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人来辩恕我不欢迎。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7-10-31 11:34 发表
水瓶子提出来的问题不是虚的,私塾老师应该多看看。
我常说自己较孤单,反读经的我也反他,读经界的有些做法我也反对。学佛的学得神神叨叨我也烦他们,泛科学论者我也反感。。。
读经怎能把孩子教得如此拘谨?丧失儿童纯真活泼天性?读经神圣化还真不是空穴来风,我孤陋寡闻了。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0-31 14:16 发表
关于豆豆的教育,是一个具体问题,离开这个具体的对象,讨论“王财贵读经法”就失去了靶心,显得空泛。
既然具体,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注意这个具体对象的特征。
一是豆豆的先天禀赋,一是豆豆的成长背景。 ...
原帖由 bolezp 于 2007-10-31 11:54 发表
4)小孩喜欢问问题是天性,读经而不解答他的疑问,会抹杀他的天性,象无头苍蝇乱创。可以不直接解释,但不该不回答问题。
这是全日制读经的关键问题.再也不用思考了,不用思想了,不用探究了.他们真的以为读了经, ...
原帖由 windrose2004 于 2007-10-31 11:12 发表
已经习惯了,经常上来看看。![]()
这里讨论的很热烈啊。我是不善言辞,觉得很多讨论对于理清大家的思路固然是有帮助的,但是这似乎要基于一定的实践。单纯去讨论对错恐怕没有什么意义。
我家女儿也是读经的,昨 ...
原帖由 霏霏 于 2007-11-1 12:27 发表
我不赞成解经,我觉得能给孩子解经的老师德行、学问、修养都要很高的。要不这么经典的东西怎么给孩子讲。而且最主要的孩子的阅历还不够,好些经典你讲他也不懂。易懂的你不讲她也能明白,有些经典的句子平常也能用到的。经典虽然不讲,读的那些课外书里的词有的是要讲的。不解经不代表就不思考,平常让他们动脑筋思考的事多着呢。孩子读的经典熟记于心,到了特定的环境,有些经典会让孩子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明白了,论语中一些易懂的句子我女儿就是这样悟出来的,自己运用上的。
原帖由 霏霏 于 2007-11-1 12:43 发表
孩子不提问就是不思考吗?不尽然,要不我女儿怎么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说出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等等这些话,她说完后那种一下子 ...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7-11-1 13:53 发表
希望有能力的人来回答您的问题,我晚上再来给您答复。
回答问题也要有诚意,避免疏阔和笼统,熊师一直警示后学不可轻视知识和思辨。浮在空中讲话总抠不到痒处。何益?
原帖由 霏霏 于 2007-11-1 12:27 发表
我在今年王教授来巡回演讲的时候有幸见到了先生,并且和先生在一起聊天,其中我就问先生我女儿酷爱读书至今大约读了1500本左右的故事、百科书,会不会影响读经。教授一听就笑了,说这么爱读书的孩子你障碍她干吗 ...
原帖由 霏霏 于 2007-11-1 12:27 发表
经典虽然不讲,读的那些课外书里的词有的是要讲的。
原帖由 霏霏 于 2007-11-1 12:27 发表
我认识一个没读经的孩子,数学天文地理懂得好多,爱看书,很小就会阅读了,不过跟这个孩子聊天有浮、不够深的感觉。不是自己夸女儿,看女儿再跟她聊天有深、厚的感觉。而且女儿平和的心态是我一直引以为傲的。
原帖由 hxm1125 于 2007-11-1 20:45 发表
我女儿也是九岁开始读经,今天她对我说,以前她背书不是班里最快的,现在差不多是班里最快的了。另外我女儿比以前礼貌多了,我想这应该是读经典的好处之一吧。



原帖由 newagua1 于 2007-11-7 10:59 发表
《弟子规》只有那些真正有德行的人表现出来的时候,才能感染人,但是《弟子规》本身作为规范,不能给学习者一种深远的启发。
原帖由 newagua1 于 2007-11-7 11:04 发表
汗,我来这里不久,不清楚大家对体制内教育已经讨论过多少,在jiangying先生的启发下,不小心讲了
一些体制内教育的不足。不过还是以关注读经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实施为主吧!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