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qzone.book.qq.com/622008580/blog/27.htm
也说七夕
赵丽华
有时候我感觉西方的传说与我们东方的传说不一样的是他们的传说相对而言更细节一些。因为有细节,所以看着较为合理和可信。比如《圣经》上说,上帝在造出亚当之后,看出了亚当的孤独。看出一个人的孤独是不容易的,这首先说明上帝比较注重细节观察,同时也说明这位大领导的工作思路比较人性化,他为了使亚当摆脱孤独而造了一些动物和飞禽,把它们带到亚当面前,让亚当给他们命名,让它们做亚当的陪伴。亚当并没有快乐起来,因为这些动物和飞禽里面没有能够做他伴侣的东西,他依然是孤独的。后来上帝趁他熟睡的时候取下他的一根肋骨,用这根肋骨造出了一个叫夏娃的女人。当他把夏娃带到亚当面前的时候,亚当欣喜地匍匐在地,向上帝谢恩。他说:“我终于找到了我的骨中骨,肉中肉,我要叫她女人。”
相对而言我们的传说就有些不合情理和粗制滥造的感觉。比如有关“七夕”这个节日的传说,其中最重要的细节是牛郎偷窥仙女们洗澡。天上本有银河,不知道仙女们为什么非要千里迢迢跑到凡间来洗澡,还要驾着祥云落在河边的草地上,还要脱去五彩霓裳,跳进清澈见底的河水里,这看起来声势太大而且很容易跑光。牛郎偷窥其中一个最年轻最美丽的仙女直到入了神,这时老牛突然说话了:“她是天上的织女,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会做你的妻子。”牛郎看起来的样子是蛮憨厚的,按正常讲他应该为这女子考虑,你偷窥偷窥也就罢了,你再拿走人家衣服,让人家赤身露体,怎么见人?然而这时候的牛郎却只顾着色迷心窍、色胆包天,真的就拿走了织女的五彩霓裳。天近午时,其它仙女纷纷穿起霓裳驾云而去,唯独留下找不到霓裳的织女。这也不合理,姐姐们怎么可以把妹妹一个人赤裸裸丢在这里?这可是你们亲小妹啊!然而传说就是这么说的,牛郎从树后走出,请求织女做他的妻子,织女见牛郎忠厚老实,勤劳健壮,就脉脉含羞的点头答应了。
牛郎织女喜结良缘后男耕女织、互敬互爱的故事不足为奇。包括两年后织女生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也顺理成章。没有人情味的是我们中国的天帝,他可不像西方传说中的上帝那么体察民意,相反,他总是给人一种自作主张和专横武断的感觉。他闻知织女下嫁人间,勃然大怒,他是宁可让女儿做老处女也不让她嫁人。他老婆王母娘娘更是毫无雍容华贵的国母形象,却是一幅嫌贫爱富的乖戾嘴脸,她在七月初七那天,携天兵天将,捉走织女,可怜的牛郎用萝筐挑着一对儿女追上天去。眼看追上了,王母拨下金簪一划,牛郎脚下立刻出现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之后呢,每年的七月初七这一天,牛郎织女会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一次。
尽管我们的传说粗糙一些,但是很具民意,都是老百姓嘛,就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按正常讲,牛郎的家境条件是连农村的一个大脚媳妇都讨不上的,那么怎么办呢,那就凭空给你一个仙女,仙女首先是没有穷富观念的,其次还有一些仙人的技巧,能够想什么有什么,从此你就可以吃穿不愁了。我小时候看《聊斋》,奇怪这些穷书生怎么就都能够碰到那些善良的鬼狐仙怪呀?他们白天读书,晚上那些鬼狐仙怪前来暖床陪寝。他们落第落魄,鬼狐仙怪帮助他们改变现状。现在想想,可能是我们的国家的男人们骨子里就有一种懒惰、色情和梦想天上掉馅饼的心理,把他们的想象与愿望附诸在传说和文字里,倒真不失为一种麻醉和抚慰自己的方式。
——发表于《中国民航》(题目为《西方2。14,东方七月七》)
这个时代还需要神话吗
迟子建
……
我生长的那个地方,是个小村子,非常寒冷,每年有多半年在飘雪。那时候不通电,没有电视,冬天黑得早,我们吃过饭,就搬着小板凳,围聚在火炉旁,借着炉火的光,一边喝茶一边讲故事。说故事的都是老人,他们讲的,大都是神话故事。什么年画中的姑娘每天从画中下来,为贫穷的小伙子做饭;什么赶考的秀才在在夜晚的花园遇见花神,花神护佑秀才,使他中了状元;什么一对无儿无女的老人在种菜时,收获了一个大倭瓜,把它切开,里面竟然蹦出来一个活泼的男娃娃……这样的神话,使寒冬变得温暖,使黑暗变得光明。……
我由此谈到了自己的新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我说其中的一个情节,就是老人们讲给我的,他们说那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猎人遇到怀孕的狐狸放了狐狸并不再打猎,猎人死后狐狸感恩送葬)……
我从神话又讲到大自然,我觉得神话的诞生,离不开这样的“好山好水”。我的文学,我的世界观,与神话是分不开的。然而我刚讲完,一个女生就举手咄咄逼人地提问,说:“来自东北的女作家,你讲得也太夸张了吧,狐狸怎么能开口说话呢?再说了,现在是一个科学的时代,这些神话都是糊弄人的,有什么意义呢?”她很激愤,仿佛我是一个卖狗皮膏药的江湖骗子,愚弄了她。
我笑了笑,心平气和地对她说,看你的年龄,也就二十上下的样子。你生长在香港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从小享受到的是丰富的物质生活。你眼中只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由摩天大楼、跨海铁路、高速公司、汽车、电脑、电话构成的,你们所受的教育,使你对科学无比信赖。你们没有可能听祖辈人讲故事,而书本的神话故事又不如时髦的流行读物更能吊起你们的胃口。你们这一代人,既没有听神话的环境,也没有接受神话的情怀了。所以,你们丧失了与另一个世界沟通的可能性。
我得感谢这位女生,她很坦率地讲出了她这一代人的心声。他们眼里的神话,也许是克隆人、无土栽培的植物、纳米技术产品、航天飞机、掌上电视。孟姜女哭倒长城,在他们眼里一定是荒谬的;宇航员没有发现月球有生命的迹象,那么他们一定认为嫦娥奔月的故事也是荒诞的。总之,所有的神话,在“科学”的手术刀下,都经不起解剖。可是,仅仅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人难道不就成了一块蛋白质了吗?
版本一:Valentine’s day是情人节在英语里的叫法。从字面上来看,很难看出中西方叫法之间有什么联系。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大约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那时恺撒已经死去快三百年了,暴君Claudius当政。当时,罗马内外战争频仍,民不聊生。为了补足兵员,将战争进行到底,Claudius下令,凡是一定年龄范围内的男子,都必须进入罗马军队,以生命为国家效劳。自此,丈夫离开妻子,少年离开恋人。于是整个罗马便被笼罩在绵长的相思中。对此,暴君大为恼火。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竟然下令禁止国人举行结婚典礼,甚至要求已经结婚的毁掉婚约。
然而,暴政禁止不了爱情。就在暴君的国都里,居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修士,他就是Valentine,我们的主人公。他不忍看到一对对伴侣就这样生离死别,于是为前来请求帮助的情侣秘密地主持上帝的结婚典礼。一时间,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整个国度传开,更多的情侣秘密地赶来请求修士的帮助。
但是,事情很快还是被暴君知晓了,于是他再一次显示了残暴面目——将修士打进大牢,最终折磨致死。修士死的那一天是2月14日,公元270年的2月14日。
人们为了纪念这个敢于与暴君斗争的人,渐渐地使得2月14日成为一个节日。很多世纪过去了,人们再也记不得Claudius的大名,再也记不得他的权杖与宝剑,但依然会纪念Valentine修士,因为那个日子是Valentine’sday,是情人节。
版本二:在古罗马时期,2月14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2月15日则被“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
在古罗马,年轻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这样,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最终他们会坠入爱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结婚。后人为此而将每年的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版本三:定于每年的2月14日,相传其起源是,古罗马青年基督教传教士圣瓦伦丁,冒险传播基督教义,被捕入狱,感动了老狱吏和他双目失明的女儿,得到了他们悉心照料。临刑前圣瓦伦丁给姑娘写了封信,表明了对姑娘的深情。在他被处死的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
版本四:一本英语辞典上注释说,范泰伦节(情人节)2月14日,据说鸟在那天开始相尾。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