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又到暑假,忙就一个字. [打印本页]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28 20:16
标题: 又到暑假,忙就一个字.
有日子没起楼了,对起楼的感觉已日渐生疏。时不时来鼠版看看,对鼠版的红红火火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两位版主广结众缘,让鼠版气象日新。恭喜两位,贺喜大家。

说说俺练的内功吧,因为02弟弟等老友斜着眼,似有等待之意。俺这久泡坛的,岂有不明之理。只是--借用02扯淡的文风--忙就一个字,太忙就两个字,忙S了就三个字 。俺是外练单位功课之功,内练儿子学业之功,中练俺考驾驶牌照之功,简直是不可开交。

今儿稍得闲,来坛坛上看两眼,顺便闲扯两句,一来老友别忘了还有个俺,风头不能让梅边那家伙独占。 二来和新朋混个脸熟。


儿子现在每天勤学苦练PHONICS,已初见成效,最多每天可默写80来个单词。要知道学这个PHONICS之间,俺儿子只会听读,还从没做过背单词。进步不小。

下午送游泳班学游泳,儿子是个旱鸭,为了不一辈子旱下去,趁小赶快学。现在能泳个两三米,只是一换气就沉,还有点头脚不协调。

继续练钢琴,上学时有时功课紧了就放松了些,现在俺得空就陪着,也算有了些进步。这两天弹菲舍尔的《路边的玫瑰》,儿子对这类曲风悠扬的超偏爱。当然,儿子的妈也偏爱。

再就是写作业,就是俺不安排这些个事儿,光那些个作业就够小学生们喝一壶滴.为了把PHONICS学下去,俺不得已让儿子一个假期的功课,加班加点地做。俺陪读。

此外,儿子书迷很多年了,俺根据几位老友的指引,买了一堆书,儿子得空就捧着,虽然空已经很少。再加上袋子给俺的一些MP3,吃饭、早起就听几耳朵。

当然,还不是一点时间没剩,儿子还时不时找临居他的同学一起玩玩,叫同学来玩玩电脑,现在还跟着看电视里的动画片。他爹得空就叫他一起打打羽毛球。


这个暑假不充实都不行。


各位还是别忙着拍砖了,俺写这段也不是当初务实务虚还惦记着探讨一番滴,俺从上几个寒、暑假一直务实过来的,这种深入骨髓坚持着的东东,也不是拍几板砖就能拍转过来滴。

俺下一步打算还是得拣起读经,这都快成了俺的心病了。


顺便对天高任鸟飞君说一句,俺也曾是读经票友,只是没你们大家坚持得好。俺儿子现在八岁多,四五岁时读了一段时间,效果还是挺显著的。儿子当时能用论语里的句子顶嘴。俺一直坚信这读经是好东东,俺总有一天要把它给儿子拣回来。以后少不得有请教天鸟君的地方。说声多谢先。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8 20:42
我也忙去。。。。。。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7-28 21:13
  
  不忙就两个字

  天高人来了
  掀起读经热潮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28 21:33
原帖由 hq1966 于 2007-7-28 21:13 发表
  
  不忙就两个字

  天高人来了
  掀起读经热潮


这点正对俺的谱。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7-28 21:34
从我一来论坛开始沸沸扬扬的读经,到静下来了这么久,就是因为很多人坚持不下来啊。
所以想着,无论什么教育方式,只要能够坚持,一定会有利的一面,而且任何方式培养出的人才也不同,只是这么早就开始替孩子做了选择,唉,可怜的孩子们啊。。。。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28 21:55
原帖由 前车之鉴 于 2007-7-28 21:34 发表
从我一来论坛开始沸沸扬扬的读经,到静下来了这么久,就是因为很多人坚持不下来啊。
所以想着,无论什么教育方式,只要能够坚持,一定会有利的一面,而且任何方式培养出的人才也不同,只是这么早就开始替孩子做 ...

车车说得对。

俺现在的活计好象是个大扫把,啥都想揽到自家簸箕里来。贪多嚼不烂,放弃或暂时放弃一些也是必然。所以说,做好选择,长期坚持下来,真是件易说难做的事情。
作者: wpopw    时间: 2007-7-28 22:51
大热天儿的,也不能光看电视和上网,安排得好。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8 23:07
玩了一天,回来,发现又是无谓的讨论。正如车车上面说的,什么方法关键还是坚持,能坚持一定是好方法。懒得辨了,每个人自己觉得好就坚持做自己,有些人也许他的内功还舍不得告人。 还是昙花好,如果坛子里的人都像你这样坦诚交流,没有保留。这坛子这辩论就有意义了
  问一句:你给孩子的phonics是用什么材料学呀?一个软件还是一本书?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28 23:10
是星之升拼音英语的书。外带一张MP3.

再加两句。

不是我教滴,是交钱上课滴。

对了,深圳有开班的。

[ 本帖最后由 ealain 于 2007-7-28 23:11 编辑 ]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8 23:11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7-28 23:10 发表
是星之升拼音英语的书。外带一张MP3.

书名就是这个吗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28 23:18
俺星期一给你讨个深圳的地扯电话啥的,不知俺那个班儿有没有呀,试试看。

如果孩子还小,词汇量还比较少的话,还是缓缓不迟。价钱不低,咱得掏值,花得效果好呀。
作者: 谁是谁    时间: 2007-7-28 23:20
拆了多少楼建回来多少楼, 我帮数.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8 23:25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7-28 23:18 发表
俺星期一给你讨个深圳的地扯电话啥的,不知俺那个班儿有没有呀,试试看。

如果孩子还小,词汇量还比较少的话,还是缓缓不迟。价钱不低,咱得掏值,花得效果好呀。

好,我等着。
最好有地方能买到书,自己先看看,有MP3听听。具体书名和购买地址有吗?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28 23:28
俺是报班时发滴。

俺抄下来给你。三泰出版社   《星之升拼音英语》普及版
创始人:李常芳 李常珍

小范围广告一下。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28 23:44
小小小鲸鱼   2007-7-28 23:37   威望   +10   谢谢你了,到时找他们给你广告费^_^
小小小鲸鱼   2007-7-28 23:37   金钱   +10   谢谢你了,到时找他们给你广告费^_^

有你加分俺就乐呵呵的聊,哪儿还指望广告费呀。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8 23:46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7-28 23:44 发表
小小小鲸鱼   2007-7-28 23:37   威望   +10   谢谢你了,到时找他们给你广告费^_^
小小小鲸鱼   2007-7-28 23:37   金钱   +10   谢谢你了,到时找他们给你广告费^_^

有你加分俺就乐呵呵的聊,哪儿还指望 ...

早两天哪去了,俺都巴巴的等人聊。切,没人接茬
作者: 谁是谁    时间: 2007-7-28 23:47
标题: 又见教育黑手
看了半天才才明白是又到暑假楼主的儿子他忙就一个字 .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8 23:49
原帖由 谁是谁 于 2007-7-28 23:47 发表
看了半天才明白是又到暑假楼主的儿子忙就一个字 .

你家还不是一样,拉着到处溜,我看孩子累得早早睡了吧。孩子都自主阅读英文了,都用了啥绝招,赶快招来。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28 23:51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7-28 23:49 发表

你家还不是一样,拉着到处溜,我看孩子累得早早睡了吧。孩子都自主阅读英文了,都用了啥绝招,赶快招来。



还有如此高人,俺得洗洗耳朵切。再拉个小板凳。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28 23:53
原帖由 谁是谁 于 2007-7-28 23:47 发表
看了半天才才明白是又到暑假楼主的儿子他忙就一个字 .

俺也觉得不白,不光是手。
作者: 谁是谁    时间: 2007-7-29 00:01
标题: 回复 #18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注意语言环境, 小一下学期就自主了, 看老虫的[要给学英语泼冷水了! ]去.

要知道偶是一陪爸爸, 就是陪读E文, 这是偶想离开的原因. 自己认为7-12岁是语言全面发展期, 没有捷径就是多读多看, 个人以为PHONICS作用不大, 语感比单词更重要.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9 00:06
原帖由 谁是谁 于 2007-7-29 00:01 发表
注意语言环境, 小一下学期就自主了, 看老虫的[要给学英语泼冷水了! ]去.

要知道偶是一陪爸爸, 就是陪读E文, 这是偶想离开的原因. 自己认为7-12岁是语言全面发展期, 没有捷径就是多读多看, 个人以为PHONICS作 ...

你家孩子的语言环境是怎样的?说说看,我想看看区别。
你都给他们看了那些E文书,拣重要的说,最好分三个阶段讲:启蒙期、入门期、自主期
作者: 谁是谁    时间: 2007-7-29 00:13
标题: 回复 #22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回答之前问一声: 大虾, 你还记得我是谁吗?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29 00:14
原帖由 谁是谁 于 2007-7-29 00:01 发表
注意语言环境, 小一下学期就自主了, 看老虫的[要给学英语泼冷水了! ]去.

要知道偶是一陪爸爸, 就是陪读E文, 这是偶想离开的原因. 自己认为7-12岁是语言全面发展期, 没有捷径就是多读多看, 个人以为PHONICS作 ...

俺认为在目前儿子处的环境,没法子,啥都得跟上。

俺没法在没有环境的情况下,奢谈语感。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29 00:16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7-28 23:46 发表

早两天哪去了,俺都巴巴的等人聊。切,没人接茬

咋看帖的,俺一楼老老实实交待了呀。

难不成,俺还得对着南墙,南墙上写“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前两天有啥热闹来着?别给俺说吵架,俺看着就闹心。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9 00:19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7-29 00:16 发表

咋看帖的,俺一楼老老实实交待了呀。

难不成,俺还得对着南墙,南墙上写“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前两天有啥热闹来着?别给俺说吵架,俺看着就闹心。

热闹,但没有扯淡滴。都在扯咸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29 00:21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7-29 00:19 发表

热闹,但没有扯淡滴。都在扯咸

那玩成精了。

俺还扯过布、扯过面,这扯咸俺得学学。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9 00:29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7-29 00:21 发表

那玩成精了。

俺还扯过布、扯过面,这扯咸俺得学学。

俺扯了二两咸,没扯出人家的盐来。
谁谁,我还等你的回帖呢。
作者: 谁是谁    时间: 2007-7-29 00:38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7-29 00:06 发表

你家孩子的语言环境是怎样的?说说看,我想看看区别。
你都给他们看了那些E文书,拣重要的说,最好分三个阶段讲:启蒙期、入门期、自主期


没有什么这样分类的, 小学有母语(华人修中文), 英文, 数学, 公民, 艺术, 除了中文外其它其它授课全是E文的.

孩子的中文语感很好, 读中文很轻松跳一二级没问题, E文不好, 所以才陪着读E故事书, 除了[Charlotte's Web]我全程一起陪读的,基本上是她自己读的,E文书通常是书后有年龄范围的, 她自读的多了去(图书馆没少去,书没少买). 近来偶注意到她读的有[The Family under the Bridge]、[Garfield the movie]、LAURA UNGALLS WILDER 的[Little House on the Big Woods][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Farmer Boy][On the Banks of Plum Creek](昨天最后百页是我陪读的), 明天去借第5本[By the Shores of Silver Lake]了。哈利波特的E书全买了LP读的她也偷偷读了两本了,现在还是囫囵吞枣阶段,希望多读了自然会提高语感,好象她不会的字她不大查字典的,除非反复出现或偶问她。

用进废退,现在对中文没感觉,不大喜欢看了, 现在我又要陪她中文了

另外一个E文还真尴尬,认一些单词又不大会独立看,读给他会听是会理解的(听力不差)这星期开始每天跟他一起读一本“My Very First Winnie the Pooh”系列之一(共12本,是买给大的看的不喜欢没看,小的倒喜欢),总算可以指着单词大声读让他跟读了;他中文语感比E文差得多, 偶陪读的出头日子还早着呢

[ 本帖最后由 谁是谁 于 2007-7-29 00:57 编辑 ]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29 00:41
谁是谁   2007-7-29 00:39   威望   +2   多读多看总没错
谁是谁   2007-7-29 00:39   金钱   +2   多读多看总没错

俺记下了。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9 00:53
原帖由 谁是谁 于 2007-7-29 00:38 发表
“My Very First Winnie the Pooh”系列之一

在上学前,接触过E文吗?(看过E文书或者有语言环境吗,具体语言环境是怎样的?)
这套书是绘本,还是全文字呢?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7-29 01:14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7-29 00:53 发表

在上学前,接触过E文吗?(看过E文书或者有语言环境吗,具体语言环境是怎样的?)
这套书是绘本,还是全文字呢?


我试着瞎回答鲸鱼一句:

人家那边教育环境就是双语的吧,或者,生活中,英语语言环境很普遍吧,和咱们这边不一样的,比不了。

看到昙花一楼,俺又汗了,昙花务实务得真成效,我到是自由放任得多了些。
作者: 谁是谁    时间: 2007-7-29 01:15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7-29 00:53 发表

在上学前,接触过E文吗?(看过E文书或者有语言环境吗,具体语言环境是怎样的?)
这套书是绘本,还是全文字呢?


“My Very First Winnie the Pooh”系列是一页文字一页图画的书,文字页15到20页不等。

在上学前,没接触过E文 。在上小学前,接触过E文 。都是2周岁上学入的托(当时大的讲方言小的不大会讲话), 半天E文半天中文, 语感跟老师力量有关, 大的中文老师强中文语感好, 小的E文老师强, E文语感好, 2岁到7岁5年这样放牛教育也是有结果的, 儿子5岁之前星期, 月份, 日子及太阳系星球之类的E文是会讲的, 其实托儿所教的也蛮多的, 家里的[Treasury of Children's Literature]里童谣他不会看但是我一读一半多他都会唱, 回到家能够结结巴巴把学校里的故事讲出来。家里基本没教他就是他自己有自己的电脑随便玩(游戏没有的),在家里目前为止他自己做过的一本E练习是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出的[Rhyme, Read, Write(Kinder)],也没有人指导,完全自己画写完了让我看一下。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7-29 07:40
标题: 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这是我们社会最典型的一个爱的谎言,父母们用这个谎言控制孩子,老师们用这个谎言控制学生,男人用这个谎言控制女人,女人也用这个谎言控制男人。

  这个谎言是我们的一个集体无意识,它源自我们共同的一个经历:1~3岁时,当孩子蹒跚学步并开始探索世界时,大人们忍不住要替孩子们完成任务。譬如,孩子跌跌撞撞地拿玩具时,大人们递给他;孩子四处爬来爬去时,大人们因担心而制止他;孩子快乐地玩耍并大喊大叫时,大人们警告他们小声一点……

  总之,大人们为了安全,为了“爱”孩子,而严重妨碍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努力。

  并且,等孩子长大后,我们变本加厉地这样做。譬如,帮孩子解决一切难题,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当孩子拒绝接受时,就以“爱”的名义强迫孩子接受。家长们在这样做,老师们也在这样做。

  这样做,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当一个人不断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时,那么不管这些选择是对是错,他的生命都会因为自主选择而丰富多彩,而他的心理能量都会不断增加。只有做过选择,一个人才算活过。假若这个人的一生中都是别人在替他做选择,那么他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不管别人给了他多少东西,不管那些选择从理性上看多么“正确”,他都会因此而虚弱无力。

  以爱的名义替孩子做选择,这会有极大的迷惑性。父母觉得自己做得对,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反抗。但是,父母和孩子都会因此而苦恼,父母发现,他们必须一直为孩子操心,而孩子则会经常感到“闷”、“烦”,甚至还会有窒息感,就仿佛有人在掐着自己的脖子一样。

  这种窒息感不难理解,因为父母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就是在从精神上掐死孩子的生命。

  并且,这种“掐”看上去是非常善意的,父母这样看,孩子也这样想,社会上也这么以为。理性很容易欺骗人,但情感不会骗人,被“掐”得厉害的孩子常常做出一些极端行为,来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

  现在,父母替孩子决定生活、老师替孩子决定学习的情况愈演愈烈,而孩子们的反抗也越来越强,其常见方式是网瘾和叛逆,而极端方式则是自杀和杀人。

  广州近两年屡屡发生中学生和大学生自杀,而且没有清晰的自杀原因,看上去完全是莫名其妙,我自己的理解是,他们多数是被这样“掐”死的。

  极端情况之下,他们也会直接攻击“掐”他们的人,这是广州董姓大学生弑父的心理原因,也是一些中学生因老人劝诫自己好好学习而情绪失控并暴力袭击老人的原因。

  中学生和大学生自杀的新闻这两年越来越多,很多在学校里做咨询的心理老师也说,学生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这两年明显严重恶化。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家长和老师这些大人们替孩子做选择的情况太严重了,孩子们的生命正被严重扼杀。

  切记:如果你真爱孩子,请尊重他们独立空间,请放手让他们自主选择,请不要从精神上杀死他们。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7-29 07:49
存在即选择,选择即自由。
              
      这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
              
      换成心理学的说法,这句话更容易理解:一个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选择,只有不断地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这个人才算活过。
              
      相反,假若自己的人生总是被别人选择,那么这个人可以说是白活了。这不只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很简单的事实。

譬如,一个上大四的男孩对母亲说,活着真没劲,我想自杀。他的自杀冲动不难理解,因为他的精神生命已被母亲杀死大半了。从幼儿园开始,这个母亲就一直在替孩子做各种各样的选择,孩子则只有一个任务:好好学习。但现在儿子即将大学毕业了,这个母亲还在不停地替孩子做各种选择,大一时为他谈恋爱担心,大四了为他还不谈恋爱担心;因为担心他没有朋友,这个妈妈设计各种节目,逼儿子去交际;因为担心儿子不开心,想让儿子参加各种活动……
              
      她的动机似乎是好的,但她什么都替孩子做决定,是在杀死儿子的精神生命。
这是实实在在的“杀死”,而不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所以,她儿子才产生了强烈的自杀冲动。他一次次地在对母亲说,我想自杀。其意思很简单,就是在对母亲说,请不要再替我做选择,你这样做是在要我的命。
              
      在替别人做选择时,我们常运用一个借口:我担心他做了错误的选择。
但是,即便是错误的选择,那也意味着自己曾经活过。而没有选择,则意味着自己根本没有活过。
              
      我们其实都深深地懂得这一点,所以,我们普遍都很讨厌——我说的是情感上,而不是理性上——别人替自己做选择,无论选择看上去多正确。因为这是在杀死自己的精神生命。

假若我们渴望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就必须珍重自己的选择权利;假若我们渴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我们就必须珍重他们的选择。

[ 本帖最后由 前车之鉴 于 2007-7-29 07:53 编辑 ]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29 09:38
谢谢车妹妹一直以来做俺的场外教育指导。

我明白你帖子里的例证是在给俺个提醒。其实,在俺给孩子做一些安排的时候,也是征询过他的意见的。

比如钢琴,弹到现在,虽然他还是时不时犯懒,想去看书、看电脑,但如果真对他说,别学了,他绝对不可能同意。

比如说PHONICS,我带他去学校,和那儿的老师谈,感受学习气氛,如果他想学,俺就送,如果不想学,俺也不想强求。但俺的儿子俺知道,他一定会想去滴。那个学校里没有学究和板着脸的班主任,都是些小老师,活泼风趣、陪着玩逗着开心的那种。呵呵。

比如说游泳,不用说,儿子一百一万个乐意。虽然协调性差点,但学得可认真了。

再比如说书法,儿子已立一小志,想当书法家。其实是在老师的赏识教育之下,自信心超级膨胀,其实俺私下里看他那些大大小小的字字,也真没看出个啥挺别好滴。

俺不想代为选择,更不想强逼,俺的想法是吸取众家之长,再加上一些必要的引导。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7-29 10:08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7-29 09:38 发表
谢谢车妹妹一直以来做俺的场外教育指导。

我明白你帖子里的例证是在给俺个提醒。其实,在俺给孩子做一些安排的时候,也是征询过他的意见的。

比如钢琴,弹到现在,虽然他还是时不时犯懒,想去看书、看电脑 ...


两个崖的碰面了,火花了 , 具体02就不想说了, 反正昙花一直有选择,活得很好大家放宽心。
作者: 壹壹妈    时间: 2007-7-29 10:58
标题: 关于书法
我的女儿因下学年要上小学了,暑假让她去上毛笔字课,回来居然说上毛笔字是暑假最没意思的事了.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29 11:26
原帖由 壹壹妈 于 2007-7-29 10:58 发表
我的女儿因下学年要上小学了,暑假让她去上毛笔字课,回来居然说上毛笔字是暑假最没意思的事了.


俺估摸是老师教得不得法,让课沉闷

俺儿子的书法老师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他不先从楷书教起,怕楷书的规矩坏了孩子的兴致,比如说他让每次练习都变成了创作。

当看到那些孩子们一个个在大大的纸上挥洒时,俺总是会有挥斥方遒样的感慨,才是些不大点儿的孩子,写起字来一个个都那么有气魄。

俺觉得幸运,认识了好的老师,不管儿子学得如何,但对书法的兴趣却保持了两年多未稍改变。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7-29 12:42
原帖由 klcz2002 于 2007-7-29 10:08 发表


两个崖的碰面了,火花了 , 具体02就不想说了, 反正昙花一直有选择,活得很好, 大家放宽心。   

对于不是天才的普通人,请您用普通话交流,前面那句俺不懂。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9 16:14
原帖由 谁是谁 于 2007-7-29 01:15 发表

在上学前,没接触过E文 。在上小学前,接触过E文

   只是学校的老师说E文,家里和其他生活环境有E语环境吗?
   (因为如果只是老师说E文就能营造语言环境,这个国内会比较容易实现点。)
作者: 象鼻子插根葱    时间: 2007-7-29 16:16
===================
忙,就一个字。
拆开,俩个字:心死。
===================

摘自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93252&extra=page%3D1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9 16:49
原帖由 象鼻子插根葱 于 2007-7-29 16:16 发表
忙,就一个字。
拆开,俩个字:心死。
===================

楼上的,忙到现在才有功夫来撒盐,那么忙,原来是心。。。s
装蒜
他不“明人”说“亮话”,咱不理他。
说正事,楼上还有一问等答案呢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29 16:56
标题: 回复 #36 ealain 的帖子
您其实可以用更简洁的语言表明立场:

一件事,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根本不存在“谁强迫谁”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纯粹是文字游戏玩出来的。

在孩子的根尚未建立之时,家长当然要为孩子做出选择。
本该如此。
孟母三迁,难不成有罪?

另:

楼上仁兄可能是深刻领会了鸟儿的意思,否则一再重复鸟儿的原话干什么呢?
您肯定是希望大家关注这句话,谢谢。

忙的时候,心随境驰,难以沉静以反观,做主的只是欲望和习气,迷失了自己。
迷失自己,心只是名存实亡的物事。
故曰:忙时心死。

如此而已。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9 16:58 编辑 ]
作者: 谁是谁    时间: 2007-7-29 17:03
原帖由 前车之鉴 于 2007-7-29 12:42 发表

对于不是天才的普通人,请您用普通话交流,前面那句俺不懂。


偶也看到过什么思过崖与断肠崖的说法, 一回来就起思想火花了的说.
作者: 谁是谁    时间: 2007-7-29 17:11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7-29 16:14 发表

   只是学校的老师说E文,家里和其他生活环境有E语环境吗?
   (因为如果只是老师说E文就能营造语言环境,这个国内会比较容易实现点。)


学校那半天E文不单单上课学习, 如厕, 活动, 吃饭, 洗澡都得E文的. 有时老师或阿姨不会中文的就更不用说了.

家里不说E文(不能数典忘祖的 ), 大都中文 语言环境, 当然过5岁后孩子主动E文交流就回答E文. 孩子学校里E文时间多过中文, 很多名词先学了E文不会中文要父母亲翻译给他听. 一个完全纯净的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这涉及独立思考与对话思考所用的是什么语言, 需不需要翻译器, 语言过了瓶颈后是不需要翻译器翻成母语思考的.
作者: 象鼻子插根葱    时间: 2007-7-29 17:18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7-29 16:49 发表

楼上的,忙到现在才有功夫来撒盐,那么忙,原来是心。。。s
装蒜
他不“明人”说“亮话”,咱不理他。
说正事,楼上还有一问等答案呢


因为俺怕逆楼主意强占在建楼层



看到有他人插话了才敢多嘴

作者: 象鼻子插根葱    时间: 2007-7-29 17:23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谁是谁  2007-7-29 17:21  金钱  +1  还真前事不忘啊


小心驶得万年船
作者: 象鼻子插根葱    时间: 2007-7-29 17:30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9 16:56 发表
楼上仁兄可能是深刻领会了鸟儿的意思,否则一再重复鸟儿的原话干什么呢?
您肯定是希望大家关注这句话,谢谢。

忙的时候,心随境驰,难以沉静以反观,做主的只是欲望和习气,迷失了自己。
迷失自己,心只是名存实亡的物事。
故曰:忙时心死。

如此而已。



木有一再重复

-----------------

忙要看为何事而忙
心如果是父子连心母女连心的心
是永远不会死的

迷失自己固不可取,但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天性使然,就如同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7-29 17:55
原帖由 前车之鉴 于 2007-7-29 12:42 发表

对于不是天才的普通人,请您用普通话交流,前面那句俺不懂。



想太多, 看谁是谁记性不坏。对于不是天才的普通人歪着脖子看美女,很累, 请换正面标准像,支持的顶一个。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7-29 22:38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9 16:56 发表
您其实可以用更简洁的语言表明立场:

一件事,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根本不存在“谁强迫谁”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纯粹是文字游戏玩出来的。

在孩子的根尚未建立之时,家长当然要为孩子做出选择。
本该如 ...

“孟母三迁 ”的故事至今还在影响着成千上万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重金择校”,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省重点、市重点,就可以与孟子一样成为圣人了。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所愿意做任何牺牲。

  其实孟子所以能成为圣人,根本上不是他母亲忙忙碌碌的三次搬家,不是良好的外部环境,而是孟母“断杼教子 ”,使其“双膝跪地,幡然悔悟”,此后就“发愤笃志,朝夕勤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所以终成大儒。

  由「孟母三迁」、「杀豚不欺子」、「断织教子」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中,可以想见孟母的确是一位善于教育子女的母亲.孟子经由母亲的启蒙和教诲下,学识越来越丰富。今人学习孟母竭盡心力教養幼子成人的坚强和优秀,而非盲目为孩子的学习“重金择校”,自己省吃俭用勒紧裤头带,放弃工作,孩子书念到那,娘跟到那。教育好孩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单单这样畸形的陪太子读书孩子未必就能成龙、成凤。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让孩子明白只有吃尽苦中苦,方能人上人的道理。父母对他的帮助是有限的,他得学会自己独立。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7-29 22:43
我想着以后如果一修不好好吹萨克斯的时候,我是否能勇敢地 把那萨克斯砸了。
作者: NONA    时间: 2007-7-29 22:44
标题: 坚持
每天能坚持做这样的事情真的挺棒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7-29 22:48
标题: 乱弹:孟母三迁,再加上一剪子布
孟母教孟子读书的地方,据后人推测,不过是个小茅草屋。孟子虽然出身贵族,由于父亲死的早,到他读书的时候,家道已经中落了。纵然家里还剩下一点余资,也经不住三番两头地折腾。所谓孟母三迁,都是叫孟子给逼的;搬一次家折腾一回,什么样的家底子还折腾不干净?

    孟母这人极为贤惠,从某些方面来讲,可以称之为“一个伟大的母亲”。但凡母亲都是自私的,孟母也不例外。孟母一方面希望自己的轲儿有出息,另一方面又不希望轲儿冒风险,所以,他替自己的轲儿选择学习儒学。儒学,在当时是一门显学,出身儒门而做官食禄的人很多,尽管通常也做不上多大的官,但仕途的风险也相对较低。与法家兵家纵横家等诸家相比,儒门弟子的仕途风险是最低的。给自己的儿子选择儒学,这充分显示了孟母对轲儿的爱心。

    孟轲这小子不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人家孔丘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对各种礼仪入迷了,孟轲却是孺子难教,一拿起圣人的书本就犯迷困。孟家的小茅草屋附近住着许多野小子,孟子贪玩、淘气,经受不住诱惑,母亲一不留神他就溜出去跟那帮野小子们摸爬滚打。为了躲开那些调皮捣蛋不知上进的孩子,孟子的母亲只好选择搬家。

    孟轲一连三次迫使自己的母亲搬家。到搬完了第三次家,孟子也还是劣行难改。孟母再也搬不起家了,因为她已经穷到不得不亲自纺纱织布。狠狠心,孟母把轲儿拉到自己的织布机前,先拿剪子剪断了织到一半的布,然后对孟子说:瞧见没?这布才织到一半,我一剪子下去,布就作废了。你读书就好比是娘织布,必须持之以恒;再跟那帮野小子们鬼混,你长大了只好去做盗趾。

    孟母这一手可真绝。对于顽劣的孩子,晓之以理根本就不管用,你得学会动之以情。小孟轲被动之以情,从此他才收住了心,老老实实地去读那些圣贤之书。我们不知道孟母家里总共储存了多少竹板,就算是有一车之多吧,换算成纸质文字,那就有几十万字。一个聪明地孩子如果拿几十年的时间来攻读这几十万字,通常情况下就能把这些文字全背下来。孟轲显然就全背下来了,到后来他去应征入仕的时候,已经可以熟练地做到辩才无碍,引用自如。

    孟子的仕途经营不是很顺利。但是,孟子的政治风险还是控制得比较好的,这就要感谢他的母亲了。以孟子的犟驴脾气,如果他学的不是儒学,有八个脑袋都不够给人家砍的。儒学谈道德,谈礼仪,谈先王之道,但是不谈时政,不谈用兵,不谈改革进取。孟子的脾气再驴,你得承认,他谈得东西没有错误。儒学是不会犯错误的学说,而孟子的思想见识已经被那一车竹板给固定下来了。说实话,正是孟子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讲道德的人竟然可以把道德的十字架背在别人的身上,而自己还可以振振有词。

    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做为一代儒学宗师,孟子虽然政治上不是很成功,但也活得有滋有味,时不时地那个国君大人就给他送点真金白银来。从这个角度上说,孟母对孟子的教育是成功的。只是,这是孟母的成功,不是国家社稷的成功;因为,当越来越多的儒生取得成功的时候,整个国家却失败了。国家失败的原因也很简单:以道德地名义,儒生们推卸了自己的政治责任。

    我对孟母还是比较尊敬的,母亲嘛,最疼爱自己的孩子。我对孟子也是比较能够尊敬的,按照儒学的理解,道德的十字架必须背在君主的身上,孟子几乎是硬逼着一个个国君去背那沉重的十字架了,他也不考虑人家背得动还是背不动。若非相信儒学,孟子可能甘心情愿地自己来背这道德的十字架,但可惜,儒学不允许。儒学的道德观是:谁背这道德的十字架,谁就有权统治国家。孟子如果主动来背这道德的十字架,就有篡权背君的嫌疑。

    我无法接受孟子对墨子的谴责。同样是谈论道德,人家墨子是把道德的十字架背在自己的身上,而且,绝无篡权背君的嫌疑。君主们既然不愿背负道德的十字架,总得有人在下边接着吧?——人家墨子接下来了,你孟子却躲到一边喋喋不休。将心比心,你也不该骂墨子。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7-29 22:59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小小小鲸鱼   2007-7-29 18:04   威望   +10   支持。喂--有人偷你家葱还偷你的猫,快去
小小小鲸鱼   2007-7-29 18:04   金钱   +10   支持。喂--有人偷你家葱还偷你的猫,快去

现在才看到这提示, 笑倒 , 来的都是斯文的读书人哪有说的这号人?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7-29 23:00
“孟母三迁”是“择邻”吗?

----浅谈我对“孟母三迁”的探析



载于西汉刘向《烈女传.母仪篇》“孟母三迁”、“孟母择邻”以及“孟母断机”的故事,尽人皆知。而且,人们也知道孟母“三迁”的目的是通过“择邻”为少年孟轲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而“断机”则是孟母在教育过程中实施的一个高超的教育手法,历来为后人赞叹,西汉大儒韩婴在《韩诗外传》中也有此类记载。

熟悉历史的人,经过思考,也许会从中发觉一些令人费解的地方,再深究下去的话,那可能会考证出一个事实,一个两千年来人们在竭力回避的事实。

孟子,名轲,战国时邹人。少时家贫,父亲早死,孟母仉氏一人拉扯着孟轲过着贫困的生活。试想想,在没有其它生活来源的情况下,就连正常的生活都难以保证,又哪有能力供孟子上学呢?又哪有能力搬三次家呢?在已经非常贫穷的情况下搬家,又处在物质极端贫乏的封建社会初期。在那样的大环境下,就算是不被饿死,也断然没有钱供孟轲上学了。再说,那时人们也决不会因为一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轻易离开自己宗族繁衍地的。

也就是说,孟母根本不具备搬家的条件,更甭提“三迁”了。

那“孟母三迁”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认为:“孟母三迁”实际上就是“孟母三嫁”。

孟母此时的身份是一个寡妇。在战国时期,男女之间的事情还不像后来那样“男女授受不亲”,那时还有男女自由恋爱现象,有许多诗歌或其它作品证明了这一点。也就是说,孟母作为一个寡妇,不需要象后世的寡妇一样必须守节,她可以自由选择。留下,人们当然夸奖他;改嫁,人们也不会歧视她,当时的风俗就是如此。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为了使孟轲能有钱读书,她当然得改嫁,否则,孤儿寡母以什么为生呢。

当然,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孟母是一个坚强而有远见的女性。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她改嫁就是为了使孟轲在一个好的环境下受到好的教育,套句时髦话,一切为了孩子。这个环境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也可以想象由于改嫁的第一个丈夫在上述方面满足不了孟母的要求,她不得不第二次改嫁,乃至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反正“三”是个虚数,指多次。至于后人所说的“孟母择邻”,我们现在也可以顺利成章的理解为“孟母择夫”。

以上是我的理解,相信读者已经被我的观点打动。由于还有一些疑点存在,所以还会有人半信半疑。那么,我就几处疑点为大家作一些解释。



首先,孟子的生父是不是早死?

回答是肯定的。东汉赵歧在《孟子题辞》中提到:孟子“夙丧其父”;陈镐《阙里志》、薛应旂的《四书人物考》均认为“孟子三岁丧父”。也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今人蒋伯潜,他的依据是《母仪篇》中孟母所说的话:“吾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据此,蒋伯潜推断,这时孟子的父亲“尚健在”,只是因为孟母“贤能教子,其父反被淹而名不彰,后人误谓早卒耳。”蒋伯潜的说法值得商榷,战国时期,早已是父系社会了,如果孟子生父健在的话,他是绝不会因为环境不好就离开自己宗族繁衍地的,再说,就算为此搬家,也轮不着孟母这个妇道人家出面,正史上绝不会载有“孟母三迁”的史实,而应是“孟父三迁”。也就是说,“孟母三迁”这个典故被人承认,那么,孟子的父亲必定是在“孟母三迁”之前去世的,也就是在孟子幼年时就去世了。

至于?“宁能衣其夫子”中的“夫”,我们完全可以认为那是孟母的后夫、孟子的继父。



其次,孟母怎么可以改嫁三次或更多的?

这得从当时的大环境说起,当时社会风气是比较开放的。如战国后期秦王嬴政的母亲与嫪毐奸情暴露,这样大的事情,朝中大臣都对秦王母抱同情态度,纷纷谴责嬴政不理睬自己母亲的做法,而无人对其母所为提出谴责,嬴政后来也原谅了母亲。封建统治阶级高层对这种事情都能泰然处之,那么,作为一个老百姓,改嫁又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人尽可夫”这句话的原意就是指战国时期妇女的实际状况,即任何一个男人都可以做她的丈夫,现在我们把这句话作为对某人某事的谴责并不是这句话的原意。可见,在这种环境下,孟母改嫁几次根本不会受到人们的歧视。



第三,母亲改嫁了,孟子为什么还姓孟?

按我的观点,孟母是改嫁而非搬家。就会有人问:孟子为什么不随孟母改嫁的夫姓,却还姓孟。这一点的关键就在于孟子的出身。

赵歧的《孟子题辞》指出:“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这一点,后人无争议。什么是“公族”呢?通俗点讲就是与国王同姓的贵族。孟子虽然家道败落,幼时孤贫,其母改嫁,但这个贵族的姓氏还是不能丢的,因为孟子的贵族血统将决定着它将来的命运,只有士族(有贵族血统的人)及其后裔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才有通过读书进仕的可能。孟母虽然改嫁,这却是她希望孟子能受到良好教育的手段:即孟子的血统加上孟母后夫家好的环境。她想让孟子重振家道,基于这种想法,她不让孟子该随后夫姓,是很正常的。她不但不让改,而且还会尽一切力量来维护孟子的出身。同时,她的后夫不会也不敢让有贵族血统的孟轲随自己姓的。



第四,“孟母三迁”的说法从哪里来,为什么?

“孟母三迁”的典故出自西汉儒生刘向的《烈女传.母仪篇》,有相当的权威性。但我认为“孟母三迁”是史家隐笔。随着大的封建王朝形成,封建礼教也逐步深入人心,相信这时的社会风气已不像战国时如此的开放,这时一个妇女改嫁已不会像战国时代那么自由,也就是说,时代的发展趋势已对妇女的改嫁略有微词。这时汉武帝又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被推倒一个极尊崇的地位上。孟子作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已被神化。作为亚圣,孟子的任何一点,包括他的母亲,都必须经得起后代的推敲。虽然孟母改嫁在战国是正常现象,但是不符合汉朝时人的评价标准。何况,《烈女传》作者刘向是西汉正统儒生,一向以维护统治阶级和儒家利益为己任,那么,为了使孟子的形象更完美,史家隐笔也就不足为奇了。再说,“迁”字本来含义就很多,其义项中就有“改变”“喜爱不专一”之说,我们也不能说史家在说瞎话,就好像刘邦本是其父母亲生儿子,却被司马迁神化为其母与大泽神龙交配而生是同一个道理。

本来,孟子被推为亚圣,那时因为他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而定。至于他的母亲如何如何,后人完全没有必要遮掩。我相信,即使人们知道孟母是改嫁的,也不会影响对孟母的赞颂,不会湮没她培养出一个伟人的不朽功绩,更不会影响我们对孟子的敬仰。



后记:

这篇杂文定稿于1999年底,成稿后曾给几位行中权威看,有赞成,有否定。

我自己并没有太当回事,因为这篇小文了了我从小的一个心愿。在没上学的时候,我就听到了这个故事:一个贫穷的母亲,为了孩子的教育,三次搬家……呵呵,她住哪里,谁给她住的地方……一系列疑问让我对这个故事充满怀疑,所以,我想推翻它。

后来,为了生计忙碌,这篇小文也就丢诸脑后了。直至今天,我在翻检杂物时看到了一篇草稿,才又打算把它整理出来,整理时基本没有改,文字上还带有年轻时的青涩,观点也比较激进,动不动就批评某人,观者指正吧。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7-29 23:08
论坛里昨天说的话被人一扭曲今天都说不清。

NNN年后记录当年孟母所说的话:“吾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会有准头吗?

考据学还真牛。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29 23:19
明白了,原来心S的含义是这样子的。有几分道理。


对了,您说到俺可以说得更简洁些,俺文风如此,改也难,也不想改,其意就是想把道理说清楚,仅此而已,您就将就着看吧。


天高任鸟飞   2007-7-29 16:46   威望   +2   孟母三迁,谁做主?
天高任鸟飞   2007-7-29 16:46   金钱   +2   孟母三迁,谁做主?


俺专心回这段话。

其实,俺一直以来的做的事情,在坛坛被认为是过于强势,被认为是不理会孩子的意愿,所以,俺特地在帖子中详细说明,孩子的暑假安排,虽有俺诱使之嫌,却全是孩子认可的。天鸟君不知前事,那就算俺矫枉过正了吧。

若问到孟母三迁谁做主,俺当然回答是孟母。

但俺已与以前的自己的做法有了很大改变,所谓集中之前要来点民主。俺认为征询儿子的意见是必须,否则,即便勉强答应,效果也不会好,这是其一;其二是,俺这样做也不仅仅是为了效果,更是出于对孩子的尊重。

另外,俺去读经网看了,但还是不太明白,是什么让您做出让女儿离开学校去专事读经的,文中没有提及。还有,您女儿或者您看到的其他孩子的情况,读经会带给孩子什么?

其实两问同出一辙,俺又罗嗦了。



儒道能让人明理知性,或者有些多动的孩子,静不下来心的孩子,因读经而受益,这种事例以前论坛的田妈也说到过,或者长大了写文章都能拽几句文言,但俺知道的如上的读经理由,都似乎不足以让人做出专门读经的决定。而且,你女儿本来也是很出色的孩子。这也是俺认为对本来就各方面发展都不错的孩子,读经会不会弱化其作用的原因。

古时候,四书五经是读书人的必修课,似乎也看不出这些东东能有多大的特效。而今倡导读经的人士极力推崇,俺窃下也觉得有些夸大自辞。

认识之中若有不对之处,望天鸟君指正。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7-29 23:28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7-29 23:19 发表
古时候,四书五经是读书人的必修课,似乎也看不出这些东东能有多大的特效。而今倡导读经的人士极力推崇,俺窃下也觉得有些夸大自辞。


我也有同样的问题 ,就是孩子好好读经了,进入了传统文化的中心地带,美则美矣,可是回头看这传统文化在现实的环境里优势并不大甚至于有些单薄,偶比较功利,这样一考虑就宁愿让孩子少浸入了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29 23:41
klcz2002   2007-7-29 23:23   威望   +10   看来都是假民主的
klcz2002   2007-7-29 23:23   金钱   +10   看来都是假民主的

你能来得几成真民主?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29 23:49
klcz2002   2007-7-29 23:44   威望   +5   都是也包括偶自己的
klcz2002   2007-7-29 23:44   金钱   +10   都是也包括偶自己的

哈哈,那俺进一步问:

02眼中的真民主是个啥样子?孩子拿全部主意吗?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29 23:59
本来没准备在楼里啰嗦什么,依莲是很成熟的妈妈,参与讨论的朋友们也都很有见地。

忽然看见51楼有探讨孟母三迁之意义帖,很喜悦。
因为那是真正的母亲,几千年之后,有人关注她,当然喜悦。


遂十分认真地从第一楼开始,逐楼理清头绪,毕竟,要理解一个帖子,还得看来龙去脉。

读到“我爱你”和“存在主义”楼层,觉得有些概念和基本逻辑问题,需要重新理清一下;
读到“剪子布”,觉得应该要回个帖,尽管有很多不同看法,但毕竟还是对历史、对学问有诚意的

所谓有诚意,是说“求真求实”的精神。

待读到99年的“探析”,回帖之兴趣旋即丧失。
我感觉,我还是在夜深人静时分,独自读诵《孟子》,比较心安。


回依莲妈妈:
孟母三迁,谁做主?您说孟母做主,当然对的。
您花费很多时间去读经网浏览学习,又花费如许笔墨解析您为什么帮助孩子做主,其本身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孟母三迁,是母亲的良知在做主。
有了这母亲的良知,您就会尽母亲的本分。
尽这本分,您的良知就会要求您“妥善为孩子做出选择”,您自己自然就会知道怎么去做的。

用不着任何人指导了,您会自己去请教的。您不是一直在这么做吗?

释迦解析智慧二字,很多人就是听不懂,死死地扎进六百卷般若经中,苦苦搜寻,毫无所获。
随即疑惑,随即浪言“释迦瞎说啊,智慧,难道就是: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什么也不是?”

殊不知,六百卷般若经,其本身已经将“智慧”二字完整 呈现。怎能分解?
考据?枝叶罢了,呵呵。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7-30 00:02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7-29 23:49 发表
klcz2002   2007-7-29 23:44   威望   +5   都是也包括偶自己的
klcz2002   2007-7-29 23:44   金钱   +10   都是也包括偶自己的

哈哈,那俺进一步问:

02眼中的真民主是个啥样子?孩子拿全部主意吗?


真的民主是能培养孩子独立性的.

比如买衣服、 买鞋子、买玩具你带他到百货公司给出预算后完全让他自己挑自己决定你只管付帐不提供任何建议意见,可能前面一二次不妥后面孩子的判断能力会提高的,这就是民主

比如暑假安排时间,可以半天你家长安排,半天完全由孩子自己安排,也可以一星期家长安排另一星期完全由孩子自己安排等,这就有了一半的民主 ,当然你也可以先把计划全排满准确到半小时然后逐一与他商量最后他都愉快地答应了,不过这就是假民主了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30 00:17
真的民主是能培养孩子独立性的.

比如买衣服、 买鞋子、买玩具你带他到百货公司给出预算后完全让他自己挑自己决定你只管付帐不提供任何建议意见,可能前面一二次不妥后面孩子的判断能力会提高的,这就是民主

比如暑假安排时间,可以半天你家长安排,半天完全由孩子自己安排,也可以一星期家长安排另一星期完全由孩子自己安排等,这就有了一半的民主 ,当然你也可以先把计划全排满准确到半小时然后逐一与他商量最后他都愉快地答应了,不过这就是假民主了


谢谢02。

02还真是说到了俺的痛处。这方面俺一直做得有所欠缺,俺平时与别人交流这些话题也不多,若非有儿教,若非有如前车这样的坛友的指点,俺还一直强势着呢。

意识到自己所为之欠缺之后,俺一直在修正,给孩子更多的商量、更多自己决断的机会,也是俺目前正在做的。其实这东东寓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是俺只给儿子剩下半小时,他就不会有多少机会参与家政了。

俺家有民主生活会,不定期举行,每次的召集人就是儿子。 他一有什么意见、建议、或是不满,就会在通知大家,晚饭后开会。

这个会不是俺们主张举行的,完全是儿子的创举。俺们积极配合,认真听取意见。在和谐的气氛中解决着一个又一个问题。 能按照孩子要求改变的,也不含糊,当然不合实际的要求,我们也得阐述自己的理由,让他信服。

改变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慢慢来吧。

不过,即便是儿子七老八十了,俺们认准儿的理,也不能由着他折腾。只是那会儿,他早飞出俺们的掌控了。只能心思思罢了。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7-30 00:21
标题: 回复 #64 ealain 的帖子
不谢不谢

偶还心痛女儿民主买第一双鞋的鞋钱呢.

"民主"生活会偶得学习 .
作者: 青春已过    时间: 2007-7-30 00:31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7-30 00:17 发表


谢谢02。

02还真是说到了俺的痛处。这方面俺一直做得有所欠缺,俺平时与别人交流这些话题也不多,若非有儿教,若非有如前车这样的坛友的指点,俺还一直强势着呢。

意识到自己所为之欠缺之后,俺一直在 ...

民主生活会,是得学习一下!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30 00:38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7-29 23:19 发表


古时候,四书五经是读书人的必修课,似乎也看不出这些东东能有多大的特效。而今倡导读经的人士极力推崇,俺窃下也觉得有些夸大自辞。
...


首先强调一句:
经典,展现的是纵深通透之人性的根本,故曰“经”;
科技数理是横列拓展人类认识的幅度,故曰“纬”。
二者缺一不可。

人性通透,则必然要求以“适当手段”,当然包括科技,创造更有益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
人性的根本,就是让人类更美好地生活下去,其本身就是目的,并且其自身不可制止地,要实现这个目的,这是发自内在的要求。
“科技”只是实现目的之手段而已。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能够使“科技之光”得以张显,为什么很多读书人即便熟读经典,却似乎百无一用,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政治原因的。(建议您读一读牟宗三之《历史哲学》,那是真知灼见)

至于现在,为什么孩子要读经,在宁静为我整理的楼里,已然散列说明,有时间的话,您慢慢审阅。


虽然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通大道。但是,条条大道,皆有共同之处。
也就是说,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无论如何,都必须经由一些“必经之路”。
1、静定和专注,无专注,则无有出息。
2、自我超越。要超越自我,必须“自觉”,觉识自我。
3、根据孩子身心成长的规律,科学提供“学习材料”。

这在宁静整理的楼里,都有解析。
自古通途,最简便的捷径,唯“信受”二字。

您的孩子,有您这样的妈妈,会有出息的。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7-30 08:13
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通大道。但是,条条大道,皆有共同之处。


只要你家长感觉舒服,孩子也感觉舒服,亲子关系融洽,生活之路走的不累。什么方法都能通罗马。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30 11:32
1、静定和专注,无专注,则无有出息。
2、自我超越。要超越自我,必须“自觉”,觉识自我。

3、根据孩子身心成长的规律,科学提供“学习材料”。


这几句俺得思忖思忖。

天鸟的意思,读经正是可达到此几项的必由之路?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30 11:34
原帖由 klcz2002 于 2007-7-30 00:21 发表
不谢不谢

偶还心痛女儿民主买第一双鞋的鞋钱呢.

"民主"生活会偶得学习 .

心痛的还在后面呢。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7-30 15:54
俺星期一给你讨个深圳的地扯电话啥的,不知俺那个班儿有没有呀,试试看。

回小鲸鱼:

其实那本教材后面就有深圳的咨询电话的,俺竟没注意。

今儿问了学习班,念给了俺这两个号码:

0755-83926280
0755-83910914

顺利。
作者: clearzqp    时间: 2007-8-1 08:28
忙并快乐着,幸福啊
作者: Xiubor    时间: 2007-8-1 08:40
开始要暑假的时候,妈妈告诉我定计划,后来又说,只要暑假能让你自己感到舒服就行,剩下的事情让我自己解决。
我没定计划,因为我有总的想法:把作业写完,跆拳道练好,多看几本好书,发几个好帖子,然后就是玩,玩电脑,找朋友,可能还要去海边,反正舒服呗。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8-17 00:56
前日,俺坛坛小驻,被一人盯上。短信致意。

俺酷酷地问了一声:“有何见教?

那人隔了良久+良久+良久,终于回答:“想听令公子被折磨的近况呢.


其实,这完全是练内功的活计,不宜大肆宣扬,且俺目下实在是忙,没时间动这脑子。这儿好,LG出去FB未归。俺深夜无眠,故来扯上两句。LG归来即止,扯哪儿算哪儿。

儿子由于钢琴手型的问题,似已处在一个天堑所言之拐点,冲过去则或会一马平川,冲不过去就无法维系今后的更高一步的学习。

而儿子似不为所动,无论老师和俺多着急,他都沉醉在好听的曲子里,对基本功完全不屑一顾。什么哈农、音阶、五指练习,如果俺不提醒,他根本不会动那念头。

无奈,采取强制措施,近段时间强化训练,严禁弹曲子。经过严厉的呵斥和教训,终于手型有所改进,四指五指的独立性有所加强,手腕也有了点弹性,尤其是右手,不再如前那样僵硬。

反面的效应是儿子更加不愿意弹琴,并挨了俺的巴掌后,开始和他老妈拼嘴皮子讲理。

俺不管这些,等过了这关,更好听的曲子都能弹时,他的兴趣自然会回来。

这是其一。


其二是继续学了PHONICS第二期。他上的班是十五个人,是五年级升六年级的学生的班,由于他学了一些国际音标,拼读还过得去,那个学校让他跟这个班上课。第一期结束后,他的测试成绩,口试满分,笔试第一,即取得了全班年龄最小,成绩最好的好成绩。俺也骄傲一把。因为他感兴趣,而且也想着把整个体系学完,所以报读了第二期。

其三,游泳算是学会了,虽然姿式还是不标准,动作还是不协调。以后继续学吧。好在可以漂在水上,不会沉下去了。

其四,是暑假作业。算是见缝插针地完成了八成。还有一些俺继续督促吧。

其五,读了N多课外书,如小尼古拉等等,这两天还迷上俺给自己买的智慧背囊的有短小故事的书,这类书寓大理于平凡,他喜欢看也愿喜欢思,能在其中学些做人做事的道理,那是我求之不得的。

其六,这个暑假带儿子参加了一些活动。如出去漂流、游泳、冲浪、听秦川的钢琴独奏音乐会等等。

这个暑假可谓所获颇丰。特别是通过PHONICS学习,真的算是达到了见词能读的作用,虽然不一定都能读得准,可他现在象条件反射一样,看英文简短的句子就想读了,而且读了个八九不离十,这却是比以前最大的进步。以前可是不愿读,也读不准的。

一个充实的暑假也快过去了,我想只要俺们当爹妈的有心,帮着孩子做好计划,也一定会有较多的收获。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8-17 22:43
标题: 回复 #74 ealain 的帖子
哎,老鼠不在了,小资药师也没来,昙花这样极左的内功居然没有人批评了

要表扬,昙花表里一致,要表扬!!!

该学习的地方要向昙花学习。

盯上你的某人是好人。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8-17 22:48
klcz2002 2007-8-17 22:44 威望 +3 儿子还在昙花紧紧掌握中
klcz2002 2007-8-17 22:44 金钱 +3 儿子还在昙花紧紧掌握中

这掌握一时半会儿不会放松的。不是不放松,是还没到时候。况且,俺自忖没有精英心态,也没动过培养精英的念头,只是做自己觉得对的,儿子经过思想教育也能接受的。

至少目前来看,情况还不错。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8-17 23:15
标题: 回复 #76 ealain 的帖子
理解理解,到了中一你就是想控制上帝的手也不让你控制了。

今晚去听一个讲座,讲座不精彩让我思考了一下。每个孩子的禀性都不同,能抓紧公子有效果就这样干吧,不是每个小孩子都这么配合的,当然你还有民主生活会的出气阀门,支持。

当然有时我也想这样管太紧会不会对领袖性格有副作用?我自己家里考虑的起点很低,经常教育LP不能管儿子太紧,也教育儿子不必听姐姐的话,就怕儿子(天性善良)太听话习惯了长大了缺乏独立思考性一至于完全听另一个女人的话;当然也经常教育女儿(天性凶悍)要温柔不要吓光所有的帅哥要留下一二个才行。

又扯远了,学习归学习,只能学习精神方式无法照抄。俺家女儿受压迫能力比较差反抗精神比较强只能创造大环境大气氛不能细节要求她 。刚把家里的几百本书整理了一下,问她多久能看完,她回答:“两年”,偶笑答:“可以给你三年”。是啊,还有几年可以强化要求,还得走着看。

支持昙花!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8-17 23:32
其实02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袋子也说,孩子也不能太乖了,我也有这顾虑。

我儿子是个特例,性格里有顺从的一面,也有倔强的一面。象对付小猫小狗,顺顺毛,他可能会很配合,想要凶点儿,他就撂挑子了。这里面还是有个方式方法。其实我做得也不好,也免不了间或小揍一顿。

在这过程中会不会磨灭了领导才能,真还拿不准。不过,领导才能具体说是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需要的不仅是强硬和果感,有时也得有点以柔克刚。这些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过程,也与性格和培养有关,也许不一定会有“太听话就意味着以后就缺乏了独立思考能力”的情况。

等再过两年再在这上面培养,让他试着接触一些社会,出许会比现在因担心而裹足不前效果更好呢。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8-17 23:34
klcz2002 2007-8-17 23:15 威望 +3 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klcz2002 2007-8-17 23:15 金钱 +3 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错,那小猫身后是一只老猫啊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8-17 23:59
你02属什么的,浑身是刺?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8-18 00:06
标题: 回复 #80 前车之鉴 的帖子
属..................说不得.......................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