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让孩子学什么(从教育的目的想起----)早教观念之三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8-8 17:48
标题: 让孩子学什么(从教育的目的想起----)早教观念之三
六岁前,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时间,相当于为将来生活的萌芽播种。那么,六岁前,让孩子接受什么教育呢?
   这要先想想教育的目的。
    e网友说教育本来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素质,教出真本事。我以为这个对教育的认识太浅薄。教育实际上就是生活,是生活的内容,是达成未来生活的媒介。“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斯宾塞的话我很赞同。既然教育是未来生活的准备,那么教育的目的就要看生活的目的。你有什么样的生活目标,你就可以选择什么教育。。。。。
    你的生活目的是贵族,你就可选择达成贵族的教育;你生活的目的是天才,你就可选择成为天才的教育,天才往往也是专才,天才的教育就要专攻一门;你生活的目的是得到好的职业,你就要掌握应试教育(好的职业前提是好的文凭)。。。。
    有人反对应试教育,有人非言素质教育。。。。其实大可不必,只看你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或者你希望孩子过什么样的生活,从而去选择教育,即可。
     我希望孩子的生活:自信、健康、快乐。自信即自己解决生活的难题,自信的生存(这也符合世界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的定义学会生存);健康即身心健康,心态平和,淡定处世;快乐即丰富的生活,充实的自我,独有的趣味。这样的未来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来做准备呢?
    我们看看社会上都有什么样的教育,这些教育又有什么样的功能。
   我看这些教育主要三大部分:中小学的义务教育、大学教育、其他专项教育。
    中小学义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分配资源选拔人才。由于这个分配资源的功能,它只能是应试教育。而考核的标准,它必须考虑各个地区包括西部地区各个阶层包括贫困家庭各个环境包括农村的实际情况。有人质疑应试教育,主要是对高考内容质疑,但是,试想想,如果中国的高考也引进社会实践的考核标准,那些农村的孩子去哪里实践呢?。。。。考虑这些,是因为,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中国的国情下,在中国的经济现状下,高考的制度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最多是实现地区的不同),因此,只有适应这样的资源分配,把握住资源,也就把握了生存,把握了自信。
     大学教育的功能主要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那么选择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可以更大的范围考虑,不同的地区国家。。。。
    其他专项教育(包括琴棋书画体育艺术等)也有人称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这个字眼我不太赞同,似乎和生存挂钩。其实除了校园教育以外的这些教育,这些教育的功能都不是国家社会的需要,这些教育,都是顺应家长孩子的需要产生的,他的功能大多是是促进人本身的发展。(当然也有些是为学校教育服务的)
     中小学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我觉得都可称为生存的教育,其他专项的教育,可称为生活的教育。我们不能仅仅活着,人还是要会生活。。。想想健康和快乐的生活目标,大多能从这些专项教育掌握里,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
       我一直奇怪,中国古人,受教育,常有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现代人,难道受教育仅仅是为了一张文凭,得到一份工作,再结婚生子。。。。。西周时期,已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到了现代,那些体育艺术,就不再是普及教育的内容了吗?
       从小学到高中,会有十二年的时间,孩子要投入应试教育,要掌握生存,要慢慢度过,所以,应试的内容就交给学校吧。但是,从孩子进入小学校门起,就没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生活的教育了,所以,六岁前,让孩子去学琴、棋、书、画、艺术、体育。。。。。吧。
       开始,打了一篇文,居然不见了。 重打,词不达意了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8-8 18:42
沙发,请教一下“六岁前,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时间”有什么依据?好象比什么蒙的3岁的又推后了3年?如果拿掉黄金这词都对!

糊涂了,鲸鱼怎么了? 怎么也学起车车(人家都改了)切肉肉卖,看了半天不都是一头猪上的东西,怎么就精贵起来了?

不懂不解请详细说明。

[ 本帖最后由 klcz2002 于 2007-8-8 18:44 编辑 ]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8-8 19:52
“中小学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我觉得都可称为生存的教育,其他专项的教育,可称为生活的教育。”

“你的生活目的是贵族,你就可选择达成贵族的教育;你生活的目的是天才,你就可选择成为天才的教育,天才往往也是专才,天才的教育就要专攻一门;你生活的目的是得到好的职业,你就要掌握应试教育”
----所以,“素质教育”这个词儿未必合适。

鲸鱼,这是俺概括的中心思想,对不对?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8-8 20:26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8-8 17:48 发表
六岁前,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时间,相当于为将来生活的萌芽播种。那么,六岁前,让孩子接受什么教育呢?
   这要先想想教育的目的。
    e网友说教育本来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素质,教出真本事。我以为这个对教育 ...


你的一个前提就错了,生活道路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你没法通过教育来决定孩子的生活道路。

至于追求幸福,快乐,趋利避害,这是人的本能,根本无需要去教育。

做你能做的,给孩子提供安身立命的素质和本事,其他的孩子自己会做出选择。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8-8 20:58
原帖由 klcz2002 于 2007-8-8 18:42 发表
沙发,请教一下“六岁前,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时间”有什么依据?好象比什么蒙的3岁的又推后了3年?如果拿掉黄金这词都对!

糊涂了,鲸鱼怎么了? 怎么也学起车车(人家都改了)切肉肉卖,看了半天不都是一 ...

我这电脑中毒了,居然上不来
我写这个早教话题,这是第三篇,第二篇讨论的就是时间,谈了那么久,就说明一点:三岁定八十,六岁定终身。怎么又问这个时间]的问题
    一头猪上的肉,有些摆在外面卖的,毕竟不如自己养出来的。肉看上去差不多,自己养的一定是健康的,没有害人的瘦肉精
   一头猪上的肉肉,可以一句话说完。有些真理确实只是一句话。 但是重在过程。。。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8-8 21:02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8-8 19:52 发表
“中小学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我觉得都可称为生存的教育,其他专项的教育,可称为生活的教育。”

“你的生活目的是贵族,你就可选择达成贵族的教育;你生活的目的是天才,你就可选择成为天才的教育,天才往 ...

总结出的是很重要的依据,结论在最后一句话,孩子学什么。。。。
如果不分析你所总结的依据,不懂内情,没有孩子的专家,一定会认为,那只是素质教育,学会技能而已。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8-8 21:13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8-8 20:26 发表
你的一个前提就错了,生活道路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你没法通过教育来决定孩子的生活道路。
。.

   不是教育决定生活道路,而是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也可以说是铺设更多的生活道路,当然,也可以由孩子自己走出一条路。你试试,去某个地方,自己边走边开凿道路呢,还是前人铺好路,你可以走你的路,把精力放在欣赏风景或其他事情上,怎样更好呢?有孩子的时候可能才能考虑清楚。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8-8 20:26 发表

至于追求幸福,快乐,趋利避害,这是人的本能,根本无需要去教育。

本能的快乐,那是低层次的。就算一个宠物,都会有本能的快乐。并不是教育教人如何快乐,而是教育让人区别于宠物,得到高层次的快乐。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8-8 20:26 发表

做你能做的,给孩子提供安身立命的素质和本事,其他的孩子自己会做出选择。.

      这句话,即对也不对。对的是孩子会选择;错的是你提供不了素质和本事。能提供的只是教育,让教育教会孩子。。。。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8-8 22:20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8-8 21:13 发表

   不是教育决定生活道路,而是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也可以说是铺设更多的生活道路,当然,也可以由孩子自己走出一条路。你试试,去某个地方,自己边走边开凿道路呢,还是前人铺好路,你可以走你的路,把精 ...

那这段路是错的,一条道到黑呢?
孩子自己走出一条出路,说不定看到的风景更加美丽。
前人铺好的路上就不会出现恶环境吗?出现了怎办?
如果这条路走不下去了,孩子还都没有学会如何自己开路创路,那就惨了呢!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8-8 22:23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8-8 21:13 发表

本能的快乐,那是低层次的。就算一个宠物,都会有本能的快乐。并不是教育教人如何快乐,而是教育让人区别于宠物,得到高层次的快乐。

可是有些人假借教育之能把人这个高级动物最基本的快乐都剥夺了,谈何高层次?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8-8 23:01
原帖由 前车之鉴 于 2007-8-8 22:20 发表
那这段路是错的,一条道到黑呢?
孩子自己走出一条出路,说不定看到的风景更加美丽。
前人铺好的路上就不会出现恶环境吗?出现了怎办?
如果这条路走不下去了,孩子还都没有学会如何自己开路创路,那就惨了呢!

    铺设道路并不是提供保险箱,也不是提供温室环境;铺设道路是为了更好的走自己的路。条条大路通罗马,怎样都是人生,每个孩子都会到达自己的罗马;但是,完全靠孩子自己去走,太多的精力花在一些无谓的事情上,看到的风景自然少了。至于道路上的恶环境,以及道路的指向,这何尝不是生活,孩子必须面对,必须自己选择。家长能做的就是给更多的选择,让孩子知道,这世界原来有这么大,道路有这么多,我有这么多的选择。。。。。而不是让孩子茫无头绪,以为世界就只有眼前的乱麻。以为生活就是找到生存的那条路。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8-8 23:16
原帖由 前车之鉴 于 2007-8-8 22:23 发表

可是有些人假借教育之能把人这个高级动物最基本的快乐都剥夺了,谈何高层次?

  你这句话的意思,大约是指家长们让孩子不停学习,剥夺孩子玩的时间了。对吗?
  其实,学习和玩并不矛盾,时间上可以穿插安排,同时,也可学习和玩合二为一。
   有些时候,其实行动更便于进入,学习更便于玩。举我家小子一个例子:学游泳。去年我家小子和他的一个同学一起学游泳,刚开始学,有几天确实有些学习压力,家长如果不引导坚持,孩子可能就放弃学了。学了两天,那个孩子不肯学了,我家孩子也不愿学了,那个家长属于绝对尊重孩子意愿的家长(当时是四岁多,她说反正还小,以后再说吧),就随了他孩子的想法,再也没来。我没有听从孩子,让孩子坚持了下来。现在,我家小子蝶仰蛙扒四种泳姿都会了。现在,在水里,他就像一条鱼,玩得非常自在,很喜欢水。而他那个同学,还带着泳圈,想玩水却怕水,体会不到玩水的快乐。。。。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8-8 23:27
铺设道路并不是提供保险箱,也不是提供温室环境;铺设道路是为了更好的走自己的路。条条大路通罗马,怎样都是人生,每个孩子都会到达自己的罗马;

说的好啊,就是这样的意思。

但是,完全靠孩子自己去走,太多的精力花在一些无谓的事情上,看到的风景自然少了。

可是你上面的意思是完全让孩子走你家长铺好的路啊。

至于道路上的恶环境,以及道路的指向,这何尝不是生活,孩子必须面对,必须自己选择。
这点不错,但是记住授人以鱼还是渔
家长能做的就是给更多的选择,让孩子知道,这世界原来有这么大,道路有这么多,我有这么多的选择。。。。。
不对,不是给更多的选择,是更多的选择环境。
而不是让孩子茫无头绪,以为世界就只有眼前的乱麻。以为生活就是找到生存的那条路。
实际上,生活首先就是要生存,你的路铺好了,等于剥夺了孩子学习生存的机会,不信,你就看。

[ 本帖最后由 前车之鉴 于 2007-8-8 23:31 编辑 ]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8-8 23:38
原帖由 前车之鉴 于 2007-8-8 23:27 发表
铺设道路并不是提供保险箱,也不是提供温室环境;铺设道路是为了更好的走自己的路。条条大路通罗马,怎样都是人生,每个孩子都会到达自己的罗马;

说的好啊,就是这样的意思。

但是,完全靠孩子自己去走, ...

   俺说的是铺设道路,并没说走哪条道。家长铺设道路就是提供各种教育,目的就是为孩子开阔眼界。
   如果让孩子放羊,对孩子无为而治,让孩子随意随心玩,孩子的眼界就只有眼前那些简单的内容:玩具、沙子、泥巴。。。如果接受各种专项的教育,孩子会知道,还有一些快乐来源于这里:运动、音乐、科学、世界。。。。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8-8 23:40
你这句话的意思,大约是指家长们让孩子不停学习,剥夺孩子玩的时间了。对吗?
我都提到生存了,你还这么片面的理解吗?

  其实,学习和玩并不矛盾,时间上可以穿插安排,同时,也可学习和玩合二为一。
很正确。
   有些时候,其实行动更便于进入,学习更便于玩。举我家小子一个例子:学游泳。去年我家小子和他的一个同学一起学游泳,刚开始学,有几天确实有些学习压力,家长如果不引导坚持,孩子可能就放弃学了。学了两天,那个孩子不肯学了,我家孩子也不愿学了,那个家长属于绝对尊重孩子意愿的家长(当时是四岁多,她说反正还小,以后再说吧),就随了他孩子的想法,再也没来。我没有听从孩子,让孩子坚持了下来。现在,我家小子蝶仰蛙扒四种泳姿都会了。现在,在水里,他就像一条鱼,玩得非常自在,很喜欢水。而他那个同学,还带着泳圈,想玩水却怕水,体会不到玩水的快乐。。。。
你能说戴着救生圈的孩子玩水就不快乐吗?这里不是说那个放弃学习的孩子就正确。而是说你单举这个例子我认为还是有些片面。那么单就这个例子我谈看法,有偏颇,不要介意。你的这种方法是你强加在孩子头上的,是否合适有待商榷,你只看到了他现在在水里的感觉,你有没有想到这种教育习惯是否合适呢?是否会给孩子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呢?孩子没有能力说出自己的意愿的时候,需要我们做家长的鼓励他说出来,家长用孩子没有能力做出选择来做不给孩子选择的理由是非常残酷的。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必有后患。
当然,我更相信你做的很好,可能是帮助宝宝引导宝宝继续学习,而不是在没有征求孩子意见的情况下直接命令做了个指挥者。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8-8 23:41
原帖由 前车之鉴 于 2007-8-8 23:27 发表
,生活首先就是要生存,你的路铺好了,等于剥夺了孩子学习生存的机会,不信,你就看。 ...

生存的教育,社会会告诉他,学校教育做的就是这件事。学会生活,并不是放弃活着,那只是顺带的事。。。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8-8 23:44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8-8 23:38 发表

   俺说的是铺设道路,并没说走哪条道。家长铺设道路就是提供各种教育,目的就是为孩子开阔眼界。
   如果让孩子放羊,对孩子无为而治,让孩子随意随心玩,孩子的眼界就只有眼前那些简单的内容:玩具、沙子、 ...

你试试,去某个地方,自己边走边开凿道路呢,还是前人铺好路,你可以走你的路,把精力放在欣赏风景或其他事情上,怎样更好呢?有孩子的时候可能才能考虑清楚。
这是你的话,我才会有上面的理解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8-8 23:46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8-8 23:41 发表

生存的教育,社会会告诉他,学校教育做的就是这件事。学会生活,并不是放弃活着,那只是顺带的事。。。

别推卸,你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给孩子安排好了路,然后把生存责任推给老师和社会,这不公平。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8-8 23:55
原帖由 前车之鉴 于 2007-8-8 23:40 发表
你能说戴着救生圈的孩子玩水就不快乐吗?这里不是说那个放弃学习的孩子就正确。而是说你单举这个例子我认为还是有些片面。那么单就这个例子我谈看法,有偏颇,不要介意。你的这种方法是你强加在孩子头上的,是否合适有待商榷,你只看到了他现在在水里的感觉,你有没有想到这种教育习惯是否合适呢?是否会给孩子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呢?孩子没有能力说出自己的意愿的时候,需要我们做家长的鼓励他说出来,家长用孩子没有能力做出选择来做不给孩子选择的理由是非常残酷的。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必有后患。
当然,我更相信你做的很好,可能是帮助宝宝引导宝宝继续学习,而不是在没有征求孩子意见的情况下直接命令做了个指挥者。

...

楼已经歪了
     很多人一说到家长为孩子作主,接受某种教育机会时,总要提到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机会。
     其实,让孩子自己选择,主要是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说培养孩子有主见。要做到这一点,是有很多办法的,每个家长都会有些自己的点子和方法。
     但是选择是否参加学习,并不是看出了这个孩子是否有主见。参加任何学习,都要付出努力,都不是纯粹的玩,如要学入门,更要付出汗水,和承受一定的压力。任何孩子让他选择是否学习某项东西,他选择的并不是那样东西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愿爱好(最初可能是,坚持学习就不是了),他选择不学,仅仅是不愿承受学习的压力。所以,这个选择权,仅代表孩子选择躲懒而已。并不是有违孩子兴趣心愿。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8-8 23:58
原帖由 前车之鉴 于 2007-8-8 23:46 发表

别推卸,你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给孩子安排好了路,然后把生存责任推给老师和社会,这不公平。

不是推给,而是不要重复工作。家长帮孩子打开另一扇窗。。。。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8-9 00:06
原帖由 前车之鉴 于 2007-8-8 23:44 发表

你试试,去某个地方,自己边走边开凿道路呢,还是前人铺好路,你可以走你的路,把精力放在欣赏风景或其他事情上,怎样更好呢?有孩子的时候可能才能考虑清楚。
这是你的话,我才会有上面的理解

   你可以继续理解下去。。。自己边走边凿开道路,孩子的眼前只有一条道,生存之道。如果有前人铺设的道路,孩子的眼睛就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更美的风景,更大的世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能发现更多的道路,也才知道,那条道更适合自己。不像前者,没有选择余地。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8-9 01:07
klcz20022007-8-9 00:16威望+3错,大错,特错
klcz20022007-8-9 00:16金钱+3错,大错,特错
大放这一炮,厥词呢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7-8-9 11:39
教育分职业教育和生活教育,但是职业教育不是应试教育,生活教育也不是素质教育,2岔了

生活教育是教人们怎么生活的,职业教育是教人们怎么工作的专才教育,当然不是要我们偏执起来说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谋生怎么谈生活。

只教我们如何工作不教我们怎么生活,还有一个极大的代价。假设我们现在的学习分为两个部分(当然不可能分得那么清楚),一部分教育教我们怎么工作,一部分教育教我们怎么生活,你说哪个教育最后不会落空?教授你学一项生产技能,如果最后你没有找到对应的工作,这个教育就落空了,即便你找到了对应的工作,你最后不喜欢,是不是也算落空了呢。在高度变化和竞争的社会中,这是很可能发生的。而教你怎么生活注定是不会落空的,因为你一定要生活的,除非你自杀了。

以前在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生活的主要精力就是要投入到生存奋斗之中,要从事生产,忽略了生活教育。其实生活教育自古就有,古代的王孙贵族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有2条路,1个是琴棋书画,或者孔子说的诗,书,礼,乐,御,射,2个吃喝嫖赌。当然那时的生活教育是建立在无数人的血汗和剥削之上的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7-8-9 11:42
《傅雷家书》,傅雷告诫傅聪,你要做一个钢琴家,首先要做一个文化人,之后做一个艺术家,再之后要做一个音乐家,最后才是做一个钢琴家。你不能直奔主题,直奔钢琴去了,那样的话钢琴是学不好的,就是说你要有一个很宽的基础。

这其实还没有完全顺从孔子的教导,孔子讲君子不器。傅雷还是希望孩子成器,希望他成为现代分工里的一个专才。要成为一个大的专才,底面积都不能太小!孔子说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不做工具,什么是工具?一个大工程师,也可能是个工具。君子是不做工具的,君子自己是目的,获取财富不是目的。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7-8-9 12:00
所以应试教育要给素质教育让路,才能给生活教育腾出时间和空间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9 12:02
原帖由 梦幻妖精 于 2007-8-9 11:42 发表
《傅雷家书》,傅雷告诫傅聪,你要做一个钢琴家,首先要做一个文化人,之后做一个艺术家,再之后要做一个音乐家,最后才是做一个钢琴家。你不能直奔主题,直奔钢琴去了,那样的话钢琴是学不好的,就是说你要有一 ...


对同样的道理,不管要当什么.先要学会基础知识和能力,有了基础知识和能力,再学专业知识和能力,有了专业知识再利用这些知识和能力去当自己相当的.
所以应试教育必不可少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9 12:09
梦幻妖精 2007-8-9 12:04 威望 +2 再一次的两岔了
梦幻妖精 2007-8-9 12:04 金钱 +2 再一次的两岔了

换一种说法,要有素质,先得有知识.
你不能直奔主题,直奔素质去了,那样的话就没素质了.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7-8-9 12:56
教育是科学,科学首先确立的是目的,这个帖子的标题在讲教育的目的,上面那段说的是教育的目的,是把人培养成挣钱的工具,还是让人变得高尚完美。说白化一点了挣很多钱只是为了满足物质欲望,而人的物质欲望就那么点,要在物欲上实现自己,那没什么好实现的,因为物欲的局限性太大了。

这个和素质教育和知识都没有关系,所以我们说的两岔了
作者: aries_2k    时间: 2007-8-9 13:02
嗯,教育,就是大的人把自己整理的经验告诉小的人,至于碰到问题怎么办,还是得自己去解决啊。至于怎么教就有聪明的方法和愚蠢的方法,还有不怎么聪明的方法的区别了。
复杂的问题,简单的回答!

[ 本帖最后由 aries_2k 于 2007-8-9 13:05 编辑 ]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9 13:23
原帖由 梦幻妖精 于 2007-8-9 12:56 发表
教育是科学,科学首先确立的是目的,这个帖子的标题在讲教育的目的,上面那段说的是教育的目的,是把人培养成挣钱的工具,还是让人变得高尚完美。说白化一点了挣很多钱只是为了满足物质欲望,而人的物质欲望就那 ...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也就是说先满足了一定的物质欲望,就成为高尚完美的人.
物质欲望对有的人大,有的人小.经常有这样的例子,一个人很穷,还拿出钱来帮助别人.这样的人物质欲望小.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两样都有.
即使是孔子,毫无疑问,也是博学的,生活无忧的,物质欲望是得到满足的.偶尔受点小挫折,都还自嘲为"丧家犬"呢.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7-8-9 13:54
虽然不岔了,但观点还是差比较多

德国人的物质消费只有美国人的一半,但是德国人享受的休假,享受的运动,享受地艺术生活,比美国人多一倍。你说谁活的好?我认为日本人活得最惨,日本的人均收入比美国高,但是日本工人苦不堪言。日本的白领,包括IT都苦不堪言。日本人没算明白这个账,工作和生活的账。日本人在最深层、最大的一个问题上糊涂。要那么多财富干嘛?要的是生活,是休假、运动、艺术。

我在欧洲呆了一段时间,觉得欧洲一点都不先进嘛,比美国差远了,可能往前走的速度比中国还慢。但是欧洲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是最高的,生活质量有丰富的内涵,含有人对生活的理解,含有一种比较早的进入现代化的门槛的民族,人文积淀深厚且见多识广的民族里的人们,对生活的认识。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8-9 13:55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8-9 12:02 发表
对同样的道理,不管要当什么.先要学会基础知识和能力,有了基础知识和能力,再学专业知识和能力,有了专业知识对同样的道理,不管要当什么.先要学会基础知识和能力,有了基础知识和能力,再学专业知识和能力,有了专业知识再利用这些知识和能力去当自己相当的.
所以应试教育必不可少
再利用这些知识和能力去当自己相当的.
所以应试教育必不可少

  应试肯定是必须的,资源少人多,必须有分配的规则。但是,如果就把眼光盯着应试,16年后怎么生活。所以把眼光盯着生活,考虑生活的目的再看教育的目的,再选择教育。学会了生活,活着还不是顺带的事吗?难听点,如有远大的志向。。。。说岔了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8-9 14:02
原帖由 梦幻妖精 于 2007-8-9 13:54 发表
虽然不岔了,但观点还是差比较多

德国人的物质消费只有美国人的一半,但是德国人享受的休假,享受的运动,享受地艺术生活,比美国人多一倍。你说谁活的好?我认为日本人活得最惨,日本的人均收入比美国高,但 ...

基本上是我的帖子的初衷。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9 14:02
原帖由 梦幻妖精 于 2007-8-9 13:54 发表
虽然不岔了,但观点还是差比较多

德国人的物质消费只有美国人的一半,但是德国人享受的休假,享受的运动,享受地艺术生活,比美国人多一倍。你说谁活的好?我认为日本人活得最惨,日本的人均收入比美国高,但 ...



这个教育以外的问题.
欧洲人的社会保障最好.美国人差些.日本人更差.
所以,问题是系统的,对比要在同一系统中进行.

另外,关于德国人享受的休假,享受的运动,享受地艺术生活,比美国人多一倍。
还有一个原因.美国人的贫富差距比德国大.
美国的精英在这方面的享受比德国的多.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9 14:06
原帖由 梦幻妖精 于 2007-8-9 13:54 发表
虽然不岔了,但观点还是差比较多

德国人的物质消费只有美国人的一半,但是德国人享受的休假,享受的运动,享受地艺术生活,比美国人多一倍。你说谁活的好?我认为日本人活得最惨,日本的人均收入比美国高,但 ...


如果你到美国,你会觉得美国也不发达.中国的大城市就科技来说,已经和欧美国家并驾齐趋了.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8-9 15:19
欧洲已经很像,也许就是社会主义国家了。
美国正在往社会主义国家转型。
中国现在也开始从以钱为纲往社会主义回归。

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糟,全世界都觉悟了。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8-9 20:28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8-9 15:19 发表
欧洲已经很像,也许就是社会主义国家了。
美国正在往社会主义国家转型。
中国现在也开始从以钱为纲往社会主义回归。

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糟,全世界都觉悟了。

  不要看着他们贫富的情况,要看他们生活的状态。当然,家长们并不要去学欧洲人。而是看到生活的内涵。培养孩子就是让他真正的生活。并不是培养孩子比别人更快认字,更早读大学,学习更超前。。。。而是培养孩子学习更有效率,更快地掌握生存的基本,腾出来的时间不是去跳级,而是去学习更多发展人本身的内容,比如艺术体育等。培养孩子的最终成就,不是他是否很早大学毕业的神童,而是他除了掌握学校的知识外,还掌握了更多的快乐生活技能。。。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8-9 23:55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8-9 15:19 发表
欧洲已经很像,也许就是社会主义国家了。
美国正在往社会主义国家转型。
中国现在也开始从以钱为纲往社会主义回归。

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糟,全世界都觉悟了


还有这事儿?

我们刚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家开始向社会主义迈进了呢。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8-10 00:19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8-8 20:26 发表


你的一个前提就错了,生活道路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你没法通过教育来决定孩子的生活道路。

至于追求幸福,快乐,趋利避害,这是人的本能,根本无需要去教育。

做你能做的,给孩子提供安身立命的素质和本 ...

真是矛盾呀矛盾。既怀如此想法,却为何想着提前十年教孩子电脑,可以琴棋书画电脑都让孩子玩玩,喜欢哪个选哪个呀?

其实,俺一点不信生活道路完全是孩子选择的,俺认为教育是能够改变孩子的生活之路的。如果孩子有习画的天赋,而当爹当妈的完全置之不理,孩子一辈子可能也只是画画猫、画画狗,哪儿可能走他天赋之路呀。

所以,俺认为,观点不极端,一分为二地分析,别人拍砖就下不去手了。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10 10:41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8-9 15:19 发表
欧洲已经很像,也许就是社会主义国家了。
美国正在往社会主义国家转型。
中国现在也开始从以钱为纲往社会主义回归。

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糟,全世界都觉悟了。


这话我同意.
欧洲的很多国家社会党和工党势力很大,他们就是支持社会主义的.共产国际消亡很多年了,但社会党国际现在依然存在.以前法国,意大利和一些北欧国家就直接宣布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其实现在很多公司用期权股票来留住员工,也是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
作者: xiaofang0908    时间: 2007-8-10 17:20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从小要养成好的习惯
作者: tietie    时间: 2007-8-15 14:57
赞成41楼的观点,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一个自觉学习的好习惯,那么就不会为学习而学习,是为自己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各方面的提高。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8-16 13:52
强烈建议加精,系列1、2、3一起加精。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8-16 13:59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8-16 13:52 发表
强烈建议加精,系列1、2、3一起加精。


谢谢你的建议,本版加精是两个版主一起商量决定的,对此贴暂时不予加精。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8-16 14:04
  
  加精的贴两位版主商量
  标准也会有阶段性不同

  有些希望讨论的可能先予加精
  有些可能过后整理的时候再加精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8-16 14:07
加不加精是你们版主的权力,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做建议不建议的选择。反正我觉得小小小鲸鱼的观点和论述非常棒。

不知道袋子的原创系列是不是都是通过讨论以后才加精的。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8-16 14:09 编辑 ]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8-16 14:10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8-16 14:07 发表
加不加精是你们版主的权力,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做建议不建议的选择。反正我觉得小小小鲸鱼的观点和论述非常棒。


你觉得棒,你说一个“棒”字,大家就明白你在叫好!

你一提建议,我们就得回复不是?天天答复你这些建议,我们就不用做别的了!

希望我们大家都轻松些,把一些问题都能简单些!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16 14:10
标题: 回复 #46 susan_1201 的帖子
你怎么不强烈建议小鸟的也加精?
厚此薄彼啊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16 14:12
标题: 回复 #47 一袋子宁静 的帖子
强烈要求加味精加味精
看你解释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8-16 14:18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8-16 14:07 发表
加不加精是你们版主的权力,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做建议不建议的选择。反正我觉得小小小鲸鱼的观点和论述非常棒。

不知道袋子的原创系列是不是都是通过讨论以后才加精的。


你对此有意见!正式提出来了,我们可以继续讨论一次,全部把我的精华拿掉!

按照我的本意:是坚决不想加一个精华的,本人对此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也坚决否决了一些加精的建议!
两个版主只不过考虑为了新人和会员在精华贴里查阅到一些有用的贴子,更了解一些论坛情况才加了一些。

很欢迎你回来,你来了,我们真有事做了,得天天答复你的建议。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8-16 15:34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8-16 14:07 发表
加不加精是你们版主的权力,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做建议不建议的选择。反正我觉得小小小鲸鱼的观点和论述非常棒。

不知道袋子的原创系列是不是都是通过讨论以后才加精的。


  
  袋子的原创系列都是我给她加的
  很多贴她强烈要求不加
  有的贴加了她又去掉
 
  已经加的都是我再三要求加的
  哪一贴加的不对请你具体指出来
  
  俺加精的标准也很简单
  其他新会员写出这样的原创贴
  贴贴都加精
  俺只愁这样的贴少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8-16 17:18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8-16 14:07 发表
加不加精是你们版主的权力,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做建议不建议的选择。反正我觉得小小小鲸鱼的观点和论述非常棒。

不知道袋子的原创系列是不是都是通过讨论以后才加精的。


我们认真对待你的建议,两个版主认真回复你了!
我的贴哪一贴不应该加精,请你指出,我马上撤掉。我不可以加我自己的精华,撤消我自己精华我很愿意做的。

一个邮票能让人跑半年,你一个建议,我们很重视的。
和66版主下午又进一步研究了本版的加精问题,你倒是有头没尾、没动静了?

[ 本帖最后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8-16 17:23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8-16 17:31
我的建议是:这个帖观点好论述有条理,所以建议加精。--你们已经认真回复了。我没有什么要说的了。
对于我说的:不知道袋子的原创系列是不是都是通过讨论以后才加精的。--我多言了,我向你道歉。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8-16 18:01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8-16 17:31 发表
我的建议是:这个帖观点好论述有条理,所以建议加精。--你们已经认真回复了。我没有什么要说的了。
对于我说的:不知道袋子的原创系列是不是都是通过讨论以后才加精的。--我多言了,我向你道歉。


来这里就是要“多言”的,希望大家都能“多言”得轻松,“多言”得有趣味,“多言”得长知识。

做为版主,会尽能力管理好版面让大多数人满意,“加入精华”是为了鼓励发好贴,是最近才开始实施的,本身比较难掌握,所以两个版主会一起商量,不愿意因为一两个加精的问题给人添堵。

你这样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不知道贴主鲸鱼有没有想法,我只希望能得到鲸鱼的理解。
你既然做为建议提出来了,只是希望你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不要颠三倒四为好,能改的会尽量去改!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8-16 18:17
标题: 回复 #54 一袋子宁静 的帖子
更正你的说法,我不是当建议提出来的:我是当帖子写出来的,把你说的“棒”用这种形式表示出来而已。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8-16 18:18 编辑 ]
作者: colalgy    时间: 2007-8-21 16:55
教育为了以后更好的生存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8-21 17:24

谢谢苏三的推荐,有共同的早教思路当然很高兴
我看这五颜六色的标题,以为就是加精呢
袋子,俺不说俺不在意,急S你:lol
作者: sweetbaobao    时间: 2014-2-8 20:33
学习中
作者: 如星闪闪    时间: 2016-4-17 23:54
学习了,谢谢
作者: 张嘉妮    时间: 2016-8-30 16:44
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适当还给还在快乐的童年,毕竟以后自己学习的时间很长,只有上小学前的没有任何压力的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啊。
作者: lqqcy    时间: 2016-10-22 15:50



强烈建议加精,系列1一起加精。
作者: wjkity    时间: 2017-4-19 22:20
学习了,好贴。。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