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4029|回复: 3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连载】《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1 14: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个父母都能成功(一) 哪怕您的孩子缺点再多,也不会达到李圣珍老师所收留的孩子的那种程度,可李圣珍老师可以让这些被他们的父母和老师视为“不可救药”的“坏孩子”、“差孩子”一个个变成了“乖孩子”、“好孩子”,那么,您凭什么还对自己的孩子那么没信心呢? 不一样的母亲李圣珍 李圣珍现年53岁,从教近30年,是北京通州二中的一位优秀教师。经她之手调教的学生已是桃李满天下自不必说,最令人称道的是她作为一位平凡的母亲,所调教出来的一批特殊的儿女。她的儿子王远,16岁即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20岁又以超群的成绩考入亚洲著名学府——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经她领养的50多名被他们的亲生父母视为“无可救药”的“问题孩子”,如今大半已考入国内重点大学,多位赴日本、欧美等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未成年的孩子,经她手把手的调教,少则数月,多则一年,全部“脱胎换骨”,由原来的被父母和老师评判为在教育方面已经没“希望”的“教育弃儿”,变成了深受学校和家庭欢迎的位居全班前三名的“希望之星”。 不论是有学习障碍的孩子,还是有健康障碍的儿童;不论是有品德障碍的未成年人,还是有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只要来到李圣珍老师的家里,通通“药到病除”,个个都成为了文质彬彬的“小天才”。尽管有些孩子不能亲聆李老师的教诲,但只要得到她片言只语的点拨,或隔三岔五的指导,就如醍醐灌顶,好比久旱逢甘霖,立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给她写信打电话而得到亲自指导的遍布全国,有的一边给她打电话一边哭喊着,有的简直是在苦苦地哀求,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甚至还有让人羡慕的研究生,都把她当作了惟一的救命稻草,视她为亲生母亲。她点拨的数以千计的家长和孩子均受益匪浅,成千上万的孩子视她为“再生父母”。此帖由 land 在 2005-11-04 23:01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 15: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父母都能成功(二)

第一章 李圣珍老师就教育问题答记者20问
您为什么会想到要来教育这些连家长和老师都感到绝望的孩子?
▲我从1971年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已经有30年的教龄了。我一直都教化学。在学校,我的教学方法、教育方法,以及做人的方法,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同事们、学生们都称我是一个“口碑很好的人”。我和同事们相处得很愉快,对学生的教育也比较成功。尤其在我的儿子王远1994年——当他16岁的时候,就考上了中国最负盛名的清华大学以后,我的邻居、亲戚、朋友们都认为我的教育,无论在学校和家里都算是成功的。于是,名气就在小范围里传开了,家长们、同事们纷纷要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来。可以说,我今天做了数十个孩子的“母亲”也是因缘巧合。我1994年接手的第一批学生现在都生活得不错,有一个孩子现在在日本留学,有的现在已经大学毕业了。还记得,那位现在在日本留学的孩子,当时人比较聪明,小学成绩一直就很好,上中学后,由于父母工作较忙,对他疏于管理,到初中一年级上学期成绩还凑合,结果到下学期就完全不行了,有五门功课不及格,只有语文一门得了61分。同时,他还迷上了电子游戏机,成天地疯玩,还早恋。
父母没有办法,成绩不好就给他找家教,孩子还是不好好学。据他妈妈讲,在校大学生请过,普通教师也请过,最后没办法,还将海淀的一个数学特级教师也请到了家里。招数都用尽了,结果孩子还是不争气,到初二考试还是五科不及格。这时,父母着急了,动不动就骂孩子,孩子听烦了,心理就起逆反情绪,于是就与父亲对骂,家庭气氛特别紧张。孩子还养成了不尊重父母的一些毛病,父亲恨铁不成钢,有时气急了想动手打几下,孩子就说:“你敢打,你打我,我就出走。”父母于是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后来,孩子送到我这里,我告诉他母亲,你的孩子要解决的不是知识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心理问题。孩子送到我家里,结果只呆了一年零九个月,回去后就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还稳稳当当考进了大学,后来大学没念完就考到日本一所世界名牌大学留学去了。那孩子刚开始来的时候,我给他测试了几道最简单的几何题,才得了十几分,他脾气也很暴躁,动不动就要对父母动粗。从这儿走出去的时候,他已经改掉了很多“恶习”,人变得温良恭俭,成绩也基本上达到一个较稳定的中等以上水平。
现在在我这儿还有个孩子,同样是刚来的时候数学才考了50多分,来这儿之后,我让他把代数、几何书来来回回地大声朗读,让他真正进到书里头去,只用了三个月,现在数学基本在80分左右。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教过了好些这样的学生,他们都是在家父母实在没有办法教了,学校也不肯收留了,说句不好听的,是走投无路了,才到我这儿来的。这些从我这儿走出去的孩子现在都能正常地生活学习,有多位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和国际一流大学,而且从我这里毕业的孩子,基本上都能在全班上前三名。
现在常住在我家里的孩子有12个,他们都管我叫妈,每天上门来要认我做妈的更是络绎不绝,长此以往,我的孩子真的会像漫天繁星,多得数不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 15: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父母都能成功(三)

您的教育思想中的第一点:家长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您能具体谈一谈吗?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也是中国的大人们最不好把握的一点。
▲为什么现在很多的家长都感到和孩子沟通特别的困难?孩子有心里话也不愿意跟大人讲,大人找孩子谈话谈不了两分钟,孩子不但听不下去,而且感到十分厌烦。最后,父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十分紧张。而紧张的关系造成的消极影响最具杀伤力,孩子还能教育好吗?这就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总是倾向于把孩子当成下级,当成被驾驭的对象,当成小奴隶,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一方面来讲,绝大多数家长总是习惯于居高临下地去驾驭孩子的精神和肉体,比如说,有的家长总是教训孩子要这样那样,而并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从未把他当作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比方,上我这里来咨询的很多孩子的父母,总是以斥责或者命令的口吻来对待孩子,总是说,你要这样,你要那样,总是让孩子听他们发号施令,而从不考虑孩子们自己的所思所想,时间长了,孩子不但不听父母的,还会产生逆反心理。父母与孩子一旦离心离德,教育还能有什么好结果?
从另一个方面说,平等相待不能等同于迁就。有的家长在听了我讲的话以后,说:“李老师,我们觉得对孩子很平等了,什么都依着他,可他还是不听我的,我们的谈话总是失败。”这就是家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这种平等就像是在单位同事之间,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一样,这种平等没有任何驾驭和依赖的成分。家长一旦被孩子所操纵,成了孩子的奴隶,平等也就无从谈起,孩子的发展也就失去了目标,多半成为任性的小霸王。
我这里曾经收留过一个交流困难的孩子,他来自广西,叫小风。拿小风来说吧,这个孩子在广西的时候,上课不听讲,调皮捣蛋到了极点,经常在学校打架,他甚至还动手打过老师。父母亲说他,他当耳边风。
孩子到我这里来了以后,我很少说他,尽量给他自由的空间,偶尔有小错误,我也当作没看见,但一旦发现他有德行方面的错误,我就会把道理都给他讲明白,我讲道理的时候,尽量言简意赅,就事论事,不东拉西扯,也不是反复唠叨,孩子反而能听进去了,恶习很快就矫正过来了。现在这孩子进步很快,学习也不错。
我发现,有一种孩子,精神处于一种奇特的紧张状态,这种孩子老是浑身不自在,肌肉紧张,精神也紧张,还希望老师打他一顿。上次,有个孩子做的事情很过分,我打了他几下,他精神上放松了,思想上有扭转的迹象。同时打不能成家常便饭,否则适得其反。对孩子要看准了他的缺点的实质,然后找着他的“痛处”狠打一拳。有很多孩子的心理其实非常脆弱,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同时喜欢用各种手段把自己的缺点包裹得紧紧的,有时击中他的痛处,打中他的核心问题,能让他警醒,并且拉近你和他的距离,进入他的内心世界。所以还是回到我的那个观点,教育的确是一门很神秘的科学,它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知识,精神科学、行为科学等,同时又要把握每个孩子的特性,看准了时机做出适当反应。
对孩子做出的任何一件事,包括一句话,我都是反复琢磨,只要想得比较清楚了,我会很冷静。我的经验就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但一定要跟他们讲道理,对孩子的错误要鲜明地指出来,不要总是絮絮叨叨不得要领,不要在家庭里制造一种紧张气氛,给孩子造成精神上的折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 15: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父母都能成功(四)

为什么家长不要向孩子发泄自己的喜怒哀乐?
▲有很多家长因为孩子考试时得的分数不高,就向孩子发泄自己的愤怒,实际上这是不对的,我平时在家接待的一些家长,就犯了这个毛病。孩子只要考分不好,就直接向孩子宣泄他们的不快,说一些过激的话,结果只会搞得孩子越来越紧张,一紧张就更加学不好,或者产生心理上的障碍。
有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阶段学习一直都非常好,刚考上重点高中,第一学期还不太适应,其中有一科出现红灯,家长就惊慌失措,认为孩子考上高中后学习有所松懈,就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骂了一顿,而这个孩子自尊心特别强,听了父母那些过激言辞后,认为形势真的很严峻,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逐渐地,孩子反而不认真学了,他认为自己已经失败了,还不如破罐子破摔。于是,彻底放纵自己,从不认真听讲,还逃学,最后发展到没日没夜地打电子游戏。
其实,要相信孩子,他考得不好,心理压力已经很大、很难受了,家长尽量不要不顾后果地在孩子面前宣泄愤怒情绪。因为家长的这种过激的批评,不是一种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而是家长在向孩子发泄自己的不满,甚至是家长在转移自己的紧张情绪。
上次到我这里来的有些孩子家长,喜欢将自己的“哀”也发泄给孩子听,这也是不应该的,尤其一些离异的父母亲要注意这一点。比方说,前两天,有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到我这里来,孩子今年已经19岁了。他辍学已经有1年半,在学校一直上到高中二年级,本来在学校成绩不错,由于父母亲离异后,母亲情绪不稳定,经常在孩子面前发泄自己的痛苦,说什么做人真难,做女人好惨,说什么人生之路太难走,人间世态好炎凉……孩子本来就比较内向,听多了这些后,性格更加孤僻,学习也松劲,感到世态真炎凉,特别憎恨他父亲,内心一直处于特别矛盾的一种状态。孩子毕竟还不成熟,不理解大人的很多的事,将自己的“哀”发泄出来有时会扭曲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
同时,家长还要把握一点的是,对自己“喜”的情绪要稍加控制。有很多家长很喜欢用金钱或物质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尤其有的孩子考分不错,家长就高兴得忘乎所以,说:“儿子,你真了不得,你考得这么好,你要什么爸爸都给你买。”还有的家长,在麻将桌上赢了一把,回家后就搂着孩子亲个不停,给他买这个,买那个。其实,这种情绪对孩子也是不利的,因为孩子会觉得父母的情绪反应太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凭什么会得到这种奖赏。父母喜怒无常,就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或情绪起伏较大的毛病。
所以,父母的喜怒哀乐,不能无控制地展现给孩子,比如说夫妻吵架,当着小孩的面情绪失控,孩子肯定会觉得无所适从,对他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我注意到,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下岗工人与生活贫困的家庭,他们把全部的希望完全放在孩子身上,父母本身的这种焦虑的心态直接传达给了孩子,结果孩子反而感到压力重重,不堪重负,索性逃避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 15: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兴趣的,支持一下。不需要的话,我就不放了。


后记:在182楼有我整理好的WORD文档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 09: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我的论坛还有这么多人关注,我好开心。我做版主到现在,一直是我在这个版块里发贴,我都怀疑没多少人关注。现在看来,不是这样的。我将更努力地为大家服务。谢谢大家对我和这个版 块的支持。
楼上feinary:你提的问题,我也没多少把握能回答好。我现在在向其它爸爸妈妈征求意见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 09: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父母都能成功(五)



--------------------------------------------------------------------------------


您谈到父母一定要成为孩子的情感归宿是什么意思?

▲其实,人是一种感情的动物,孩子在感情上天然需要一个贴近的人,家长必须就是成为孩子感情贴近的这个对象。

拿最通俗的比方来说,夫妻之间,应该互为情感归宿,要不是这样,婚姻就会出现伤痕、裂痕。

如果父母亲不是孩子的情感归宿,那么,父母亲和孩子之间就会出现裂痕,孩子就会寻找新的情感归宿,就会将自己的痛苦、自己的心里话找别人说,尤其在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子就会去找女孩子,女孩子就会去找男孩子,很多早恋的情况就是这样形成的。像我儿子王远就没有早恋的情况,因为他在父母这里找到了情感归宿,他什么都会跟父母讲,不需要再到别的地方寻找一种情感需要。如果父母亲不注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可以说,到了一定年龄是很危险的。孩子本身是很孤独无助的人,父母对其情感需要如果漠不关心,孩子就觉得自己好孤独,仿佛普天之下,无自己的立足之地。这种油然而生的痛苦,在大人看来是小孩为赋新词强说愁,在孩子自己看来,就仿佛自己是天底下最孤僻、最不幸的人。为此,他们可能会走上情感的歧途。

把握孩子的情感需要,不仅要父母细心观察,而且要讲究方式方法。有时候,孩子需要热情的鼓励,甚至包括亲吻和拥抱;有时候,孩子需要安静,家长应该视而不见,给孩子自己反思调整的机会。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斥责孩子,批评孩子,孩子就没有安全感,没有感情上的归宿感。有时候,该拍拍背就给拍拍背,该摸摸就摸摸,该抱抱孩子就应该抱抱孩子,甚至有时候该贴贴脸也得贴贴脸。但是如果做得太过了的话,跟他这个年龄段不合适的时候,孩子的心理也不会健康。去年有一个北京的家长到我这儿来咨询,孩子都12岁了,她还经常把孩子抱在腿上,亲他的脸,还是一个男孩子,显然这个动作就超越了这个孩子的年龄阶段,这样做已经不合适。11、12岁的男孩子正处在人生的迷茫阶段,他需要的是那种男子汉的鼓励,是与父母亲那种心与心的交流,他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父母亲给他鼓励,给他找出前进的方向来。要是父母亲不能给孩子这个,孩子心理上不能成长,这个孩子还是处在四五岁的孩子心理状态,这样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拉大距离,心理年龄滞后。

所以说,孩子在成长阶段,对孩子的情感归宿到什么程度,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我非常反感父母对孩子搞间谍手段,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独立的情感需要,一些家长生怕孩子情感失控,所以,不择手段地侦查孩子的新动向,甚至偷看孩子日记、对孩子电话监听,这样做,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将小孩推向情感的对立面:父母反倒成了自己感情的敌人,原来最可信赖的人成了克格勃。这不就麻烦了吗?其实,只要父母相信孩子,把握住孩子的本性,孩子不会越轨的,即使出了问题,也是可以挽救的。而父母一旦成了孩子心中的间谍,你就失去了最终的把握能力。

一旦您的孩子不再从情感上相信你,我可以断言,您的家庭教育已经亮起了红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 10: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父母都能成功(六)



--------------------------------------------------------------------------------


您常说:“孩子遇到困难,不要指责,要采取具体的措施去帮助他逾越困难。”为什么?

▲这是我们现在的家长的一个通病。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老是不停地念叨,不停地指责,孩子学习不好,就会在旁边“你要努力,你要努力”、“你怎么不好好学”、“你看人家多努力”,如此循环往复,不停地在孩子耳边说。最后,家长唇干舌燥,问题也解决不了,孩子情绪也受影响,更没有心思学习。

所以,孩子在遇到困难时,遇到挫折时,家长千万不要指责,而要采取具体的措施帮助孩子逾越这个困难,使他战胜自己,重新找到自己的自信,让他勇敢地跨越过去,这是做父亲做母亲的应该做的。如果父母亲连这一点也做不到的话,就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

我很反对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一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一味地指责,一开口就是“你看谁谁学习怎样,你又怎样”。实际上,每个孩子面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像我自己的孩子,有一次,考试应该考满分,却又没有考满分,然而我没一味地指责孩子,我故意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你这辈子也得不了100分了吧,你这么马马虎虎的。”孩子听了说:“我下次一定得100分。”我说:“那好,看你行动。”结果,孩子下一次考试就真得了100分,他说:“我真得了100分。”我告诉他:“那下次咱再接着得100分。”如果我要是一味指责孩子,肯定就不会是这个结果了。我觉得我之所以教育上取得一定的成绩,是因为在孩子碰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他一些具体的指点。对现在的这些孩子,我也是这样。

今天上午来的一个家长,因为孩子马上要面临高考,成绩不算很理想。家长整天絮絮叨叨,说,要抓紧,要努力,你怎么不争气,你怎么不好好用功,要不怎么会这样被动啦。我告诉那位家长,从现在开始,你不要再说一些这样的大而空的话,这样只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让他更加紧张、焦虑。你现在要做的是,采取一些具体的办法来提高孩子的成绩。你可以和孩子的老师取得联系,大家在一起分析孩子面临的具体障碍,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泛泛而论,对孩子全盘否定,这样言不及义,只能增加孩子的紧张程度,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

其实,在大人眼里,孩子面临的那些障碍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孩子本身是个弱者,大人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问题,在孩子那里,可能就会被看作是不得了的问题,这是由孩子本身在社会中的能量较小决定的。他们更需要切实的帮助,而不是大而空的理论,更不是家长消极的抱怨。

在我这里的孩子们,我都是这样,无论是学习上、精神上,他需要你帮助他解决一些难题,我就会给他们很多具体的指导,而从不抱怨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 12: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feinary ,关于你的问题,我发动了大家讨论,我把上午讨论的相关对话,给你作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在此,我也代表这个家长,对参与 讨论的各位表示感谢。


362550869(寒风独立) 09:33:29
支持!继续说下去!顺便问一下楼主:若是上小学一年纪的男孩,成绩连及格都够不上,老师建议回去读学前班!而他的年龄已经过了6岁多了,并且又不是一个笨孩子,只是动手能力差点和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你认为孩子用得着回去读学前班吗?(的确,孩子已经有点挫折感了!因为同学有的都嘲笑他了!他也对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怎么办?)
362550869(寒风独立) 09:54:41
有谁在吗?给上面的问题出出主意,多谢大家了
17972160(量妈) 09:47:56
进行综合训练。从头开始。
362550869(寒风独立) 09:56:43
要改变环境,去学前班吗?还是继续留下来
46677717(燕子) 09:48:59
不用回去读学前班,家长多训练.
75870865(逗逗龙) 09:49:15
我觉得去涫前班可能对孩子更好一点
362550869(寒风独立) 09:57:25
家长从哪些方面训练?
17972160(量妈) 09:49:21
对。不用回去。
17972160(量妈) 09:50:03
是不是这个孩子需要感觉统合训练啊。
362550869(寒风独立) 09:58:41
我个人认为,学前班和现在是一样的,关键是家长对孩子要有信心,因为学前班也同样遇到一样的问题,不可能不行,再回头。
362550869(寒风独立) 09:59:28
从字里行间,我看出家长也有点没办法、没信心了。这是很关键的。
75870865(逗逗龙) 09:51:42
对呀,关键是家长和孩子的信心。
46677717(燕子) 09:51:48
学前班一堂课才20分钟,小学多一倍时间,怎么能集中这么长时间
75870865(逗逗龙) 09:52:01
但信心的培养是需要实力和成绩做基础的
75870865(逗逗龙) 09:52:45
如果一直跟上去的话,就要做好老师的工作,让别的孩子不太嘲笑他,多鼓励
362550869(寒风独立) 10:01:07
具体的话,我认为可以家长出面和学校班主任、教务主任等多沟通,和学校明确表示,需要学校的配合。家长方面,多和孩子沟通,和孩子一起,慢慢把孩子的一些坏的学习习惯转变过来
75870865(逗逗龙) 09:54:01
对呀,如果能做到这样,是没必要回去学前的,但如果做不到呢?
17972160(量妈) 09:54:03
从最基本的入手。比如。用剪纸和画画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用讲故事和字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每天都用一定时间来做。
46677717(燕子) 09:54:04
不必要在小孩子面前把成绩看得太重.上次考50分,这次51分就是进步,肯定他的进步.
46677717(燕子) 09:54:20
多认可他,他才有信心.
75870865(逗逗龙) 09:54:39
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但孩子在群体中的感觉很重要
362550869(寒风独立) 10:02:48
大家多出点主意,我想把我们讨论的内容到放论坛上,给那位家长点参考,比我一个人的观点,肯定强多了。
75870865(逗逗龙) 09:54:52
而这些又是受到成绩等的影响
50844237(天堂) 09:55:02
家长放松了才能冷静下来深思,
75870865(逗逗龙) 09:55:03
老师是关键
75870865(逗逗龙) 09:55:19
如果光有家长的鼓励,可能是不够的
46677717(燕子) 09:56:07
老师是关键,这个我认可.和老师多沟通,最后让老师多鼓励
362550869(寒风独立) 10:04:33
1、家长不能对自己没信心,感到教育不好这孩子。
2、家长不能对孩子没信心,我认为所有孩子都是有能力的。
17972160(量妈) 09:57:08
我还是感觉自信心是一方面。还要有合适的方法。
50844237(天堂) 09:58:04
其实个别孩子是存在差异的,就象同一个生产线上出的产品一样,难免会有一些小的问题一样
75870865(逗逗龙) 09:58:10
嗯,自信心在这个年纪不是光靠鼓励就能有的
50844237(天堂) 09:58:27
我们正确看待孩子的差异才知道如何对证下药
75870865(逗逗龙) 09:58:53
所以,家长不能急,但要针对孩子的弱项进行“补课”
50844237(天堂) 09:59:07
我觉得爬山可以锻炼孩子的自信和毅力
75870865(逗逗龙) 09:59:23
呵呵,这个方法不救急的
17972160(量妈) 09:59:40
我想方法是很多的。
80215749(&&欧也&&) 10:00:31
孩子的智力发育有先后,尤其是男孩子,怕什么啊!
362550869(寒风独立) 10:08:44
3、得到外面环境的更大支持(主要指学校环境),这方面,必须家长去和学校进行沟通,得到班主任和所有同学的支持
75870865(逗逗龙) 10:01:10
不是怕成绩差,面是怕孩子这样没了信心和勇气
46677717(燕子) 10:02:12
不要只局限在学习上多肯定,平时做事哪怕是一点小事只要做好,就要肯定他.
75870865(逗逗龙) 10:02:29
这倒是的,关键是家长的心态
362550869(寒风独立) 10:10:40
4、针对孩子的个性问题,一个一个给予解决。(主要指具体的孩子学习问题,包括一些知识点的再学习,“补课”)
46677717(燕子) 10:03:14
没在自信心多数是因为平时得不到肯定,就一直认为自己什么事也做不好.
362550869(寒风独立) 10:12:01
这样,就能达到,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成绩的上升两方面的进步
50844237(天堂) 10:03:58
其实我觉得幼儿3-5岁阶段是一切内心成长的启蒙阶段
50844237(天堂) 10:04:48
这个时候决定孩子今后的上学,工作,交往的心制
50844237(天堂) 10:06:19
要说6-7岁再发现这些问题那就象有点补这堂心志课了
362550869(寒风独立) 10:14:37
我要开会了,你们再多出点主意,我代表那位家长对大家表示感谢。我把大家的讨论问题放到我的论坛上,来回答那位家长的问题,大家不会有意见吧。不要留名的,告诉一声。
50844237(天堂) 10:07:16
因为6-7岁家长孩子已经大部分经历放在孩子的学习上了
50844237(天堂) 10:11:25
谢谢你为这个家长所做的工作,中国需要这样的更多的服务于这些家长的人,至少服务一个,就避免中国少一个成长问题的孩子
50844237(天堂) 10:12:10
也许那个孩子今后就是社会的一个栋梁呢
362550869(寒风独立) 10:21:38
呵呵,想不了这么多,我也不要求大家谢,我只是能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就知足了。只是想着能得到大家的理解。
362550869(寒风独立) 10:21:55
和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 15: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父母都能成功(七)


--------------------------------------------------------------------------------

全国为什么会有如此大面积的家长给您写信、打电话?据有关部门的调查,80%~90%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障碍,人格方面的、品德方面的,其中还有很多层次很高的家长,为什么家长们会对教育孩子感到如此棘手,如此难堪?

▲说实在的,随着我们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人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大人的社会化程度本身就相当高,而孩子的社会化程度还刚刚起步,一个社会化程度很高的人去教育一个来自于自然状态的人,精神距离、语言距离、环境距离还差得太远的人,孩子所面临的压力简直是他们无法想象的,而家长和老师无疑也是面临一道无法短时间逾越的难题。

孩子不可能一下成为那种像家长那样的社会化程度很高的角色。而且家长所追逐的东西和孩子所追逐的东西有时候是不相吻合的。尤其大人们的很多思想都是极其功利的,极社会化的。比方说,家长老是跟孩子说:“你要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下岗,就只能去卖油饼。”其实,孩子并不能理解这些成人化的东西,因为失业、下岗离他们的世界太远,如同地球上的普通人无法顾及银河系外面的星座一样。又比如说,家长和老师还经常举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的例子来勉励小学生要立志,其实,他们不仅不能理解,反而产生压抑感,因为他们压根儿没见过的国际名人,离他们的世界太遥远。还有,有的家长喜欢跟孩子说,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当个部长、省长,就会怎样怎样荣华富贵。比较极端的例子,如:我听说外地还有某重点中学一语文教师竟这样教育自己的学生:“读书应该是为了自己”,将来“挣下大把的钱”,“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含有这些观点的教研论文《入学教育课》日前竟还获得了2000年中学语文教研论文评选二等奖。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你读书干什么?考大学干什么?总之你为了什么?也许你会说,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为了社会主义建设。而我要明确地告诉你——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别人。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资本,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好的个人生活,比如生活愉快,人生充实,前途美好,事业辉煌,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所以,我强调读书应该是为了自己!”

我认为大多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伤害直接来自于家庭、学校。孩子成长是有其规律的,他们想的可能就是吃饭、睡觉,爱享受点、爱玩玩点,而家长则用极其社会化的指标去要求孩子,比如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等等。过于社会化的要求自然会出现问题,尤其是一些干部家庭、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特别容易出现“问题”,因为这些家庭较为传统、封闭,家长自以为是,对孩子的要求过于理想化。

可以说,面对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世界,面对成人越来越苛刻的要求,面对这个离自然状态越来越远的社会,儿童和未成年人面对的成长的烦恼会越来越多,而目前家长和学校主要采取的是拔苗助长的教育方法,更是加重了孩子的痛苦。我的教育方法无非是更为人性化,更贴近儿童的自然习性,讲究顺其自然、乘势而上,扒掉强加在他们身上的种种枷锁,让他们在自由的天空下放歌,只可惜许多人只看中我将不少问题儿童培养成名牌大学生的事迹,却很少顾及我的教育目的其实是培养真正的人、健康的人、自由乐观的人,只要人做好了,升大学、搞创造、有所建树,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5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3 17:15 , Processed in 0.09158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