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反对读经的学者的心态 [打印本页]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7-9-9 20:46
标题: 反对读经的学者的心态
反对读经的学者的心态(摘录自王财贵教授文)

         ( 一般反对的人因为见地的不透彻和知识见闻的浅薄或实践不够一叶障目,不足以道.只是单论那些所谓学者专家的反对,故特意再引此文以供真诚于教育者的诸君参考.不愿做无聊的争辩故.)
      

        反对读经的学者,又可按其心态来分,有真诚不真诚两类。真诚的反对者,是他真的关心教育关心文化,他是怕读经破坏教育,妨碍文化,故而反对。这种反对者,是有良心,有理性的人,不管他反对的理由深不深,都是我们应当尊敬的。这种人,只要让他好好了解读经的理念与效能,当他意识到原来读经教育正是他日夜所祈望的真正的教育,就会从反对转为支持者。但不真诚的反对者,是为反对而反对,是閙情绪的,尤其是许多唯西洋是崇的所谓海归派学者,往往以他所学所知的一偏之见,对凡是与他想法不同者,就直觉的要反对。所以其反对,是很不学术的,他往往在未能了解对方之前,即以自己所以为的「对方」,拿来没头没脑的攻击。这在学术界称为「打稻草人现象」,即自己结了一个稻草人,心裏设想,这就是敌人,于是认真打将起来,结果发现很容易就把稻草人打倒了,便沾沾自喜以为胜利了。有这种习性的学者,是不会虚心听别人的解释的,他本来就是没什麽学术良心的,本来就是理性不健全的人。但往往这种人脾气特别大,讲话带有杀伤力,而且很带劲,会跟你纠纒不清。这种人是不值得尊敬的,但这种人是可怕的。
            


      这样的人,我们有两种面对的方式:第一种是,暂避其锋头,以待其无趣而消退。因为他们的意见,本是无根的,像海浪,来势汹汹,你越理它,它越带劲,但不理它,则将很快自己退潮。因为他们的用心,本来就不是真诚的要为学问真理要国为民,所以並没有挺身奋鬥的持续力,只是一时的情绪发作发作,发作过,也就索然平息了。此即老子所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孟子所谓「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可立而待也」之故。吾人只以一坦然之心受之,默默之眼观之,便见其势之自涨自消也。故老子又云:「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曾见有一首疯颠诗云:「有人来骂我,老衲只说好;有人当面唾,随他自乾了;有人要打我,老衲自睡倒;我也省力气,他也没烦恼。」我也常说:「他的孩子不要读经,听他话的家长的孩子也不要读经,但我们的孩子却要读经。他不读是他的不读,我要读是我的读。谁是谁非,反正现在辩也辩不出结果,十年二十年之後,咱们再瞧瞧吧!」所以,在自由的时代裏,「不理它」,是最省事最方便的策略。
      


       但群众往往是无知的,盲目的,而这种人往往有些名气,有相当可信度,会在社会上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力。因此,纵使知道这种人本人心灵已经关闭,没有讨论的必要,但吾人也应趁机向大众讲解读经之道,以尽我心之诚。所以第二种方式是,逐一的反驳。这是相当累人的,因为他们所提的问题,其实都是稻草人问题,或者已经很老旧过时的,或者是自己幻想出来的,或者是把天地间本来就必然存在的、他自己也不能免的教育问题,全部拿来当作攻击读经的武器。(注一)都过了八十幾年了,他们还跳不出五四的窠臼,躲在框框裏,还自以为是「先进」。所以他们所提的那些问题,往往都是很粗浅的,老早就说明过了,解决过了(注二)。不仅是这幾年来,回答了,解决了。甚至在幾十年前,就已经问过了,回答过了。(参考徐复观先生在1952年对鲁迅胡适等人的讨论,此文附于本文之後)。一直说过的话,现在还要再说一次,岂不累人?但为了文化的关怀,为了学术的真诚,我们宁願「口角流沬右手胝」,一说再说,一写再写。但我们的态度应是不急不徐,不卑不亢,而非要与他争閒气,较长短。我常说:「中华民族苦了一百年了,不要再争下去了。」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9 20:54
(参考徐复观先生在1952年对鲁迅胡适等人的讨论,此文附于本文之後)
想看看这文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7-9-9 21:09
最烦的就是王财贵之流的这种自以为是,忧国忧民的口气。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7-9-9 21:12
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 ... able&tid=271286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9-9 21:19
欢迎果行育德来本版发贴,喜欢你本人温和的行文风格,这个需要我去学习。

仔细看了下转贴的标题:反对读经的“学者”的心态,应该针对比较有影响力的学者来说的,非学者人士参阅一下即可。:)

[ 本帖最后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9-9 21:23 编辑 ]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9-9 21:29
标题: 不是学者也说一说
王财贵胡言乱语, 逻辑混乱, 他的目的不就是恢复读经(经也被他异化了)成教育部硬性规定科目, TW不行就来大陆.

切, 真给他穿条平等的时下的小裤衩, 是不是国人没有圣人一百年还很不习惯, 学江湖口气,  最烦的就是不着边际之流的这种"人文精神"与"新儒学"的鼓吹着, 非得要个枷锁才自在?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9-9 21:49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一袋子宁静 2007-9-9 21:32 金钱 +2 02有狂的资本有做学者的学识-继续忽悠

但群众往往是无知的,俺无知啊。无知者无畏。

看过他们的笑话,笑俺们是把“泰山”当“秦川”,想着有时真分不清谁是“泰山”谁是“秦川”?

文化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比起蛮夷之族我们缺乏吗?我们缺乏的是与现代环境对应的一种价值观。

想起小时候目不识丁的祖父对俺进行的敬业与安贫乐道教育,“做富贵行富贵,做贫贱行贫贱”,大概贫贱人生也要自在的意思,等到02长大看了《中庸》里的“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02觉得有时学者很无知。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9 21:52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9-9 21:19 发表
欢迎果行育德来本版发贴,喜欢你本人温和的行文风格,这个需要我去学习。

仔细看了下转贴的标题:反对读经的“学者”的心态,应该针对比较有影响力的学者来说的,非学者人士参阅一下即可。:)



不管怎样,我也是写过行业标准的,也是正在讲台上给人上课的.
说不定什么时候咱这"丧家的应试教育的乏走狗"就成了"有影响力的教育学者".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7-9-9 21:58
俺不是学者,俺大学肄业。
但鲁迅胡适的名字俺还是听过的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9 22:09
原帖由 klcz2002 于 2007-9-9 21:49 发表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一袋子宁静 2007-9-9 21:32 金钱 +2 02有狂的资本有做学者的学识-继续忽悠

但群众往往是无知的,俺无知啊。无知者无畏。

看过他们的笑话,笑俺们是把“泰山”当“秦川”,想着有时 ...



10年、20年后咱们的孩子长大了,再来说如今的是非吧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9-9 22:30
原帖由 klcz2002 于 2007-9-9 21:49 发表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一袋子宁静 2007-9-9 21:32 金钱 +2 02有狂的资本有做学者的学识-继续忽悠
02觉得有时学者很无知。


学者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精通,当然学者在其它方面肯定有盲点。
但在某一个领域内,学者还是学者,学者这碗饭,不是谁都能吃的。无知又无所作为的学者,估计也会遭到下课待遇的。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9 22:32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9-9 22:30 发表


学者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精通,当然学者在其它方面肯定有盲点。
但在某一个领域内,学者还是学者,学者这碗饭,不是谁都能吃的。无知又无所作为的学者,估计也会遭到下课待遇的。  


往往无知又无所作为,而且很无耻的学者,混得还有滋有味的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9 22:33
:「有人来骂我,老衲只说好;有人当面唾,随他自乾了;有人要打我,老衲自睡倒;我也省力气,他也没烦恼。」

似乎不是这么的。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9 22:35
原帖由 江湖 于 2007-9-9 21:12 发表
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action=printable&tid=271286


俺没文化,有文化的请回答一下
秦川是不是黄易写的那个师仙子哦?
泰山是不是岳飞的爸爸哦?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7-9-9 23:19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9-9 22:35 发表


俺没文化,有文化的请回答一下
秦川是不是黄易写的那个师仙子哦?
泰山是不是岳飞的爸爸哦?

一对带着幼子的夫妇遭遇海难,他们奋力划着救生艇来到茂密的非洲原始森林。夫妻俩在树上筑起树屋当作临时住所,一天却不幸惨遭花豹突袭,双双丧生。与此同时,母猩猩卡娜正因为失去了小猩猩而悲啼不已,听到远处传来婴孩哭声,她循着找去发现一个人类宝宝。在母爱的驱使下,卡娜收养了这个后来被称作“泰山”的婴孩,把他带回了森林中的家。从小泰山就一直被家庭中的猩猩伙伴们嘲笑为丑八怪,为了取得大家的认同,他内心里一直以作一个杰出的猩猩为目标,他不懈地努力学习猩猩的一举一动。为了打破同伴对他的偏见和歧视,他勇敢地去做大家不敢做的事情。长大后的泰山是森林的游侠,爬树身手矫健,攀着树藤可以来去自如,还有一班猩猩好友与他四处游玩,生活再惬意不过了。这种无忧无虑、平静宁和的生活终于随着一支人类探险队的闯入而被打破,泰山发现自己的样子和外来者竟是那样相像,他开始疑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久,他爱上探险队中博士的女儿珍妮。在猩猩妈妈卡娜将他的身世和盘道出后,泰山终天明白他也是人类的一员,可森林是他的家,他应该留在森林中还是回到人类社会?随着对珍妮的爱与日俱增和人类即将对猩猩家庭进行侵害,陷入进退两难境地的泰山,该如何作出选择?……
作者: 天人合一    时间: 2007-9-9 23:49
俺反对一切自以为是反对他人的人。。。。。。做任何事情,只有当事人最清楚状况。。。如果不知道他人状况,想当然的以为他人的做法,从而下自己的结论(包括前提的论据,都是想当然),,,,为什么不包容他人?。。。。任何做法都值得尝试,只有当事人清楚合适与否?---当然,不包括那些盲从者。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7-9-10 00:00
原帖由 klcz2002 于 2007-9-9 21:29 发表
王财贵胡言乱语, 逻辑混乱, 他的目的不就是恢复读经(经也被他异化了)成教育部硬性规定科目, TW不行就来大陆.

切, 真给他穿条平等的时下的小裤衩, 是不是国人没有圣人一百年还很不习惯, 学江湖口气,  最烦的就 ...

你还借用了俺的裤衩呢,怎不提及啊?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9-10 00:29
还要等什么10年、20年呢?  现在就看得出来了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9-10 00:38
标题: 回复 #7 klcz2002 的帖子
1、文化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比起蛮夷之族我们缺乏吗?我们缺乏的是与现代环境对应的一种价值观。
2、长大看了《中庸》里的“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02觉得有时学者很无知。

嗯,这几句话,真的有点像你自己描述的“胡言乱语、逻辑混乱”了。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7-9-10 10:51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9-9 21:19 发表
欢迎果行育德来本版发贴,喜欢你本人温和的行文风格,这个需要我去学习。

仔细看了下转贴的标题:反对读经的“学者”的心态,应该针对比较有影响力的学者来说的,非学者人士参阅一下即可。:)


宁静过奖了,我这人修养差,坛子里很多人都值得我去学习。
观点不同才有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不过争论有时也会不自觉地对某个不了解的人进行攻击,而不是对观点。
这也很好理解,很正常。
不过走远了,要记得回来。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7-9-10 11:08
一袋子宁静 2007-9-10 10:59 金钱 +2 没走远 一直在呢

呵呵,我没说清楚,我是说那些对王财贵教授的个人进行攻击并没多大意思,他在台湾又不知道惹了人家。这条路走远了,要记得回来,自己过踏实的日子。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9-10 11:28
支持的与反对的,在这坛坛里吵了几年了,不知有哪位因为这些辩论而走向对立面的? 反正俺没有。

俺就讷闷,到底是什么决定着一个人站在这一方,而不是另一方滴?好象与以前读没读过经无关,和留没留过洋似也无必然联系。不明白。

反正,俺现在给儿子贪得太多,若闲上一闲,俺还是想把这读经再拣回来,只为让儿子增强星点儿文化底蕴。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7-9-10 12:13
楼上说得真好。

我也迷惑,究竟什么决定每个人的观点呢?只有天知道。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9-10 13:25
王教授这段"反对读经的学者,又可按其心态来分,有真诚不真诚两类。真诚的反对者,......这种人,只要让他好好了解读经的理念与效能,当他意识到原来读经教育正是他日夜所祈望的真正的教育,就会从反对转为支持者。但不真诚的反对者,是为反对而反对,是閙情绪的,.....他本来就是没什麽学术良心的,本来就是理性不健全的人。...这种人是不值得尊敬的,但这种人是可怕的。"      

拜读后的感觉是"真诚的学者只要了解够了就会赞成读经, 因此很容易会得出这样得结论: 经过耐心劝说仍然最后仍然不赞成读经的学者是不真诚的, 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是不值得尊敬的. "

纳闷了, 就没有一种中间道路: 不赞成并且看来没有可能赞成读经的学者也是值得尊敬的么?  论点怎么就跟良心连一块了?

辩论要推测别人的心态, 那就没底了. 个人觉得还是多讲讲论据更有说服力, 心态讲多了恐怕又回到人身攻击的路上去.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10 13:35
标题: 回复 #24 爱的翅膀 的帖子
老王的这类逻辑错误多得很,已经懒得说了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9-10 14:14
标题: 回复 #24 爱的翅膀 的帖子
这是误解,不细致造成的。
大前提是反对者。然后在反对者阵营中分类为真诚与否。不能逆推出“真诚者就一定赞成”。

论坛里,我看有一些嘴巴里反对王财贵的朋友,实际上也是人文精神和自我超越的实行者。这些朋友的帖子,小鸟一般不多嘴。因为其实是道相同而话不同,没弄明白王财贵到底在干什么而已。

比较好的交流,是扎根于心态或者动机的。言辞都是小事。

退而求其次,才出现辩论以图将道理明显。
但是,辩论本身,已经证明对方难以认同或者明了你这个道理,所以,凡是企图说服对手的辩论,都是多余的,明白就自然明白,不明白总是不会明白。

因此,鸟儿的辩论,只是挂在那里,谁愿意看谁看,谁愿意理解谁理解。
至于读经,爱读不读,关我什么事? 难道我还会上赶着求谁不成?
见过上赶着送钱的,没见过上赶着帮助别人长觉悟的。

都是自己的事,有什么好矫情的?
作者: 天人合一    时间: 2007-9-10 14:16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9-10 11:28 发表
支持的与反对的,在这坛坛里吵了几年了,不知有哪位因为这些辩论而走向对立面的? 反正俺没有。

俺就讷闷,到底是什么决定着一个人站在这一方,而不是另一方滴?好象与以前读没读过经无关,和留没留过洋 ...

说得对呀,是什么决定大家的立场 ,值得探讨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9-10 14:21
标题: 回复 #25 jiangying 的帖子
就没见过你逻辑清楚的时候。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10 16:05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9-10 11:28 发表
支持的与反对的,在这坛坛里吵了几年了,不知有哪位因为这些辩论而走向对立面的? 反正俺没有。

俺就讷闷,到底是什么决定着一个人站在这一方,而不是另一方滴?好象与以前读没读过经无关,和留没留过洋 ...


儿子还在月子里,我就给他读三字经.
后来看了王教授的文章,就不读了.

怕呀.

不过经典还是要学习的.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9-10 16:58
标题: 回复 #29 jiangying 的帖子
俺担心,担心你这一念之差,或是为一叶而记儿子失去森林。

俺儿子两岁多大时接触读经的,当时读经之说正值方兴之时,算是早的了。

其实,俺当年学这些东东,并没有个读经的名词儿, 那叫学习古文。不可否认,古文的学习,对语言的丰富、对写作、对一些为人处世观念的形成,是有作用的。就是高考作文,曾有那么几次的满分作文,是用古文来写的。即便不用古法,引用一些古文,那怎么也透着人的学问呀。

所以,俺坚持,还是学点没错,但用不用如读经倡导者般,亦步亦趋系统化地学习,俺倒以为用不着这么紧张,开卷有益吧,孩子和家长都能轻松一些。
作者: 霏霏    时间: 2007-9-10 18:04
读不读经真的是吵了好多年了,打我来到这个论坛就看到早教那挂着反对读经的帖子。

我女儿读经,我觉得和那些真正的老实、认真的读经孩子比是有得差距呢,不过每天的这3、4小时读经就大有益处呢。我家姑娘爱读书,爷爷奶奶每天都会给她打电话告诉她要玩会儿,把眼睛看坏了。这阵子迷上了拼拼图,自己愿意把家里60块、100、150、200、250、300块,最后是500块一口气拼完,然后自己美滋滋的欣赏自己拼出来的东东。如果哪个孩子爱动,专注力不够,读经真的可以解决这些。再说我女儿的书法,学了一年,她在的书法班不算我女儿最小的是小学二年级,最大的是初中二年级,在一个班里,老师说我女儿听的是最认真的,记的最快,理解的也最好,让我准备明年考特长生。再说游泳,教练经常跟我说心态好,有韧劲,别的游泳家长也跟我夸她。不过游泳我不做要求,不过自己看女儿都忍不住给她鼓掌竖拇指,游仰泳时要把板放在脑后,女儿自己紧闭着小嘴,试了两次没成功,不气馁接着放第四次时终于放好了,游蝶泳时也是如此,自己跟教练说想恋用腿夹板,这个更难了,可最后都成功了。

读经有益无益,只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作者: 霏霏    时间: 2007-9-10 18:18
再多说一句容易被敲砖的话,读经的家长说读经有益那是实践出来的,有真正的例子的。反对读经的不知道从何得出的结论说读经有害无益呢,是自己或别人的孩子试了最后得出的结论吗?如果不是,那是单用脑子想的吗,那和伪科学有什么区别。

偶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如果有拍砖的,概不回帖辩论。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