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推荐南怀谨大师的《论语别裁》(下载见附件) [打印本页]

作者: 唐朝    时间: 2004-4-17 14:57
标题: 推荐南怀谨大师的《论语别裁》(下载见附件)
<font color="blue">我认为小孩读经后可以读读南怀谨的著作增进理解。下面是论语别裁中的一些摘录。--------------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现在正当此书付印,特录宋儒陈同甫先生的精辟见解,以供读者借镜。如其告宋孝宗之说:“今之儒者,自以为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而方低头供手以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命。”而于《论语》,则说:“《论语》一书,无非下学之事也。学者求其上达之说而不得,则取其言之若微妙者玩索之,意生见长,又从而为之辞:曰此精也,彼特其粗耳。此所以终身读之,卒堕于榛莽之中,而犹自谓其有得也。夫道之在天下,无本末,无内外。圣人之言,乌有举其一而遗其一者乎!举其一而遗其一,是圣人犹与道为二也。然则《论语》之书,若之何而读之,曰:用明于心,汲汲于下学,而求其心之所同然者,功深力到,则他日之上达,无非今日之下学也。于是而读《论语》之书,必知通体而好之矣。” 我说,譬如中国文学自“五四运动”以来,由旧的文学作品改成白话文后,有什么功用呢?几十年来亲眼所见,中国的教育普及了,知识普遍了,对世界知识的吸收力增加了,无可否认,这些对于国家的进步有贡献。但是对于中国文化,却从此一刀斩断了。什么原因呢?中国文化库存里堆积的东西太多了,几千年来的文化都藉着古文保留着。至于接受白话文学教育的人们看不懂古文,当然就打不开这个仓库,因此从中国文化的立场看,就此一刀拦腰斩断了。 你们现在讲文学再革命,讲白话文学,我们先要知道为什么要推行白话。在“五四运动”前后,一般人认为救这个国家,必须吸收新的知识,尤其要融会古今中外的学术文化,于是老牌留学生到外面一看,任何国家的语言和文字都是一致的,因此认为中国所以不进步,是文字工具害了我们,尤其四书五经“子曰、孔子曰”一塌糊涂,非把这个打倒不可,所以提倡了白话文。 语文的变与不变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我们看世界的文字,不管英文、德文、法文,虽然现在的文字和语言是合一的,但是语言大约三十年一变,所以一百年以前的英文、法文书籍,除非专家,否则是莫辨雌雄。 我们中国的老祖宗晓得语言和时代是要变的,所以把文字脱开了语言,只是用很短的时间,经过两三年的训练就会写出来,这个文字就单独成为一个体系,表达了思想。因此这种文字所保留下来几千年以上的思想,在几千年以后的人看来,如面对现在,没有阻碍,它对于国家有什么错误呢?没有错。只是因为教育不普及,大家对于这个国文的修养没有学好。当时提倡“五四运动”的部分人士,求进之心是对的,在学问修养上,老实讲,还有商量的必要,于是这一文学革命就出了问题。 举例来讲,生活上每天必有的一件事——上厕所,我们小时候叫“出恭”,后来叫“解手”,现在叫“上一号”了,看看几十年来,变了好多。因此,我们翻开资料,对“五四运动”前后的白话文,现在看来,简直不通;到了现在的文章,说它不好吗?真好。好吗?文章看完了,价值也完了,多半没有保留的价值。将来怎样演变还不知道,所以你们为什么要文学再革命,我就不懂。因此,文学革命,我没有资格讲,你们也没有资格讲。为什么呢?如果古文、四六体、作诗、填词,都能露一手,然后发现这种文学有毛病,这才有资格谈革命。现在你们连“命”都还没有,还“革”个什么呢?你们还有文学革命的资格吗? 我这番话一讲,他们听傻了。
作者: jliang666    时间: 2004-4-17 22:53
多谢!收藏!
作者: 明儿爸    时间: 2004-4-19 01:39
多谢了!收藏!
作者: 尊称    时间: 2004-4-22 09:12
我家里有这本书,好好看看。
作者: cluster    时间: 2004-4-23 15:06
谢谢

分享
作者: 唐朝    时间: 2004-6-6 10:13
自己顶一下如何
作者: 里仁    时间: 2004-6-7 13:12
这本书应该每个人都读一下。
作者: hnbc    时间: 2004-6-7 17:08
这本书写得很好,我正在看,看了一部分,感觉孔子实在是圣人,那么多为人处世、做学问的道理,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适用。
作者: 燕子    时间: 2004-6-7 18:43
里仁+-->引用:里仁 这本书应该每个人都读一下。
感谢唐朝的发布,感谢里仁的推荐!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4-6-7 21:23
》我们翻开资料,对“五四运动”前后的白话文,现在看来,简直不通;到了现在的文章,说它不好吗?真好。好吗?文章看完了,价值也完了,多半没有保留的价值。
嘿嘿。
作者: dujinghao    时间: 2004-6-7 21:26
找到组织了。
作者: 惟惟爸    时间: 2004-6-11 15:36
下载了。感觉不怎么样。

南老师讲课太罗嗦,海阔天空撤太远了。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4-6-11 19:59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下载了。感觉不怎么样。 南老师讲课太罗嗦,海阔天空撤太远了。
握握手,咱感觉咋就一样呢?
作者: 唐朝    时间: 2004-6-11 21:32
天问+-->引用:天问 握握手,咱感觉咋就一样呢?
哈哈,有意思。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4-6-11 21:51
唐朝+-->引用:唐朝 哈哈,有意思。
不明白,什么地方有意思?
作者: 唐朝    时间: 2004-6-12 08:38
天问+-->引用:天问 不明白,什么地方有意思?
开个玩笑,^_^,只是觉得两个观点不同的人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觉得有意思。 可能是各有所好吧,我倒喜欢南大师的这种信马由缰的风格,觉得好像跟着他增长了许多见识。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4-6-12 13:09
唐朝+-->引用:唐朝 开个玩笑,^_^,只是觉得两个观点不同的人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觉得有意思。 可能是各有所好吧,我倒喜欢南大师的这种信马由缰的风格,觉得好像跟着他增长了许多见识。
哦,正常正常。比如我所认为的骗子你所认为的老师某某人说“唐诗是小儿科”,如果你同意他这个观点,我就奇怪你为什么改名叫“唐朝”了。
作者: 唐朝    时间: 2004-6-12 15:19
天问+-->引用:天问 哦,正常正常。比如我所认为的骗子你所认为的老师某某人说“唐诗是小儿科”,如果你同意他这个观点,我就奇怪你为什么改名叫“唐朝”了。
嗯.....,某某人的讲话是有夸张之处,我也不全部同意他的观点。不过由此说是骗子,你又偏颇了点。再者,不就是卖几本书吗,没有他的大字注音本,我还不知道怎么给我小孩教育传统文化呢(很多字都不知道读音,更别说教了)。 其实给小孩教这些东西的想法很多年之前就有了,并不是去年看到某某的文章才有的,只是苦于不知如何入手,所以看到某某讲的方法觉得不错。后来看见南怀谨大师也这么讲,然后想起以前我在《北大四大才子》里面看见辜鸿铭也是这么学习中西文的,还有我以前看过陈寅格和胡适的传记,他们小时候也是诵读和背诵了一大通书,印象中还有朱光潜也讲过小时候诵读古书之乐趣,这些承前启后的大师们都没因为背诵妨碍了发展,反而是为他们的治学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所以对诵读的方法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综合以上各种因素,所以我才会对经典导读提倡的方法那么中意。 你说那些经都不好,那你建议一个我们传统文化的书目?总不能说一旦让我们小孩接触一下我们老祖宗的书,就是一个罪过?如果你是这么认为的话,那就是你的罪过了。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4-6-12 19:16
看来你和我同样认为某某人为了某某目的而有夸大其词的言论。当然我们所认为的某某目的不同,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我可以再说一次为什么我认为这个国学大师是个骗子:
1、他在一次演讲中说中国古代的孩子是在“载歌载舞”中“快乐”的念经的。这个说法好像和我们知道的拿着戒尺的私塾教师的形象不符,他既然是个折腾中国古代文学的,就应该清楚事实是怎样的。他既然知道,而公然撒谎,我不知道除了“骗子”这个词还有什么更好的了。
2、看看这个国学大师举的例子
引用:<<!--quote1-->举例来讲,生活上每天必有的一件事——上厕所,我们小时候叫“出恭”,后来叫“解手”,现在叫“上一号”了,看看几十年来,变了好多。
下面我会在转贴一篇文章,看看他所推崇的文言文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一个折腾中国古代文学,肯定不会不了解我转贴文章的内容,既然他知道实际如何,还要公然撒谎,我不知道除了“骗子”这个词还有什么更好的了。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4-6-12 19:17
解溲的婉辞  
朱庆和  作于 2003年1月18日  

--------------------------------------------------------------------------------

  解溲的婉辞
   江苏  朱庆平 朱庆和
   
   人类要生存,就得进食,也就要排泄。但人们对此都羞于直言,便“故意换一种含蓄”而体面的说法,于是有了解溲的婉辞。
   如厕。上厕所。《辞海》注:“厕,同‘侧’。”《说文解字》注:“侧,旁也。”厕,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它一般建在住宅旁边较偏僻的地方。《左传·成公十年》:“晋侯如厕,陷而卒。”秦汉时的厕所,与猪圈从合为一体,以便于积肥(今部分农村仍如此建筑)。《汉书·燕刺王旦传》:“厕中豕群出。”“豕”即“猪”。《鸿门宴》:“沛公起如厕。”刘邦之所以能借“如厕”而逃跑,就是因为厕所建在住宅一旁较偏僻的地方。
   更衣。魏晋时期,都市里的贵族阶层多在室内或院里设有豪华的厕所(今这种豪华的厕所则称为“更衣室”)。达官贵人一般身着“长衣”,上厕所多有不便,在进厕前必须脱去长衣,便有了“更衣”的婉辞。《赤壁之战》:“权起更衣”一句中的“更衣”,便缘于此说。
   出恭。封建时代国子监学规:每班给与“出恭入敬”牌一面,以防生员擅离本班(见《南雍志漠训考上》)。考试时,在考场内亦设此牌,以防考生擅离座位。上厕所时,必须领这块牌子,后因习称大便为“出恭”。
   解手。一说,古代在押的人犯,必须披枷带镣,以防逃跑,当他们欲上厕所时则呼告“解枷松手”,便有“解手”一词;一说“解手”与“解溲”谐音,文人音近而讹,写成“解手”。《京西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叙了些寒温,魏生起身去解手。”“解手”之词,在今天“宜乎众矣”。
   方便。明清时期,城市设有“都厕”—公共厕所。《日下新讴》载:“大街……无地可遗,于是有开设毛房者。门外高张大幅布画,宽广六七尺。上绘神仙或杂色故事。当街列一朱漆四方高架,状如香梯,顶面立一方牌,标曰‘洁净毛房’。其铺内一室则环列小坑,以板界隔,人各一坑。与钱一文,给纸两片,诚方便经营也。”由此,即有“方便”之说。
   解溲的婉辞,反映了我国厕所的发展与变迁,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古代精神文明的光华。还有诸多此类婉曲之辞,但大多带有地方色彩,不被人们普遍了解。
   (《中学生导报》1995.6.1第一版)
作者: 唐朝    时间: 2004-6-12 19:49
古代儿童读经到底是不是快乐的,我想也没人去考究,不过既然是读书,有人喜欢,有人厌学,取决于老师的水平,也取决于学生的智力水平,这也很难讲到底是谁对谁错。现在不是学生们有厌学吗,真正把学习当乐趣的恐怕不多。
我所看到的朱光潜回忆录里就讲到小时读经的乐趣,难到说朱老在撒谎?还有南老也讲过小时候读经之乐趣,南老也撒谎?他老人家可不缺那点钱,品格之高,学识之深也非常人所能想像。

最后我想说的是,读经活动对与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就算他有夸张之处,就一定说明这个活动错了吗?这可不是一回事。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4-6-12 20:02
》他老人家可不缺那点钱,品格之高,学识之深也非常人所能想像。我只是常人,所以不会去想象这些。 》读经活动对与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就算他有夸张之处,就一定说明这个活动错了吗?这可不是一回事。你说的对,确实不是一回事。所以我认为喜欢读经的人找这么个旗手真是太失败了。早就有朋友说了“还好是看了之前喜欢读经的”。 其实人人有自己喜欢的读物,谁喜欢什么可以相互交流,犯不着举个民族文化的大牌子,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就像某些听古典音乐的人,非要举个高雅脱俗的牌子。其实不过是个人爱好而已。 好了,让我们歇歇,欢迎到“亲子阅读”去灌水。
作者: 唐朝    时间: 2004-6-12 20:29
你又误会了,我没有用南老来压人的意思,只是拿它作例证而已。

其实我觉得读经这件事不需要什么旗手,对了就做好了。

每个人都有喜欢的读物,谁喜欢什么可以互相交流,这句话很正确,所以我拿我喜欢的经典书籍来交流,建议父母们和子女读读,同时也在你的亲子阅读栏目中了解了许多比较好的读物,我可从没有反对读现代书哟。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4-6-12 20:45
哈哈,我算服了你们了。。。。。南老前辈《也许是骗子》的气功讲座你们都看过吗。还有他呢个弟子的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4-6-12 20:51
相忘于江湖+-->引用:相忘于江湖 哈哈,我算服了你们了。。。。。南老前辈《也许是骗子》的气功讲座你们都看过吗。还有他呢个弟子的
江湖也有服的时候吗?也算这些水没有白灌了。   王某人的两个小时改变俺孩子的一生的rm文件还在俺的硬盘里,看了10分钟,俺孩子的一生还是不要改变算了。唐朝看帖子看快了点。
作者: 唐朝    时间: 2004-6-12 21:24
<img src='images/smiles/confused.gif' smilietext=':confuse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onfused:' />   怎么了,我只看过南老的书和他的介绍,《也许是骗子》是什么东东?他哪个弟子?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4-6-12 21:32
唐朝+-->引用:唐朝  <img src='images/smiles/confused.gif' smilietext=':confuse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onfused:' />   怎么了,我只看过南老的书和他的介绍,《也许是骗子》是什么东东?他哪个弟子?
,《也许是骗子》是我用错了标点。。应为(也许是骗子)////SORRY。。。。他有许多气功的视频在网上///他的弟子好像姓叶,5Q上前些天有许多
作者: 唐朝    时间: 2004-6-12 21:45
哈哈,标点符号作用还是蛮大的。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2 22:18
我仅仅有一点小小的疑问,往大家解惑,既然那位南先生认为白话那么不济,为何他写这些东西不是用古文,而是用这种不济的白话文呢,我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二者,何者算古文,春秋的金文?晋唐的骈文?言不齿于缙绅,名不列于四部的通俗小说?明清的八股?还是除了现如今的文章都算古文呢?总的有个规矩把,请明示。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4-6-12 22:22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我仅仅有一点小小的疑问,往大家解惑,既然那位南先生认为白话那么不济,为何他写这些东西不是用古文,而是用这种不济的白话文呢,我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二者,何者算古文,春秋的金文?晋唐的骈文?言不齿于缙绅,名不列于四部的通俗小说?明清的八股?还是除了现如今的文章都算古文呢?总的有个规矩把,请明示。
我以前上聊天室时,用“如网如同如厕”的网名,不知算不算古文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2 22:28
相忘于江湖+-->引用:相忘于江湖 我以前上聊天室时,用“如网如同如厕”的网名,不知算不算古文
不算,没有之乎者也哉,怎算古文。要这样才算“之如网者如同乎如厕也哉”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4-6-12 22:31
楼主已经吐血了,哈哈,闪了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2 23:16
唐朝+-->引用:唐朝 <font color="blue">我认为小孩读经后可以读读南怀谨的著作增进理解。 我们中国的老祖宗晓得语言和时代是要变的,所以把文字脱开了语言,只是用很短的时间,经过两三年的训练就会写出来,这个文字就单独成为一个体系,表达了思想。因此这种文字所保留下来几千年以上的思想,在几千年以后的人看来,如面对现在,没有阻碍,它对于国家有什么错误呢?没有错。只是因为教育不普及,大家对于这个国文的修养没有学好。当时提倡“五四运动”的部分人士,求进之心是对的,在学问修养上,老实讲,还有商量的必要,于是这一文学革命就出了问题。 举例来讲,生活上每天必有的一件事——上厕所,我们小时候叫“出恭”,后来叫“解手”,现在叫“上一号”了,看看几十年来,变了好多。因此,我们翻开资料,对“五四运动”前后的白话文,现在看来,简直不通;到了现在的文章,说它不好吗?真好。好吗?文章看完了,价值也完了,多半没有保留的价值。将来怎样演变还不知道,所以你们为什么要文学再革命,我就不懂。因此,文学革命,我没有资格讲,你们也没有资格讲。为什么呢?如果古文、四六体、作诗、填词,都能露一手,然后发现这种文学有毛病,这才有资格谈革命。现在你们连“命”都还没有,还“革”个什么呢?你们还有文学革命的资格吗? 我这番话一讲,他们听傻了。
这位南老先生着实的有趣,首先认定老祖宗安排好了以后就要文字脱开了语言,还那么好,照这样讲我们也别让孩子学汉字了,直接学英文写作。文字脱离了语言,说汉语,写英文,快哉快哉。 老先生一番话讲完,我也听傻了,怎么这等人物也能站在台上白话。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3 00:30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我仅仅有一点小小的疑问,往大家解惑,既然那位南先生认为白话那么不济,为何他写这些东西不是用古文,而是用这种不济的白话文呢,我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二者,何者算古文,春秋的金文?晋唐的骈文?言不齿于缙绅,名不列于四部的通俗小说?明清的八股?还是除了现如今的文章都算古文呢?总的有个规矩把,请明示。
两点小小疑问,百思不得解,又无人愿意赐教,算啦,不等了,睡觉去啦,还要早起接目师呢,晚上再来学习把!
作者: qq2008    时间: 2005-1-28 16:03
谢谢 好极了 我先读
作者: veeson    时间: 2005-2-13 00:44
谢谢~~~
作者: yldchan    时间: 2005-2-15 14:24
谢谢分享!
作者: wwyw    时间: 2005-3-5 19:30
多谢!收藏05
作者: hello_loouie    时间: 2005-3-5 19:46
谢谢分享
作者: c2190    时间: 2005-7-8 18:09
一直在找,谢谢斑竹
作者: zqc8899    时间: 2005-7-16 00:25
天问+2004-06-07 21:23-->引用:天问 @ 2004-06-07 21:23 》我们翻开资料,对&ldquo;五四运动&rdquo;前后的白话文,现在看来,简直不通;到了现在的文章,说它不好吗?真好。好吗?文章看完了,价值也完了,多半没有保留的价值。 嘿嘿。我正在看,看了一部分,感觉孔子实在是圣人,那么多为人处世、做学问的道理,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适用。

作者: lixiyi882003    时间: 2005-7-16 15:51
因为孩子的缘故,这几天又开始读论语,确实能感觉很深刻的哲理,成年人也应该再读论语,真的不错
作者: wlj181    时间: 2005-7-17 08:32
谢谢分享
作者: 亨利    时间: 2005-7-17 14:10
支持一下
作者: jialinmummy    时间: 2006-3-21 16:59
多谢。收藏了
作者: njlhzh    时间: 2006-12-8 20:37
多谢了!再次 收藏!
作者: liuyizrz    时间: 2006-12-19 13:36
多谢了,收藏,我想对孩子肯定有用
作者: liongood    时间: 2007-5-17 10:47
好东东,我找了好久,辛苦楼主了
作者: alwyn    时间: 2007-5-23 22:50
教育孩子,先从自我提高开始
作者: jack0816    时间: 2007-5-24 14:40
我现在正给小孩教论语
作者: lonepasser    时间: 2012-5-14 08:37
到哪去下载 到哪下载?
作者: gougou8102    时间: 2012-7-6 14:36
多谢!收藏了!
作者: jjyylin2004    时间: 2013-9-10 11:51
没有看见附件呀,在哪里呀?
作者: 心妍爸爸    时间: 2013-9-18 16:28
他的书还是要慎重,一是有人说他的学养不深,二是我之前看过他的书,鬼扯的多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