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北京高中语文课本换血 [打印本页]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8-17 04:48
标题: 北京高中语文课本换血
北京9区县的高中语文课本将要大换血

  昨日,从今年9月1日起,北京9区县的高中语文课本将要大换血:《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替掉《孔雀东南飞》,《六国论》、《过秦论》、《病梅馆记》、《伶官传序》、《项脊轩志》等古文名篇通通撤下。消息传出,各大网站论坛一片哗然,并很快形成了两大对立阵营。支持的网友们认为北京的编委“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多数网友却在哀叹:“快餐文化取代了有思想深度的精品文化。”认为“这预示着教育娱乐化时代的全面来临。”同时许多网友担忧过多删减古文名篇在中学教材中的分量会加剧已有的文化断层。
  反对 传统文化正在流失
  据媒体报道,《雪山飞狐》进入这次北京版的高中语文课本并非偶然。编委中有不少“金庸迷”,62岁的薛川东说自己就爱读武侠。编委之一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是个知名的“金迷”。但这次把金庸武侠小说推上教材的,不是孔庆东,而是67岁的北京版语文教材主编顾德希,他也是金庸的“粉丝”。作为北京四中的特级语文教师,北京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顾德希亲自推荐了《雪山飞狐》中的一段,最后被确定下来。
  正是新闻透露的这段“内幕”成了不少网友反对课改的理由,网友认为这些“金迷”编委是“凭个人的爱好来修改教材,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
  有网友指责道:“一帮媚俗的所谓专家,你是‘金庸迷’就得让孩子们也‘金庸迷’啊,文化经典现在被删,可能以后都成了历史,没有太多的人去欣赏。”
  更多的网友在质疑编委水平的同时,认为《雪山飞狐》取代《阿Q正传》是用“通俗文学取代主流文学”,高中时代的语文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思想深度,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启蒙之作,深刻剖析了我们的民族性格,正是中学生需要好好学习的不可取代的经典佳作,怎么能够随便乱删?
  网易浙江网友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表示这是社会的悲哀:“鲁迅的文章都是很深刻很有引导意义的,是在绝望中还存在的一丝微薄的希望,是对社会的现实反映,他笔下的很多问题现在还存在着,他的文字唤醒着人们的良知。教育是严肃的事,教育的文章也是严肃的事,不能为迎合而迎合,娱乐而娱乐。不能把精神食粮如此糟蹋,这样下去,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丧失是迟早的事。”
  支持 新文化运动难道错了?
  尽管网络上骂声四起,但仍有不少网友认为此举并无不妥。
  网易云南玉溪网友认为,“金庸和鲁迅诚然没有可比性,鲁迅是民主斗士,金庸武侠是提倡侠之大者,两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两者都有其局限性,两者都有其优点,在近代历史上,我敢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鲁迅的书,但有华人的地方难道就没有金庸的书?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流传最广泛的作品,选入课本也无可厚非,我们可以批判作品的局限性,但不可抹杀其存在的价值及历史意义。”
  有网友表示,如果说金庸小说入选今天的学生课本是“一种堕落,是大国文化的堕落”,那么中国此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不是也错了呢?新文化运动将百姓难知难会的文言文变成现今为大众所熟悉的白话文有什么不好呢?在当时白话文的普及也是被认为对国学的亵渎,而几十年过去了又怎么样呢?
  网易广州网友则认为,教材只是一个学生的读物罢了,不要把它看得多高多重要,学生读多几遍会背不会对其产生太大影响,真正教育人的是社会,如果社会文明塑造起来,对青年们、学生们的素质才会整体推动促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鲁迅和金庸是可以互补的,金庸入教材完全应该。
  专家说法 要改的是教学模式不是课文
  针对网友们提出的观点,记者分别采访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邹寿元老师、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朱崇科以及媒体撰稿人陈璧生。
  和网友们观点对立一样,三位先生对《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的态度也分成了两派:邹寿元表示这种尝试很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鲁迅的作品在中学课文中占的分量很大,考虑到青少年的接受程度可以去掉几篇。朱、陈两位先生则认为,《雪山飞狐》根本没有替掉《阿Q正传》的资格,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不是选用金庸的作品,而是不能用金庸作品取代鲁迅作品。
  朱教授认为这一做法反映出整个社会对目前的语文教育十分失望,失败的教学模式导致设定的语文教学目标没能实现。他认为,编写中学教材是一件影响面很大的事情,编委们在选择篇目时应客观考量文章内容给孩子们带来的影响。不管通俗还是经典,所有的作品只要认真做学问都可以培养人的能力,但毋庸置疑,好的文学作品能给人更多的提升和滋养,高中生年纪还小,分辨能力、自控能力都较差,更应该多读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
  陈璧生同时指出,把鲁迅先生的某些不适合选入中学教材的作品删掉可以理解,但把像《阿Q正传》这样的中学生既能读得懂又能提高写作能力的作品换掉,这种做法即使“不是愚蠢,也是一种很草率的行为”。朱崇科指出,在课改时,编委们应注意保留一些“内容厚重、能反映文化积淀的好作品。”
  针对网友反映金庸的作品宣扬江湖道义对中学生有害的说法,邹寿元认为,正是因为这样,才应该选入金庸的作品,因为老师可以给学生加以引导,进行阅读分析,指导学生正确理解。
  对网友反映鲁迅作品语言晦涩难懂的问题,三人都表示理解。朱崇科同时指出,鲁迅的作品中涉及骂人的文章不超过5%,除了针砭时弊的,还有一些展示其柔情一面的作品,可以考虑选入教材。
  朱崇科指出,归根结底,目前语文教学的困境不是换几篇文章就能解决的。由于我们的教育方式考试体制有问题,考试体制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功利化,如果按照时代背景、作者介绍、重点词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等标准去讲解,再好的文章也是味同嚼蜡。从这一点来看,我们需要改的是语文课的教学模式,不改变教学模式,只换几篇课文只能是换汤不换药。
  三位先生都对大量删减古文作品表示担忧。他们认为应该坚持保留古典文学的精华,陈璧生认为,有学者提出应逐渐将古文逐出中学教材,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倾向,古文作为汉语文学中“非常珍贵的运用经验”,在教材中占有20%的分量才算比较合理。新快报记者 付爱萍 实习生 王仪瑛
作者: liumimi    时间: 2007-8-17 11:15
标题: 回复 #1 education2008 的帖子
强烈反对删鲁迅的文章
通俗文学可以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经典的东西应该在课堂上学习
作者: 雪人姐姐    时间: 2007-8-17 11:43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不是选用金庸的作品,而是不能用金庸作品取代鲁迅作品

为什么非要在这两者之间选一个呢?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8-17 13:01
  
  如今反“思想性”似乎占上风
  而反的思想又是特指的

  实际上
  只有思想才是最重要的财富
  
  课本跟孩子接触时间较长
  所以
  有思想性的经典
  才应该是首选

  接雪人姐姐的话
  即使金庸的《雪山飞狐》果真在艺术上在思想上超越了鲁迅
  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两者之间取舍
  其他课文就铁定动不得了吗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17 13:54
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鲁迅,按照现在的流行词语,就一个粪青,文章写得也不好(比同时代的林语堂等差远了),长期以来一直是语文课本中出镜率最高的头号明星,现在出了个叫金庸的人气新人王,替换掉一篇课文有什么大不了?
鲁迅的东西是不是经典,文学界还有争论,林语堂的东西是不是经典,文学界几乎是没有争论的,但是为何鲁迅的东西在语文课本中可以有这么多,而几乎没有林语堂什么事?
减小鲁迅这样长期占统治地位人的文章,加入其他人文章是鼓励百家争鸣的态度,我强烈的支持。
是否选金庸,是否选雪山飞狐,才应该是讨论的重点。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8-17 14:08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8-17 13:54 发表
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鲁迅,按照现在的流行词语,就一个粪青,文章写得也不好(比同时代的林语堂等差远了),长期以来一直是语文课本中出镜率最高的头号明星,现在出了个叫金庸的人气新人王,替换掉一篇课文有什么大不了?
鲁迅的东西是不是经典,文学界还有争论,林语堂的东西是不是经典,文学界几乎是没有争论的,但是为何鲁迅的东西在语文课本中可以有这么多,而几乎没有林语堂什么事?
减小鲁迅这样长期占统治地位人的文章,加入其他人文章是鼓励百家争鸣的态度,我强烈的支持。
是否选金庸,是否选雪山飞狐,才应该是讨论的重点。


  
  俺读书的时候恨不得一篇文章都木有
  一个生字都不用写

  现在再来看鲁迅的文章
  确实不错

  林语堂和鲁迅
  鲁迅更适合鼠目寸光版的味道

  如今攻击鲁迅的人
  如果早生几十年
  或者鲁迅赶上互联网时代
  应该更有出彩的地方

  被人抬的不一定都是坏人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17 14:16
刚才,66回信息说,阿Q已经是个典故,不应该删。
我觉得此话不对,是否典故和删不删没关系。
水浒典故多不?课文有几篇?西游记典故多不?课文有几篇?三国演义典故多不?课文有几篇?东周列国典故多不?课文有几篇?镜花源典故多不?课文有几篇?封神演义典故多不?课文有几篇?
再说经典,论语有几篇?史记有几篇?道德经又有几篇.
为何偏偏鲁迅就只有老Q这个个典故,课文就要有10多篇呢?
语文课本不是鲁迅选集,研究鲁迅去看鲁迅选集。课本还是多引入些好.
删阿Q还是删社戏,也没关系。
但是删,代表了一种态度.一种争鸣和民主的态度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17 14:18
最好抓阄决定。。。。。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17 14:22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17 14:18 发表
最好抓阄决定。。。。。


斗地主,有点技术含量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17 14:26
听说现在的领导们斗地主可精了
只是,桌上的赌注,只怕排不到语文课本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8-17 17:18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8-17 14:16 发表
刚才,66回信息说,阿Q已经是个典故,不应该删。
我觉得此话不对,是否典故和删不删没关系。
水浒典故多不?课文有几篇?西游记典故多不?课文有几篇?三国演义典故多不?课文有几篇?东周列国典故多不?课文有几篇?镜花源典故多不?课文有几篇?封神演义典故多不?课文有几篇?
再说经典,论语有几篇?史记有几篇?道德经又有几篇.
为何偏偏鲁迅就只有老Q这个个典故,课文就要有10多篇呢?
语文课本不是鲁迅选集,研究鲁迅去看鲁迅选集。课本还是多引入些好.
删阿Q还是删社戏,也没关系。
但是删,代表了一种态度.一种争鸣和民主的态度


  
  我的短信内容是针对你说鲁迅的太多
  鲁迅的不多
  这篇非常经典

  “阿Q精神”已经是成语了
  其中很多典故用起来也比较顺手


  如果要说不同意的理由
  俺认为《阿Q正传》的思想性、艺术性综合得分不比其他课文低
  俺是对《雪山飞弧》代替《阿Q正传》有意见
  现在中学课文还有10多篇鲁迅的吗
  10多篇里就是《阿Q正传》好删吗

  自小对置顶的东西不感冒(所以现在除了不得已的情况,一般贴子不置顶)
  鲁迅的文章也不是在中学的时候被俺认可
  而是到了成年后回过头去看才认可
  俺是对某种思潮担忧:凡是被抬的都要反对
  有这种思潮
  特别容易“酒醉错斩了郑贤弟”
  
  武侠小说在文学领域曾被认作俗文化不登大雅之堂
  俺一惯支持俗文化
  按说《雪山飞弧》入选中学课本俺应该举双手赞同
  但《雪山飞弧》选进的同时撤出《阿Q正传》就值得商榷了
  据编委介绍
  他们是选大众的、时兴的
  这个想法本身没错
  是该选一些大众的有时代气息的
  关键是不必把大众的、时兴的替换经典的、有思想性的
  俺们欢呼俗文化登大雅之堂
  但不要用暴发心态喧宾夺主
  更不要玩你死我活的PK
  他们完全可以共存

  今天上午这个新闻就炒得沸沸扬扬了
  看到这样一个标题“‘阿斐’打败‘阿Q’是种进步”
  俺真就开始担心了
  舞刀的打败动脑的是种进步
  俗文化挤兑雅文化是种进步
  那回复到单一的一元思维也是种进步了

  雅俗共赏的局面完全可以在和平进步中实现
  为什么一定要采取革命的形式
  一定要让阿Q流血
  鲁迅是那个年代少有的顶着自己头思考走路的人
  我们现在仍然缺少顶着自己头思考走路的人
  这样的情况下
  《阿Q正传》更有必要留在中学课本中启发鼓舞孩子们多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


  另
  据编委理由
  编委听课后发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是故拿下《阿Q正传》换一些容易教容易学的
  
  编写小组特地对鲁迅的几篇文章做了调研,进入中学课堂听课,看到底好教不好教。根据学生的领悟和接受程度,最后放弃了《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名篇,而是新选了名气相对较弱的《铸剑》。

  
  开了个国内玩笑
  怕国际友人笑死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17 17:35
一两年前,新课本推出的时候有个纪念鲁迅的主题片中说的。鲁迅是入选语文课本最多的作家,共x篇(这个x好象是16,记不清楚了)。
因此。鲁迅的确实多了。

“我们现在仍然缺少顶着自己头思考走路的人。”

那就引入李敖的嘛。李敖和鲁迅是一类人。

66所说这些都没在点子上。共存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的。但课文的数量是有限的,你鲁迅占了16个茅坑,别人当然就少了。

删掉一篇很正常,语文课本变来变去,删的人都不知道有多少。别人能删,老鲁就不能删?想起阿Q中的一句话:和尚摸的,我就摸不得。

至于加入什么,是另一会事,阿Q删了,刘和珍还在,润土还在,藤野老鬼子也在,三味书屋,社戏,人血馒头都在。什么共存不共存的?没有的事。

删哪篇,正常,上哪篇,也正常。

说:《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是煽情。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7-8-17 17:43
鲁讯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精神,李敖能代表现在这个时代的精神吗?

语文是什么?语言文学

其选题首先应代表中国各时代的思想感情或者精神状态,应具备时代的主要特征

其次是在修辞学、在语法技巧和立意上有辉煌灿烂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17 17:50
鲁迅不能代表那个时代的精神。普遍大家都认为,是因为大家除了读课文,其他书看得少,思考不够。

在语言的掌握上,鲁迅不是最好,有的文章甚至分段都有问题,比如藤野老鬼子。他的文章不算在修辞学、在语法技巧和立意上有辉煌灿烂

而且鲁迅是国学的撅墓人。

正因为他的文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因此,鲁迅被神化。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8-17 18:02
改课本是好事啊. 不过怎么改倒是要当心滴.古文是最不该被删的, 我们这代的古文就算差的了, 下代更没希望了.

个人认为,鲁迅的杂文可以删掉点. 可以考虑下王小波的杂文. 估计更能学得进

杨朔的散文还在不在初中课本上? 早该删掉了. 引领了多少新八股.

要我是金庸,不希望自己的文章被选入语文课本, 进入课本的文章,比较容易变成学生最讨厌的东西, 原来对鲁迅一直没有好感,也多少有点这个原因.

楼上说的: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8-17 17:50 发表
正因为他的文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因此,鲁迅被神化。


我想是由于逆反心理吧. 我的感觉完全相反:曾经对鲁迅极度讨厌,大部分是拜这段成长经历所赐.   从这个方面说, 鲁迅的文章也是该删掉点了.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翅膀 于 2007-8-17 18:37 编辑 ]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8-17 18:40
  
  翅膀能不能转一篇王小波可以上课本的贴子来看
  他以往的贴子俺看了不对劲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8-17 19:05
原帖由 hq1966 于 2007-8-17 18:40 发表
  
  翅膀能不能转一篇王小波可以上课本的贴子来看
  他以往的贴子俺看了不对劲


王小波的文章上不了课本,至少在眼下绝无可能.  他写的那些东西和咱们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是背道而驰滴.

66觉得哪里不对劲呢?  也专开个帖子展开谈一谈吧? 偶正襟危坐来听听.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8-17 20:36
  
  找到老鼠转过的一贴
  【推荐】我看国学----王小波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60355

  王小波用那个恶心的口香糖故事来对付国学
  俺觉得不厚道
  那个口香糖也是刺激我一定回贴的因素
 
  贴子透出一股怪怪的味道让人不好捉摸
  从俺看过他的贴来看
  他的文章不上课本是历朝历代都有可能的
  与政见无关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17 21:56
看来这里挺鲁的,讨鲁的都不熟悉鲁,不然12楼我故意留的小bug怎么没人看出来.
鲁迅的课文我还记得几篇
友邦,fire play缓行,出汗,脊梁,雷锋塔.
其他的记不起来了,大家还能想起多少?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8-17 22:08
其实课本跟上时代是应该的,是个好事情。只是和许多人感觉一样,对这《阿Q正传》被删,值得商榷。

鲁迅文学研究曾是学中文赚学分的选修课来的,把鲁迅提到这个高度,感觉多少都是有些政治因素在里面。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7-8-17 22:49
我语文学得不好,其他的不清楚,但阿Q和那个什么芝年纪肯定比胡一刀年长(zhang3),这时间检验出的东西嘛感觉还是尊重些好。

另,我历史也学得不太好,但想着如果语文课本中多点鲁迅的东东叫政治,那为了不政治,我们是不是该在历史书中把玄烨更名中为小玄子呢?


[ 本帖最后由 happy_99 于 2007-8-17 22:51 编辑 ]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8-17 22:57
这个天鸟真滑头。

历史地看,老鲁的东西有点虚高。拿就拿了,别上纲上线的,想想先列前辈都读反动的书最后都革命成功了。

这话一出肯定来砖,不就是学点语文吗?要讲传承也要结合时代大环境,不要老联系政治的干活。另外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是靠一两篇文章能培养出来的。
作者: yhming    时间: 2007-8-18 07:00
想不清楚的是:拿掉了那些古文,这是一个信号,对文言文重视程度将减弱了。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8-18 08:14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8-17 21:56 发表
看来这里挺鲁的,讨鲁的都不熟悉鲁,不然12楼我故意留的小bug怎么没人看出来.
鲁迅的课文我还记得几篇
友邦,fire play缓行,出汗,脊梁,雷锋塔.
其他的记不起来了,大家还能想起多少?


BUG在哪里? 好奇一下!
你的记忆力真的很好! 出汗,脊梁一点不记得了. 讲什么的?

还记得"一件小事". 这篇极好模仿,也带出了不少新八股.
祝福好象也在课本里的吧?
作者: yhming    时间: 2007-8-18 09:30
一数下来,课本上鲁迅的文章还真多。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18 10:46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7-8-17 22:49 发表
我语文学得不好,其他的不清楚,但阿Q和那个什么芝年纪肯定比胡一刀年长(zhang3),这时间检验出的东西嘛感觉还是尊重些好。

另,我历史也学得不太好,但想着如果语文课本中多点鲁迅的东东叫政治,那为了不政 ...


我没说政治.
我说的是文化争鸣.
另,进一些出一些很正常
根本就不是:《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18 10:48
原帖由 爱的翅膀 于 2007-8-18 08:14 发表


BUG在哪里? 好奇一下!
你的记忆力真的很好! 出汗,脊梁一点不记得了. 讲什么的?

还记得"一件小事". 这篇极好模仿,也带出了不少新八股.
祝福好象也在课本里的吧?


人血馒头那篇(药)这次好象也被删了,不是他的

汗水和人性?(名字记不得了)
中国人的脊梁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18 17:58
不,不,不
小bug是润土,应该是闰土.
也许大家看见了没指出来

药和刘和珍这次好象都被删了
作者: 梅边吹笛儿    时间: 2007-8-18 18:04
文学与出汗?好像有个什么香汗臭汗的。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18 18:51
标题: 回复 #18 hq1966 的帖子
是的,王小波只是个很有天分的写手,因不深刻而透显一点凉薄。
他看孔子,本来是看见了本质的外围:觉得孔子经常一本正经地说些大实话,是个挺可爱的老天真。
但是他来不及深思“实话如何来的”,60岁的天真可爱是如何可能的,思维就滑出去了。

丧失了与孔子跨越千年的会心一笑。

他评孟子就更冒失了,完全进入不到孟子的思想实质里面去,甚至,连历史感都丧失了。(孟子的辨,是有历史原因的)

他的作品,永远不可能排入教科书。
我想,爱翅膀也只是推崇他的幽默和机灵罢了。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8-19 17:09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18 18:51 发表
是的,王小波只是个很有天分的写手,因不深刻而透显一点凉薄。
他看孔子,本来是看见了本质的外围:觉得孔子经常一本正经地说些大实话,是个挺可爱的老天真。
但是他来不及深思“实话如何来的”,60岁的天真可爱是如何可能的,思维就滑出去了。

丧失了与孔子跨越千年的会心一笑。

他评孟子就更冒失了,完全进入不到孟子的思想实质里面去,甚至,连历史感都丧失了。(孟子的辨,是有历史原因的)

他的作品,永远不可能排入教科书。
我想,爱翅膀也只是推崇他的幽默和机灵罢了。


呵呵.大师高看我了. 除了幽默, 还真有其他喜欢的东西, 譬如: 简单明白. 说白了就是好懂, 不至于深沉得让咱们一般普通人难以理解和亲近.   

至于观点,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天鸟君也说历史原因了, 孟子的辩是建立当时的历史基础上, 那么可否这么说:孟子的理论并非放之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皆准滴?

从来不反对读经典,  作为中国人了解一下是很应该滴,  个人拿来作为修身的准则看上去效果也不错,象天鸟先生等读经专家俺也是很敬重滴, 不过要说这些经典本身总感觉是很摸棱两可的, 似乎可以无限延伸. 因此总是疑心是研究的人本身厉害,把经典引申得高于经典本身的含义, 而不是经典本身就无所不包,放之四海而皆准.  

上次看到天鸟先生的一个评语才知道原来他也研究过心理学, 不光是国学专家, 很是佩服,  同时又隐隐有些担心, 天鸟先生能达到今天之境界恐全非国学经典之功. 俺们这些读书少又愚钝之人想靠读经就想达到此境界恐怕有些难度?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7-8-20 10:14
对国人来说语文课本还担负了人生观和世界观建立的任务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20 10:51
标题: 回复 #31 爱的翅膀 的帖子
妖精的说法很道地。

爱翅膀的几个看法,可能还有细分的余地吧?

1、好懂固然可喜,但有些学问,确实不是那么好懂的(66爱因斯坦帖里,小鸟已明白分析了学问的表达问题,如有时间可以参考一下)
爱因斯坦的理论,无论他怎么表达,还是不容易懂。(即便如《物理学的成长》,以通俗话语表达,深处还是有些奥义的)
所幸我们可以不用懂相对论,也能活得好。
因为科学的理论,是外延于物的,很多与我们不相干。

但是,人类精神领域的学问,却是息息相关的
还是要深入一些,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生存质量。


2、孟子的辩,是一个行为。行为当然要参看历史原因。
比如磕头,是古代礼仪,你不能用现在的观念,去批评当时人们迂腐(jiangying先生也批评过小鸟迂腐呢)
但是,磕头所代表的尊敬,崇敬之心,却是千古不变的人类共性,无所谓历史变迁。

孟子所辨的理,就是这个亘古不变的人类共性,何来变化?

3、鸟儿从来没有说过:经典就是一切。
好像吃饭,吃饭很重要,但是,吃饭不能满足人类进步的一切需要。
因此,鸟儿常说:人文是经,科学是纬,缺一不可。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20 11:03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小灰熊2007-8-20 10:55威望+5说得很好,可有些听不懂。
小灰熊2007-8-20 10:55金钱+5说得很好,可有些听不懂。

不懂妹关系,你可以问,鸟儿尽量答。
      如果觉得懒得问,鸟儿也正好省了打字功夫。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20 11:11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20 10:51 发表
妖精的说法很道地。

爱翅膀的几个看法,可能还有细分的余地吧?

1、好懂固然可喜,但有些学问,确实不是那么好懂的(66爱因斯坦帖里,小鸟已明白分析了学问的表达问题,如有时间可以参考一下)
爱因斯坦 ...


1. 是《物理学的进化》,不是《物理学的成长》,书中的东西很浅显,我是中学看的,看完后至少知道相对论不支持时间旅行.

2. 古人那样不叫迂腐,现代人还那样就是迂腐

3. 人文是经,科学是纬,缺一不可.  这话爱听. 但认为不是靠迂腐的读经读出来的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20 11:19
标题: 回复 #35 jiangying 的帖子
1、认错,书名经常搞混。正因为你是中学生,所以不知道相对论不支持的东西,不表示不可能。
2、礼仪的表达方式是随时代变迁的,当然不同
3、如果我承认自己不了解读经,就不会再轻率置评。不过你的轻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比如你的求助帖。那个帖鸟儿爱看。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20 11:31 编辑 ]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20 11:22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20 11:19 发表
1、认错,书名经常搞混
2、礼仪的表达方式是随时代变迁的,当然不同
3、如果我承认自己不了解读经,就不会再轻率置评。不过你的轻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比如你的求助帖。那个帖鸟儿爱看。


哪个求助帖?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20 11:26
标题: 回复 #37 jiangying 的帖子
难怪现在的所谓研究生,治学都那么草率。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20 11:34
天高任鸟飞 2007-8-20 11:24 威望 +2 我很矛盾
天高任鸟飞 2007-8-20 11:24 金钱 +2 我很矛盾

那不是求助贴.应该是心情贴
我去上课,基于几个原因.
1. PMP证书要求的要做一些和项目管理相关的活动
2. 公司内部也鼓励去当兼职教授
3. 挣点钱
4. 在学校朋友找不到老师,我帮帮忙.

那些学生本来也就是是些再职混学位的,我给他们上课,认真听还能学点东西.毕竟我有实战经验.
其他老师都是到书店买本书,就开始上.

这个问题不是我造成的,我无力也不想改变.我所希望的是以后有学校请我去上MBA的课.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20 11:44
不幸鸟儿半路上也是MBA出身,实战经验更告诉我,那玩意作用有限。
当然,也有少量学校的MBA导师没那么差劲。

心情帖,喔,知道了,呵呵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20 11:50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20 11:44 发表
不幸鸟儿半路上也是MBA出身,实战经验更告诉我,那玩意作用有限。
当然,也有少量学校的MBA导师没那么差劲。

心情帖,喔,知道了,呵呵


对,那玩意几乎没有用.尤其是中国的MBA.
这也是我觉得联考很简单但不去考的原因之一.

我不是MBA的导师.只是给某些混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上了一门课而已.在课上我会对他们说,你们混这个学位是没有用的.有用的是实在的能力.

我的硕士学位也是混的.那时候还在国营单位.我混的时候,居然正牌研究生抄我的笔记.考试的时候抄我的.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20 11:54
标题: 回复 #41 jiangying 的帖子
所以我才说“难怪现在的所谓研究生,治学都那么草率”。
你已经够轻率了,居然还有人抄你的,当然是草率。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20 11:55
天高任鸟飞 2007-8-20 11:46 威望 +2 适当暴露隐私,好心情好心情
天高任鸟飞 2007-8-20 11:46 金钱 +2 适当暴露隐私,好心情好心情

网络就这点好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20 11:57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20 11:54 发表
所以我才说“难怪现在的所谓研究生,治学都那么草率”。
你已经够轻率了,居然还有人抄你的,当然是草率。


网上轻率一下有何不可
鸟兄不一样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20 12:00
标题: 回复 #44 jiangying 的帖子
啊呀呀,这家伙又来一顶帽子
鸟只在玩笑中轻率一下下的,不同不同滴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20 13:03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20 12:00 发表
啊呀呀,这家伙又来一顶帽子
鸟只在玩笑中轻率一下下的,不同不同滴



你给我的帽子更大
好象全体研究生不好好学习,都是我的错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8-20 13:19
比较无聊。

一向推来敲去的语文教学,再好的文章也会味如嚼腊。

谁上了语文课本谁惨!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20 13:31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20 11:19 发表
1、认错,书名经常搞混。正因为你是中学生,所以不知道相对论不支持的东西,不表示不可能。
2、礼仪的表达方式是随时代变迁的,当然不同
3、如果我承认自己不了解读经,就不会再轻率置评。不过你的轻率也不是 ...



1. 时间旅行这个幻想,能否实现,我也不知道,我也没说以后不可能.但我知道,那些说相对论是 时间旅行的理论依据,是胡说,是对相对论的曲解.
19世纪的物理学家认为,20世纪的物理学也就是修修补补,谁知道出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两大颠覆经典物理的理论.21世纪会出什么新东西,谁都不好说

2.既然是随时代变迁,为何要死手呢?

3.读经一事,我没有让儿子做,不做也许以为着一定程度不懂,但不懂,不一定不能置评.何来轻率一说.反观鸟兄,才真正轻率.相对论明明就和时间旅行矛盾,偏偏说"不支持的东西,不表示不可能"这样离题的话来,不支持和矛盾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可以说,我从小博览群书,但到现在我仍然认为读书不够.读经也就4万多字,读得烂熟,又有何用.
现代是信息社会,除了专业知识,其他东西,越多越杂,就越好.除非研究国学,否则,读经读专,效率低下.
王教授著作,我曾诚心拜读,然不敢苟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说王教授这类人.
鸟兄千金早慧,但是功不在读经,鸟兄自身博学,功也不在读经.为何鸟兄却一再轻率的认为读经的功效无比.
反观经典,实际早已被误读,世人能读懂的有多少.
读书越多,越发现经典是农业社会的经典,不是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的经典,版本不兼容的地方太多.明明国人逻辑差,鸟兄哪里变成不肖于陈.

小孩读书,在于多,不在于专.多读,则遇矛盾,就会多想.仅仅读经,未见识世界,而又如王教授所说,12岁前背而不思考.创造力由此消失.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20 15:53
天高任鸟飞 2007-8-20 15:22 金钱 +2 你就是有逻辑,仔细看看自己帖再说

犯逻辑错误难免,本来我们的逻辑就差.
但是差还不承认就不对了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20 15:58
标题: 回复 #48 jiangying 的帖子
说你轻率,你还不服;说你逻辑差,你还偏拿什么数据说话
切~~真拿你没办法,你说得越多底儿漏得越多啊

轻率是一种习惯,没有什么“网络上轻率一下有何不可”之说
看看孩子他爸所有的帖子,要举例么?(你可以在鸟儿论理的帖子里挑挑毛病,只希望别挑来挑去把自己搂进去)
-----------------------------------------------------------------------------------------

答2:
谁死守?守什么?具体点
鸟只说时代不同,礼仪当然不同,此话有误?
-------------------------------------------------------------------------------------------

答3的第一层:

不懂居然还要评论,请问,评论的基础是什么?
不懂读经,凭什么断定读经迂腐?根据在哪里?根据不懂?
你不笑我可是笑倒了

鸟说:相对论不支持的,不一定不可能。
这只是顺你话意,解析“相对论不一定正确”。
因为,你自己说:至少知道了什么什么。
这个至少,表示最低限度,似乎很确定其是正确的。否则,你的原意,难道是说:至少我知道相对论不一定正确?(大家有眼睛,对比一下吧)

1、至少我知道相对论不一定正确。
2、至少知道相对论不支持时间旅行。
对比一下。

说你读书没读好,你还缠头裹脑,哼哼
------------------------------------------------------------------------------------------------------

答3的第二层:
你的所谓“现代是信息社会,除了专业知识,其他东西,越多越杂,就越好”。

1、到底是信息社会,还是知识社会。这个都没搞明白,啰嗦什么?
对你有用的信息,才是价值所在。而所谓“有用信息”,才叫做你的知识。
有没有做人的知识?  答案是肯定的,有,那是人生存的基础。

你这种蔑视生命学问的论调,只会造就厦门远华和诈骗犯之类(危害他人利益)的人物。
他们哪一个缺乏专业知识?哪一个缺乏七七八八的杂识?他们很多人可比你学习认真多了。
他们只缺乏做人的根本知识,就是诚信。
从你所谓“网络为何不可以轻率一下”的说法,足见你不重视诚信。
或者只重视“别人诚信”。
--------------------------------------------------------------------------------------

答3的第三层:
你所谓“王教授著作,我曾诚心拜读,然不敢苟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说王教授这类人”。

诚心拜读?可以说,你吹牛。
1、王教授的著作,主要有哪些?
2、他说的读经,请用最简短的三句话形容。
3、下次王教授来大陆,我介绍你们认识。请你明确指出,他在读经方面的思想,哪里比你浅薄?

不了解,还要发谬论,真是要不得。

答3的第四层:
你明确告诉我,农业社会的经典,是什么内涵;而工业社会的经典,又是什么内涵。
别跟我丢大套路,来点实在的。

我等着你的砖头,或者另开一贴,大家参观。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8-20 16:08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20 10:51 发表
1、好懂固然可喜,但有些学问,确实不是那么好懂的(66爱因斯坦帖里,小鸟已明白分析了学问的表达问题,如有时间可以参考一下)
爱因斯坦的理论,无论他怎么表达,还是不容易懂。(即便如《物理学的成长》,以通俗话语表达,深处还是有些奥义的)
所幸我们可以不用懂相对论,也能活得好。
因为科学的理论,是外延于物的,很多与我们不相干。
但是,人类精神领域的学问,却是息息相关的
还是要深入一些,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生存质量。


2、孟子的辩,是一个行为。行为当然要参看历史原因。
比如磕头,是古代礼仪,你不能用现在的观念,去批评当时人们迂腐(jiangying先生也批评过小鸟迂腐呢)
但是,磕头所代表的尊敬,崇敬之心,却是千古不变的人类共性,无所谓历史变迁。
孟子所辨的理,就是这个亘古不变的人类共性,何来变化?

3、鸟儿从来没有说过:经典就是一切。
好像吃饭,吃饭很重要,但是,吃饭不能满足人类进步的一切需要。
因此,鸟儿常说:人文是经,科学是纬,缺一不可。


1. 好懂不是一切,但好懂明白是普及的基础,  否则怎么能通过人人读它来提高普通人的生存质量呢?  古代读书人从小都读经照样存在着各种"误读", 现在凭什么能避免呢?

2. 要说到"磕头代表的尊敬崇敬之心不变"什么的,那就没底了. 人家奥盟的也找到了永恒的精神内核呢!

3. 人文是经,科学是纬,缺一不可。这句我很赞同. 不过人文不仅仅是"国学经典"的代名词, 象天鸟君一样博览群书,勤于思考最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确实是很可学习的, 不管最后这个方向是国学经典,佛法还是什么其他, 但如果没有中间这个过程境界完全不同.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20 16:13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jiangying 2007-8-20 16:05 威望 +2 生气了说
jiangying 2007-8-20 16:05 金钱 +2 生气了说

掌嘴掌嘴
鸟儿正准备和你搞一场范式论辩,没想到你这家伙这样说

就是知道你没事,才来直接的说
他爸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20 16:14
正在另开贴,稍息片刻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20 16:20
标题: 回复 #51 爱的翅膀 的帖子
1、就是就是,因此读经并不能包治百病。要均衡发展,适时而教。
2、礼仪的时代性和内心永恒性,以后再说。
3、人文不仅仅是"国学经典"的代名词,这是文字游戏,因为还没明白经典到底是什么。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8-20 17:27
这楼歪到。。。。
   言归正传:我认为语文课文应该改,改什么内容,要看学习者,要换他们喜欢的可以理解的感兴趣的课文。鲁迅的文章俺赞成改掉,鲁迅的文章时代性太强,脱去那个时代背景,学生们很难体会,怎会有兴趣。倒是赞成学鲁迅的辩才,如果把鲁迅及和他辩论的反方的文章一并列上,那样学起来才有意思呢。 古文也应该换一换别的内容的古文。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8-20 21:08
标题: 回复 #54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2、礼仪的时代性和内心永恒性,以后再说。

02真想听听读经高人的感受呢,希望自己能受点启发。先师自己生活在“天下无道”、“礼崩乐坏”一筹莫展中

现在可又是“天下无贼”的时代 ,怎样能结合起来。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7-8-21 15:40
呵呵,楼是有点歪,扶正了又歪了。

语文课本确实不单单是学习中文,语文的教学也不单单是讲语法,这从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上可以看出来。实际上从私塾开始,上学学的就不只是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宝黛二人反对的科学),还学怎么做人,这就要求在语文课本内容的选择上不完全遵从语言造诣。

另外再说句玩笑的话,鲁迅的文章取掉后,怕少有几个人会再去读,而金庸的文章不加进去,要熬更守夜找来读的大有人在,何苦剥夺大家学习更多知识的权利呢?

只怕有人又要说,既然大家愿意读自然是应该学习的,为什么不加进课本里让大家读呢?那学校不如取消所有的学习课程,教大家做大家喜欢做的事情好了。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21 15:54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7-8-21 15:40 发表
呵呵,楼是有点歪,扶正了又歪了。

语文课本确实不单单是学习中文,语文的教学也不单单是讲语法,这从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上可以看出来。实际上从私塾开始,上学学的就不只是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宝黛二人反对 ...


这个说法比较有趣,比上升到保卫国学的高度让人理解些.

不过,这里有个误区.

事实是,去掉了不少课文,包括鲁迅的阿Q正传,同时也加了很多课文,包括金庸的雪山飞狐.

雪山飞狐代替阿Q正传,这个说法太煽情,且不是事实.基于这个不正确的前提的讨论,是不合适宜的.

应该分开讨论两个问题,而不是搅在一起:

1.鲁迅的文章该不该删点?我认为该.他的文章太多,删点也没关系,研究鲁迅的可以自己去看一心集和朝花夕拾

2.金庸的该不该引入.我个人也认为不该,而且雪山飞狐算不上老金的代表作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