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8-16 22:24 发表
jiangying 说的:
说实话,老易的文章是。看第一遍,觉得有道理,看第二遍,觉得有问题,看第三遍,问题一大堆,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批驳好,因为总是错中夹着对,对中夹着错。
![]()
![]()
![]()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8-17 01:54 发表
技能型学习不够彻底.
其实技能学习,也无所谓彻不彻底,比如学钢琴,是不是学到钢琴家就彻底了,没学到就不彻底呢?
其实不尽然的。学到能见谱能识,不是非常高难度的曲子能弹,能自娱自乐,能对音乐有比 ...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9-28 11:32 发表
我看你的经历,你现在文字中体现的思维,说实话,是典型应试教育出来的半瓶醋。
这句话是实事求是的说,不是故意刁难你。包括我自己也经常反思。
你的特点,知识面很广,小聪明有点,但说实话,你的专业我不知道,但就你
的思维和学养来说,比较浅薄。这是90后大学生的通病,人文素养太差。
......
你说可以让孩子玩着闹着考上好大学这点如果孩子够聪明我相信,
但这样的孩子即使读了好大学也摆脱不了半瓶醋的宿命,除非大学的时候使劲补课,
但大学也糟糕,补课多半是奢望。
应试教育不仅仅是“累”,负担重的问题,我在好多文章里提到了,你可能还没看懂,
因为你连自己是怎么回事都没弄懂,以为自己已经很成功了,事实上,如果你认为
你自己已经很成功了我没话可说,但我总觉得以你为标准的成功定位还是低了点。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9-28 12:38 发表
你这里说的偏科跟我说的不是一回事。你那还是应试教育的思维。
我所谓的偏科,偏的是这种东西:
喜欢,极为喜欢,又非常适合自己的智力和能力特点。
我以前发过一个说天才的文章。说一个人在自己极为喜 ...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9-28 11:32 发表
我们失去的其实是机会成本。就算我们玩,闹,我们敢偏科到一定程度,
钻研一门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吗?钱文忠的时代,84年大学生,就可以这样,
他16岁就给季羡林写信,已经对古典文化很着迷了。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9-28 13:51 发表
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情况,但我所在的省,84年的时候,高考前还有预考.想参加高考,必须先通过预考.
预考制度好象是88还是89年才取消.
说那时候的竞争没有现在激烈是没有道理的.
现在竞争激烈,主要是资源问 ...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8-17 01:50 发表
知识还有分赚钱的、不赚钱的,这挺新鲜。
俺们都是因为学了点知识,才能赚点钱,如果当初只会傻玩,俺现在还不知干啥呢。
至于赚钱,不光是知识起作用吧,性格、运气、胆识都起作用呢。
有的馅饼专往某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