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Is Asian really better than Amerian? [打印本页]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0-11 08:18
标题: Is Asian really better than Amerian?
目前在美国,到处都在谈亚裔的教育成就,称亚裔就是当年的犹太人。刚刚来的中国人,秉承儒家文化重视教育的传统价值,对孩子管得严,最后孩子上了名校,难免有些沾沾自喜,觉得“美国人那一套不行”,不太反省自己的问题。

      离波士顿20多英里的地方,有一个小镇叫阿克顿(Acton),近年涌入了大量的中国人,不仅抬高了当地房地产价格,也使当地学区成为全马萨诸塞州的第一,风头正旺。我曾碰到波士顿地区的一个中国家长,女儿钢琴弹得出众,功课优异。她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别看那个区的名次。那个名次还不是全靠咱们中国人?2005年他们高中4个上哈佛的,3个是中国孩子。那里的房价已经太高了。但咱们中国人去另外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的学区马上就会上去。”

      这番自信,当然有些事实基础。但是,我们不能不考虑到,这些中国家长,都是硕士、博士,在国内常常是最顶尖的,这样才能在出国竞争中先声夺人,最后成为美国的中产阶级。他们本身就是百里挑一、经过严格选拔的人才。其子女从遗传的智商到家庭文化条件上都非同一般。当地的白人则许多是平民百姓。这无非是以上马对下马的比赛,说服力自然要打折扣。不可轻易得出“美国人那一套不行”的结论。

  更重要的是,中西对教育的理解,自古以来就不同。中国人的教育基本就是读书,西方则从古希腊开始,就把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核心,要借体育培养孩子的品格。这种不同,经典地反映在上面提到的那个场景上:美国白人家长开车送孩子去踢足球,马路对面全停满送孩子上学后去补习班的亚裔家长的车。而许多白人家长对亚裔的最大抱怨是:我们的孩子如果和亚裔在读书上这样死拼下去,还有没有时间打球了?他们担心自己传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会因丧失。

      我们总觉得美国人过分讲求个人主义。但美国人让孩子打球,就是教育孩子怎么融入群体,并通过自己对这个群体的贡献和牺牲来赢得大家的承认。这里培养的,是领袖才能、和同伴的纽带、对集体的忠诚、对对手的尊重,乃至公平竞争、无论胜败都要维护自己的荣誉的基本道德品性。相反,亚裔关在屋子里,脱离群体,为了自己的前途苦读书,给人一种不关心别人、只顾自己的印象,难以获得别人的认同。当年美国白人对犹太人也有类似的看法。

      亚裔在美国教育、科技、商业等领域都甚有表现,但在政治上表现不佳,难以胜任公共领袖之责任,也和这种狭隘的教育有关。所以,许多亚裔孩子功课非常出众,似乎在竞争中具有绝对优势,但大学毕业工作后,却并无惊人表现。这恐怕不能全怪人家“歧视”,还是自己的教育有问题,不懂得怎么和人家“混”、怎么在公共生活中获得承认。亚裔的这些弱点,那些推崇亚裔的白人常常是看不出来的。要知道,在美国的精英教育中,通过体育培养的人格,是统治者的人格。亚裔的教育,培养的还是高级的被统治者——技术人员。亚裔要在美国主流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就首先要改革自己的教育观念,接受美国精英教育的基本价值。这样,自己文化中的传统优势才可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10-11 09:12
这文我看到过,是老虫原创吗?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0-11 09:19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10-11 09:12 发表
这文我看到过,是老虫原创吗?



没功夫去写这玩意。
国外有朋友特关注这类问题,定期给我供应资料。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10-11 09:55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10-11 09:12 发表
这文我看到过,是老虫原创吗?


不懂英文,用“亚裔学生真的比白人厉害吗”在google搜索,可以找到的。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10-11 09:55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10-11 08:18 发表
但美国人让孩子打球,就是教育孩子怎么融入群体,并通过自己对这个群体的贡献和牺牲来赢得大家的承认。这里培养的,是领袖才能、和同伴的纽带、对集体的忠诚、对对手的尊重,乃至公平竞争、无论胜败都要维护自己的荣誉的基本道德品性。


喜欢这句。

本文的一个重要观点:在体育中可以培养人格,是统治者的人格。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7-10-11 10:43
中西对教育的理解,自古以来就不同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10-11 12:41
挺有启发的文章,谢谢。

原来体育运动不光强身健体,还能习得团结协作。
作者: 羊卓雍错    时间: 2007-10-11 14:28
深刻。。。。。。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10-11 15:15
没记错的话,这是薛老头的文章
作者: mousl    时间: 2007-10-11 15:29
有道理。。。。。。。
作者: 不要笑了裘裘    时间: 2007-10-15 14:19
看过,不是老虫的原创。好像是一本《美国的精英教育》中的一段话
作者: 八根儿    时间: 2007-10-15 19:09
打球只是一方面
他们的讨论、辩论、课题作业等好像也强调协作
另外,从小的有偿劳动、义工等锻炼
无不在为娃娃将来独立做准备。。。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7-10-17 12:18
转贴的文章请加上“转贴”两字。

看来楼主对美国思维接受得还不够啊。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0-17 12:22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7-10-17 12:18 发表
转贴的文章请加上“转贴”两字。

看来楼主对美国思维接受得还不够啊。





知道往哪看吗?

his6.jpg (260.44 KB, 下载次数: 0)

his6.jpg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0-17 12:24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7-10-17 12:18 发表
转贴的文章请加上“转贴”两字。

看来楼主对美国思维接受得还不够啊。




看不清楚的还可以放大了看啊~

his7.jpg (326.47 KB, 下载次数: 0)

his7.jpg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0-17 12:45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7-10-17 12:18 发表
转贴的文章请加上“转贴”两字。

看来楼主对美国思维接受得还不够啊。





我的思想觉悟不高,革命尚未成功。

不下载不传播不非法使用那些未经授权的资源,这是你“缩小差距”
“落到自己怎么做的实处”。

同志继续努力。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7-10-17 13:10

啊,实在是不好意思。
人老了,眼花了。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0-17 13:12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7-10-17 13:10 发表

啊,实在是不好意思。
人老了,眼花了。




欣然接受!
作者: sxmsc    时间: 2007-10-17 17:18
实在是好文章.

真是惭愧,同样是体育锻炼,同样是踢球,认识上却是很大不同.儿子教练问踢球的孩子(我们是业余体校的),你们为何踢球?基本都回答锻炼身体,我儿子算憋出一句磨练意志-----估计听我说的.但私下大多数家长是因为1.增强体质 2.别空下来就看电视玩电脑.3.独生子女没有玩伴4.为了进个片外的比较好的学校.5.我们家还有个原因是不想麻烦老人接,当晚托班,也怕老人带养成学习上的坏习惯,晚点我们下班直接接回去.-------老实说先前对训练的艰苦性估计不足,也不知道要放弃和牺牲很多东西,难得的是坚持下来了.真不容易,从幼儿园大班毕业那年五月份坚持到现在,但踢球背负了那么多额外的东西,想想也挺沉重的,也不会快乐到哪去.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0-17 19:01
标题: 回复 #19 sxmsc 的帖子
Annie dillard在她的The Chase中有一断关于“游戏精神”体验的描述,可惜我在网上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大致意思是游戏也有游戏的规则,游戏也需要认真与全力以赴才能畅快淋漓。
作者: 小猪的老虎    时间: 2007-10-17 20:55
记得小时候进行体育训练,父母就一个想法能多吃点饭
作者: 懒羊羊1    时间: 2007-10-17 21:40
我很喜欢体育运动。
长跑可以锻炼人的忍耐力;打球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打桥牌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当然,也不能光锻炼身体。不然就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了。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7-10-17 21:59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10-17 19:01 发表
Annie dillard在她的The Chase中有一断关于“游戏精神”体验的描述,可惜我在网上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大致意思是游戏也有游戏的规则,游戏也需要认真与全力以赴才能畅快淋漓。


对,游戏也需要认真与全力以赴,这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认真向美国人学习的地方。美国的同龄人是认认真真地玩游戏,而在国内,特别是国家机关单位里,大家似乎更愿意游游戏戏地干工作。美国的同龄人对再简单的游戏也一本正经地遵守规则,而我们很多人却认为很多行为规则可以游戏对之。

所以,我认为教会孩子不做标示牌上不允许做的事情很重要。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0-17 22:36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7-10-17 21:59 发表


所以,我认为教会孩子不做标示牌上不允许做的事情很重要。





我不知道你这样做能不能缩小与老美的差距。
但似乎却与国人差距加大了。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7-10-17 22:50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10-17 22:36 发表





我不知道你这样做能不能缩小与老美的差距。
但似乎却与国人差距加大了。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这一点了,所以我相信等我儿子长大成人,他在这方面会有许多志同道合者。越来越多的人站在路边等绿灯亮就是最好的例子。
作者: sxmsc    时间: 2007-10-18 08:58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10-17 19:01 发表
Annie dillard在她的The Chase中有一断关于“游戏精神”体验的描述,可惜我在网上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大致意思是游戏也有游戏的规则,游戏也需要认真与全力以赴才能畅快淋漓。


在国内无论是体育\音乐\英语还是奥数走的道路都是竞赛和考级,孩子们都成了竞赛和考级的机器,也许是认真与全力以赴地,但却是筋疲力尽,缺乏热爱,激情与娱乐这些"游戏精神"的体验,惟有取得成绩的那一刻才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