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语言的学习与概念的学习 [打印本页]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9-25 13:40
标题: 语言的学习与概念的学习
语言的学习与概念的学习其实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语言很大程度就是概念。在国外看到的语言教学,很大一部分是讲概念。
概念讲通了,作文就好写了。

国内的语言教育没有把概念的教学放在重要位置。所以学会了写字,也读了一些课文,
可一到写作就发愁。尤其是写一些表述观点的文字。

大多数孩子写作基本上是凭语感,语言天赋好的还能应付,天赋差的基本只能写流水帐。

外国人把概念作文语言学习的重要部分,所以很重视语言的反义,同义等等。
shurley english提出的一个口号就是从来不孤立的教概念。
每个概念的类属,同义,反义等等都讲得清清楚楚。

而看我们的课本。三年级讲了开阔这个词,狭隘这个词可能到六年级才讲到。
中国语文教育为什么效率差?原因点点滴滴中。这里说的仅是一例。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9-25 14:06
概念的学习?名词解释?
有时候知道概念是什么意思,但缺乏的是表述概念、总结概括的能力,这些对二三年级的孩子要求可能高一些。

对于同义词、反义词的学习,倒是二年级开始就有了,除了必修的生字表,还有认字表,还有老师给印发的一些多音字表,给归类的一些同义词表,AABB字表------是语文老师给了一些超出课文的一些学习内容。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9-25 14:19
标题: 回复 #1 education2008 的帖子
提倡读经?

没有读过《笠翁对韵》、《声韵启蒙》?要推广一下?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25 14:20
我l又来捣乱了

我个人认为是汉语和英语语言上的差距造成的.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反古代的八股反得太彻底.现在小学生都在写新概念作文去了.八股文都不会写了.以至于长大后不会写论文(论文实际就是8股文).只会想我们这样在论坛上发表这样的形散神也散的散文.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9-25 15:04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9-25 13:40 发表
大多数孩子写作基本上是凭语感,语言天赋好的还能应付,天赋差的基本只能写流水帐。




确实是这样。
我就是一直这样写东西的。
写作的章法还是ESL老师教的,结果让我陷入了英语写作的狂热。
虫子在芝的老师很明白地教了“议论文”的写法,topic-reason-supporting evidence,我觉得这其实在教孩子思考,以及整理思考的方法。
自己觉得虫子老师教的东西让我非常受用。也许是我不走运,我念高中的时候没老师说得这么明白,当时论点论据论证这玩意还是朦朦胧胧的。但似乎这也不影响写作,好象老师并不在乎说理说得是否透,论点论据论证间逻辑是否成立。总之一篇文章写下来,只要自己感觉顺和爽的,十有八九是会被老师当众宣读的。其实除了自己得意外,文章好在哪自己并不清楚。更重要的是这不影响在高考作文中拿高分。
回想起来,那种写作的状态不象是用脑子,倒象是用肾上腺素或内啡肽,靠的是本能。

你的概念学习之说我还不理解。
但中国的语文老师很注重“好词好句”“词汇积累”这种事。
为了积累词汇,接触一个新词,顺便把它的近义词与反义词拎出来,就是积累词汇方便可行的方法。
之所以没做到,我觉得整就一个“乱”字,没章法。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7-9-25 15:10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9-25 14:20 发表
我l又来捣乱了

我个人认为是汉语和英语语言上的差距造成的.



强烈赞同。
中文里六年级才学“狭隘”,但二看级可就学了“狭窄”,也有可能到初中才学“闭塞”呢。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9-25 15:12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9-25 14:06 发表
概念的学习?名词解释?
有时候知道概念是什么意思,但缺乏的是表述概念、总结概括的能力,这些对二三年级的孩子要求可能高一些。

对于同义词、反义词的学习,倒是二年级开始就有了,除了必修的生字表,还 ...


不成系统。
跟我说的不是一个意思。
作者: 三宝妈    时间: 2007-9-25 15:12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9-25 13:40 发表
语言的学习与概念的学习其实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语言很大程度就是概念。在国外看到的语言教学,很大一部分是讲概念。
概念讲通了,作文就好写了。

国内的语言教育没有把概念的教学放在重要位置。所以学会了 ...



昨天,女儿问写诗难不难?
妈说不难:押韵、对仗...
              太阳出来了!
              红彤彤的太阳跳出来了!就更好。
后来我找出3年前买的《声韵启蒙》念了几段,发现天对地、云对雨.....
古诗还是好,有韵味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7-9-25 15:13
topic-reason-supporting evidence
论点-论据-论证

初三讲的。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9-25 15:20
我们是以课文为中心组织语言教学。这样就没法把同义词,反义词以及词语的类属(如情感,动作,建筑类,游戏……等等)放到一起教。而国外(不全是,为了表述方便权且这么说)是以概念为中心组织教学,就容易把这些词组织在一起。

国外流行主题教学。就是在一个主题下把一大堆相关的词集中在一起。这的确是事半功倍的好办法。其实我们学英语时往往用的这种方法。

差别不在于两种语言的问题。而是教材编纂者的习惯和编辑思想。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9-25 15:25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7-9-25 15:13 发表
topic-reason-supporting evidence
论点-论据-论证

初三讲的。





不好意思,论点-论据-论证,从中学到现在我都不太清楚。
特别是“论证”,唯一清楚的就是它不是一个东西,而是一个虚玩意。
但topic-reason-supporting evidence 却是一目了然,非常清楚,三年级的孩子都可以掌握得很好。

另外,您认为supporting evidence 就是“论证”吗?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9-25 15:28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9-25 15:20 发表
差别不在于两种语言的问题。而是教材编纂者的习惯和编辑思想。



可能还是基础研究工作的欠缺。
可能没有研究资源证明哪种方式会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这个我是瞎猜,你是搞教育技术研究的,内里的情况知道得更多。
我好奇,能否透露一点,一种教材推出来都会经过怎样的过程?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25 15:30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9-25 15:20 发表
我们是以课文为中心组织语言教学。这样就没法把同义词,反义词以及词语的类属(如情感,动作,建筑类,游戏……等等)放到一起教。而国外(不全是,为了表述方便权且这么说)是以概念为中心组织教学,就容易把这 ...


这样说好理解一些.
其实幼儿园的教材就是这么编的.小学反而倒退了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25 15:35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9-25 15:25 发表





不好意思,论点-论据-论证,从中学到现在我都不太清楚。
特别是“论证”,唯一清楚的就是它不是一个东西,而是一个虚玩意。
但topic-reason-supporting evidence 却是一目了然,非常清楚,三年级 ...


论证实际就是逻辑.
我们的教学中逻辑差了一块.

考MBA才要逻辑.而且逻辑分量很重.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9-25 15:40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9-25 15:30 发表


这样说好理解一些.
其实幼儿园的教材就是这么编的.小学反而倒退了




哈哈,幼儿园倒还容易接受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小学就不容易了。
从这个角度,小学是比幼儿园倒退了。
你拿小学艺术教材和一些幼儿园或亲子园的主题活动设计来比较一下。同样的围绕某个主题把美术、音乐等教学任务揉进去,但小学的深度未必高多少,但有趣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却大大降低。而且,因为小学的老师可能是音乐专业或音乐师范毕业,他们顾得上音乐这块,美术那块就没办法。反而比不上幼儿园的幼师,虽然学历和文化不高,但确实能弹会唱,能写会画,真的能把主题教学这块带起来。

亲子园——幼儿园——小学
那是一个比一个倒退。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7-9-25 15:43
另外,您认为supporting evidence 就是“论证”吗?

不完全是,但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样理解也可以吧,等长大了,自然知道该加些什么了。

而且,有些事情是找不到supporting evidence的,难道就不写了?再有,美国人比较擅长于找出supporting evidence来给大家制造假象,从语法和逻辑上来讲无懈可击,但对人的误导也很厉害,举个简单的例子:

美国有段时间有大量的报道说是中国因为独生子女政策,许多人生了女儿后扔到开水里烫死,扔到河里淹死。。。总之,很多办法。这些报道的结果是大量美国的中产阶级人士到中国领养孩子时只领养女孩。他们的supporting evidence都是事实,但反映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吗?没有,因为中国还有更多的人无论得到男孩女孩都宝贝着、爱护着。但他们的报导让所有没有到过中国或者来过中国但不愿意用自己的眼睛看中国的人觉得中国落后、贫穷、愚昧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程度,也认为中国人残忍到令人发指的程度。这是中国的事实吗?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9-25 15:45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9-25 15:28 发表



可能还是基础研究工作的欠缺。
可能没有研究资源证明哪种方式会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这个我是瞎猜,你是搞教育技术研究的,内里的情况知道得更多。
我好奇,能否透露一点,一种教材推出来都会经过怎样 ...


中国的教材编纂缺乏科学性。原因可以参考中国足协的一些做法。

美国的教材编纂是相当科学的。从200多年起就沿着
佩斯泰罗齐教学心理化的思路过来了。教材的编纂都严格按照孩子的心理成长
的规律来。让教学与孩子的生活结合起来。避免抽象,费解,强调直观。

200多年了,大浪淘沙,效率差的逐渐被淘汰。我们的教材还是道德教化挂帅,科学与人性靠边站。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9-25 15:54
中国学生考过GRE,GMAT才会明白什么是“论证”。
中国教育缺这块。

不过说实话,没法教。因为一教思想就乱了。前些日子我不是评了一篇梁启超的文章吗?
如果按照美式的论证方法剖析这篇文章,这文章简直漏洞百出,无数逻辑错误。
梁的文章只是一例,其他的那些范文呢?基本都是禁不住推敲的。

所以中国教育的问题到根子上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是xx问题。

jiangying说的也许是对的。不懂逻辑又有什么关系?太懂逻辑在目前的社会机制下也许是很让人讨厌的。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9-25 15:56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7-9-25 15:43 发表
另外,您认为supporting evidence 就是“论证”吗?

不完全是,但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样理解也可以吧,等长大了,自然知道该加些什么了。

而且,有些事情是找不到supporting evidence的,难道就不写了?再 ...




你下面那个supporting evidence 对你的topic 没有起到supporting 的作用。
相反,你的例子对这种写作方法是一个很好肯定。那篇文章不仅能够自圆其说,而且能说服别人相信并采取行动。

supporting evidence,不仅是要evidence,而且还要有supporting的关系。
evidence的种类很多,并不仅仅数据实例。。。

其实,这个结构,非常非常有用,并不仅仅是议论文的。嘿嘿~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25 15:56
标题: 请问老虫
看过一些关于美国学生作文的文章.

大意是,美国作文要求按照一定的8股格式写,只要满足了这个格式,基本上就及格了,至于topic-reason-supporting evidence 是否正确,严谨.只是关系到能否得高分.而想我们这样的所谓新概念作文,基本不在考试中用.

是这样的吗?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9-25 15:58
这应该还是两种语言的不同造成的,汉语是象形文字,英语是拼音文字;汉语的字,有着形象和意像,只要会认,它就能望文生义,包含了概念。。。而英语,它只代表一个音,会读了,但你肯定不能知道它的意思,所以要再学概念。。。
  就如老虫说到的“论证”,望文就能生义,就代表了你议论的逻辑,你的证明过程。。。。
   两位对英语的推崇,估计和鲁迅想到一块去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还是喜欢不要专门了解概念的汉字。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9-25 16:02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9-25 15:56 发表
看过一些关于美国学生作文的文章.

大意是,美国作文要求按照一定的8股格式写,只要满足了这个格式,基本上就及格了,至于topic-reason-supporting evidence 是否正确,严谨.只是关系到能否得高分.而想我们这样的所 ...


在美国,及格是很低的标准吧。
具体标准可参考GRE的AW的评分标准。AW得高分还是很容易的。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25 16:09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9-25 15:54 发表
中国学生考过GRE,GMAT才会明白什么是“论证”。
中国教育缺这块。

不过说实话,没法教。因为一教思想就乱了。前些日子我不是评了一篇梁启超的文章吗?
如果按照美式的论证方法剖析这篇文章,这文章简直漏洞 ...


你在误解我的意思

小说,逻辑差点没关系,议论文不行.

我一直认为高考应该开设逻辑考试.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背多分得高分的可能性,让真正的高智商中学生成为高分主力.逻辑靠背是背不出来的.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9-25 16:09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9-25 15:56 发表
看过一些关于美国学生作文的文章.

大意是,美国作文要求按照一定的8股格式写,只要满足了这个格式,基本上就及格了,至于topic-reason-supporting evidence 是否正确,严谨.只是关系到能否得高分.而想我们这样的所 ...




负责任地说:不知道。
我没有走遍整个美国,我的经验只在于我的孩子和我自己的学习经历。我连新概念作文咋个新概念法也不知道。

但不负责任地推测一下:
我的历史研究项目,老师严格要求格式,强调introduction 、conclusion之类,但重点还是citation格式。他声称,只要格式对,就可以及格,高分与不高分则看其它。
我的写作考试,据我的感觉,“格式”也要求,但更重要的看实质。如果拿两篇格式没问题的文章,文彩飞扬,寓意深刻的肯定得分要高。
虫子的作文曾被她的老师贴到墙上去,听过老师的评点,她非常强调格式的运用,topic-reason-supporting,还有transition paragraph,这是对三年级孩子的要求。
至于中学生的要求怎样,我不清楚。但你说的情况是有可能的。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7-9-25 16:10
论点:topic-reason-supporting evidence并不十分好
论据:美国人常用此骗人
论证:举例说明美国人是怎么用此骗人的。 美国有段时间有大量的报道说是中国因为独生子女政策,许多人生了女儿后扔到开水里烫死,扔到河里淹死。。。总之,很多办法。这些报道的结果是大量美国的中产阶级人士到中国领养孩子时只领养女孩。他们的supporting evidence都是事实,但反映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吗?没有,因为中国还有更多的人无论得到男孩女孩都宝贝着、爱护着。但他们的报导让所有没有到过中国或者来过中国但不愿意用自己的眼睛看中国的人觉得中国落后、贫穷、愚昧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程度,也认为中国人残忍到令人发指的程度。这是中国的事实吗?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25 16:19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9-25 16:09 发表




负责任地说:不知道。
我没有走遍整个美国,我的经验只在于我的孩子和我自己的学习经历。我连新概念作文咋个新概念法也不知道。

但不负责任地推测一下:
我的历史研究项目,老师严格要求格式,强调 ...


这么来说,已经是从不同渠道得到同样的信息,基本可以认为美国的作文和古代的8股有相同之处.

无严格逻辑关系推导.现在学生作文能力不行,成人论文能力不行,是反8股过头的不良反应.

另现在很多高考作文争论很大,也是因为无严格标准造成.

结论:在中小学应该加强8股训练,考试作文中的"除诗歌外题材不限"也应相应修改.新概念作文不应作为考试参考.

不过这样也有问题,现在的应试教育不支持考试外的创作,两难呀.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9-25 16:19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9-25 16:09 发表


你在误解我的意思

小说,逻辑差点没关系,议论文不行.

我一直认为高考应该开设逻辑考试.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背多分得高分的可能性,让真正的高智商中学生成为高分主力.逻辑靠背是背不出来的.




逻辑课好象更能提供逻辑分析的工具,当然也能强调注重逻辑的观念。
但若是逻辑素养,好象还是要在实战中磨。
其实写文章真是能磨炼逻辑的。但问题咱们的评价尺度不在这里。
我的印象中好象老师更注意语病、词汇,以及文字的美感,逻辑这里,好象他也不太在行呢。

我这印象可能有失偏颇。过去当律师的时候,每办离婚案,最怕对方的代理人是“老师”(那年头律师素质不高,经常有老师去当兼职律师的)。这种代理人经常是不着边际热血澎湃地讲一大堆,你和他讲逻辑根本就讲不通,被他缠死,烦死!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9-25 16:19
标题: 回复 #17 education2008 的帖子
不会忘了在什么地了吧?

学习一下:


聋校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浅析



湖北省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王强



摘要 聋校语文课的教学目的既要进行语文的训练,又要进行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德育因素的渗透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是语文教学本身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目前教育形势发展的一种迫切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应遵循什么原则呢?有些什么方法呢?及要实施什么方面的德育内容呢?下面就我个人的想法,与大家一同探讨。

关键词 聋校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应遵循的原则

  1.渗透性原则

  渗透性原则又称为隐形教育。人们常说:“文以载道”,聋校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课文的字里行间蕴含着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渗透性,所以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必须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人物、事件、景物来实现。例如《周总理的睡衣》,课文紧紧围绕睡衣加以叙述,通过讲周总理的睡衣上已有好几个补丁,七十多岁的邓奶奶还在给周总理补睡衣,说明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又通过讲年轻护士手捧睡衣,感动得眼睛湿润了,表明年轻一代对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作风十分敬佩,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对课文的内容给以分析、讲解,让学生学习周总理、邓奶奶艰苦朴素的精神。

  2.概括性原则

  语言文字中渗透着德育因素,有一些并不明显,我们应在引导学生理解的过程中加以概括。在词语的运用中,我们应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概括,如“喜欢与讨厌”“美丽的与丑陋的”。

  课文的主题是进行德育的重要因素,主题的概括过程实际上是语文学习、思维训练与德育结合的过程,特别是那些思想内容深刻的课文尤其需要概括。例如《莹莹长大了》教育学生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事。《奶奶,您吃》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尊敬老人的习惯。

  3.准确性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能否进行成功的德育教育,首先取决于教材德育因素把握的准确度。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深钻教材,充分发挥教材德育作用。

  教材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凭借,在正确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把握其德育因素的重要性。如《王冕学画》《聪明的华陀》这类赞扬人物的课文,要准确把握课文德育因素。王冕是通过自己的勤奋的学习才成为画家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华陀通过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才把两只相斗的羊分开,教师要通过此事教育学生遇事要动脑筋。

  聋校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处于表面、简单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学习《谁勇敢》的课文时,课文讲述的到底是小松勇敢,还是小勇勇敢呢?马蜂窝是小松捅下来的,马蜂炸了窝,飞出来蜇人,他只顾自己抱着脑袋跑,看见明明哭了他也不管,这不是勇敢。而小勇呢?他为了保护明明,扑打马蜂时被马蜂蜇了。在危险的时候,他不顾自己,保护小朋友,是真正的勇敢,所以大家都说他勇敢。

  聋校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德育因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把德育因素与学生的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受到行为习惯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如《不要乱扔果皮》《我自己做》《帮助李奶奶大扫除》等。


二、语文课实施德育的方法

  1.正面析理法。有的课文的内容就是极好的德育教育题材,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充分的对学生渗透,联系学生实际,从正面给学生分析道理。如《奶奶,您好》教育了学生应养成尊敬老人的好品质。

  2.潜移默化法。讲授山水课文,能使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性情,美化灵魂,并以此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家乡的高尚情操。如《我的家乡》讲述了我美丽的家乡,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热爱家乡的教育。

  3.寓教于乐法。语文课进行德育渗透,决不能板起面孔,训教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等特征,创造出快乐有趣的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受德育熏陶。《好朋友》在教学时,老师可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不是像严良和陆英俊一样,让学生对内容进行表演,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接受了教育。

  4.实践活动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指导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更好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以获得教育效果的方法。例如《帮助李奶奶大扫除》教育学生帮助、尊敬老人,在生活中,也应该这么做。

三、语文课中的德育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其主渠道,语文学科是其主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2)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明。(4)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英雄人物。(5)教育学生知道祖国的过去,热爱祖国的现在,开创祖国的未来。例如课文《天安门前看国旗》《北京天安门》《小八路》《补丁》。

  2.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指以增强民族意识、民族责任感和振奋民族精神为中心,传授国情知识为内容的教育。语文课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有机地加以渗透,发挥感染、陶冶作用。我国历史悠久,国情非常复杂,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内容相当丰富。为此我们应深入钻研,理解和反复推敲《纲要》(请讲明是哪一个纲要)和教材,正确理解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将“渗透”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例如,课文《赛场上升起五星红旗》《长城故宫》《红绿灯人民警察》《大熊猫》等。

  3.民族精神教育

  弘扬和培养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是学校教育的义务。语文教材中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极其丰富。如强烈的爱国情感、高尚的人格、积极的进取精神、酷爱自由的思想、勇于抗暴的品格等。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中,形成了以自强不息、不畏强暴、英勇奋斗、从不屈服于外来压迫的民族精神为核心的优秀文化传统,铸成了我们的民族的伟大精神品格,造就了千千万万民族的脊梁。我们语文教学有责任以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品格,造就出一大批民族新一代的脊梁,使我们的民族发放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灿烂的异彩。例如,课文《飞机遇险的时候》、《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4.革命英雄人物榜样教育

  语文课本里描写了许许多多的革命英雄人物,他们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悲壮,可歌可泣。教师在授课时,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手段,让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再现,让革命者的豪言壮语再震神威,让先烈的崇高思想再闪光,达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目的。例如,课文《狼牙山五壮士》。

  5.审美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纳》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但要靠教师去认识、去感受、去利用、去创造。要加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来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体验汉字美、书法美。(2)理解和感受语言美。(3)进行语言美的教育。例如,《我的爱乡》《春天来了》《到海边去》《迷人的天山牧场》《桂林山水》等课文。

  6.健康人格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不断促进人的发展与完善。语文学科工具性、思想性、综合性的特点,使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人格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些心理特征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兴趣、爱好、倾向性等。课堂教学是语文活动的主体,也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主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效地渗透人格教育,教师必须要准确地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人格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健康的人格教育。在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意境,以情动人。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才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引起共鸣。还要注意找准突破口,找准突破口,也就是找到了语文教学与人格教育的最佳切合点,只有找到这个点,渗透才能得以顺利实现。教师要善于从纷纭复杂的语文教学现象中,敏锐地发现这个最佳切合点,将人格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例如,课文《诚实的孩子》《好朋友》和《奶奶您好》。

  7.“五心”教育

  “五心”即:爱心、关心、忠心、虚心、信心。“五心”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此为契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完成“五心”教育的任务。在语文教学中,要选准最佳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联系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要注意情感体验,以情理动人。“五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德育活动。它是一种潜移默化而又实实在在的教育、影响。在今后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把“五心”教育放在首位,使“五心”教育与社会实际需要接轨,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例如,课文《我选我》《送雨衣》《帮助李奶奶大扫除》等。

  总之,“教无定法”,语文课渗透德育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思想实际及国际国内 的形势,采取灵活的方式渗透德育。我们既反对“硬贴式”(牵强附会),又反对“游离式”(各不相干)的渗透,我们崇尚的是“水乳交融”式。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方法,联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德育渗透。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25 16:22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9-25 16:19 发表




逻辑课好象更能提供逻辑分析的工具,当然也能强调注重逻辑的观念。
但若是逻辑素养,好象还是要在实战中磨。
其实写文章真是能磨炼逻辑的。但问题咱们的评价尺度不在这里。
我的印象中好象老师更注意 ...



逻辑是基础,现在基础的没地方学.
实战的除了初中的几何证明和一些议论文也没地方练.如果整体教育不提供,咱只有自己在家里给孩子上逻辑课了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9-25 16:26
俺们的语文很沉重,俺们读经的XDJM更沉重,外在的环境很重要,慢慢来,辩子才剪了不到一百年还能怎么样?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9-25 16:28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9-25 16:19 发表


这么来说,已经是从不同渠道得到同样的信息,基本可以认为美国的作文和古代的8股有相同之处.

无严格逻辑关系推导.现在学生作文能力不行,成人论文能力不行,是反8股过头的不良反应.

另现在很多高 ...




八股文咋样我不知道,因此不敢往那方面推责任。
我仍是猜是基础研究工作的缺失。总结我们的语言规律,总结写作规律,总结各科教学规律。。。。
缺少这些资源支撑。

又是资源问题。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25 16:33
标题: 回复 #31 dawnch 的帖子
资源,又是资源..........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25 16:37
原帖由 klcz2002 于 2007-9-25 16:26 发表
俺们的语文很沉重,俺们读经的XDJM更沉重,外在的环境很重要,慢慢来,辩子才剪了不到一百年还能怎么样?


我们的独子政策更沉重.

要是每家都有10个8个孩子.

谁TMD的有空在这里假大空的讨论这些几千年都没扯清楚的问题.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9-25 16:38
标题: 回复 #31 dawnch 的帖子
不是资源的问题, 有课题有人, 限制太多了, 不着调的东西能活吗?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9-25 20:30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9-25 15:12 发表

不成系统。
跟我说的不是一个意思。


谢谢小易老师的评语。

我每天的作业是要回复N个贴,有时真是糊弄着完成;对小易老师的这贴,再着急也还认真看了,没想到还是跑题了。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9-25 21:08
当初学说话的时候
好象不知道什么是概念,什么是语言
让你们这么一讨论
我倒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得先琢磨一下哪个是概念,哪个算语言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9-25 21:23
说话是口语系统;
概念是书面语系统。书面语系统与口语系统很多情况下是分离的。
尤其是讲道理,做学问的时候,不懂逻辑寸步难行。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7-9-25 21:44
学习一下.....................................
作者: wlj181    时间: 2007-9-26 05:07
标题: 回复 #21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也不能不承认,我们的孩子这么累,很大程度上是象形文字惹的祸,如果是拼音文字,至少没那么多作业要抄。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7-9-26 12:58
国内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忽略了很多东西,不只是在语文上体现,在教知识的时候,缺少思维方式和方法的训练,这部分的内容从来都是靠孩子自己摸索的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7-9-26 13:15
还有一个目的上的差异,国外写作强调的是其交际价值,重视写作的使用性,让学生认识到文字是交际的工具,写作是为了更有效的交流,分享观点,把自己的观点和体验转化为文字以便交流是写作的基本功能。

而国人的写作训练对自我表达这方面很不重视,而以背诵别人的东西和概述他人的观点为主。总之整个过程都没有为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留下足够的位置。

语文的4个方面:口语、阅读、写作、语法和修辞,很多能力都被忽略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反映的是诸多能力乃至综合素质,比如应变能力、逻辑思维、心理素质、文化底蕴等更深层次的内涵。

英文学习就特别反映了国人语言教学目的性缺陷太大,无论外语和母语,工具性和交际性是首要目的
作者: fhyhwb1    时间: 2007-9-26 20:31
国内小学生作文以叙事文为主,国外以议论文(估计国外没有这个提法,根据形式按国内的套),所以国内对修辞、形容词更重视,国外对逻辑更重视。
  至于这两种方式在日后的工作中哪个更有用?还是跟工作岗位、写作目的有关系,如果是写信写小说写散文,肯定前者有用;如果是写可行性报告、提案方案之类的,肯定是后者有用。
  从前国人提倡宁静淡薄,文人一起聚会写诗,归隐的人,都是世人敬仰的对象;现在商业化的氛围越来越浓,用到的报告大多接近议论文,国内教育文本形式就没了优势。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7-9-26 21:07
希望这一楼能继续讨论下去...................
作者: 八根儿    时间: 2007-9-26 21:16
此楼甚好,我很欣慰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7-9-27 14:07
这楼的讨论我突然想到,如果按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目的来指导孩子作文,应试问题是不是也就解决了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9-27 16:04
原帖由 梦幻妖精 于 2007-9-27 14:07 发表
这楼的讨论我突然想到,如果按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目的来指导孩子作文,应试问题是不是也就解决了


不明白。请详细说说。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7-9-27 17:28
只是突然想到的,我家小朋友上一年级,我觉得1年级的大纲还是比较实用的,要求孩子能写1句完整的话,比如看图说话,要求能把自己看图后的想法说清楚。如果在作文上也一直指导孩子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为目的,语法和修辞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即便是对付应试作文,这种能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也不会得低分的。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27 17:41
原帖由 梦幻妖精 于 2007-9-27 17:28 发表
只是突然想到的,我家小朋友上一年级,我觉得1年级的大纲还是比较实用的,要求孩子能写1句完整的话,比如看图说话,要求能把自己看图后的想法说清楚。如果在作文上也一直指导孩子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为目的,语法和 ...


20多年前,一年级也是这样要求的。
要坚持,不容易。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