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的人,家里孩子多,事情也就多,公公婆婆,帮了这家帮不了那家。
那个时候家里穷,应该说整个社会都不富裕,个人的营养跟不上,孩子满月后就马上上班了。养孩子、上班,再加上营养不良,弄得自己整一个黄脸婆。
家里经济条件不富裕,根本请不起保姆,什么活都得自己干。白天还要上班,所有的家务活基本上都要挤到晚上或休息天来做,真正能休息的时间很少。
孩子小的时候,只要能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就已经很不错了。
对孩子的教育意识也很淡薄,一方面我们自身没有很多知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当时的大环境造成的。
那时,大家都在为着吃饱饭、穿暖衣而奔波,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去想着怎样培养孩子的事。而且,当时也没有什么培训班之类的教学场所,家教也没有流行。所以,即使我们想培养孩子,也没有那个环境。
那时在家长眼里,长辈永远是长辈,孩子永远是孩子,有些事孩子根本不会懂,没必要跟他说!我们那时候一直摆着一副家长的威严,孩子跟我们说个话都有点害怕,心里有些什么事也不愿跟我们说,我们也不会主动跟他交流,所以,孩子现在的性格也有点内向。
我从小就觉得跟妈妈在一起不自由,羞于跟妈妈交流,也不想让她知道我的心事。所以,我现在极其注意自己的每一个举动和对女儿说的每一句话。我从来不打击她,因为怕伤害她。从来不拿别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做比较,也很少关注她学习上面的事情。我对她没有要求,所以她没有压力,很快乐。
我的女儿有绝对的自由,我让她自己选择喜欢做的事情,让她尽情地玩。每个人都想要快乐,我自己没能很好的体验,但我会尽最大的努力让我的孩子快乐每一天。
我其实想得很简单,我就成为孩子的朋友,想做一个非常温柔,非常理解,能给孩子非常宽松快乐的成长空间的母亲,我和他应该是平等的,他可以和我一起讨论任何问题。
我的母亲是个很善良很朴实的人,但是她不理解我。我小时侯喜欢唱歌,每次上完音乐课回到家里,都兴冲冲地唱给妈妈听,可是她们老开玩笑似地说我唱歌跑调,那时侯她们不会意识到幼小的孩子自尊心其实是很强的,我从此不再唱歌了。现在,我对儿子就不这样,一件事情哪怕他真的做得不好,我也会鼓励他继续努力。
我爸爸妈妈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他们看不惯我老是以商量的语气跟孩子说话。我的观点是:“打骂孩子是父母无能的表现。”我的儿子,从小到大就没有被打的恐惧感,如果他做错了,我们就会开一个小型讨论会,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直到辩论出谁对谁错,这个时候,他基本上也就心服口服了。
科学胜过经验
投资情商胜过智商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