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从《神厨小福贵》看中国儿童的成功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cctv-10
时间:
2007-11-2 18:05
标题:
从《神厨小福贵》看中国儿童的成功教育
刚看过一部叫做《神厨小福贵》的动画,作为一个儿童心理学研究者,我直觉地认为这个讲述山村少年成为宫廷御厨的传奇故事颇有意思,值得一看。个人觉得这个片子有四点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注意:
第一,强烈的成功欲望与“期望效应”
一开始,小福贵想当御膳大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救出被抓的爷爷,而爷爷却有个更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小福贵成为御膳大厨后能弘扬洪家菜,光宗耀祖。这个愿望可谓代表了中国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期望。家长都希望孩子比自己更有出息,可是要激发孩子强烈的成功欲望却很不容易。现在的孩子因为生活比较优裕,在生活中值得他们付出很大努力去追求的目标实在太少,因此更缺乏成功的强烈欲望。小福贵却有很强的成功欲望,首先是要救爷爷,后来就是要成为首席御膳大厨,拿到十八把金厨具。心理学上有个“期待效应”,就是你希望孩子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往这个方向去鼓励他,让他有一个成长的目标和欲望,他就会成为一个你希望的人。小福贵的故事也正是验证了这个“期待效应”。如果你是家长或老师,希望孩子取得什么样的成功目标,就应该像小福贵的爷爷一样,让孩子树立努力的目标,并不断鼓励孩子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成功的目标。
第二,榜样教育和偶像崇拜的统一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看动画,并把片中人物当作自己的偶像,而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动画片能给孩子正面的积极影响,让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成为能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小福贵”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的成长过程会对孩子们有一些教育和启发。小福贵是个很普通的人物,没有魔法也没有特异功能而且还有调皮、贪玩的缺点。这个榜样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他们可以在小福贵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小福贵也有很多可贵的优点,他机智、活泼,善于开动脑筋;他勇敢、坚强,遇到困难挫折决不气馁;他还具有创造性思维,喜欢搞一些发明创造,总是不拘一格做出别人想不到的菜式。这些优点都值得现在的孩子学习的。我认为这部动画片能很好地做到榜样教育和偶像崇拜的统一,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引导孩子们好好学习小福贵的优点,一定比那些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更有效果些。
第三,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小福贵没父没母只有爷爷,估计爷爷平时忙于生计对他管得也少。这却正好给了他一定的自由,让他能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很多难题。在成为御膳大厨的过程中,他遇到很多挑战和问题,却几乎没有什么人可以求助。小福贵只能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却最终取得了成功。我一直觉得每个孩子身上都要有两颗种子:一颗是干别人让干的事情,一颗是干自己想干的事情。第一颗种子的核心是要学会自我控制;第二颗种子的核心是主动、独立和创造。我认为小福贵能成为御膳大厨,就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成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而不是靠什么祖宗积德、长辈开后门而得来的成功。所以,我们做长辈的应该转变观念,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孩子遇到什么难题时,让他自己动手去解决。
第四, 成功的快乐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
动画片里面的慈禧太后是判定小福贵是否成功的关键人物,慈禧太后尝遍了天下美食,一般的菜很难得到她的赞赏,而小福贵的成功与失败都与慈禧太后的喜好密切相关,这就让小福贵的成功之路变得无法预测。小福贵只有不断发明创造,不断做出新菜式,才能迎合慈禧太后变化无常的性格和口味,才能得到慈禧太后的赞赏。其实慈禧太后这个人物只是代表了成功目标界定的模糊性,现代人的成功模式和目标往往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这样的成功才更显得更加珍贵。动画片到了最后,小福贵凭借自己超乎寻常的厨艺成为首席御膳大厨,慈禧太后要赐给他十八把金厨具,可小福贵却没有接受他一直梦寐以求的十八把金厨具,飘然离去。我认为这个结尾改变了很多电视片中完美的大结局模式,其实这样的结局更真实,更加意味深长!小福贵得到的快乐是在他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而不是在最后是否得到了那象征着成功的十八把把金厨具!这样的道理也许小孩子一时不会明白,但我想它多少能引起孩子们的思考。毕竟,一部能让孩子思考的动画片才是真正的好动画片!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