝,要啥有啥;精神上是小奴隶,没有自由。其实父母该给的没有给,不该给的给得太多。孩子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像翘翘板一样,严重失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6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17 05:07 , Processed in 0.09912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