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造访贵地第一帖:也谈背诵和数学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31 18:11
标题: 造访贵地第一帖:也谈背诵和数学

来到鼠版月余,虽屡屡跟帖谬论,但却一直不曾单独发帖,贡献甚少。
原因无他,只因 “小鸟飞到,例无虚发”,鸟儿不喜空议也。

看到e君的“背”帖,本拟参议,又恐e君问及“楼上怎么了”,所以单列出来。
嘿嘿,如此,则是各抒己见,当无责问了。

e君将读经之背,单列出来,言及“背就像中国的奥数等训练一样,是一种智力体操。”
鸟儿却以为,e君或许是未经实际体会,亦未曾深入了解读经之本质,随性而发之想当然感慨。
当然,我不反对“e君反对读经”,人当该有自己的观点;
我也不反对“想当然的治学方式”,虽然虚浮无益,但人有虚浮的权利。

鸟儿只是疑问:呵呵,马儿跑得快,怎能将蹄子单挑出来赞赏?

1、背诵对于读经,只是个“必然的副产品”,不是读经之目的,也不是读经之真价值所在。


2、背诵本身取决于“记忆能力”,这个“能力”怎样才可以高效开发出来,必经“专注”这个关卡。

3、“专注”最快捷的,就是静定训练。孩子安静不下来,就没办法专注,不专注则无法深度开发记忆能力。

4、专注的副产品,不仅仅是“记忆能力”,还有“自觉能力”。

5、人如果丧失“自觉”,就不能“自律”,那么,这孩子一辈子靠“他律”而活,一辈子“为别人、为别事而活”,没有自己,不能自省,也没有“真正的自信”。就好像坛子里面的搅棍,靠别人的激愤而窃喜。此之谓“变态”也。

6、孩子的成长,每个阶段,都有其规律,简而言之,比如 0~13岁主要是记忆力和模仿力,13~18岁主要是初步的理解力和初步的创造力,18岁之后是贯通的理解力和全盛的创造力。因此,根据成长规律,则需要家长在孩子的每个阶段,妥善提供不同的、恰当的“学习材料”。


以上这些暂且放着不说,我们再看看奥数教育为我们的孩子智力发展,到底带来了什么好处吧。(是否真如e君所谓,对孩子智力发展有益?)

(办事回来,继续编辑如下)




奥数本身,只是个解题技巧训练。但是毫无疑问,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肯定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可米国(呵呵,未能免俗)的情况和中国不同。

米国许多年轻学生,奥数成绩很棒,最终在数学领域,也有相当造诣。为什么?人家没“心理负担”,纯粹出于爱好,自由选择参与奥数训练。
爱好故能乐此不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但是,当奥数卡在“应试教育”的坎限里面,就好比蜜糖倒入敌敌畏,不是毒药也是毒药了。
中国的孩子,主要是为了“保送名校”或者“学校名誉”而参加奥数训练。在这种不健康的意图诱惑下,层层选拔、严格的强化训练
国内很多出色的中学生,拿个奥林匹克奖,保送到北大清华,他们费了很多努力,自以为水平已经很高,却忽视了基本训练, 到了大学连基础的微积分都不会。

中国孩子比米国孩子蠢吗?
答案是明显的:是,蠢得多。为什么?
被家长和老师的利欲之心害的。
米国30年前的教育思想,比现在的中国,好不了多少。故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之下,孩子的创造力居然没有完全被扼杀,真是奇迹。

丘成桐教授说,“曾有几个国内顶尖大学的毕业生,得过奥数金奖,到我这里来,结果学问狭窄,考试还行,思考没能力,甚至都不能毕业。
为什么?
应试教育残害所致。

说到这里,真的很心痛!
数学只是个逻辑思考能力的“结果”,只是个技术层面的事。王财贵教授曾经十分精辟地论述了“数理逻辑”与“读经”的关系。(摘录见下帖)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31 23:18 编辑 ]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7-31 18:15
沙发一下就下了 , 02只会短针,天鸟不要误会。

02有点疑问:呵呵,孩子学得好,怎能将读经单挑出来赞赏?是不是都要跳出小圈圈看看?
作者: 酌言    时间: 2007-7-31 19:29
这个板凳要坐!

等看。。。。。。。。。。。。。。。
作者: tigerqiu    时间: 2007-7-31 22:31
强贴占座,等看2.。。。。。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7-31 22:49
小鸟君造访本地的第一贴,已加入精华,非常感谢对本版的支持。

希望以后楼主多多发主题贴,以免俺受累整理。:)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31 23:26
上接主帖:
摘录王财贵教授对于读经和数理逻辑的关系帖:(有删减,真正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任的父母,请认真看看。至少为孩子沉下来一小会)

一,数理的能力是人类本具的:数学、几何、物理、化学这些科目的基础在逻辑,而逻辑本来是人类知性所自发的思考之能力。牟宗三先生继承康德对知性的研究,发现数学起源于逻辑的步位相,几何起源于逻辑的展布相,数学与几何整个系统的推演,不出于人类思辨理性的自我运作,它们本来就是人类心灵自己建构起来的。以数学几何去面对自然万物,即成物理化学,及一切科技。所以数理科学的能力是与天俱来的,顺着本能而教,理应简易,何有困难?顺着天性而学,理应可乐,安有痛苦?柏拉图深通此理,曾说:「给我一个仆人,也可以把他教成数学家。」西方人之所以成就科学,必定已相当地把握了数理教育的本性,中国人若能把握此本性,当然也可以有科学的贡献。

二,数理能力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把人类认知的能力的发展,分为感觉动作(一至三岁)、运思准备(三至六岁)、具体运思(六至十一岁)和抽象运思(十一岁以后)四阶段。可见思考能力虽是人类的天性,但其展现,是按部就班的,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反省,从浅度到深度。而具体练习,即已藏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只要一个能正常生活的孩子,都在默默中进行着数理及思考的学习。尤其是语文的表达,从语法到语句,随处随时都在运用思考,都隐含了逻辑的训练。如果说数学是逻辑抽象表现的代表,则语文乃是逻辑具体表现的代表。而人类首先发展的能力是语文,吾人应在这时特别注重语文的教育,语文能力增强了,时机成熟时,自然可以轻易转为数理能力。近百年来,我国语文教育亦违反语文学习的本性,造成极度的失败,不仅语文能力低落了,间接也影响到数理的成就。又,由于太过强调数理教育,遂把数理教材提前加深并且加快进度,违离了人类思考能力自然的发展程序,严重打击了全国学生的数理兴趣,并且白白浪费了全国学生的聪明才智。

三,数理能力与大脑神经有关:依照智能医学的研究,人类思考能力的发用与大脑神经的数量及神经的联结,有直接的相关性。一般说来,大脑神经发达者,思考反应敏锐,反之,则为迟钝。所以想要数理能力好,应事先建置一个优良的脑神经系统,以为预备。而人类脑神经的发展,主要是靠后天的讯息刺激。发展的潜力,在原则上虽是无穷无尽;但发展的时机却有限,其时机起源于胎儿,愈早可塑空间愈大,愈晚则愈僵固,到十三岁大体蓝图底定,成为一生思考能力仅有的供应场。因此,要数理能力好,最主要应不在于孩子入学以后如何加强数理训练,而是在于机会未丧之前及早拓增脑神经的建置。可以说:「是聪明的头脑使数理好,而不是数理的训练使头脑好。」犹如先要建了高速公路网,才可以让车子跑得顺畅,而不是放了许多车子去跑,就可以跑出高速公路来。没有畅通的高速公路网,在颠簸的小径上,只好跑些少量的机车和自行车。放入大车子,立即塞车或翻车。没有好的头脑,小学数理或许还能应付,到了中学大学,就思考不来,只好厌学放弃了。所以,在人生整个教育历程里,数理教育是后起的依赖性的教育,不是先在的根源性的教育,我称为是「开用」的学问,不是「建体」的学问。尤其在十三岁之前,是脑神经建置的黄金时期,这时,训练人类心智的主题,不应在于数理思考的精密播弄,而是让语文与艺术等讯息的大量往来。「以人文带动科技」,这不只是在学问价值上如此,即使在教育养成上,亦应如此。

四,数理的学习特重个别性和偶然性:虽然数理本身好像是明白的,但人类为何会了解数理,且是如何了解的,这是人类永远无法反身明白的。吾人只能在懂了后,才明白自己懂了,至于原来为何会不懂?又原来不懂的,何以又忽然懂了?又何以有的人懂得快,有的人懂得慢?又,早期学得快的人,是否就永保持领先;现在比较笨拙的,有没有忽然「飞跃」起来之时?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疑问,「懂不懂」,实在是每个人生命中的秘密,它是很个别的很内在的。数理既以「懂不懂」为标准,则几乎是不可以教的,尤其不可以众人一起教,把许多学生集合成一班一起教学,是近代学校体制很不得已的错误。数理一定要自己懂了,才算懂,自己会的,才愉畅快,让人教往往教出压力来,所以数理最需要提倡主动学习。老师所教,只不过是以自己懂得的方式依理顺序说明,以唤醒学生,至于学生为什么有的懂,有的不懂,是老师管不到的。所以有效的数学教育,应该「能力分班」,最好是「个别教育」。也就是尽量依其能力,放给他自主学习。学得好的,应让他自己再往前进,以免担误他的聪明;学不好的,千万不要责备他,因为这是个别头脑里面的事,在此,有人生无穷的悲苦与无奈,要善于鼓励与等待。老师尽其引导说明,学生尽其学习努力,就已达到教育的目的了,强求是没有用的。

五,数理不应是教育的主轴:生命固然是一个整体,学问本来也应是个整体,但若分科来看,则当有其轻重本末之分。从对整体人生价值的启发来排序,人类最重要的学习,应在于品德和智慧,其次在于语文,其次在于史地及艺术等各类与人生直接相关的学问,最后才是数理与科学。有品德智慧者,自会尽力追求其属下的各种学问;而语文,上辅品德智能,下摄各类知识,是一切学习的预设学科,是人文教化之本质学科。数理与科学对提升人类生活的方便性固功不可没,但一般人只要习得日常的四则运算,即可过现代化的生活。至于科技专家的培养,到十八岁再加强训练即可,不需要从小那么辛苦地学那么深的数理。而真正科学的发明进展,是科学家之事,科学家是由数理天才培养出来的,不是任一个人凭努力就可以成功的。再说,学校分科教育里的数理成绩,只是思考力训练的参考数值之一,一时数理成

绩不好,不代表将来不能顿悟飞跃;一向数理成绩不好,也不就代表思考力不好,更不代表人生的失败。一个家长太过份要求孩子数理功课,将使这个孩子自早丧失思考的兴趣和能力。一个国家太过强调压迫数理教育,将使这个国家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国家。整个世界醉心于数理而不知回头,将把人类推向自我毁灭之途。



依照以上的认识,吾人可以以「读经」的精神,从数理的本性中建立一「数理读经」的观念,其纲要如下:

        一,在基本学理上,数理科学理既根源于逻辑,又其学习以理解为标准,故教材的编写,客观上应遵循逻辑法则,步步为营,说明清晰,系统整然;主观上又要合乎人类理解力的发展程序,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二,在教学心态上,因为数理的自然与简易,所以对它不必先存恐惧之心。尤其是家长老师,要以光明愉悦的心法来面对孩子的数理课程,以鼓舞其信心与兴致。

       三,因为数理思考的运作要靠脑神经系统,应在其脑神经发展的十三岁之内给予最大量且最优质的讯息刺激。即在此期间内,应特别注重文字和美育读经,一方面为人文文化的教养打根基,一方面为数理科学的思考作准备。

        四,因为思考发展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浑沌到清明,其历程缓慢长远而神秘,非人力所可控制。故数理的教学应从生活开始,尤其幼儿园与小学生以游戏的心态实施,主要是让孩子玩。玩得好,固好,玩得不好,也无所谓,因为这时不会的,长大以后不学也自然会了。不必急于求成,否则,爱之适足以害之。

       五,因为数理是以理解为准,理解是内在而具有连续性的,所以最好是采取自学的方式,老师一概不教,只是备问。其次是半自学方式,老师只是略作引导与解难,多给学生自省的空间,不可以教太多。教太多,现在好像懂了,其

实不是真懂。则纵使一时能勉强过关,终留下将来蹶脚落马的因子,而一蹶则很难复振,纵使想补救,已无时间重来一次。

       六,因为理解深具个别性,所以数理应注重其个别的差异,采取个别进度,各进于其所当进,各止于其所当止。若学生已经会了,即应鼓励其自己前进,不要等待,直到他不会的地方暂时停下来,待机再进。若学生还不会,应降低其学习内容,不可硬撑硬赶。因为不管多么用力撑赶,终归是无效的,只有斲丧其对思考学习的信心而已。



七,当前我国体制内的数理教材,小学一二年级尚合乎一般的认知程度,国内约有二分之一的孩子,可以自己
学习;三四年级教材难度渐渐拔升,超出科学国家的水准,但依然有三分之一的儿童可以自己学习。这时,如不让他自主学习,而由老师来讲授,则其聪明将日渐消磨。到初中高中的内容各再突拔一次,青少年就不堪其难了。若一时体制难改,则有两种方法可以面对。第一是兼顾法:一个自小读经,或曾进行「早教育」,略能识字而有相当阅读经验的儿童,其脑神经的架构比较精密,也有相当的文字理解力。应从幼儿园或小一小二的开始,鼓励他尝试自行看书上的说明,自己作习题,从眼前会作的开始,会作的自己作,不会作的问老师或家长,不要等学校进度,一路学上三四五六年级,乃至初中高中课程,培养一生真正的思考能力与习惯。第二是搁置法:因为既已知道读经的高度语文教育之中,己蕴蓄了高度思考的潜力,思考力不一定要经由数理来训练;又,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在大量阅读中已有良好的培养,不一定要经由学校的科学功课来达成。而且人类的思考力和知识的吸收能力将随年龄而增长,所以小学阶段的数理功课几乎可以搁置,专心致力于读经及阅读,尽力增长德性、定力及聪明,到了十三岁以后,以两三个月的时间专心学习,即可轻易而愉快的学完小学体制内六年全部的数理课程,以后视情形再往前进。

        八,由于数理科学根源于逻辑,建议国家或个别家庭,在孩子十三岁以后,授与逻辑之学。

        九,凡有高度成就的数理学家与科学家,必定带有天才成份。而其天分往往在儿童少年期即已展现,但如不善于培养,将随其年纪之增长而日渐磨损消逝,终于等同常人。故我国如欲成为科学国家,应注重发现数理天才,给予特别培养,而不是一味加重一般学生的数理功课。

        十,思考与数理既是人类理性的内容,原则上应努力将之尽量开发出来,以尽人生之本份。但人之能力与时间有限,数理与科技又不是人生之主科,故如能学好,固是可喜;如已尽了力,还学不好,亦不必引为大患。人生应以德性实践为要,以语文与艺术教养为要也。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31 23:44
标题: 回复 #2 klcz2002 的帖子
背诵能力,与读经之间,存在一个必然的因果关系。
这是一个分析的命题,从读经,必然可以训练出优秀的背诵能力。

但是,孩子学习好,与读经之间,没有这个必然之因果关系,不是分析命题。从孩子学习好,分析不出“读经教育体系”。

您的意思大概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何特赞读经?

读经本身,不只是一个“学习方法”,读经本身,蕴含了孩子身心成长的一个常道。
经典原本是“应该吸取的必要材料”,是人类生命的精华,不是“术”的层面,而是“原本该当如此”。
而读(特定意义的),不只是“死记硬背”,而是引发孩子“天性”的路径,就是“道”。

请仔细阅读依莲妈妈的“请教天鸟帖”中,我的一个链接帖。


说实话,读经方面的问题,但凡大家能想到的,王教授十几年来早就已经想过了。
我们是一群“钟全幅身心之爱于孩子”的教育者,秉持这份爱,我们对学问求真求实。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7-31 23:47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31 23:26 发表
上接主帖:
摘录王财贵教授对于读经和数理逻辑的关系帖:(有删减,真正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任的父母,请认真看看。至少为孩子沉下来一小会)

一,数理的能力是人类本具的:数学、几何、物理、化学这些科目的 ...


这么诚心诚意的建议,俺咋地也得沉下来一小会儿,好好看看。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31 23:49
标题: 再次回复 #2 klcz2002 的帖子
klcz2002   2007-7-31 23:32   威望   +5   老王的不接受不接受, 来原创的吧
klcz2002   2007-7-31 23:32   金钱   +5   老王的不接受不接受, 来原创的吧

呵呵,他的就是我的。真理说一万次,还是那个真理。
戴了我的面具说,依然是真理。


您要看原创,我无法创造新的真理。
仁爱之心,一万年,还是仁爱。

您硬是不看也无所谓,仁爱不会因为没人看,就不是仁爱了。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7-31 23:50
  
  有没有调查过
  所有奥赛得奖选手都没有出成绩吗

  不相信应试教育把人教蠢
  俺如果应试过得了关
  多读点书
  即使是为了应付考试
  也绝对比现在强

  俺读书的时候只有学期末有压力
  其他时候基本放羊
  也算准素质教育的学生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31 23:55
原帖由 hq1966 于 2007-7-31 23:50 发表
  
  不相信应试教育把人教蠢
  俺如果应试过得了关
  多读点书
  即使是为了应付考试
  也绝对比现在强

   ...


很好,问题更加明显了:为什么您应试过不了关?
即便过了关,怎知没有更佳之途径?

谢谢66。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1 00:00
标题: 回复 #10 hq1966 的帖子
应试本身怎么会有问题?
问题在于,在这个体系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很难出来。

没必要寻问刁钻问题:所有奥数得奖选手“都”没出成绩吗?
难道,国家教育,只是为了那些“少数派”吗?
那些少数派,不在这种教育体系下,一定没有更好成就吗?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8-1 00:12
标题: 回复 #7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谢谢天鸟君的解释。

个人愚笨,因为环境与个人水平的问题孩子读了三字经会不知其意地唱几句后就没有读了。

个人的理解是:

一:需要重新阐述“经典”的定义,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经典绝不能只局限在现在读经运动中的那些“经典”中,更不能流于形式着汉服开始习弟子规这样低下的教育复制,应当站在全人类的肩膀上,学习全人类的经典。

二:读经本身还真只是一个传统的“学习方法”,如果读经本身蕴含了孩子身心成长的一个常道,在现代社会大环境下选择读经是个投入产出比不佳的学习方法。

三:王教授的研究成果可以自圆其说,将读经与现代教育理念结合起来看是集大成有没有实用价值那完全是两码事。不敬一点讲帅得惊动党中央的F法也与现代民主观点结合得很好呢。

这都是我真实的想法,得罪见谅。在一个追逐利益资本当道的现实社会再出现满口仁义道德的一群人将是何等的恐怖,中国还真需要与现代法律制度想对应的法治民主自由观念。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1 00:27
关于读经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想”出来的。王教授在上海演讲,曾经在会后回答那些博士海龟教授专家之类的问题,长达6~7个小时。而那些问题,其实都只是凭空想制造出来的问题。


孩子不喜欢读经怎么办?鸟儿不会像王教授那么耐心,鸟儿会反问:
孩子不喜欢吃饭你怎么办?
你又不是孩子,你怎么知道孩子不喜欢读经?
你怎么知道,按照“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会不喜欢读经?

读经能保证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吗?
小鸟反问:孩子去上学,你怎么不问学校校长这个问题?
孩子学钢琴,你怎么不要求钢琴老师回答这个问题?

读经不见得就是最好的办法。
小鸟反问:你告诉我,什么是最好的办法?
现行教育是不是最好的办法?你怎么也让孩子去读呢?
你读过经典吗???读过多少?多久?怎么读的?

我就是不相信读经那么有用。
小鸟反问:谁要求你相信了?
光速是30万公里每秒,你以为正确吗?你又相信?
辩证唯物主义真的有辩证法吗?你又相信?
炒股真会赚钱吗?那么多人又相信?亏掉四万亿才知道哭?
你非得要等到自己的孩子,被现行教育体系毁坏后,才会后悔吗?


唉,问题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你不相信,哪怕那是真理。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1 00:41
标题: 回复 #13 klcz2002 的帖子
kkz君,您如此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又怎么可能得罪鸟儿呢?
各抒己见罢了。

1、需要的,不是重新阐述“经典”的定义,而是“真正深入去理解经典是什么”。美德当然不只是汉服和鞠躬,任何文化任何经典,都是全人类的。

2、佳不佳纯粹靠实践。您孩子实践了吗?多久?怎么实践的?传统的就一定不适应“信息时代”吗?父母对孩子的深切关爱,这个“爱”本身,3000年前和3000年后,有不同吗?

爱的本身,您体会得到吗?
要体会。

3、王教授的历史价值,由历史评定,急什么?

4、在一个追逐利益资本当道的现实社会再出现满口仁义道德的一群人,当然恐怖。可是,您是否知道,您认为的那些跟不上时代的“经典”,正是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民主自由的“根源”?

您没有读懂经典,不要忙着重新定义它,先读懂它。

但凡有“求真求实”之科学治学精神,应该读得懂的,不难。

鸟儿非是雄辩,实属了解。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1 00:46 编辑 ]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8-1 00:44
说着说着就激动了,这不又在小圈圈里看看。

中国在改变,中国人也在变。看今日的上海还有多少传统中国的痕迹,象不象纽约了,看中国人的思想观点与传统文化有多大的距离,不说别的看离婚率看家庭结构就知道了。文化与科技的落后使西化成为我们承不承认都存在的事实。

从整体社会上看靠读经解决西化或社会前进路上的问题包括教育体系的问题还真是缘木求鱼,王教授也只是靠推销读经为生远来和尚好念经,在台湾他就SOSO了。其实靠经典解决问题是新加坡政府在80年代经济起飞后在正规教育体系内尝试过后失败得出无效的结论。再拿这些救世恐怕不妥。

不与时并进150年前挨打,150年后的命运也是如此。

这是个人对宏观局面的看法。社会是多元的读不读经家长怎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的,只要孩子能在社会中安身立命。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8-1 01:01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1 00:41 发表

爱的本身,您体会得到吗?
要体会。

...


这就是站在读经圈内看圈外人比教不平常的想法,就是文盲也是能体会爱啊,爱来自生活与经典一点关系也没有,你或许说经典会感化孩子,语言的历史变迁让某些部分的经典的理解变得困难了,一定要读经才可以理解吗?

我是孩子的陪读,陪读女儿Laura Ingalls Wilder的系列小说时,孩子就被书里面家庭在西部相亲相爱、团结奋斗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气氛感动得哭了,有时这些平凡的书所起的作用不见得比“经典”来得差。

爱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在体会。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1 01:04
原帖由 klcz2002 于 2007-8-1 00:44 发表
中国在改变,中国人也在变。看今日的上海还有多少传统中国的痕迹,象不象纽约了,看中国人的思想观点与传统文化有多大的距离,不说别的看离婚率看家庭结构就知道了。文化与科技的落后使西化成为我们承不承认都存在的事实。
...



这些事实怎么了?西化一定不好吗?谁说的?
西化这个词汇,已经是透显民族自卑意味了。西方先进科技,是全人类的科技,我们如何不能吸收?
西方科技,是“理性的尽理精神”之产物,知道光武帝吗?知道康熙吗?知道他们的思想和成果吗?知道中国在300年前仍然是世界科技领先的国家吗?

知道中国怎么沦落的吗?就准备如同五四运动那些盲目学人一样,不明不白地把所有罪过,推给传统文化吗???
要好好学习历史啊,不要相信那些教科书啊!

吸收西方卓有实效的“思想成果”,与弘扬传统文化有冲突吗?
不懂传统文化的核心意义啊兄弟!



原帖由 klcz2002 于 2007-8-1 00:44 发表
从整体社会上看靠读经解决西化或社会前进路上的问题包括教育体系的问题还真是缘木求鱼,王教授也只是靠推销读经为生远来和尚好念经,在台湾他就SOSO了。其实靠经典解决问题是新加坡政府在80年代经济起飞后在正规教育体系内尝试过后失败得出无效的结论。再拿这些救世恐怕不妥。
...



东南亚经济起飞,韩国经济起飞,日本经济起飞,到底靠什么?
读一读丰田成长史,读一读大宇成长史,读一读长江实业成长史,读一读亚洲经济界那些中流砥柱企业的历史,体会一下。
做学问,不仅要有“独立思考精神”,还有一个前提是,你已经深刻认识了将要探讨的所有问题。
人云亦云怎么行?

新加坡的经典教育失败,原因何在?罪在经典吗?
新加坡教育部现在在做什么?马来西亚在做什么?日本在做什么?米国在做什么?还要列举吗?
难道你还要学习我们以前的某位国家领导人,当日本反华势力,大肆责难说“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之时,居然郑重向日本道歉。

国耻啊!

想到这些愚昧的过往,鸟儿心都碎了。
至于王教授,我不想为他辩解了,就好像孔夫子,历经百年摧残,依然伟大。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1 01:23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1 01:08
标题: 回复 #17 klcz2002 的帖子
爱的本身,经过您这样的描述,鸟儿没话说了
好吧,好吧,我要说的已经说完,都在上面挂着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1 01:16
标题: 回复 #1jenniferchina 的评议
jenniferchina   2007-8-1 00:17   威望   +10   为什么不发表在读经专栏!
jenniferchina   2007-8-1 00:17   金钱   +10   为什么不发表在读经专栏!

这里更好。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8-1 01:21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1 01:04 发表
这些事实怎么了?西化一定不好吗?谁说的?
西化这个词汇,已经是透显民族自卑意味了。西方先进科技,是全人类的科技,我们如何不能吸收?
西方科技,是“理性的尽理精神”之产物,知道光武帝吗?知道康熙吗?知道他们的思想和成果吗?知道中国在300年前仍然是世界科技领先的国家吗?

知道中国怎么沦落的吗?就准备如同五四运动那些盲目学人一样,不明不白地把所有罪过,推给传统文化吗???
要好好学习历史啊,不要相信那些教科书啊!

吸收西方卓有实效的“思想成果”,与弘扬传统文化有冲突吗?
不懂传统文化的核心意义啊兄弟!


天鸟君,02不才没读过经典但初高中时被逼着读过24史中的一些,你是说武帝还是光武帝?康熙朝世界范围来看是强努之末,还是外族5万铁骑入主中原的结果没什么好经典的。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1 01:04 发表
东南亚经济起飞,韩国经济起飞,日本经济起飞,到底靠什么?
做学问,不仅要有“独立思考精神”,还有一个前提是,你已经深刻认识了将要探讨的所有问题。
人云亦云怎么行?
难道你还要学习我们以前的某位国家领导人,当日本反华势力,大肆责难说“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之时,居然郑重向日本道歉。国耻啊!

想到这些愚昧的过往,鸟儿心都碎了。

至于王教授,我不想为他辩解了,就好像孔夫子,历经百年摧残,依然伟大。


如果东南亚经济起飞,韩国经济起飞,日本经济起飞,能得出结论是靠经典的话02马上就吐血而去,要么这位老兄只懂中文只知中国,请他好好看看二战前后的各国史籍看清楚世界政治势力在东方的演变,扯得上的尽管扯,硬扯难免穿帮。

[ 本帖最后由 klcz2002 于 2007-8-1 01:25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1 01:34
标题: 回复 #21 klcz2002 的帖子
呵呵,光武汉武还要问?
康熙是外族,因此与经典无关,你强!

康熙朝中国是世界末流还是自己强弩之末? 要把话说清楚。
若说当时中国已经是世界末流,你强!

二战前后各国史鸟儿比您看得认真,同时更关注他们的文化命脉在怎样延续,怎样主导这个民族。

最后,说着说着您就要吐血而去,格调过于高昂,小鸟不伺候了
您慢慢玩,下了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8-1 01:50
中华文化有其优越性。继承这种文化有其合理性。这个我是从来都不否定的。
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与价值取向我想跟早年读经并无因果关系。

早年读经未必培养出中华文化的热爱与继承者。
成年读经未必不会成为中华文化的热爱与继承者。

早期读经的宣扬者实际上在玩偷换概念的游戏。

真正的问题是,早期读经的必要性在哪里?而不是读经的必要性在哪里?
后面这个问题根本无需讨论,读经当然有必要性了,作为中国人,当然要了解祖宗的文化了。
问题是,早期读经的必要性在哪里?

读经的宣扬者往往对这个真正的问题避重就轻,却拿着第二个问题当挡箭牌,
如果陷入对于第二个问题的缠斗,则会掉入陷阱。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1 02:01
标题: 回复 #23 education2008 的帖子
早期读经的必要性,一直在帖里,从未绕弯拐角,亦未避重就轻。
可惜太长,e君看不完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8-1 02:10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1 02:01 发表
早期读经的必要性,一直在帖里,从未绕弯拐角,亦未避重就轻。
可惜太长,e君看不完


恕我愚钝,你的文字飘忽不定,我抓不住重点。还望您能指点一二。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7-8-1 07:31
本坛读经版关于此类争论已经够多,鸟君可移步沉下心一观后再发高论 .

有时间有闲心时一定用海阔的马甲上来与鸟君干一杯,您还是先到读经版学习一下熟悉下环境

那个地方更适合您,读经的信徒比较多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7-8-1 07:37
一袋子宁静  2007-8-1 07:33  威望  +5  俺看不必 读经版一边倒 这里可以争鸣
一袋子宁静  2007-8-1 07:33  金钱  +5  俺看不必 读经版一边倒 这里可以争鸣


袋子MM,要微服私访后再下旨比较好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8-1 08:03
各位高人的思辩,让俺们思考,让俺们验证,让俺们长知识,谢谢了!

俺们在观众席上,看精彩辩论鼓掌喝彩。
作者: 用马甲发言    时间: 2007-8-1 08: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用马甲发言    时间: 2007-8-1 08: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1 09:10
标题: 回复 #29 用马甲发言 的帖子
答案明明在帖里,你急欲表达聪明,一丝匆忙看不见而已。
忙即心死,多说何益?

专注不是品性,不客气讲,你虽聪明,却要认真读书。

所谓搅局之类,那不是说别人,是说你,不要不好意思。
我是不是苏轼,你是不是大师,用不着咱俩自评。

宁静意图建立一个鸟儿的专帖楼,如同在书案上整理凌乱的书籍,何错之有?
有人指出来?就是你吧?怎么老是羞答答的?
你的风格可是纠缠,不是羞答答。

【版规增补】只惩治恶搞,与整理书籍无关。
你也可以把你所有的帖归置一下(如果那有什么价值的话),你建楼,没人恶搞的。

顺便问一下,你那100层的大话,就这么撂下了?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1 09:18
读经运动的功过是非,后人来评说吧.

不过,就我的一点愚见:中国古代哲学的精华不在哪本经里,而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

且农业文明的精华,不一定在工业文明有效,更不一定在信息文明有效.

经可读,但不能死记.

逻辑问题,王教授的观点不敢同意.中国人自古逻辑差,靠读经,读不来逻辑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8-1 09:22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1 09:10 发表
回复 #29 用马甲发言 的帖子

答案明明在帖里,你急欲表达聪明,一丝匆忙看不见而已。
忙即心死,多说何益?

专注不是品性,不客气讲,你虽聪明,却要认真读书。

所谓搅局之类,那不是说别人,是说你,不要不好意思。
我是不是苏轼,你是不是大师,用不着咱俩自评。

宁静意图建立一个鸟儿的专帖楼,如同在书案上整理凌乱的书籍,何错之有?
有人指出来?就是你吧?怎么老是羞答答的?
你的风格可是纠缠,不是羞答答。

【版规增补】只惩治恶搞,与整理书籍无关。
你也可以把你所有的帖归置一下(如果那有什么价值的话),你建楼,没人恶搞的。

顺便问一下,你那100层的大话,就这么撂下了?


  
  此ID不是100层楼主

  昨天已经回贴解释过了
  我和江湖有约
  互相践诺
  江湖已经不在这里发贴了

  所有涉及江湖的言论都由我出面解释
  对江湖的攻击就是对我的攻击
  请各位体谅66的时间精力
  不要再发刺激江湖的言论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1 09:23
各位,争论可以,吵架就免了吧.
作者: 用马甲发言    时间: 2007-8-1 09: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8-1 09:31
原帖由 用马甲发言 于 2007-8-1 08:52 发表
一袋子宁静   2007-8-1 07:44   威望   +5   原谅俺的自私 希望发在这里俺可以学习
一袋子宁静   2007-8-1 07:44   金钱   +5   原谅俺的自私 希望发在这里俺可以学习
承认私心了?!想建一个格式比较统一的鸟儿楼,亦可见其中私心。

十目所视,十指所指,不亦严乎。有人指出来了,还对其进行人生攻击,复加【版规增补】规之惩之。一错再错再再错,痛心


俺的私心是希望鼠版更热闹,如果都为鼠版好,将殊途同归,握手!
如果恶意捣乱者,自当新版规惩之,这已达成共识,无需争论。

无论无何,还是脱下马甲说话更好,更显您诚意。
还是不希望在小鸟君的楼,讨论题外话,俺将不再解释,谢谢你
作者: 用马甲发言    时间: 2007-8-1 09: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用马甲发言    时间: 2007-8-1 09: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8-1 09:54
原帖由 用马甲发言 于 2007-8-1 09:42 发表


请问刺激是何意?!他江湖是一个精神有问题的人?是一个理智失控的人?!
意虽是为江湖辩护但文对江湖伤害清晰可见,如此伤人于无形,还道是对方伤自己,痛心。


  
  这是你的个人理解

  刺激对正常人就不能用了
  有病的人倒可能不接受刺激
  查查字典看

  已经另发贴
  请移步《我和江湖-用马甲发言请进》楼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1 10:41

66、宁静都在,正好正好。

1、“马甲”不是百楼,小鸟误解了,对不起对不起

2、66和宁静受论坛条件限制,平乱很费心力,小鸟当然体会得。不过,论坛自有论坛规则,若靠人情治理,恐怕将来还更累。论坛言论自由,只要不违规,说话当无其他限制。违规者删除便是,继续违规封杀便是。所谓“铁腕”,并非严厉,而是严格,严格按章办事。如此则较为开放。

3、小鸟对“马甲”所言,并未因江湖而有迁怒。我对江湖并没有个人意见,虽偶有来言去语,也只是对机锋找卯榫而已,这是论坛游戏规则,何来恩怨?既无恩怨,斑竹当可放心。



回复马甲:

1、误会你是江湖百楼,即是“不辨事理”,这批评虽以偏概全,鸟儿还是接受的。鸟儿也不是神仙,你不愿以真面目示人,心意已然稍许扭曲,相隔千里,鸟儿当然难以辨认。

2、你是不是江湖百楼,小鸟却真无所谓,并无迁怒。鸟人鸟语,只对你说。你仔细看看我给你回的所有帖,哪个帖没叮嘱你“认真读书”? 哪个帖没有暗示你“为辩而辩”?前后有无不一致?无论你用哪个马甲上来,小鸟只对“你所造之事、所言之理”说话。一个帖子,是能够反应一个人的很多信息的。

3、“读书”的建议,不是坏事。kkz君不也疑难鸟儿“不了解二战后各国史”吗? 他这个建议本身,是不会错的。至于鸟儿读没读过那些“各国史”,则是第二个问题了。

4、谁评谁,鸟儿都不反对,何来“你做得我做不得”? 你可以做一切,只要承担后果。你穿马甲,就要承担“误解的后果”。 你评价鸟儿类似苏轼,鸟儿不以为然,各抒己见而已。这是论坛游戏规则,鸟儿没有逾越。

5、搅局是我说的,是针对他当时的行为,导致的后果,而说的。那个后果,明显偏离了宁静造楼的意愿,已经明摆着是搅局。何况事前事后宁静已经一再说明,可谓仁至义尽。至于他是不是势单力薄,也是搅局显而易见的结果。 每个人都有权利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坦然承担后果。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1 10:54 编辑 ]
作者: 用马甲发言    时间: 2007-8-1 12: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1 13:01
标题: 回复 #41 用马甲发言 的帖子

马甲所说的第一种,实际上不是“从内及外”,是“从外及内”再被动的“从内及外”。这不能作为最终目标。
很多家长停留在“引发孩子兴趣”这个层面,往往就随着孩子走了。兴趣是会随着时间、地点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是他律,靠不住。

马甲说的第二种才是自觉后的专注,是自律。
这个专注,和“自觉”,互为因果,互相帮助转进。

但是,第一种并不能自然转变成为第二种,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因此,培养孩子的第二种专注,最好不要以“兴趣”为引导点。以兴趣为引导点,有流弊,可能导致孩子“习惯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个习惯不见得好。
这类似于为泳池加明矾,明矾起作用时,水清。明矾效应过期时,渣滓又起。

最好直接从“孩子不思考”处下手。
让他重复去做一件适合他成长规律的、真正有价值的事,反复又反复,自然可以沉静下来。
这如同让泳池静置,久而久之渣滓自然沉淀,让它自行筛滤(因为自觉,故能自行筛滤)。

这就是“动中的静定训练”。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1 13:04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8-1 13:11
鸟儿说话,亦是时因时机不对,常得罪人的
学就学鸟儿的心吧。
这个心,您孩子也有,每人都有,其实不待外求。
作者: 如果    时间: 2007-8-1 13:16
言为心声嘛~~~~

心嘛,不是学的,是爱的哦
作者: fhyhwb1    时间: 2007-8-1 14:08
读经也罢,杜曼也罢,实质都强调了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有结论了,1个人在一个专业发展10年,就成为专家,不管用什么方法,如果解决了持续的问题,孩子的学习能不好?
记得以前一个小朋友3岁多认识了2000多个字,妈妈发帖说,期间也有个不肯学的过程,后来解决了问题,孩子的进步就很明显。我们学任何东西,都有1个过程,开始很感兴趣,进步了很快,后来停滞不前了,感觉也枯燥了,很多人放弃了,也有很多人(不管是不是在打骂利诱等外因下)坚持下来了,过了这个过程就上一个台阶。螺旋型上升,符合规律也符合哲学。
所以,我的观点根本没必要讨论读经有没有必要?杜曼有没有必要?如果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孩子能够坚持下去,就可以尝试。如果采用亲子阅读的方式,或者采用蒙氏的方式,让孩子能否对阅读能持续,都可以尝试。
邓亚萍在读研究生时,基础够差了吧,可按时毕业了,人家有毅力。
所以,早期教育,除了规范和道德教育外,如果仅仅从学习知识(音乐美术都算)的角度出发,什么方法能让孩子有兴趣,什么方法能让孩子渡过不螺旋的倒退期,就是最好的办法。
个体差异这么大,有些孩子喜静,读读经、看看书也没什么不好,有些孩子喜动,做做游戏、学习武当少林功夫也没什么不好。
国内跟国外教育的差距,主要不是由于有没有读经、有没有杜曼,有没有采用早期教育造成的,也不是由于他们上课可以做,我们要坐好造成的,而是在上学后,我们在学习知识点,在比赛谁记得多,人家在做课题造成的。
作者: 用马甲发言    时间: 2007-8-1 14: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用马甲发言    时间: 2007-8-1 14: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8-1 17:55
发现自从老鼠走了坛里右派数量明显少了嘛,要么右派们是已经说的太多了懒得说了? 感觉读经的热度快达到宗教的程度了, 不管什么问题都能拿经文来套,来解释, 如同以前,做什么都能拿毛主席语录套. 不管什么好东西搞到这样的程度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作者: xfddl    时间: 2007-8-1 17:57
问题搞大了。。

专注重要

兴趣同样重要

智力开发重在参与
作者: 有梦的日子    时间: 2007-8-2 19:44
高人第一贴, 认真读读!
作者: taozhi007    时间: 2007-8-3 09:04
胡言乱语,不通不通,误国误民也!
作者: 培雯    时间: 2007-8-3 11:11
潜水很久,也来说说。

要赞美读经,你要先先了解它;要批评读经,也要先了解它。此乃科学精神,对不了解的东西妄加评论是不负责任的。如果此观点又关乎孩子的一生,若不认真了解而下判断,这也是轻率的,至少不是不慎重的。

我是一位母亲,为了孩子,我先读读看。

疑惑者也开始读了,反对楼主的我看也在读,不然怎来“十目所视”之引用?是不是正中您下怀?读多了说不定不反对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先拿自己试试。
作者: lfylfy2000    时间: 2008-1-17 10:09
标题: 受教育了!
天高任鸟飞的发言太好了!受益非浅!
让普通读者能看进去,没有空洞的大道理。
“动中的静定训练”提法不错,很多家长停留在“引发孩子兴趣”这个层面,往往就随着孩子走了。兴趣是会随着时间、地点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是他律,靠不住。
“我们以前的某位国家领导人,当日本反华势力,大肆责难说“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之时,居然郑重向日本道歉。” 是谁?这么无耻!
从1949年到1983年只有一个国家年年准时到日本广岛参加原子弹纪念哀悼大会,那就是中国政府代表的中国!
作者: 卓玛我爱    时间: 2008-1-17 11:00
俺喜欢百家争鸣,兼听则明,偏听暗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1-18 10:52
这贴好,我就是跟踪读经版的袁博士的贴子,先发现了这个贴子,再发现了这个论坛.
如果儿童读经多从科学层面谈,估计跟随的家长会更多些
作者: WXLRHB123    时间: 2008-1-20 08:41

作者: qiaoqiao2002    时间: 2008-1-23 14:46
搬个板凳坐着看,宝宝3岁时听过王财贵教授的讲课,头脑一热买了套经典,听了一个月,宝宝厌倦遂停止,最近由开始拿出部分在背,提高注意力,聊胜于无.
作者: 从前    时间: 2008-1-26 20:56
真火!!不过我看的晕了!!!!!!!!!!!!!!!!!!!!1
作者: 现代蓝爸爸    时间: 2008-2-25 11:16
标题: 回复 #23 education2008 的帖子
背诵要求趣味性,数学重于引导思维。
作者: liliw    时间: 2008-5-10 08:18
标题: 回复 #7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赞同!经典是前人总结的精华所在。在读经的过程中,孩子可以逐渐懂得做人的道理,同时增强理解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样有帮助。
作者: wolfbill    时间: 2008-6-2 09:39
标题: 回复 #1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我家小宝宝刚3周半,我也想让她多学点东西,可毕竟太小。所以,我只好在顺其自然的基础上,尽量引导。
作者: wangtc    时间: 2008-6-2 13:33
谢谢分享!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6-2 22:55
中华文化有其优越性。继承这种文化有其合理性。这个我是从来都不否定的。
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与价值取向我想跟早年读经并无因果关系。

早年读经未必培养出中华文化的热爱与继承者。
成年读经未必不会成为中华文化的热爱与继承者。

早期读经的宣扬者实际上在玩偷换概念的游戏。

真正的问题是,早期读经的必要性在哪里?而不是读经的必要性在哪里?
后面这个问题根本无需讨论,读经当然有必要性了,作为中国人,当然要了解祖宗的文化了。
问题是,早期读经的必要性在哪里?

读经的宣扬者往往对这个真正的问题避重就轻,却拿着第二个问题当挡箭牌,
如果陷入对于第二个问题的缠斗,则会掉入陷阱。
喝彩!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6-2 22:57
记忆力要训练,_背经
逻辑思维要训练,_数学
学习很重要
作者: sabreteeth    时间: 2008-6-8 21:23
一个完全在西方文明的包围中的你我
在高谈两千年的老祖宗的东西
有点像穿古装--------演戏
作者: 老等    时间: 2008-6-9 11:21
也来听听高论
汲取一些营养
作者: 人生如初    时间: 2008-6-9 14:51
看到各位的精辟之谈,越发感觉是小菜鸟一只了.
好在发现了这么一块宝地,有这么多好东西.好好学习吧.
作者: wsliping    时间: 2008-6-9 16:03
看大家闺秀的帖子真是过瘾啊,一看就是一些知识丰富的妈妈,以后会经常来的
作者: 小狗一只    时间: 2008-6-9 21:16
哇!高人楼一座!

喜欢读经就读吧
不喜欢就读别的

正如孩子不喜欢吃饭
那就吃别的,反正有面条、米粉、面包.......(准备被拍砖了)
真觉得饭比较有营养,不能拿马铃薯当饭的话,(最近闹粮荒,我这里有专家说用马铃薯代替饭! 马铃薯比饭贵,他真有才......)
还是要吃饭,那么煮成海南鸡饭也无不可
口感佳,孩子喜欢

开放教育就是好
百家争鸣之外
还能群魔乱舞
作者: kangmingming    时间: 2008-6-18 09:17
是啊,自觉自律真得很重要!没有自律就没有自信,没有自我实现感!
作者: kangmingming    时间: 2008-6-18 11:21
正好在新加坡,因为有孩子,所以对早较略知一二,新加坡近年是在大力提倡学华语,但是没有提高到读经典的高度。幼教方面,蒙特索利和七田的学校占多数。一般幼儿园的教育就各种办法参杂了,闪卡,儿歌我想绝对是有用的。
作者: hutianyang    时间: 2008-7-10 20:28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1 00:27 发表
关于读经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想”出来的。王教授在上海演讲,曾经在会后回答那些博士海龟教授专家之类的问题,长达6~7个小时。而那些问题,其实都只是凭空想制造出来的问题。


孩子不喜欢读经怎么办?鸟 ...

小儿正在试着读经,先从《论语》开始,但他好像不是非常情愿,我想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很好的方法,请问鸟儿老师,你女儿是个很成功的例子,你夫妻用的什么好方法?
作者: qbd    时间: 2008-8-4 16:02
说得太好了!
作者: 闪电    时间: 2008-9-22 18:53
精彩精彩!!!!!!!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9-22 19:42
非常专业呀,俺得坐下来慢慢瞧慢慢的思考!
作者: zuiruhua    时间: 2008-11-10 10:08
读经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背诵,是为了建立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
作者: 思语辉文    时间: 2008-11-29 10:07
孩子不喜欢读经怎么办?鸟儿不会像王教授那么耐心,鸟儿会反问:
孩子不喜欢吃饭你怎么办?
你又不是孩子,你怎么知道孩子不喜欢读经?
你怎么知道,按照“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会不喜欢读经?

读经能保证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吗?
小鸟反问:孩子去上学,你怎么不问学校校长这个问题?
孩子学钢琴,你怎么不要求钢琴老师回答这个问题?

读经不见得就是最好的办法。
小鸟反问:你告诉我,什么是最好的办法?
现行教育是不是最好的办法?你怎么也让孩子去读呢?
你读过经典吗???读过多少?多久?怎么读的?

我就是不相信读经那么有用。
小鸟反问:谁要求你相信了?
光速是30万公里每秒,你以为正确吗?你又相信?
辩证唯物主义真的有辩证法吗?你又相信?
炒股真会赚钱吗?那么多人又相信?亏掉四万亿才知道哭?
你非得要等到自己的孩子,被现行教育体系毁坏后,才会后悔吗?
作者: 思语辉文    时间: 2008-11-29 10:09
上面的话经典!!佩服佩服
作者: 杨树叶子    时间: 2008-11-30 10:42
这个问题太大了,不是我们中班人物可以理解的,看看不过是长长见识得了,很精彩。我可以让我的儿子多多阅读,且要吸收理解,养成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并不一定非得读四书五经之类。另外我觉的鸟儿说的挺有道理,现在的家长主要是被应试教育牵着走,孩子小小的必须学学奥数,搞那么坚涩难懂,而丢弃了宝贵的传统的东西,太可惜了。
作者: 心跳    时间: 2008-12-6 20:40
对于孩子一些表现的好的地方一定要提出来表扬的
作者: pianocrazy    时间: 2008-12-7 09:06
标题: 冒昧向鸟儿请教
很赞赏鸟儿的一些观点和分析(尤其在一楼、六楼的观点和分析)。
但是在下对于鸟儿读经的观点却不敢苟同。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时期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行为学习”,而非“认知学习”。经书对于幼儿来说过分抽象、难懂,认知的成分太多,不宜大量学习。传统文化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不需要学习的但又是每天在学习的,孩子通过父母、老师的行为学习着文化。身教胜于言传,胜于读经。
作者: 瑞宝妈妈    时间: 2008-12-7 14:57
学习了,以后儿子上学肯定用的到。
作者: er00892    时间: 2008-12-7 20:28
看的有点晕.
我们是读经,一直断断续续坚持着.没什么不好,身为中国人,传统是不能丢的.谁能预见未来呢.教育也是如此.孩子小的时候多学多接触总没坏处.
作者: 福昕    时间: 2008-12-11 15:42
在观众席上,看精彩辩论鼓掌喝彩
作者: tjrbjzm    时间: 2009-1-1 21:07
思考中。。。。。。。。
作者: lilija    时间: 2009-6-4 23:29
看了半天没怎么懂呵呵,不过支持一下。
作者: HMB    时间: 2009-6-6 00:03
呵呵。我是来学习的。
以前从没看过什么读经论,女儿上学起开始读论语。用女儿听得懂的话解释每句话。女儿很喜欢。
我小时候,孩子的姥爷经常用论语里的话教育我,可惜,从没让我背过。
我以为经典是要女儿读的。至少中国人“为人处事”的规则几千年来就没改变过。

[ 本帖最后由 HMB 于 2009-6-6 09:47 编辑 ]
作者: ll2000    时间: 2009-6-6 23:41
我们也读经(学校要求),没看出有什么好。
囫囵吞枣,完全不知意思。背下完成作业而已。
经里讲的大道理,也只是在经里。
倒是深切的感觉到,背经对孩子的痛苦,真是没有丝毫的乐趣可言。
怎么可能会喜欢!
萝卜、白菜各有所好,让喜欢的人去读经吧。
作者: jxm600198    时间: 2009-6-7 11:08
对于读经我是这样看的,大学、论语、老子,不要说我们就是专家对于里面的意思都有不同·的看法,怎么能要求几岁的孩子能懂其中的意思呢。其实幼儿读经关键在于训练孩子的记忆力,记忆力对于孩子今后成长有关键的作用,幼儿是人最宝贵的时间。
作者: zengliq4    时间: 2009-7-2 11:09
女儿在不到一周岁时睡前都念三字经哄她睡觉,突然有一天她居然会开口背出很长的一段。后来奶奶教她背《弟子规》,她有时还会引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用人物,需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我觉得,《弟子规》中的一些行为规范对于做人的道理还是很有用的。当然全部都能身体力行也很难。大班下学期开始读《论语》,但是进度很慢,而且也没有给她解释意思,但有时她会说,我很喜欢读这一句。。。。。。因为古文中的韵律是在背诵朗读中自己能体会到的。

个人认为,每一种理论和方法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不必特别偏执。如果你认准了他是好的,那么就贵在坚持了:能够往认定的目标一直走下去,不懈怠,不怀疑,那总有一日你会得到收获。

感谢有这么多教育有识之士给我们指引。我很赞同王教授及以上前辈们说的,孩子教育要遵循一定的成长的规律。在他的敏感期学习能够事半功倍。所以,孩子小时候每天花很少的时间,背诵学习经典,坚信会为孩子的成长带来好处的。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7-2 13:01
其实我很尊敬这些教授的,不论是王财贵,还是冯德全等等,虽然我对他们那些东西不以为然。
但是能做到学术领域研究之深,也是令人敬佩的。
但是人总是有局限性的,容易根据自己的专业,自己的经历得出一些结论,或者研究成果。我只能说,这是不全面的,不可以当成真理。
搞文的人偏文,搞理的人偏理。还有艺术,科学。。。。
大脑发育的高速公路之说是主观臆断的。或者是把别人主观臆断的东西拿来当成了真理。
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也不能总穿在身上脱不下来。
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孩子也不能成为全才,世界是多样化的,大家喜欢什么学什么。
千万别拿教授的学术太认真。

接受知识的方式、途径是多元化的。
条条大路通罗马。

[ 本帖最后由 hubaichun 于 2009-7-2 13:04 编辑 ]
作者: 丹溪佳人    时间: 2009-9-3 14:26
王财贵说得还是有道理的,只要习得四则运算,已经能在现代化的社会生活。我被数理害得不浅,这么多年下来,只要一做噩梦,就梦见数学考试。
作者: 彤妈加油站    时间: 2009-9-25 16:47
一二年级数学考自学,看来我对孩子上课不听讲不用那么耿耿于怀,只要他自己看得懂?
作者: 涓衣    时间: 2009-9-26 15:13
标题: 回复 #13 klcz2002 的帖子
赞同,即使读经的台湾、香港、西方国家,也需要继续坚持现代的法制文明,需要有现代的公民素质。
作者: 陪你长大    时间: 2009-9-29 08:50
小儿3岁多,2岁时因为我头脑发热,买了大量的经书和碟片,我们也坚持了大半年,但要再坚持下去,非一般人可为,他厌倦读经,但玩其他的数学,故事书等,乐此不疲,没兴趣的东西硬逼,会反其道而行的,我的心态也变的恶劣,已经好久没读经了,甚至不敢去读经专栏看看,想当年我多狂热,也是读经信徒.让孩子玩他喜欢的东西吧,他喜欢我也轻松.专注力.记忆力用其他方法也能培养.
作者: shisanhua    时间: 2009-9-29 19:49
看了半天,有点晕 ,,呵呵
作者: 舞爱    时间: 2009-10-19 22:24
我也努力和宝宝一起读经
作者: 百理挑一    时间: 2009-10-20 12:10
我想读经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或者说是理解能力。不要太过于武断。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东西,不会坏到哪里去,有空自己好好学吧,真的是博大精深。为了教好儿子,我自己也在恶补这方面的知识,收益非浅。
作者: YANZ68    时间: 2009-10-28 23:32
知识应该是多元化的,正如人体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还有微量元素等!偏废任何一个,都会带来不健康!
作者: sreiko    时间: 2009-11-12 13:39
家长要是时刻保持清醒,真是不太容易呀.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