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当论坛混子多年,能入僵硬这近视眼者就1人半 [打印本页]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4 10:03
标题: 当论坛混子多年,能入僵硬这近视眼者就1人半
涉足网络以来,网上凡人中能让我佩服的只有一人半。
那一人,是曾经在股票论坛遇到的一位河北农民企业家,此人初中未毕业,但凭着自己的智慧,创下数百万家财,然不忘回报社会,收养贫困干儿子若干,把他们通通供上大学。这位老兄大智若愚,在股市上潇洒而行,让僵硬受益非浅。

那半个就是本坛02,02兄饱读博学,但不迂腐,论点明确,论据有力,不过僵硬对02不很了解,目前只能算半个。

僵硬虚度30余年,期间成功颇多,挫折很少,能力不大,眼界颇高。反思自身,似乎什么都不缺,又似乎缺点什么?思前想后,自己人够聪明,知识不也宽,但缺一条主线相串,苦思之后,便是人文知识欠缺,参悟多年,不得其解。
犬子洋洋,年方四岁,比僵硬幼时,已强很多,我不愿其走本人老路。僵硬虽知重理轻文不可,但如何并重,却不得法。学校语文和读经之类,明知其有错,但却不知正路如何走。
02兄曾指出:“单项超前的安排不现实.”僵硬答:“语文学习不好谈超前不超前,多阅读就行.”
这样的回答实在是无奈之举。02兄能否给个答案呢?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9-4 11:40
这个沙发看来是没有人坐了
我来坐吧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你只要细心观察,学会发现
你就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为什么不学学拿来主义呢

我到真希望洋洋不会象你______目中无人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9-4 12:34
哟,药师的徒弟来了。僵硬兄弟刚来坛时个人觉得你很自负(原来是顺境里长大的孩子),现在终于发了个最符合本版[鼠目寸光]的贴来“表扬02”。听语校长教育的极是,“三人行必有我师”,道德皆在日常中。

指明了02来回答,02着不自在了不还得回答你一下,记不得了那几句话了还还得去翻你的贴去。

对了,那是你的成长之路-发烧后遗症里的发言。

针对数学学习,原计划是,上学前,达到1年级水平,以后每年,完成1.5个年级的内容,到小学五年级达到初3上学期水平,6年级达到初三数学水平.初二达到高三水平.高中开始学习高等数学.

记得看了自己对你上面的单项数学超前论提的疑问,才说[数学学习与语文学习逻辑学习心智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单项超前的安排不现实]这样的话,原因是很久以前辅导读高中的表侄发现他文字理解力而非数学逻辑能力有问题导致数学不佳才有一问的。

孩子学习语言最要培养的是语感,中西文化在小孩子蒙学之初都比较强调语韵,体现一种轻松的文字之美。有了一定的语感与独立阅读能力再去博览,有了一定的理解力语文的学习应当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背不理解的方法对少数天份高的孩子可能有用,对大多数孩子的结果我就不知道了(心有疑,疑思问也难?)。记得自己上初中后才开始看的那些史书(被逼着看很不情愿看的),自己对古文的吸收能力不是太差,虽然开始懵懂但还是能理解一部分的,现在还能记得一小部分,个人对政治的厌恶(俺老爹可能没料到的,种瓜不一定得瓜)缘于观后唐史的宫庭之乱,强唐尚且如此,其它的就不提了。

孩子是总体发展的,每个孩子发展情况都不同。你的孩子有天份、有条件可以早开发。有天份的孩子处处有天份(上天有时是不公平的),语言、科学、音乐、体育都可以提前去规划去培养,国外(阶级社会上流出来的)拿奥运会冠军与当医生、律师并不冲突。

千万别被02三斧头唬住,坛里高人何其多,有些02给他们提鞋都不够资格,在坛里混慢慢你就会知道的。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9-4 13:26
虽然俺心里对楼主开楼中称道的“半人”--02也是敬佩有加,但还是觉得楼主近来鼠版混达的时间长了,有染上鼠目症之嫌。

坛坛水深,俺一向不敢对那些少言无语之人妄加揣测,不知屏后之人会撇着多歪的嘴巴看俺浅薄之论。

不过,发帖与观帖之人的思想,不是俺有闲情考究的。俺只想跟着02说叨两句对JIANGYING先生的教子计划的看法,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想当初,儿子五岁时已学完小一的数学课,五岁半上学前小二课程基本学完。现在儿子学数学也非常轻松。前两天返校拿回来新学期的课本,他一个晚上看完全部语文课文和数学,他把语文书当故事书看,把数学书当课后怡情的小菜。如果俺想让他再使把劲儿,跳上一级,后年再跳一级,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果让他跛着脚专攻数学,把奥数当主攻,他也不一定学不出来。

但我认为学业不是孩子应涉猎的全部,今后的社会考量的是综合实力,俺希望他文理兼修,也稍通些艺术之道。俺想培养的是一个会幸福生活的人,而不是一个学科伟人。所以俺让儿子在课余,在完成学业时间和精力都有富余的情况下,加了钢琴、书法、国际象棋和跆拳道等。

从另一方面看,其实俺对学前教了儿子很多课堂的东东曾非常后悔。儿子一年级,甚至到二年级,都有上课不专心听讲的毛病,那是因为他学过了,已经失去了好奇,所以不愿意再听课了,上课总走神,这样反而漏掉了他原本不知的一些知识点。

综合这两方面,俺的想法是,对孩子不妨采取趁小广泛涉猎,为以后择优确定方向打下基础。

算是一家之言或是经验之谈吧,不一定对,也不一定对楼主的口味。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4 13:54
标题: 回复 #2 听语漫步 的帖子 #3 klcz2002 的帖子
要审核,就一起回了。
校长批评得即是,僵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不仅目中无人,而且目中无己。我曾在本版大谈自己是失败者,但失败的原因又太过牵强,自己有时都不太相信,此生最大挫折莫过于此。28岁时,曾经以为自己已经心态平和,32岁后又陷入迷茫,子曰四十不惑,我自然没有先师的觉悟,且还不到40。

02兄提到,读史书乃被逼的,请问,现在回想起来,你认为令尊逼你读书对你现在有好处吗?我读初中时,父亲逼我解几何题,现在回想,获益非浅。另可否解答,如何培养儿童语韵语感?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4 14:03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9-4 13:26 发表
虽然俺心里对楼主开楼中称道的“半人”--02也是敬佩有加,但还是觉得楼主近来鼠版混达的时间长了,有染上鼠目症之嫌。

坛坛水深,俺一向不敢对那些少言无语之人妄加揣测,不知屏后之人会撇着多歪的嘴巴 ...


多谢昙花的批评和意见。僵硬本就一凡人,难免生病。

本帖主题意在解决自己问题和请教小孩人文素养如何培养。关于这点我确实没什么把握。

关于数学,我的意见是越提前越好,小学的课堂,偶尔不专心也没什么关系,考试不是最好也没什么关系。

小学的东西,实际上就那么点。浪费太多的时间不划算,安排课外的时间很重要。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7-9-4 14:07
个人觉得,四楼的意见和建议非常中肯。我从小时便被众多地右反富坏分子的后代称为聪明孩子,一年级回老家时,在火车上遇见一中科大教授,其孩子在中科大少年班,他对我母亲说:“唉,多聪明的孩子,可惜生在县城里,如果在大城市,进中科大少年班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我也是上学前就背得到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但等到我正儿八经上学后,上课不专心就成了一顽症,也导致了我这样所谓的“进中科大少年班没问题”的孩子日后就上了个川在,还只是个中不溜的成绩。所以我现在决不让我的孩子提前学习课本,所以就连我母亲都觉得我孩子可以跳级,我也对孩子说:“你在学校学的不单单是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会怎么与同龄人相处等,我们不跳级。”

但是我虽然只是个川大毕业,虽然什么事情都只能做个中不溜,可无论是出差到穷得不得了的地方,还是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是出国,走到哪里我都睡得着,玩得好,走到哪都觉得很happy。我也希望我的孩子今后能够这样,无论环境怎么样,总能找到让幸福的感觉。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9-4 15:08
这个帖子难得,楼上的高人,都提出了真知灼见。昙花所言,我极赞同。等02继续答僵硬。。。。。
作者: 如果    时间: 2007-9-4 17:02
感觉不管你怎样去规划与设计,真正有天分的小朋友是不可能被设计的,他有自己发展的节奏,顺其自然就可以了,不要太刻意了.个人感觉小朋友开心最重要.每天我都会问自己:儿子开心吗?还有更好的玩法吗?他会自己找乐子吗?这样的妈妈可能很不上进,但也深受邻居小朋友的欢迎哦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9-4 20:08
僵硬虚度30余年,期间成功颇多,挫折很少,能力不大,眼界颇高。反思自身,似乎什么都不缺,又似乎缺点什么?思前想后,自己人够聪明,知识不也宽,但缺一条主线相串,苦思之后,便是人文知识欠缺,参悟多年,不得其解。


就这点也谈谈俺自己的体会,或是提出一个问题,大家一起想想。

说是俺的体会,但这些经历却和自己无关。俺自视从小学习倒还算过得去,却从不是特别优秀的行列。如果说对僵生这番许有所共鸣,也完全是从身边的许多人的经历中看到和想到的。

先说说俺LG吧。当年他以全校最高分考入俺们那疙瘩最好的理工科大学、也是全国著名的一所院校学计算机,毕业几年后,又考入俺们那疙瘩也非常不错的文科院校又上几年研究生,从小学业就拔尖,爹妈从未为这事操过心。在当年,他们的专业、他所学的研究生的方向是非常热门的,毕业时手持十几份单位的接收函。可这又能怎样呢?一旦走入工作岗位,一切归零。干的好的塔中间给你个位置,算是所谓的避免人才流失,塔尖的位置从来不是给这些人预备的。

再说说俺同事吧。他虽出生于一个山区小乡村,但天姿极聪慧,曾在一个军事院校搞科研,受过中央嘉奖,和总书记握过手,当年受邀留在英国却毅然回国的。后来却因为一念,而和夫人一起来到了这个城市,成了俺的同事。他性格忠厚、不十分善于言辞,这也许限制了他后来的发展。俺知道他的过去,也只能一声叹息。

再说说俺的同学,当年俺们同学里公认的漂亮、公认的才女,后来学了历史、再后来学了考古,现在已是某高校的教授,而俺后来听说她到现在还没结婚。已经多年没有联系了,当年的才女今又如何呢?


还有。。。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也许他们并不如僵生一样优秀,但却产生许多的联想。

是的,无论你当年如何强,如何从小到大在学业上一帆风顺,都不一定会说明你后半辈子的注定会强,你往往和别的当年非常平常的人一样,面对复杂的人事关系,为凡尘俗事所烦恼,一样的锅碗瓢盆,一样的。。。。

这又让俺联想起小易的精英之说。

当爹妈的当然是想自己的孩子将来能立于塔尖,成为引领风骚的人物。但俺们的目光只能拘于眼前,俺们尽自己所能,让孩子更快、更高、更强,而此后他能成为个啥,这不光是努力能努力得到的,还有运气的成份,还有造化的因素。

俺对小易精英的培养的观点持非常怀疑的态度,如楼上如果所言,俺认为不管是有没有天分,孩子的未来都不可能是设计出来的,精英也不是设计出来的,也不可能有什么精英培养之路,往东走是培养精英,往西走就当不成了,这怎么可能?

所以,说到底,俺回楼主僵生的话,脚踏实地地、按着孩子能够接受和能够承受的可能,多去实践,从实践中来判断孩子有没有兴趣、能否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人云亦云地去判定,这个方法好,那个方法不好。

[ 本帖最后由 听语漫步 于 2007-9-4 20:18 编辑 ]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9-4 21:21
标题: 回复 #5 jiangying 的帖子
被逼读史书现在回想,当然是有好处的,历史知识就是全用不上也会拓展你的视野可以“历史地”看问题,侃大山时不会被人蒙(记得以前和中文系的朋友争过,他说:“你们理科生不懂什么的。。。。。。”,02听了很不服气),02不才,如果从政史书更要读了(昙花的感叹这观点俺认同,王明、张国焘感受更深啊)。被逼也是有副作用的,02的文科成绩一直好过理科,最后还是没有选文,这我老爹的强势要负比较大的责。

语言很微妙,其实02并不反对读经,但是老王的生硬读法02个人觉得会帮助到几个但会毒害一大片(20年后反的更厉害的人又在这帮被逼着读的人中产生),即便是这样,如果你的孩子用他的方法包括任何方法有效02觉得都是可以用的。

自己的孩子都比较乖,女儿是书虫,儿子以前不喜读书但现在也喜欢E书,也已经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了。昙花说的对,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02的孩子的语感是在与父母互动听故事,跟读,再到独立阅读中培养出来的,起码他们十分享受阅读,一本书就可以让他们安静地看上一二小时。

女儿的语言天赋表现得早,中文语感从小很好,如果在国内她的中文肯定是一流的,在这里用进废退在这里也就浪费掉了还得拼E文。

我更想说说自己对语言的感受。如果有心,两个星期内我就可以把小一的课程给儿子强化完,但是我觉得没有意义。其一语文不应当是只盯着那几篇课文,02高中的语文课基本不听跟同桌聊天,老师批评归批评也拿02与同桌没办法(语文第一第二名我们包了),因为我们的阅读量远在课文之上,难度系数很小,语文包括古文是一个系统的东西,只有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无拘无束;其二,语言在技巧掌握上也需要精读掌握文法的。
作者: sunzhimin    时间: 2007-9-4 23:42
标题: 萤火之微,也放光华
我现在才对自己有一个正式评价,那就是很一般。
可小时候我不这样认为。因为就近入学,生源范围窄,虽说一年级很一般,但确实有些天资,性好阅读,加之会做应用题,能写点记叙文,于是大家都说我聪明,我也就认为我聪明。
初中我考进市重点,一开始也很一般,但爱读书,好像有些见解,知道用功以后,成绩上来了。
高中我考进省重点,那是我们这个东北省会城市之一的最好的省重点,我们一个区才有25人考入这个学校,其中一位成为我的妻子。一开始我也很一般,这学校书多,我太爱看了,可惜所涉猎甚杂,大学不考。知道用功以后,成绩却没上来,这是精英云集的地方,我不但成绩没上来,学习节奏还被拖乱了。
也是我就上了一所野鸡大学。毕了业,不断的学习、考试、学习、考试,没什么成绩可言,安身立命而已。
     我曾经梦想的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才兼文理已经永远不能实现。
戒烟戒酒3年,我有了孩子,如我所愿,它是一个男孩。我曾经想延续我的梦想。记得胎教的时候,我要求他将来要打败日本的小朋友,打败美国的小朋友。可是,我的神童计划遭到失败。4岁的孩子除了喜欢听故事、看书,没有超过小朋友的地方,学了一年多的蒙事数学,加减法还不如很多的同龄小朋友。不到两岁就上亲子班,然后奥尔夫音乐班一路上下来,乐感好些,未见成果,也许是我太急。
      看了上面朋友的帖子,结合自身失败的教训,对我启发很大。我有一点想法与大家分享,那就是在15岁前,应该重文轻理,15岁之后,应该重理轻文。我的意思是:15岁之前多读书,传说于丹5岁读了四大名著,不知道几岁早恋的,我10岁才读了水浒,16岁才读红楼梦,家学不深;应该让孩子多读书,实在没时间读,或者不理解,就讲给她听,吸收了这些人文知识以后,应该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懂得一点唯物辩证法、历史辩证法,我想这和学武一样,是打基础的,这个阶段,不要奢求出人头地,力争在15岁孩子的头脑里装入20岁的思想。
   15岁之后多做题,不但是数理化,还有语文和英语,应试教育嘛,我们没办法。如果上一阶段内功基础打得好,本阶段这些外门功夫应该练得轻松一些。如果本阶段没有时间广泛涉猎,我只好自己阅读在反哺孩子。20岁之后,我就放手i,他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我也要选择我的生活。
论坛牛人云集,我的想法对否?
孩子会不会被我毁了?
有时我想,要不就让他自由发展吧,可就是不甘心。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9-5 09:09
楼上三位所言,极有见地。喜欢。。
奇怪,俺一直就想交流这些话题,却总挖不到。。。没想到僵硬此帖居然让大家掏心掏肺。。。。
作者: ly168    时间: 2007-9-5 09:27
坛里高人甚多,非常佩服。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9-5 11:24
dawnch 2007-9-5 09:22 金钱 +2 打死我也不说!
dawnch 2007-9-5 09:22 威望 +2 打死我也不说!

打个半死说个一半如何?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5 11:25
标题: 回7、8、9、10、13楼
减少审批工作量,批量回复

难得鲸鱼没扎针。论坛就这样,标题醒目点,眼球就吸引过来了。

以上各位关于规划的意见,我不同意,小孩的人生规划肯定是比不规划好的。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但要注意,看人,不仅要看聪明和考试成绩,其他能力是不可忽视的,而以往我们常常就看考试成绩。上不上大学,上什么大学,其实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究竟有没有能力。我主贴提到的那个人,初中没毕业,别人家买洗衣机,电视机的时候,他家买电动机,发电机,老婆的骂没少挨。happy_99 现在过得happy,一定也是幼年聪明导致,豪无疑问。
主贴中说的佩服,有两个条件,网上,凡人。这两个条件自然就注定不能深入了解。各位批评僵硬目中无人,只能说一半正确。不佩服,不意味比我差,也不意味我不向他学习。僵硬所处行业,聪明人见多了,且中国人聪明的太多,聪明实难让僵硬佩服起来。只有02这样展示了智慧的高人,僵硬才会佩服。
老易的规划和僵硬的规划,有点不同,僵硬认为先打基础,基础有三,人文,知识面和数学。三条中,数学最不重要,知识面最好办。人文基础最困难也最重要。此贴主题,就是问人文素养如何培养。
作者: 酌言    时间: 2007-9-5 11:28
原帖由 klcz2002 于 2007-9-5 11:24 发表
dawnch 2007-9-5 09:22 金钱 +2 打死我也不说!
dawnch 2007-9-5 09:22 威望 +2 打死我也不说!

打个半死说个一半如何?



哈哈。02妙就妙在总有这样的跳跃思维,和那个LAOMAO1115一样!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5 11:36
标题: 回02、sunzhimin
阅读只是一方面。
僵硬幼时,书读得不少,4大名著,除了红楼(中学看的),4年级前估计都读过3遍以上。初中时孙子兵法背得溜熟,但仍然觉得自己人文素养不够高。
因此sunzhimin的观点我不赞同,文比理重要,但理也不可轻。

02上课的经历,僵硬更有体会,02还是说话,僵硬却是逃课,高中时有段时间是走班上课(见马上我要发的帖子),老师根本不知道到齐没有(当然即使知道僵硬等人逃课也不会管),正好给我等成绩好的人提供逃课机会。

体会是,成绩好的学生有特权。现在洋洋在幼儿园,老师单独开小灶呢。所以多阅读,提前学数学,绝对没坏处。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9-5 11:44
标题: 回复 #16 jiangying 的帖子
僵硬兄弟02给你作个话引子就好, 别捧杀俺矮人。如果当时你能碰到田妈,那才是一种文化之美,她个人的存在就让你感觉得到这种美,道德皆在日常中,一种平和一种博大一种魅力。

鲸鱼在作笔记学习大家的发言(她就想着从大家口中掏“宝”)忘了扎针。

僵硬兄弟是不是觉得自己年少时人文素养被培养的不够所以发狠心在儿子身上补回来? 自己年少时被逼迫的东西现在我自己对孩子放得都很宽,要反思。

另外我觉得数学小学时叫算术, 跟人文与艺术不是一个档次的(实话实说我没有被数学特别培养过),总觉得脑力心智没问题到时候自然就可以了,这可能是看问题的观点不同。

对自己的孩子我没有规划,孩子是动态的,我最希望培养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大了他们自己去选择,当然人文、艺术与体育方面还是要给孩子的,不为别的,只为优雅生活,优雅社会需要这些东西。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5 11:59
标题: 回复 #19 klcz2002 的帖子
不碰你,掏不出真东西
田妈没遇见,可惜了

“僵硬兄弟是不是觉得自己年少时人文素养被培养的不够所以发狠心在儿子身上补回来?”
这到不是,够还是够了,就是方法似乎不对,想找到方法而已。

小时侯父亲逼我几件事:
1.每天看书两小时
2.解几何题
3.背单词
想起来,件件都对我现在的胃口。

我的观点:小学的“算术”要6年的时间和认字要6年时间一样是浪费,所以要多培养人文和艺术,数学要超前。
作者: jjhs    时间: 2007-9-5 12:18
原来是天才的楼,闪。。。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9-5 15:48
真知灼见,俺绝对不扎针。。。。
要扎就扎那。。。。。
僵硬那个自视甚牛的脾气,N月前就已经扎到他喊大哥了。。。。懒得说他了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5 17:45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9-5 15:48 发表
真知灼见,俺绝对不扎针。。。。
要扎就扎那。。。。。
僵硬那个自视甚牛的脾气,N月前就已经扎到他喊大哥了。。。。懒得说他了


那时说我自己是大哥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9-5 20:10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9-5 17:45 发表
那时说我自己是大哥

你把原话贴出来,让大家看看,是不是叫俺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9-5 21:01


僵硬,你最近是不是在减肥
"了"加了个腰带就成了"子"了

告诉你一秘诀下回用这个
<僵硬>胖了
>僵硬<苗条了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9-5 21:51
原帖由 听语漫步 于 2007-9-5 21:01 发表
128987

僵硬,你最近是不是在减肥
"了"加了个腰带就成了"子"了



北京人不知道“混子”一词?
这可不是虫子哦。
-----这里是名词不是动词吧。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9-5 22:01
有些地方语言还真是一点都不知道
其他北京人很多经常说的口头语,也没弄明白真正的含义
从小到大就这么说惯了

就象内个<胡同串子>
原本的意义和现在就不同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9-5 22:06
原帖由 听语漫步 于 2007-9-5 22:01 发表
有些地方语言还真是一点都不知道
其他北京人很多经常说的口头语,也没弄明白真正的含义
从小到大就这么说惯了

就象内个
原本的意义和现在就不同



混子=混混

你现在“内个”“内个”地说话,标准的北京话啊。
有时候能说出来,不一定能打得出来,这也是需要功夫的。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9-5 22:12
"那"的读音当中也有一个NEI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9-5 22:15
很多词汇还是不能随便用的
象"浪"在陕西话中是玩的意思
但是在北京就是疯,不稳重的意思了
所以这个"浪"就不能随便跟北京丫头说了
否则会挨揍的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9-5 22:43
楼歪了,。。。。
楼上那位幕后的,打s才肯说的,大家帮忙打打。。。。。。。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9-6 06:36
我盖比萨斜塔

关于内个"混混"一词
在北京话当中有很多,象歪毛,淘气,二愣子,三青子,四棱子,噶杂子,琉璃球
这一类人基本都属于内种不学无术,吃东西专挑大盘子的,满世界瞎捣乱的主
正经人家是最不屑和这种人打交道的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6 09:01
僵硬基本就属于这类人"歪毛,淘气,二愣子,三青子,四棱子,噶杂子,琉璃球"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9-6 10:33
dawnch2007-9-5 23:59威望+5往S里打!
dawnch2007-9-5 23:59金钱+5往S里打!
就怕你承受不起呀

作者: 雪人姐姐    时间: 2007-9-6 10:57
提前学那么多,还坐在教室里上课,孩子能安心吗?
我的小学六年全是在玩,中间因为身体差,还休学一段时间,数学没开窍,语文因为喜欢阅读倒还不错。混了6年也一样读初中了。
到了初中,突然一下子对数学来了兴趣,喜欢做那些怪异的题目。
可惜,高考填志愿,老爸没让我报数学专业,很是羡慕有一个同学到了清华数学系,自诩比他也不差呢。
作者: 天人合一    时间: 2007-9-6 11:37
距离头像还有多远--------先试试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9-6 17:27
原帖由 雪人姐姐 于 2007-9-6 10:57 发表
提前学那么多,还坐在教室里上课,孩子能安心吗?
我的小学六年全是在玩,中间因为身体差,还休学一段时间,数学没开窍,语文因为喜欢阅读倒还不错。混了6年也一样读初中了。
到了初中,突然一下子对数学来了 ...



为什么非要小孩坐得端端正正听讲才是好小孩呢?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6-23 11:29
我把老帖子拱出来,供老同志复习,新同志预习。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