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谈谈小学课本的编辑思路 [打印本页]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9-19 23:15
标题: 谈谈小学课本的编辑思路
仔细阅读了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感觉很不好。
这不像是语文课本,像是小学版的《读者》杂志,
里面的每个课文几乎都要讲一个道理,而且这些道理都拐着弯,
大人文化水平低一些都难以理解,更别说孩子了。

这不是语文课,是励志课,是寓言课,是中学生的文学创作入门课。
里面的所有文字,都不是儿童的语言,你能感觉到那是一些学究歪着脑袋
想出来的怎样教育孩子的文字。是完完全全的成人化的思维和语言。

这样的教学效果即使是从思想品德教育的角度效率也是比较低的,
因为不是直接跟孩子讲道理,还要绕很多弯子。绕弯子,抽象思考
那是中学以后的时期,让小学生做这种深度思维工作是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的。
作者: Xiubor    时间: 2007-9-20 00:11
那你编一个课本吧。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9-20 01:11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9-19 23:15 发表

是中学生的文学创作入门课。

...




不理解您这点意思。

我还是觉得国内小学生的课本:
思想苍白——是洗脑课,还非得在文字上玩机灵,以为裹了糖衣就好了。殊不知没有真实的情感投入,怎么弄都很难看。
文字幼稚——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也阻碍了孩子写作能力发展。
以上两点加在一起,没有味道,没有回味,那就是乏味。
在学生写作方面的影响是:语言幼稚,没有自己的思想。

以前和女儿一起看原版的Sarah, Plain and Tall ,中文名叫《又高又丑的莎拉》,我女儿极其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虽然是儿童文学作品,但创作严谨,文字却既不矮化,也不儿化,无论老少,均可以从其平实、细腻的文笔中得到悠长的回味。
在我所看到的美国的儿童文学作品——限定一下:儿童独立文字阅读书籍——基本都有这个特点。他们的阅读教材,至少在我接触到的,也是这样。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9-20 09:01
课本与阅读材料应该是两回事。
阅读材料可以超出孩子的理解能力,作为泛读,潜移默化。
而课本就不能超出孩子的理解能力,因为他是基本功,是根本,是基础。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7-9-20 09:47
不知道楼主家孩子用的是什么版本的教材?

我家的用的是北师大版的,每学期他拿到新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完所有的课文,然后再评出他最喜欢的课文,通常都会有3-5篇。但随着老师的讲授,他的喜好也会有些小的变化,他自己说是认识更深刻了。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9-20 10:07
现在的小学课本不知道,反正我以前学的时候确实不咋地.

同意老虫的. 语文课本好象洗脑.作文更是逼孩子说谎.

我希望语文课能做到:
教孩子能清楚明白/语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孩子能体会语言之美,文字之美,思想之美.
能启发孩子独立思考.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9-20 10:21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7-9-20 09:47 发表
不知道楼主家孩子用的是什么版本的教材?

我家的用的是北师大版的,每学期他拿到新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完所有的课文,然后再评出他最喜欢的课文,通常都会有3-5篇。但随着老师的讲授,他的喜好也会有些小的 ...


你的孩子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聪明得多。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7-9-20 12:06
我通常不评价孩子的语文课本

我家小朋友上学第1周回来说:今天老师讲了笔画,勾都有那么多种,竖勾,斜勾,卧勾。。。。好神奇啊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9-20 12:29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9-20 09:01 发表
课本与阅读材料应该是两回事。
阅读材料可以超出孩子的理解能力,作为泛读,潜移默化。
而课本就不能超出孩子的理解能力,因为他是基本功,是根本,是基础。




我讲的就是孩子的课本。
孩子在美国使用的“语文”课本有两个,
一个是语法(English),都是讲语法现象,基本无文章可读。
第二个是阅读课本(Reading),里面的课文全部是从很成熟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截选来出来的。

高品质的输出就需要有高品质的输入。
你输入的净是假大空的东西,出来的东西会是什么?

理解力的问题,我真是很惊讶你对孩子理解力的评估。
现在的语文课本不是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而是对孩子的能力、品味、趣味远远地估计不足。
它所供给的养份远远不够孩子成长的需要。

基本功,我真觉得我很盲,请您说说我们的语文教材设计了怎个样的基本功训练体系?
识字训练体系,从拼音到字,这算比较清晰的。
写字训练体系,苏教版的有一点,但在课堂上的落实的效果似乎看不到。
阅读训练体系,基本没有,全是老师自己安排的,而且阅读量非常小,阅读的资源档次也不高。
写作训练体系,杂乱无章。
语法训练体系,散乱。课本上没有,老师课堂上讲的都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可能是教学大纲里的),考试内容里也有。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9-20 12:37
我认为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这个基本功。小学的孩子起码写出文从字顺的东西来。

至于文学,思想修养这个层面,小学语文课不是主要要抓的。可以作为阅读材料。
从我的角度,这种阅读材料不能叫做课本吧。当然,这么叫也无所谓,只是不是我所说的那个意义上的课本。
我心目中的语文课本多少跟你说的“一个是语法(English),都是讲语法现象,基本无文章可读”这个意义上的课本类似。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9-20 13:21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9-20 12:37 发表
我认为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这个基本功。小学的孩子起码写出文从字顺的东西来。

至于文学,思想修养这个层面,小学语文课不是主要要抓的。可以作为阅读材料。
从我的角度,这种阅读材料不能叫做课本吧。当 ...




要做到“文从字顺”,以我很粗鄙的看法,需要信息量的堆积,所谓厚积薄发。
光学语法是写不出来的。

我们这里的教育局,花了多少年才提出一个实验班的口号:八岁能读会写。
英语比不上人家就算了,结果连自己的母语教育也还落后!


那种纯粹的语法课本,我也认同课本似乎该那个样子。
可我也奇怪,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材没有一本正而八经的语法教材?就算考试大纲里有的语法知识点,为什么不明明白白地写在教材中,而非得藏在教师用书里?

我听说,中国没有属于自己的语法体系,现有的那套都是抄英文的。
呵呵~

看来我们的基础研究工作缺的真不是一点点啊!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7-9-20 13:39
我听说,中国没有属于自己的语法体系,现有的那套都是抄英文的。

我也听很多人说过,好象看起来也是哈。

我们的教育体系一直把教育和教学既没有截然分开,也没有各谐统一,这大概就是小学语文课本出现这种集语法教学、品质教育于一体的原因吧。不过想想这和我国历来的学校教育是一样的,从以前的太子学堂到个人私塾都是把学知识和学做人放一块儿的,要改变还是有些难。

不过我想让孩子在学语法的时候也接受些思想教育也没什么不好,更何况现行的很多课本里除了大而空的道道外,还是有些培养闲情逸致的东西,这些对孩子的一生其实是很有好处的。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7-9-20 13:41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9-20 10:21 发表


你的孩子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聪明得多。


谢谢夸奖。

如果实际上和“看起来”是一样的就好了。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9-20 13:41
设置高亮显示了,但观点同意3楼老虫的。

我孩子正好学习三年级语文课本,是人教版新课标吧。

1、这课本当中,没有什么大人都难以理解的东西,相反我倒觉得很粗浅。
用一个隽永的小故事讲一个道理,有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也是一种文学的手法,不是“拐着弯的讲道理”吧。

2、课文当中也没有用什么“学究语言”,就是觉得文字没有味道,没有趣味,说教的意味太浓:

比如开学以来,第一个单元:有两篇这样的课文:《灰雀》一个孩子和列宁的故事;《小摄影师》:一个少先队员给高尔基照相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读起来无滋无味的。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20 13:51
对小学课本没研究呢.
阅读还是在课外进行的好

课堂上学词法和语法就可以了
作者: liumimi    时间: 2007-9-20 14:11
标题: 回复 #1 education2008 的帖子
我感觉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语言很复杂,孩子不好理解, 如识字一中的很多成语:叠翠流金,秋收冬藏等。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9-20 18:01
原帖由 liumimi 于 2007-9-20 14:11 发表
我感觉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语言很复杂,孩子不好理解, 如识字一中的很多成语:叠翠流金,秋收冬藏等。



你这是人教版的教材。

其实,学语言,不一定处处要求理解。
特别是我们的文字是具有静态的图像之美的。
比如这个“叠翠流金”,看着就有一种美感,有意境有想像。
而“秋收冬藏”,特别是“冬藏”,我能体会到一种很具像的冬天的态势。
若要去弄它的确切意思,就像把镜子打破,倒影敲碎,什么感觉都没有了。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9-20 21:58
  
  不要把语法书看得那么重要  
  不要把语法看得那么重要

  语言是复杂的
  语法是简单的
  如果把语法整得比语言还复杂
  就要加重负担而且严重干扰语言表达

  特别在互联网出现后
  语言的鲜活已经比语法的严谨重要多了
  语言表达的思想性又比其他东西更重要多了

  李白杜甫司马迁韩愈苏轼曹雪芹都没有学语法
  真用语法去套着他们可能还写不出好东西了
  
  口吐珠玑就是法
  唯余是仿就是法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7-9-20 22:11
尽管教材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总体感觉比以前的已经有了进步,我们用的北师版的,上学期还在学我国预计修建青藏铁路的课文,而且在讲课时老师也没有告诉孩子们现在青藏已经修好一年多的情况,不喜欢的部分有关于国家领导人的课文过多,政治味太浓,喜欢的部分有课文后面增加很多口语交际的例案供教师选择,虽然老师没有上,其实这也是语文的一部分,听说读写,孩子们说的机会太少了,虽然教材编了,可是不上,等于没有,也许教学大纲上没要求?

为什么教学大纲总是那么神秘?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7-9-20 22:11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9-20 18:01 发表
其实,学语言,不一定处处要求理解。
特别是我们的文字是具有静态的图像之美的。
比如这个“叠翠流金”,看着就有一种美感,有意境有想像。
而“秋收冬藏”,特别是“冬藏”, ...


对对对,“冬藏”两个字把冬天的严实描写得活灵活现,小朋友只要过过冬天根本不用去理解。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96373&page=1#pid1479417


是哈,想像一下学过语法的李白会写出什么样的诗?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9-21 08:33
原帖由 hq1966 于 2007-9-20 21:58 发表
  
  不要把语法书看得那么重要  
  不要把语法看得那么重要

  语言是复杂的
  语法是简单的
  如果把语法整得比语言还复杂
  就要加重负担而且严重干扰语言表达

  特别在互联网出 ...




避重就轻了。
对自己的语言规律进行研究总结是需要和必须的。

但是不是有了完整语法系统的英、德、法是不是就写不出美妙极富想像的篇章了?

诗可以不要逻辑,诗可以不要语法,因为那是诗。

但请用打破逻辑规律的诗的语言去写论文、写报告、写代理词看看?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9-21 08:35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7-9-20 22:11 发表


对对对,“冬藏”两个字把冬天的严实描写得活灵活现,小朋友只要过过冬天根本不用去理解。




我这里的冬天基本上没有“冬藏”的感觉。
但我仍能从文字上体会和想象到“冬藏”的味道。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9-21 08:48
原帖由 liumimi 于 2007-9-20 14:11 发表
我感觉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语言很复杂,孩子不好理解, 如识字一中的很多成语:叠翠流金,秋收冬藏等。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学了一本《中华字经》,是4韵8句的,连读带背还记住了不少词,里面就有“秋收冬藏”:

还记得那些词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令应候,寒来暑往………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9-21 09:01
语文课本的编辑思路是道德教化工作者主导而不是语言学家主导的。
这明显能够看出来。

现在的课本是语言文字为道德教化服务,而没有考虑,或者主要考虑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
所以才会出现许多怪怪的,孩子根本没有必要去学的词语。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9-21 09:06
补充一点,不是说道德教化不需要,而是说语文这门课的中心是语言文字的教学,
道德教化可以放到公民教育这门课里面去。

而且公民教育这门课的教法不是以书面语为主,而是以口语,故事,游戏等形式为主。
这样,道德教化的效果也更加明显些。

现在把道德教化的东西硬塞进语文课本,效果未必好。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9-21 09:17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9-21 09:01 发表
语文课本的编辑思路是道德教化工作者主导而不是语言学家主导的。
...





这句话应该算是把你的感觉归纳表述清楚了。

有没有感到回国后思路没在国外时清晰了?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9-21 09:34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9-21 09:17 发表

这句话应该算是把你的感觉归纳表述清楚了。

有没有感到回国后思路没在国外时清晰了?


思路的问题还没来得及想,现在上网倒是极为不便。
一些在国外时常去的网站上不去了。包括我自己建的一个网站。现在不得不换空间。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9-21 12:19
我又明白了。

你的意思是说,小学生的语文课本,作为基础知识的培养,设计上没有很好地起到这个作用,反而负担了很多不相关的功能,比如道德说教。你的设想是把课本变成纯粹的知识(语法)教学,阅读则用阅读资料来承担。

但在语言能力信息量的积累方面(阅读),现在的小学课本明显也做不到。——这是我提出来的批评。

看来,咱们的语文课本是两头不到岸,啥都不是。
呵呵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7-9-21 13:04
语文课本以知识为中心,同时承担了世界观人生观建立的重任,所以不伦不类了

从语文能力的培养上讲,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法和修辞在大部分国家的课本中都是分开,分开以后思路就很清晰,特别容易发现孩子哪方面不足和哪方面优势。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21 13:41
儿子还没上学,这里知识一点我个人的理解
小学语文是认字,写字和词法为主,拼音是认字的辅助工具.

中学语文是语法和阅读为主.

同时自古以来,语文教育和品德教育就没分开,现在也延续了这个传统,是好是坏我也不清楚.

然而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很强了,当然就显得阅读量不够. 但是精读和泛读不就应该有区别,课文是精读,课外材料是泛读,现在不是也有很多课外材料推荐吗?

小学生,再用过多的儿童的语言,我觉得很不合适.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7-9-21 20:15
学校里如果没有专门的阅读课,学生的阅读水平很难整体提高,阅读课可以提倡孩子们在课后读,在课堂上讲,老师引导,对孩子听,说,读的能力以及兴趣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现在的语言课最大的毛病就在于:只重视写,拼命的写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9-21 20:32
原帖由 嘀哒嘀 于 2007-9-21 20:15 发表
学校里如果没有专门的阅读课,学生的阅读水平很难整体提高,阅读课可以提倡孩子们在课后读,在课堂上讲,老师引导,对孩子听,说,读的能力以及兴趣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现在的语言课最大的毛病就在于:只重视写,拼命的写




写作教学也不怎么样。

写是无拘无束地写,但教还是要有章有法地教。

可这写作的章法在哪呢?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7-9-21 20:45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9-21 20:32 发表




写作教学也不怎么样。

写是无拘无束地写,但教还是要有章有法地教。

可这写作的章法在哪呢?


是啊,"教孩子说谎"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比如写春游,秋游之类,明明是没什么意思的出游,(这不让,那不让的,排队去,排队回)也必得写自己玩的高高兴兴的.否则,不符合老师的意见,就过不了关.

个人认为写作本无甚章法,全在多读,大量的读,读的多了,自然就会写了,如果太讲究章法,反而限制了个人的发挥,所以我说小学语文教学最缺失的就是读,说是一个转换的过程,能把书中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创作.
作者: 小灰熊    时间: 2007-9-21 21:00
儿子学校开学后,老师让他当学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他回来后,在妈妈的指导下,跑网上去抄其他人的发言稿。我发现后,把他抄的纸撕了。然后告诉他,如果想去台上发言,就自己写,写什么都没关系;如果不会写,觉得写不好,就别去。不能从小就去抄一些假大空的玩意,骗自己骗别人。

后来儿子没上台,让给别人了。他们班上有个孩子特成熟,平时说话跟大人一样,跟儿子玩得好,如果公平竞争的话,非他莫属。所以,儿子退出,心甘情愿。

我看着那些乳臭未干的孩子念那些假大空的话心里很不舒服,人家的孩子爱去表现那是人家的事,我实在不愿意让自己孩子去凑这个热闹。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9-22 21:56
hq1966 2007-9-22 21:48 金钱 +10  古人也有公文
hq1966 2007-9-22 21:48 威望 +5  古人也有公文



古文也有语法!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9-22 22:10
  
  看了宝宝仔仔一、二年级的课本(湘教版)
  基本上过得去
  比俺们那时候的课本内容深一些丰富一些

  就是学口号长大的俺们这一代
  现在也能看贴发贴正常交流
  孩子们用这样的教材应该能更轻松学到东西

  至于语文课本担负的道德说教功能
  恐怕全世界都一样
  方式有别
  程度不同
  而已

  能够2 in 1
  为什么一定要拆开

  米国文章有米国文章的point
  中国课本有中国课本的主旋律
  俺看米国大片
  看米国连续剧
  也常常感觉就是中国编剧写的剧本 


作者: 八根儿    时间: 2007-9-22 22:40
D化要从娃娃抓起

有幸时不时和儿子一起看看课外书
老外的作品就是好看,和俺们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教化,只讲故事!
《玛蒂尔达》《女巫》等好好看哦
看得俺觉都不想睡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9-22 22:55
全世界都一样这个说法不知道从哪来的?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