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工科的对语言的高论让人捧腹大笑啊!原帖由 全慧升 于 2007-8-23 10:04 发表
读工科的对语言的高论让人捧腹大笑啊!
汉语的难处是书写复杂,听读有四声、儿化音和轻重读的变化。。。。。。
——————————————
指点江山——全慧升之道
原帖由 全慧升 于 2007-8-23 10:04 发表
读工科的对语言的高论让人捧腹大笑啊!
汉语的难处是书写复杂,听读有四声、儿化音和轻重读的变化。。。。。。
——————————————
指点江山——全慧升之道
我还正想说,汉语不存在着“不足”,而只有学习的难处。汉语的轻重读是对一个语句的,英语的轻重读是对多音节单词的。原帖由 全慧升 于 2007-8-23 10:21 发表
我还正想说,汉语不存在着“不足”,而只有学习的难处。汉语的轻重读是对一个语句的,英语的轻重读是对多音节单词的。
——————————————
指点江山——全慧升之道
原帖由 全慧升 于 2007-8-23 10:27 发表
汉语的语音语调是最难的,其中也包括中国人,也包括教语文的老师,尤其是南方方言较重的老师,例如,什么是翘舌声母,什么是平舌声母。。。。。。
——————————————
指点江山——全慧升之道
原帖由 全慧升 于 2007-8-23 10:40 发表
正因为汉语的这些优势,虽然我们也被外来民族统治过,但基本是中华文化同化异族文化。
-------------------------------------
汉语被英语同化的也不少啊, 象是 “沙发、吉普、罗漫提克、水门汀(老人说的 ...
汉语是象形文字,英语是拼音文字,各有千秋。原帖由 全慧升 于 2007-8-23 10:44 发表
汉语的不足是明显的,就是不严谨.我个人浅见是没有格和时态造成的.
------------------------
相反,格、时态和语态正是语言学习的累赘,不如汉语的清晰明了。
——————————————
指点江山— ...
没关系的,聊天嘛,只当玩笑啦!原帖由 全慧升 于 2007-8-23 11:06 发表
说法不完全准确,汉民族既不缺乏高度的概括,也不缺乏细化的能力,只是在科技方面”既不高,也不细“。
——————————————
指点江山——全慧升之道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8-23 11:13 发表
俺知道法律由制定到实施这个由概括到具体过程的艰难。但法律这个例子涉及面太大,不好举。
Jiangying好象是搞管理的,应该知道企业里面管理细化过程的艰难。
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导致的 ...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8-23 11:21 发表
是的,这也是守旧势力强大的原因.
很多时候,公司的流程都是摆设.
别看哪些管理书籍举的例子,某个公司这也好,那也好.实际上公司内部操作根本就是两嘛事.
流程改进是企业长期不变而又艰难的话题.
...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8-23 22:22 发表
楼上这位大虫的观点何其片面,却又居高临下说别人的观点“缺少立体的了解,整个看法所基于的信息量太弱”,这句话用在你身上我看倒是相当的合适。。 ...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8-23 19:07 发表
其实这里有个问题。
面对西方的管理模式,甚至是他们的行为习惯与模式,中国的人该怎么做?
是要改掉自己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脚长得符合西方的标准?
还是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方式? ...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23 22:42 发表
回应17、20楼 虫和jiangying
虽然你俩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但是很可惜,有点偏。
有这么一个原则:罪不在法而在人。
语言与思维模式是有密切关系,这话不错。
但是,所谓--汉语言的“全息化”,导致 ...
原帖由 全慧升 于 2007-8-23 10:04 发表
读工科的对语言的高论让人捧腹大笑啊!
汉语的难处是书写复杂,听读有四声、儿化音和轻重读的变化。。。。。。
——————————————
指点江山——全慧升之道
原帖由 全慧升 于 2007-8-23 10:27 发表
汉语的语音语调是最难的,其中也包括中国人,也包括教语文的老师,尤其是南方方言较重的老师,例如,什么是翘舌声母,什么是平舌声母。。。。。。
——————————————
指点江山——全慧升之道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8-23 10:35 发表
承认自己不足有什么不好?难道要死人?
老全说,汉语不存在着“不足”.老鸟说:经典没有糟粕.
汉语的不足是明显的,就是不严谨.我个人浅见是没有格和时态造成的.
这个不足已经体现在中国人逻辑能力差上了.
不过针对逻辑问题,这个不足不是大问题,学逻辑用逻辑符号就是了.
原帖由 全慧升 于 2007-8-23 10:40 发表
汉语被英语同化的也不少啊, 象是 “沙发、吉普、罗漫提克、水门汀(老人说的/水泥)。。。。还不说那些口语中的拜拜、ok ,说话写文章中时不时地夹杂着英文单词的也大有人在啊。。。。。
原帖由 samyik 于 2007-8-29 09:59 发表
这个不是什么汉语的问题,各种方言本来就不一样。请各位记住,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别相当与欧洲各种语言的差别,甚至比印欧语系某些语族的差别还要大。英语和德语的差别不大于上海话和北京话的差别,西班牙语和 ...
原帖由 samyik 于 2007-8-29 10:22 发表
你又不懂了。这个不是同化,这些都是借用外来词,语言词汇的互相借用是很常见的。比较起来,汉语中的外来语算是比较少的,英语中则有大量外来语词汇,几乎占词汇量的一半以上。
原帖由 全慧升 于 2007-8-29 12:28 发表
中国最初的文字就属于象形文字。汉字虽然还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征,但由于汉字除了象形以外,还有其他构成文字的方式;而汉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所以不属于象形文字,而属于表意文字。然而 ...
原帖由 全慧升 于 2007-8-29 12:41 发表
这里的同化不仅是语言的纯净受到影响,而且生活习俗也受到了影响,例如近几年来流行的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除了语言的变化,语言的变化还折射了社会的变化。同化在此既说明了语言的变化,也说明了社会的变 ...
原帖由 全慧升 于 2007-8-29 13:03 发表
此话差矣!
思维的紊乱不完全是语言交叉的结果,思维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语言只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工具或方式。
无论从语言学习的原理还是语言学习的结果来看,上述的结论都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
...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