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刘亦婷自述四年哈佛时光
[打印本页]
作者:
benmama
时间:
2004-4-22 14:04
标题:
刘亦婷自述四年哈佛时光
1999年,当18岁的成都女孩刘亦婷被美国4所名牌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同时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之后,吸引了全国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眼球。刘亦婷的父母,在成都某杂志社供职的刘卫华、张欣武写出了《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一书,讲述被哈佛大学喻为具有“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刘亦停的培养过程,成为许多家长的教子宝典。据报载,到2003年7月为止,该书第30次印刷累计100万册销售势头依然火爆。现在,一晃近5年了,哈佛女孩刘亦婷已经是哈佛毕业生了,她到底怎么样了?《〈哈佛女孩刘亦婷〉之二——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的出炉正是时候。
在这本书里,刘亦婷父母更详细地讲述了教育秘诀和培养细节,对于近年来很多批评和反对,他们仍然坚持把自己的方法告诉那些想知道的读者,在他们看来,世上没有笨孩子,赏识孩子,因材施教的方法是造就孩子的最好策略,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理,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是对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书中不仅介绍了刘亦婷的学习方法,还介绍了记忆方式、强身健脑的生活方式以及家庭性教育的方法。 这本书更值得一看的是刘亦婷的四年大学生活里的细节和故事,初进哈佛,感受完全不一样的教学气氛和生活氛围,加盟国际青年学术团体,参加社会实习……典型美国式开放教育体制带给读者的是不一样的视角。不同于很多粗制滥造的续集那样造作,这本书更多地为渴望了解刘亦婷的读者们着想,告诉他们,刘亦婷在哈佛一切都好,离开哈佛之后的刘亦婷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刘亦婷自述四年哈佛时光
在美国留学的秘诀:乐观、自信、诚恳、勤奋、坚忍……
当年引起过极大轰动的哈佛女孩刘亦婷怎么样了?2000年一部《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成为许多家长的教子宝典。如今四年过去了,该书165万册的销量更成为出版界一大新闻。《<哈佛女孩刘亦婷>之二——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本月由作家出版社推出,首印20万册。除了刘亦婷父母的教育秘诀外,书中亦首次披露了刘亦婷的四年大学生活细节。
《哈佛女孩刘亦婷》之二
出版:作家出版社
作者:张欣武 刘卫华
定价:22元
■集训
乐观使我入选野营训练
为了让来自全美及世界各地的新生互相认识,每年秋天哈佛都要在开学前一周举办各种新生活动。最受欢迎的新生活动,还是野外求生露营训练。
我所属的2003届共有1650名新生,野营训练却只有400多个名额。在成都收到野营训练的表格时,我是这样填写申报理由的:“我自信可以为团队做贡献。虽然自己没有运动员的体魄,也没有野外生存的经验,但我能够积极乐观地对待困难。我以克服困难为乐,并自信能用自己乐观向上的态度感染同伴。”不久,我就收到了免费参加野营训练的通知。
随着通知寄来的是一份长长的野营用品清单。清单上规定必带的衣物,足以应付0℃-35℃的温差,仔细到手套和袜子的不同厚薄、什么材质、各要几双……我在成都跑了好几家体育用品商店才买到的登山雨衣,因为长度和防水性能不够未通过检查,只好借了一件。我们在家里怎么也猜不明白的东西(一个专用名词,指一种可以调整长度又能固定得很结实的背包带)也是借的。收拾停当后,每个人的背包都足有50多斤重。往后的7天里,每天都要背着沉重的大包走20公里山路!
学前野营“享受”挫折
出发之前,队长讲了很多要求:制定协作措施,力争不让一个人掉队,因为只要有一个人不得不请求救援,就意味着整个团队失败了;行进的时候要绕过挡路的小树苗,还要专门用一天时间维修山路,并移栽挡路的小树苗;生活垃圾必须随身背着走,带不走的垃圾如大便,各人方便前必须先挖坑,后掩埋,深度要达到野兽刨不开,而且必须用树叶代替手纸,以免破坏环境;洗手只能用环保型的洗手液;放过消毒剂的山泉必须喝完,不许倒掉……总之,要尽量做到不留人的痕迹。比较刺激的一条是,睡觉之前,必须把携带的食物吊到远离帐篷的大树上,以免食物的香味把熊引进帐篷。
那天,我们最后一段路程是大约6公里长的陡坡根本没有路。大家手脚并用,你拉我推地好不容易才到达山顶,气还没喘匀,突然雷雨大作。等我们连滚带爬地回到山底时,大雨突然又停了!大家又累又气,沮丧到了极点。
我振作起精神,首先打破了沉默,“虽然今天无功而返,但不一定是坏事。与其在山顶冒被雷击的危险,不如选择百分之百的安全。”
在我的乐观主义的感染下,同学们渐渐活跃了起来,大家高高兴兴地搭起了帐篷,把初战失利的沮丧抛在了脑后。后来我们又遇到了各种难题,但都士气高昂,齐心协力地克服了。
■校友
住进“特种”宿舍楼
野营结束,脏兮兮地回到哈佛,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我的宿舍,好快点洗个澡。令人惊喜的是,我发现自己所在的“马萨诸塞楼”竟是新生宿舍中最不寻常的一栋。马萨诸塞楼建于1720年,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在全美大学中楼龄排行第二。入住马萨诸塞楼的新生均由招生和住房两个部门一起挑选,再经校长过目。只有那些最能体现哈佛新生风貌的大一学生会被选中。
回想起离开中国之前,我曾按哈佛校方规定填写过一个分配宿舍的调查表。这个调查表很详细:你希望入住哪一类房间?你理想中的室友是什么样的?形容一下你自己……因为哈佛的1650名新生在入住十多幢宿舍楼时,不是随机安排的。收到这个调查表的时候,我正忙得不可开交,匆匆忙忙地填上了:“我希望有一个安静、整洁、利于学习的环境;希望自己的室友不抽烟、不喝酒、不吸毒,有良好道德修养,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能拓展各自的兴趣爱好、促进相互了解。只是,不喜欢很嘈杂的重金属音乐。”我说自己从初一到高中住校6年,“我相信,以一颗爱心、包容心,能与任何人成为好朋友。”没想到,我的选择无意中得到了这个小小的荣誉。
以哈佛的声望和财力,她有足够的能力吸纳美国和全世界的优秀学生。比如说,我的楼下就住着来自波兰的世界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一次在学校餐厅吃饭,我左边坐着小提琴金奖的得主,右边坐着国家乒乓球代表队的成员……
副总统的女儿为我辅导
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也常会遇到一些各有其“酷”的人,在此仅举一例。
大一下半学期,有一篇英文作文我准备以无家可归的人为题材。因为牵涉到美国社会问题,我预约了一次单独辅导。我遇上的辅导员,是大三的学姐莎拉,一位苗条的棕发美女。听了我的构思之后,莎拉说:“这个想法很好。”然后提了一些建议。
莎拉欣然应允,并回答了随之而来的“姓什么”的问题——此前我只记住了她的名字,没有留意她的姓。莎拉说,她姓戈尔。为了避免拼写错误,我又确认了一次:“是戈尔副总统那个‘戈尔’吗?”“是的,我是他女儿。”莎拉微笑着说。
如果不是为了维护她的知识产权,我还不知道得到了美国副总统女儿的帮助呢!
■学业
老师违规透露我考了第一
入学两个月后的一个星期五,我一路小跑赶着去交写作课作业。突然,我左脚一崴,摔倒在地动不了了,疼得我忍不住大哭起来。马上就有目击者打电话报警、叫救护车。我瘫在地上痛哭的时候,也没敢忘记请路过的同学帮我把作业带去交了。
随后的那4个星期,我每天撑着一双拐杖在校园里笃笃奔波,后来又跛行了两个月,但没误一堂课,也没有拖欠一篇作业,只是刚参加了一个月的哈佛国标舞队只好退出了。
大一刚上了半个学期,我就发现在中国掌握的不少学习方法到了哈佛仍然有效。不少美国同学虽然在高中就学过了大学的一些课程,但学的内容不深,赶上甚至超过这些先行者也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在一门被戏称为“地狱般的”计算机课上,我的程度比美国同学落后5-7年。刚开始,别人十几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我得花几十个小时才能完成,我都想放弃了,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大一期末考试后,数学老师给我发邮件说:“按学校的规定,一般不允许公布学生们的考分名次,但我由衷地告诉你,你是全班第一。”
当上数学课学生助教
大二的时候,因为数学好,我得到了一份数学辅导员的工作,辅导低年级学生的微积分(享受奖学金的哈佛学生需要在校园打工挣到买书买衣服及零用的钱)。学期结束的时候,因为我“成绩好,表达清楚,应变能力强”,被学校的数学系聘为微积分课的学生助教。大三开学后,有一次妈妈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无意中搜到了哈佛的课程安排公告,发现了我的任课时间,她还特地下载了那个网页,让爸爸和她一起“感受女儿另一种形式的存在”。
哈佛学生在一起基本不谈“学习成绩”的话题,打听别人的成绩更是被视为缺乏自信的表现。在美国,中学和大学都把学生的成绩和名次视为个人隐私,校方不得公布,最多会通知学生本人。哈佛师生的共识是:本科4年的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得多少分,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为将来打个好基础。
■打工
找工作临阵磨枪去面试
除了当数学辅导员并升任数学课学生助教之外,我在哈佛还打过好几种工。
我付出时间最密集的工作,是大一暑假给哈佛商学院的两位教授当研究助手。招聘说明上,要求应聘者有研究经验,还要求会两种我还不太会的电脑程序。接到面试通知后,我连夜上了三个网上的电脑程序课,以防在面试的时候要求我当场演示,然后,就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面试去了。那一天,排队面试的几乎都是些研究生,后来和我一起工作的也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但面试的时候,并没有考我的电脑程序(大概认为我敢来报名自然是会的啦),倒是聊了一通对经济学的看法。当时我正在看一本经济心理学著作,各种感想正新鲜着呢,就热炒热卖了。结果,我赢得了这份工作,简直高兴坏了。
打工中学会当“吝啬”老板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谈判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的任务是作为雇主跟应聘的人谈一笔劳务报酬。教授告诉我:“你给对方的报酬不能超过70美元,只要你把报酬压到70美元以下,压下来的钱用一个公式换算后,就是你参加这个实验的报酬。如果你跟对方谈崩了,那你们双方都一分钱也得不到。”
我不知道教授给对方的下限是多少,对方也不知道我的上限。凭经验估计,这个实验大概有50美元可分。基于公平和双赢的原则,我计划跟对方平分这50美元,很快结束这场谈判。
没想到,和我谈判的那个白人女生太贪心了,她一来就“狮子大张口”,要价110美元,根本不考虑我的利益和感受,而且态度十分强硬,好像认定我比她更担心谈崩了得不到钱似的!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客气了……最后,她只好在“鸡肋”或“0”之间选择了“食之无味,弃之不舍”的“鸡肋”(大概有10美元吧)。我则比原计划想要的25美元多赢了15美元。
把晚礼服穿得没了感觉
顺便说说,哈佛经常有各种名目和风格的社交舞会。据说,校方的意图是“让学生把晚礼服穿到没有感觉的程度”,以便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更加从容自信。回想起初到哈佛的时候,新生们的确会情不自禁地为自己和别人的晚礼服而兴奋,经历得多了,就从“衣服穿人”变成“人穿衣服”了。(信报记者李冰/整理) 我在哈佛的基本时间表
周一至周五,早上7点多起床,半小时锻炼,然后是洗澡、吃早餐,接着就是处理电子邮件。每天我都会收到50多封邮件,绝大部分与学业和课外活动有关。即便是按计划花费一小时,往往也处理不完,只能留到晚上再说。父母来的邮件我都只能飞快地看一眼,如果没有急事,也顾不上回复,等到有空通话时再请他们重说一遍。
10点钟上课,课前要腾出点时间来温习一下功课。几节课连着上下来,就是下午3点了,中间有半个多小时吃午饭。我大二起就担任大一学生的“良师益友”(类似于辅导员),通常我会和大一的学生一起吃午饭,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下午课后,我还要给低年级学生做高等数学辅导(或去打工)。升为学生助教后,每周要花费相当的时间来备课和批改作业。接着就是做自己的作业、整理当天的笔记,等到可以休息的时候,往往已是下午6点多了。
我一天最轻松的时候,就是晚饭时在学生自助餐厅里和同学们一起边吃边聊。大家谈天说地,从美国的社会问题说到成都的小吃……由于各人文化背景和经历的不同,视角也大不一样,越聊思路越开阔。因此,大家再忙也要挤时间凑在一起吃晚饭。接下来,一天最紧张的时候也就到来了。每天晚上,我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接着就是处理课外活动的事务,如为HPAIR订计划、起草报告、给赞助企业写信、与世界各地的学生协调……
为了我的兴趣和责任,我很少在凌晨两点前睡觉。
《北京娱乐信报》2004年3月22日
作者:
尹雯妈
时间:
2004-4-22 15:30
真不简单
作者:
szanny
时间:
2004-4-22 15:53
太棒了!我一直是刘妈妈的忠实“粉丝”噢:) 哪里有卖,买本来继续学习!
作者:
wsliping
时间:
2004-4-22 16:26
哪里可以下到《哈佛女孩刘亦婷
作者:
china_baby
时间:
2004-4-22 17:29
我看看。
作者:
benmama
时间:
2004-4-23 08:58
szanny+-->引用:szanny 太棒了!我一直是刘妈妈的忠实“粉丝”噢:) 哪里有卖,买本来继续学习!
笨妈妈网站上有的:
http://www.benmama.com
作者:
szanny
时间:
2004-4-23 16:34
http://book.sina.com.cn/nzt/1082430743_...ng2/index.shtml
这里有部分节选,我在卓越订了一本:)
作者:
diname
时间:
2004-4-23 17:03
“周一至周五,早上7点多起床,半小时锻炼,然后是……………………………………
为了我的兴趣和责任,我很少在凌晨两点前睡觉。”
我对这一段比较敏感,也就是说基本上每天只睡5个多小时。由此看来,天赋也确实不错,要不然不会有过人的精力(这个能后天培养吗?)。我每天没有至少7、8小时的睡眠第二天一天工作状态就不太好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