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贝贝班家长《雅聚》之邦邦家 [打印本页]

作者: 尘音    时间: 2007-7-30 10:34
标题: 贝贝班家长《雅聚》之邦邦家
  流火七月,距离大贝贝班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心中有太多不舍,家长朋友们亦是如此...因此家长朋友建议的隔周一次聚会活动立即被得到响应,大家相聚,谈孩子,论成长,说心理,议健康.如斯之交,恬淡中见和谐,议论中见科学...闲谈阔论,以适幽趣.

        昨晚首次贝贝班家长雅聚邦邦家,在此要骄傲一下的是,我们邦邦大王把接待我们的客厅打扫的整洁有序,以示诚意和欢迎.

        在主人的带动下,很快进入主题,首先是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在讨论中,邦邦妈妈,悦悦妈妈,能一针见血的提到关键词,平等,尊重,并举出了和孩子沟通的小故事.捧腹之余,不免自觉,自察,自省...

         第二个话题,如何与不愿意接受爱与自由理念的家里人沟通,这个话题,争议中见每个人的独特魅力,邦邦妈妈对此问题属于较坚决型,田老师属于优柔渴望其成长型,land属于宽容接纳型,桥桥妈妈属于尊重对方使其慢慢改善型,悦悦妈妈保持沉默,未果,哈哈...看着以上各种处理类型,感悟着每个人独特沟通交往的魅力,其实都可用于不愿意接受爱与自由教育理念的人身上,只是见仁见智罢了.

         在这两个讨论主题之前,因我较早到,我们讨论大组孩子对性敏感的话题,至今因意见冲突未果,其实大家心理在遵循同样一种东西,就是对孩子的提问以实相告,不欺不隐,可每样事物都具有多面性,因此还未找到有效之解决结论,您的看法呢?能否分享?或者你在养育孩子中,有哪些疑问,不妨一说,或许能成为下期《雅聚》的讨论话题。

最后,隆重祝贺首次聚会的成功顺利开展!
在此感谢邦邦大王父子的诚意迎接。
感谢邦邦大王母子的热情款待。
作者: 静静妈妈    时间: 2007-7-30 11:45
有如此聚会?是不是上次星期日晚在贝贝开会那次定的?
作者: 尘音    时间: 2007-7-30 12:09
下次约上你,好吗?
不是以幼儿园的名义开此聚会,纯属一群教育热爱者自发运动!哈哈...!受益匪浅!
作者: land    时间: 2007-7-30 13:12
原帖由 尘音 于 2007-7-30 10:34 发表
  邦邦妈妈对此问题属于较坚决型,田老师属于优柔渴望其成长型,land属于宽容接纳型,桥桥妈妈属于尊重对方使其慢慢改善型,悦悦妈妈保持沉默


稍作评价一下:六号的邦邦妈妈通常会把焦点放在人与事物的关系上,既然间我家是成功的蒙氏家庭氛围,而且同乎所有的问题都在我们夫妻的努力下得以化解(爷爷奶奶也很赞同蒙氏理念)故此,肯定是坚决型;田老师嘛,本身就是一个典型脑型的六号偏五号,所以,还在概念的理解上;我呢,乐观的七号,一切向好的方向看,当然是宽容啦。桥桥妈妈呢,也在爱环境中成长,而且非常的快啊;悦悦妈妈呢永远都是一个审时大局的八号。
可惜,一个三号和另一个四号临时没有来,要不然,观点解度会更精彩。
作者: land    时间: 2007-7-30 13:15
附上昨天晚上的讨论提纲:

一、家长往往出现的姿态及现:
1.        家长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只习惯 于做道貌岸然的训导,但反过来却要求孩子向自己暴露一切。
2.        父母总是希望能利用一切机会向孩子灌输道理,有时态度 可以说是友好的,但因为灌输的成份,孩子并没有听进去。。
3.        父母会不会反思
二、分析原因及沟能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平等,尊重,心理状态,
1.        作为家长,要注意自己在同孩子交谈时所用的语调?孩子是非常敏感 的,能很快地分辨出你在讲话中所要传达的真正意思和态 度。而我们成年人却往往并不敏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同孩子 讲话时运用了不同的腔调,更没有考虑这种语调对孩子的作用。
2.        与 孩子的交流应从幼年时开始。如果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就 有意识地培养与孩子间的一种和谐的交流关系,这种交流的大 门会敞开的。这个交流取决于家长是不是尊重自己的孩子,即 使在与他们的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世界。而从小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和父母在一起相处,或者没有那种经常 交流的习惯,那么今后这扇大门有可能永远关闭。
3.        孩子是与众不同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所以,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其中一个体现是互相倾听,各人的观点都能并存。
4.        成人是一个观察者、启蒙者。作为父母的责任是引导孩子,要正确引导孩子,就对他们 有细致的观察,了解他们的行为目的以及情感愿望。要知道,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都是“合理的”、有原因。所以,家长要做的就是知道事情背后的真正原因。
5.        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
6.        因应孩子的不同时期,方法也不一样
三、探讨家长成长的方法并比较有效性
1.看书 《倾听孩子》《孩子把你的手给我》《风不吹,它睡了么》 2.找专家、机构  3.找朋友
作者: 一颗水晶心    时间: 2007-7-31 11:54
看到这群热衷于蒙氏教育的家长在自发地开展家庭聚会,一起去探讨教育的问题,深受感动!
更希望能得到其他家长朋友的支持和参与,太好了!

IMG_0003.JPG (170.99 KB, 下载次数: 3)

在那年我们一起探讨的场面非常难忘!

在那年我们一起探讨的场面非常难忘!

作者: land    时间: 2007-7-31 14:36
哈哈,老相片都给翻出来了。那一次是我,田老师与悦悦妈妈去参加完弗兰克工作坊,那一次,仨人回来都无比激动,热情十足,到处点火。
作者: 一颗水晶心    时间: 2007-8-1 17:00
参与的每一位爸爸、妈妈,学到的不只是生活、工作脱离的无用理论,而是让我们学到了希望,学到生活和工作本身掌握、把握即而自我培养,自己真实地理解到这套科学的教育法。
作者: LINAIW    时间: 2007-8-2 23:57
标题: 回复 #1 尘音 的帖子
每次的家长聚会既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学习,真的很难得,我很乐意参加,也希望更多的家长参加.
      在交谈中,我们要的并不是某种问题的答案,而是能带给自己一些启发.
作者: 一颗水晶心    时间: 2007-8-7 21:20
真地很好!有你们真好!感激我能遇见你,又是一群有生命的人相遇了!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