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如何落实儿童读经教育-净空老教授与王财贵博士谈话 [打印本页]

作者: 醒梦    时间: 2007-7-23 14:23
标题: 如何落实儿童读经教育-净空老教授与王财贵博士谈话
如何落实儿童读经教育
净空老教授与王财贵博士谈话
时间:2004年8月8日 地点:香港
在座者:净空老教授、王财贵博士、温金海先生
王财贵博士在最近儿童读经教学上遇到瓶颈,有心向净空老教授请益。净空老教授为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客座教授。在温金海先生主动联系下,于2004年8月8日上午9:30,王财贵博士与温金海先生专程拜会净空老教授,并向老教授请益。
王博士一见到老教授,立即就向老教授顶礼。
以下是净空老教授、王财贵博士与温金海先生的谈话内容:

作者: 醒梦    时间: 2007-7-23 14:24
标题: 读书志在圣贤,读经贵在将圣贤之道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读书志在圣贤,读经贵在将圣贤之道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佛曰:转凡成圣」
温先生:今天因缘很殊胜,两位大德都在这里。
老教授:哪里哪里,不敢当、不敢当。
王博士:老教授,西方人他们有他们良好的东西。
老教授:对,是,现在问题也严重了,现代都是随着科学技术走,人要征服自然嘛。
王博士:其实这两方面是可以协调的,这两方面是可以同时的。
老教授:不容易!
王博士:就是人的心念,人的心念很难调。
老教授:对,非常不容易,难在哪里?他们若能放下名闻利养,这些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但是他们今天争的都是名闻利养,要的是名闻利养,你要打击他的名闻利养,你就是他的敌人,他不会跟你合作的,问题在这里。
王博士:所以要从小教起。
授:从小教起,现在实际上有困难,社会是个大染缸,你怎么样能把这些小孩不让他受污染?
现在美国的小孩几乎全部受污染,打计算机,计算机里总是教人邪知邪见。他从小学一年级就使用计算机,所以到三、四年级就全部被染污。我估计美国三十年后,社会必有严重问题,他的下一代怎么办?我也曾在美国给他们作出警告,这个事情要重视,但是现在没有人讲。

作者: 醒梦    时间: 2007-7-23 14:24
标题: 儿童读经成败关键:须 家长与老师配合,以身作则。
儿童读经成败关键:须 家长与老师配合,以身作则。
温先生:所以现在王老师他是提倡从小的时候,就给小孩子文化最菁华的东西来学习。
老教授:对,是的,最菁华的东西,但是他不容易保持,他接触社会就麻烦。你看幼儿园教他的,他到小学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到中学的时候完全否定。当他走向现代社会(功利社会),人人都争名争利,你叫他不争利、放弃名利,那是圣人,不是凡人,我们佛家讲,他是再来人。
王博士:现在培养一批可以抵挡污染的,所谓具有免疫能力的人……
老教授:不容易。
王博士:不容易。
老教授:我们也是这样想,所以我这个想法就是办学,从幼儿园到大学、研究所,办一个完全的学校。学生统统住校,由学校的老师好好来管理,让他有二十年的长时间不受社会的染污,这样才行。但是培养到二十几年之后,能不能在离校之后还能抵抗名利、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的诱惑?好难!这个事情实在是不容易。现在从小教,问题在哪里?家长不能配合,老师不能配合。
我在六岁时曾受过短期的私塾教育,是在家乡的时候,四个月教育扎的根。这么多年在世界上没有受到染污,就是四个月私塾教育,我印象深刻。所以家庭教育重要,我是从三岁得父母之教,父母是儿女的表率,老师是学生的表率。所以讲《弟子规》,《弟子规》不是叫你读的,是叫你做到。字字句句要做到,养成习惯,一生都不违背,这就成功了,你一生一举一动都有规矩。
古云:「教儿婴孩。」父母影响力太大了,小孩向父母看齐。所以今天教学不成功,是父母不跟着学,小孩看了,你教人学,你为什么不这么做?老师教人,为什么你不这么做?他的疑问就来了。现在小孩很聪明,天天看电视,他的问题很多,他质问你,父母你教我这样做,你为什么不这么做?
王博士:不过也有一种情况,当然是少数,也有一种情况是,这个小孩子还会过分地说,那你做错了。他还反过来,慢慢地……
老教授:对,是反过来做错,慢慢地、慢慢地观看,错了都是对的,对了又是错的,他慢慢地看到的是这样。为什么?他看看所有人都是这么做的,「积非成是」,你一个人单独这样做,你很难生存。那要怎么办?要有非常坚强的毅力,才能把教学的事做好。
温先生:我们大概现在只能播种,我们播种,播了一片田地,可能有一棵是或两棵是、三棵是……
老教授:对,不错,你希望十万人当中能够有一个成就,一个,你的功德就不得了。你不能期望多,十万人当中有一个那就成功。但是这一个你要记住,他的家长一定要配合,家长不配合,成功的很少。
所以我们教的时候,像《弟子规》,一定要父母跟子女同时学习,要注重这一点。你真正爱你的小孩,你就要给他做好样子。
你看我小时印象最深的是,中国儒家教人,根本就是「孝敬」。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尊师重道,这是根。我上学念私塾是六岁,很小,我父亲带着我去拜老师(私塾的老师)。私塾设在祠堂,祠堂的大殿当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先向孔子行三跪九叩礼,清朝最重的礼节,那是民国二十一年。拜完之后请老师上座,也是我父亲在前面,我在后面,对老师行三跪九叩礼,尊师重道。
家长能这样表现,就是教儿女,这是表演给小孩看,这个印象永远记在小孩心中。我的父母对老师尊敬,所以养成我一生尊重老师,无论在哪个学校,对待老师,我都会像小时候父母教给我们的样子。
印光大师讲得好,「一分尊敬得一分利益,十分尊敬得十分利益」,这些话我们在这么多年来,真得利益。我们对老师尊重,十分尊重,老师教一班学生,我们得到十分利益,其他同学只得到二、三分,不一样。如果说我的父母不这样表演一下给我看……。要是教我们怎样尊师重道,就一定要做样子给孩子看。
温先生:言教不如身教。
老教授:对,现在哪个父母能这样做法?所以现在家教没有了,现在小孩就没有我们童年的幸福。我以后也没有私塾了,改变成短期小学,这种礼节就没有了,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这使我非常感慨。我弟弟小我六岁,他就没见到,我上那所私塾,我弟弟还没出世。
作者: 醒梦    时间: 2007-7-23 14:26
标题: 延续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教学:教之道,贵以专
延续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教学:教之道,贵以专


老教授:台中 李老师,我跟他十年,他的教学完全是遵从自古以来的传统,传统的观念、传统的方法。实际上传统观念是什么?很简单,《三字经》前面八句话:
「人之初,性本善」这个理念要肯定了,你教学的热心才能生起来,所有一切人的本性是至善。你必须要肯定,就是世间上没有恶人,人人都是善人。他怎么会变成不善?原因是「性相近,习相远」。习性,习性就是染污,变成这样的不善,于是距离就愈来愈远了。「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两句很重要。怎么教?「专」,这是二千年来最重要的教学指导原则。
所以李老师当年教我们,我们跟他学经教只准学一种,想学两部,老师不教,他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而且佛经上讲得很好,《金刚经》上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只要一门深入,深入到一定程度,智能开了。譬如说你这五个指头是五门,你从任何一门下手,只要深入到掌心之处,五指全通了,全都通了。如学一门没有通达一切法门,是你深入的程度不够,就如同你只知道在手指上转,你怎么样转都没能抓到重点。所以他教学生定要「一门深入」,非常严格。

我到台中跟他的时候,拜他为师,他开了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你跟我学,从今天起听讲经,只可以听我一个人的,任何教授大德讲经不准听。第二、从今天起你看文字,无论看佛经、看一般书籍,要我同意,我不同意你不准看。第三是、你从前所学的我不承认,一律作废,学习从头开始。
我接受老师的约法,直到三十多年之后我才明了,这就是中国自古以来「师承」的教法。老师对学生负责,一定把你带出来,期限一般皆是五年,五年之内必须百分之百地服从。真的,他这个教学法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眼睛不准你看,耳朵不准你听,你的心慢慢就静下来了。真的三个月之后就看到效果了,为什么?妄念少了。六个月之后非常明显,烦恼轻智能长,这个方法好,以前真的没有想到。所以跟一个老师是走一条路,两个老师两条路,三个老师三岔路口,四个老师十字街头,你怎么学?读书也是这样,两门两条路,三门三条路。
所以他说「一门」,真有道理!一门通达之后,到一定的深度,我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时,则完全解放。什么人说的都可以听,什么书都可以看,这是成就你的后得智。
「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先培养你的无知(戒、定、慧),然后你在外面一接触,自然「无所不知」,则「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你真正的智能起作用,起作用是无所不知;不起作用是无知,心地清净一尘不染,那就是戒、定、慧。戒、定、慧是一而三,三而一,它不是三个东西,它是融合成一体,你才真正得受用。纵然是你没有接触过的,人家一提起,自自然然能解答,不必要学。
温先生:对了,教授当时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信心、勇气,去接受李老师的栽培?
老教授:这是我从小学的,就是我父亲为我示范,向老师磕的三个头,教导我一生尊师重道。所以我的哲学是跟方东美先生学的,我的佛法是方先生介绍的。方先生给我讲《哲学概论》的时候,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他告诉我:「佛经哲学才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他又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享受。」这两句话把我带进佛门,要不然我对佛教一向是非常排斥,我认为这是迷信。所以没有想到这里有这么好的东西,因为你在外面看不到,寺庙里头看不到,出家人讲不出来。
所以他这么一介绍之后,我在台北走了几个寺庙,以后常去善导寺,善导寺有个「太虚图书馆」,到那里去找经书看。我读这些经书,有问题我请教方老师,我请教章嘉大师。我跟章嘉大师三年,我学佛的真正基础、底子是章嘉大师给奠定的,所以到李老师那里才会有成就。如果没有章嘉大师三年的磨炼,到李老师那儿也不行,这是尊师重道的果报。
现在的社会跟从前不一样,人心薄,就是赞叹你的少,毁谤你的多。你说我跟方先生,诽谤方先生人很多,诽谤章嘉大师、诽谤李老师的人也很多。我没有动摇信心、尊重心,这一点很重要;你的信心一动摇,对老师有疑惑,你就吃亏上当了。坚定不移,别人说老师怎么不善,我没有看到,我跟他接触过,这个信心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尊师重道,真的是印光大师讲的:「一分诚敬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十分利益」。
学佛经教要专、专攻。所以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十年只学五部经,人家五部经半年都学完了,我这五部经学十年。一部学完之后,老师认为可以了,再可以学一部。我学的四部都是小部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薄薄的经,五张纸;《阿弥陀经》也不长;《普贤行愿品》份量比较多;《金刚经》5000个字,这四部小的。最后学一部份量大的,《楞严经》,学十年。

温先生:《华严经》您是在……
老教授:不,学教不能离开修行,解行并重,只要有一定程度的契入,自然就通了。我现在讲《华严经》,照目前的进度大概需要两万个小时,讲得很详细。过去我讲的经论有几十种,展开经文的时候字字句句皆现无量义,所以真的,学习不可以不深入。
修学最大的障碍,我常跟一些年轻人讲,这个障碍不除掉,连边都沾不上。必须是决定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享受、没有贪瞋痴慢,你才能契入。这是修学第一重障碍,这个关口你不能突破,你就得不到受用。
学经最要能行,经学了之后你能信、你能理解、你懂得,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依教奉行,行了之后能证。你不深入不行。要深入,你一定要放下。我这个「看破放下」是章嘉大师教我的,我第一次第一天跟他见面,我说,方东美老师介绍佛法很好,有没有什么方法很快就能够契入?他就告诉我,「看破放下」,你就入进去了。我说,从哪里下手?他说:「布施」。什么东西都舍,什么都能舍,身心世界一切都舍掉。这个很难,非常难。尤其现在这个花花世界,这些出家人跟我十几年,天天听我讲经还是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记住一些名词术语,思想行为没有改变,不得受用。儒跟佛教学都是启发智能,智能开了之后自然就通了,所以从小的时候要从这里下功夫,一定要家长(真正好的家长)配合教学。
我们家乡文风很盛,属于「桐城派」,就在三个地区:庐江、桐城、舒城。这三个地方距离大概都是三十几公里,都是古城,多是汉儒学家,所以文风就很盛,乡下小孩都会念一些书。这里私塾很多,一般祠堂里都办私塾。

作者: 醒梦    时间: 2007-7-23 14:26
标题: 儿童教育从《弟子规》下手,奠定根基
儿童教育从《弟子规》下手,奠定根基
温先生:对大人,教授你就给他们讲经说法,让他们理解;对小孩子,教授你看应该怎么讲明?
老教授:对小孩应当从《弟子规》下手,从《弟子规》、《三字经》下手。《三字经》是中国学术概论,《弟子规》是德智的根。
所以在今天我教出家人,出家人为什么不能持戒?佛法最基本的戒就是三皈、五戒、十善,为什么做不到,为什么从前人能做到?从前人比丘戒、菩萨戒很难持,但是基本沙弥戒都做到了,什么原因?都是小时候家教扎的根。现代从小不学了,社会也都没有人再提倡了,不但没有人提倡,看不到持戒,也听不到持戒。所以现在我教出家人从《弟子规》下手,而且《弟子规》读两年,两年从头做起。你做不到,那是学假的,真的就是以两年时间把《弟子规》落实。这是做人学佛的基本教育,往后持戒一点都不难。
所以我还是用李老师教给我的老方法,澳洲的学院学程是九年,前面两年就是打基础,重点就是修学《弟子规》、三皈、五戒、十善业道、《沙弥律仪》。我的要求就是这些东西,不能再少了,两年当中是一定要做到像个样子。修学必须有个基本概念,你要认识名利害人、五欲六尘害人,必须要放下。我们不为名、不为利,我们只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就是求生极乐世界。
我们向佛学习,不能向人学习,向人学你就错了。世尊教导我们的「四摄法」,四摄法也就是跟一般人往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公关法、交际法,这个交际法里头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最后「同事」这一条,我说从前古人是跟大众同事,和光同尘;现在不一样,现在跟大众同事没有不堕落,你决定受不了诱惑。现在我们要跟佛同事、跟菩萨同事,不能跟人同事。我介绍给其他宗教,我说你们要跟神同事、跟上帝同事,可不能跟人同事。
温先生:我们的学会提出一句话,就是要「以圣贤为师、经典为友」。
老教授:对,不错,这是正确的,决定正确。你看我学佛五十三年,我没有一天离开经本,我每天读书。但是我讲经很多没有依古人批注,我完全讲现实生活,我们接受经典教诲的指导,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
王博士:现在有没有培养年轻人讲经的?像以前李老师培养您这样?
老教授:讲经的很难,不容易、不容易。问题在哪里?就是放不下,自私自利放不下,这是障碍。所以我的成就是得力于章嘉大师,我跟他学的时候,他就是培养我要能够牺牲奉献,要能够舍己为人,这是从他那里学来。
王博士:现在的小孩子,儿童开始读经的,这一批长大以后或许有一些人可以培养,将来在……
老教授:一切众生的福报,你看国家的领导人,人民有福,领导者就出好人;人民没有福报,那个领导人就有问题,众业所感。
王博士:现在大陆不错,现在大陆这几位领导人他们的思想比较开明。
老教授:对,佛说,「众业所感」,这个关系很大。所以有很多人问我,我就劝他自己要努力勤修德,劝人断恶修善,国家自然就出贤明领导,社会大众就会团结。若是只从外求就很困难,没有这个道理。佛法不从外求,佛法从内求,从自心性中求,有求必应。
王博士:现在我是这样想,就是年纪比较大的人,他多多少少接受一些以前的教导或是环境影响,但是这个要扎根,很难扎得很深。从儿童开始给他扎根,将来如果他的智能本身就高,他自己就可以抵挡这些污染,他自己成为一个清净的人。要不然就是,因为读的人很多,读这些书的人很多,大家有互相的一种(这也算是)共业,增长善业。如果是他还遇到有人指点,比较有根基的人再遇到有人指点,这样的机会也比较大。
老教授:现在中国社会算是很难得,很多人已经觉悟了,已经开始在转变。最近我到北京,听说中央已经下命令给电视台,一些色情暴力的影片都不准在黄金时段播放。所以放一些老片子,他找不到正面教育影片填补时段,于是老的片子,游本昌先生告诉我,他的《济公》又搬出来再演了。现在演老片子能够有一点教育意义,这都是很好的转机。
所以我就想到,我最初到香港讲经是一九七七年,我讲了四个月。两个月在九龙界限街倓老教授的中华佛教图书馆,后两个月是在香港蓝塘道寿冶老和尚的光明讲堂,都是讲《楞严经》。
因为在图书馆看到弘化社出版的经书,弘化社是印光大师办的,印得好,错字很少,近代来讲算是善本。它的东西出得很多,很令我非常惊讶的,《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这三种的分量特别多,我从版权页给它稍稍计算一下,这三种书总的量超过三百万册。在那个时代(民国二十几年),印这么大量的书是很令人惊讶。印佛经都没这么大的数量,佛经多是两千册、三千册,四、五千册都有,没有这么大的数量。
所以我就是想了很久,猜不出,想了又想才发现,他老人家提倡因果教育以挽救劫难。这个社会乱了,用儒教来不及了,用佛教也来不及了。如果大家真正能够懂得因果的理论与事实,则你起心动念自然会收敛,这就能收到救劫的效果。所以他老人家特别提倡因果,我深深感到老和尚用心良苦。
今天的社会灾难更明显,太需要因果教育,所以我就想到他老人家当年为什么印这么多东西。但中国人还是太多,而且这个文字虽然是很浅显的文言文,现在人看不懂。所以我就想到应当把它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用电视剧的方式以达到因果教育的目的,这才是真正报佛祖之深恩。
现在到哪里找到一个对老师百分之百地服从的学生?找不到。所以我就晓得难,古人讲,「师资之道,可遇不可求」,很不容易。一般学生阳奉阴违。真正能够顺从老师教诲,老老实实去落实的人,真能落实,真有受益。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教授大众明了「孝亲尊师」,这是根本。而「孝亲尊师」就是《弟子规》的根、《弟子规》的精神所在。所以我们非常重视,这门功课没学好,其他功课就暂停,先要把这门功课学好。
理念要清楚、要肯定,一切教诲要做到。虽说不容易,我自己的例子就是一个榜样,我是这样做出来。你们大家对我是感觉到很羡慕,你就照我这样做,我这个方法很简单,一点都不麻烦,很简单。
人最重要心地不能染污,心不染污,你的身心自然健康。所以我出去的时候,跟国际上一些人接触,这个形象就很难得。他们这些人(在联合国参加会议的人)年龄都比我小,我今年七十八,再过两年就八十岁了,他们站在我旁边,都是小我十几岁、小二十岁、小三十岁;他们看起来都觉得比我老,他们的身体体力没我好。这就说服他们,这形象他就接受,我说,这是我老师教我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说,我很感激老师,人生最高享受我找到了。这是真学,你才能证得,你不真学你得不到。
所以佛法的基本没别的:三皈、五戒、十善。可是三皈、五戒、十善要有《弟子规》的基础。所以《弟子规》学了之后不只是当小学,活一天就要做一天。你从小学会一直到老死不能离开,一定要守这个规矩,对你的身心决定有好处。


所以我觉得学习《弟子规》就像盖大楼一样,它是钢架、骨架。骨架好,其他课程的学习即是尔后慢慢补充,成就美轮美奂,那就好了。
王博士:我是想在大陆幼儿园这样子来做,小学就稍微困难一点。
老教授:慢慢做,幼儿园做的时候再提升到小学,小学再提升到中学,慢慢做。
作者: 醒梦    时间: 2007-7-23 14:27
标题: 儿童教育父母须负全责,通力与老师配合。委与他人不负责任
儿童教育父母须负全责,通力与老师配合。委与他人不负责任
王博士:现在我就一直想做,有一些事情可以做,……
第一个胎儿教育,从胎教开始,它是扎根的教育,婴儿零岁到三岁。这比较苦,但是现在的父母说,言教不如身教,要父母去身教,父母已经根就烂了,怎么教育?所以我们总是要想个办法,就是父母没有学问,品德不够高……
老教授:要教,要教!

王博士:他也能教出有学问、品德高的人?所以这个怎么教?要教他一个简单的方法,或是说他送到保姆那边,所以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有读经胎儿、「胎儿读经教育」。保姆有读经的保姆,就是保姆不需要有学问,但是她可以放给学生看(教学光碟),就不要到保姆家整天看电视。有些保姆带着别人的孩子去打麻将,那这个孩子在保姆那里三年,三岁就看大,他就学坏了,所以这个必须告诉家长,要找到好的保姆。然后再来是幼儿园,幼儿园其实也很好教,幼儿园的时候他学习能力很强。但是现在幼儿园都教他一些很无聊的东西,没有东西可以教他,就教他玩。
所以幼儿园就可以做,我最近几年实验的结果,其实幼儿园三年就可以把「四书」背完,还背完《老子》。幼儿园就可以奠定他的第一个文学学问的根底;第二个、幼儿园如果照老师所说的《弟子规》这种规矩来要求他,那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个样子。
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现在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功课,在台湾跟大陆,尤其大陆功课很重,就是学生学得很困难,回家做很多功课,有的学生都是十点、十一点才能够睡觉。天天忙、天天忙,但是忙了六年,他所学到的东西是很少,不如您以前学四个月。学六年不如学四个月,你看这个教育不是浪费了吗?
熏陶就是从文字开始,文字熏陶就是让他去读,就是去读吧,去背吧。他读多了,多多少少都能够受到这些经典、圣贤指教的感动。
而且教学的老师跟家长,据我的经验,老师跟家长跟孩子一起读的时候,这个家长也能够相当起作用,他也能够受到教化。所以老师也在这个情况、这种经典的气氛当中,家长也在气氛当中。所以是成人他们陪着孩子,其实是成人跟孩子一起成长。
现在我想只好用这个方法,尤其是儿童以下的教育是可以很快普及的。最近十年来,大概中国大陆跟台湾,还有海外少数华侨,大概有一千万的孩子接受这种教育。刚才说的,十万个人里面如果有一个能够站得出来,他就是中流砥柱。
所以目前我是有相当的紧迫感,是想把这种教育大力地推广。这个就是从儿童开始给他经典的熏陶,包括经典的音乐、经典的美术,还有这些经典的文章、著作,甚至还有体能的训练。体能,现在我就要提倡,从孩子开始让他练练武功、扎扎马步或是练练瑜伽,这比西方去打球可能对体能的训练效果应该比较好。像这样就是往(将)一种经典,往(将)一种最有价值、最好的东西先给孩子。其实就文字来讲就先塞给他,中国古人的教育就是把好东西先塞给你,不要问懂不懂;西方人就是教一句,问你懂不懂这句,懂这句再教下一句。
老教授:中国传统的教导,无论儒、释、道都一样,对初学则是先培养其根本智。这是很有道理,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所以这种教学才是真正的基础。学生遵守老师指导的方法去学就是持戒、守法。老师怎么样教你,你决定遵守奉行,不可以违背;你一心、专心在里面则是修定;叫你读一本书(古人读书都用此法),这一本书你读下来,读得很熟,没有念错、没有念漏句子、没有念颠倒,这就是慧,这就是「般若无知」,这是根本智。只要求学生能完全把它背诵、记住,一本学完之后再学第二本,不可以同时学两本。同时学几样东西,精力分散,破坏意志集中,精神意志力不能集中就收不到学习成果。这是我从李老师那边学来的,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
所以我在台中学习的兴趣很高,非常欢喜,真有成就感。我那时跟李老师学教,一个学生只能学一经,每个学生所学的经都不相同,我们同学必须去听。我在台中是旁听生,没有轮到我,因为我是最后入学。他有二十多个学生,我最后去的,学习是按先后顺序,所以没有轮到我。但是我的能力比较强,我的记忆力好、理解力好。所以我听老师所讲的东西,第二天就能复讲。我可以讲到百分之九十五,跟他讲的一样,真是可以做到不增不减,有这种能力。所以学得就很快,他教同学,学生没学会,我已经学会。
我们老师教人,教人很简单,叫你全部精神贯注,你没有听懂,他不会再讲一次给你听。所以他骂你、打你,打了你还不给你讲,你就没法子。不是说打了之后还是给你解释,是打了也不讲。这意思是教你要专心听,学的人很苦、很难。所以我在那里等于是做助教,他们不会的时候都来问我,所以我对班上同学们帮助很多。老师是很严格的,是决定逼着你非专心不可。你学习经教必须全部精神贯注,真的在学习过程中你没有心思吃饭,吃饭不知道什么味道,你晚上也睡不着觉,全部精神贯注。
就是学习时间太短,如果时间长的话,教职的人员就多了。但是还有一个困难的地方,这些人他都有家庭、都有工作,他们都是居士,都有工作,就比较困难。我在那时也有工作,于是决心出家。别人说,你为什么出家?我说,我不出家跟不上。我说,老师已经教了十年,我如果出家,不要工作,每天至少有十个小时可以学习;我有工作的时候,我工作要八个小时,每天顶多三个小时学习。所以我说,我为这个原因,一定要把工作放下,专心来学。我的说话都兑现了,两年真的赶上。学习经教法门要全心全力,最重要是要有兴趣、要有信心、要生欢喜心、要法喜充满。《论语》头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那个乐,别人力量挡不住你的,不需要劝你,你就会成就,所以这就是「专」。
所以以后我就想到,我们今天学校的教育设计失败,原因是什么?方法错了。学校一个学期有六门功课,你把六门功课分成六个阶段,好象六个星期,第一个星期就专门学这门,第二个星期学那门。六门功课可以同时半年学完,成绩不一样,他那一个星期头脑就专注。你现在六门功课分开同时上,上一堂这个课程,下一堂那个课程,他脑子乱,损失很大。
所以中国教学几千年的经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中国不是不教你读,但是它分开学,它不是一次全学。就是一部经没有学完,不能学第二部,然后真的是部部都通。

这就是聪明人学三部、五部,其他的不学都通;中等人学十部、八部也都通了,所以没有学过的东西也能通达明了。我跟老师学这五部经,其他的经教自修即可。《华严经》我只听他讲一卷,八十卷怎么讲法,我听一卷,一卷听了之后行了,后面经自然知道怎样讲了。
王博士: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
老教授:一样的,《法华经》我没听老师讲过,我讲《法华经大意》一点障碍都没有。所以就是要专精,这比什么都重要;不能乱,一乱就没效果,你什么都得不到,决定不可以同时学几门。所以老师这一条要求非常严格,你同时学两部经没有用。
王博士:还是深入经藏才能成为龙象,将来才有弘法的人。所以还是要培养,培养还要从文中开始。您的机缘这么大,其实是可以宣导。
老教授:我也是在各地把这些理念、想法、看法向大家介绍,真正有此认知,好好地学,才是挽救劫运的良药。
作者: 醒梦    时间: 2007-7-23 14:28
标题: 一经通,全部皆通,贪多嚼不烂
一经通,全部皆通,贪多嚼不烂


王博士:不管儒、释、道三家,要出真的大才,要学所谓的经典,像儒家就是「经、史、子、集」,我们佛门就是「三藏经典」。至少要有五六部、十几部全部放在头脑里面的,这样发挥才大。所以像藏传(西藏)他们还没有恢复,他们还在变迁。佛法僧这个三宝,法就在经典里面,若有明师来指点,他就真的能够接近佛的智能。所以我编的这个读经的教材课本,我除了儒家、道家还有一些文学(像诗词),我也编了一本佛经,现在还在编,还没有出版。我是觉得不管是佛弟子还是非佛弟子,其实这智能是共同,这是众生共有的,不关乎你是不是信佛才要这样学。所以每一个人都至少对于一些重要的一些篇章,是要熟记在心中。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奇特的想法,就是介绍我们孩子读西方的经典。那现在是英文的经典让孩子读,因为你要了解西方,这也是一条路。所以西方人现在也很少读他们的经典,我们做示范来读他们的经典,我想带动西方的人,他们也开始注重他们从古以来的经典。这个经典我有两个标准去想,第一个、具有人性光辉的,就是人性正面的东西。第二个、就是它流传久远,就是影响人心很重的,像他们《圣经》,有许多也是人间共同体认的博爱精神,耶稣的「灯盏宝训」,它也都是教人孝敬,要爱人、爱邻居乃至爱世间。
像他们的文学作品(有一些诗),还有一些他们近代的政治的理念,像美国的《独立宣言》。其实美国现在他们丧失他们的开国精神,他们应该把他们开国精神找回来,把华盛顿的智能找回来。所以我说,像让中国的孩子及早就读像这一类的东西(美国《独立宣言》),让他们知道其实美国开国的时候,也是很有良心的,可以这样讲,比较好调教。我是替西方人再重新把这些捡回来,如果西方人也能够从经典着手,其实如果要教育他们,教育他们的下一代,如果下一代从他们的祖先的智慧、智慧的书开始,开始着手,他们以后的孩子比较好调教,甚至自己就能够有独立自主。
我在到处演讲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他是听净空教授的影带来看儿童读经,所以他更容易接受这种想法,要把孩子教成一个有德的人。但是还有一些家长跟我说,我的孩子如果去读这些经典,他将来如果做成一个好人,他不是被欺负了吗?有人就问这个问题。
老教授:香港亚视何守信先生访问我时,曾经提出这个问题。他说社会上谚语常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私自利他说这是合理合法的。我就告诉他,这句话误导很多很多人,以后不可以再这样说。我跟他讲,我说孔子没有为自己,天也没诛他,地也没灭他,后世这么多人尊敬他;释迦牟尼佛、耶稣都没有为自己,所以可见得这句话有问题。
我说我这一生接受圣贤教育,我也不为自己,从来没有为自己想过,天也没有诛我,地也没有灭我,我活得生活很快乐、很好。世界动乱我不怕,你们有很多忧虑牵挂,心里很烦恼,我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是事实,证明你这话说错了。这个事情,所以印光大师提倡因果的书,不说别的,《了凡四训》他推行是最大力的。《了凡四训》深信因果,「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今天得财富,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得到,都是命里头有的;你命里没有,偷也偷不到,抢也抢不到,偷到、抢到还是命里有。
你要晓得,你命里既然有的,你不用这些非法的手段,你得来是正常的,你命里有一百个亿,得来就一百个亿。如果你要是用不正当的手段,你得来的已经亏折了、打折扣,你得来只有一半,你就自己以为了不起,不知道你那一半被你亏折了。如果你是以善心,能够常常为社会、为别人着想的,你这一百亿可能会加倍,得到更多。你的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行为天天有加减乘除的,小的善恶是加减,大的善恶是乘除。

若是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中国古人讲得好:「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是冤枉做小人。」他就无争,还争什么?不争了。这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是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教我的。
财富从哪里来?财布施来的,愈舍愈多;聪明智能,法布施来的;健康长寿,无畏布施来的。你只要修这三种布施,你所希求的财富、聪明、智能就肯定得到了。
我修学这些是章嘉大师教我的,我学了五十三年。我第一个出家老师,第一天见出家人就是见章嘉大师,他头一天就教我,我就依教奉行。年轻的时候,算命看相的都说我命里没有财库、没有钱,生活非常苦,有一点聪明智慧,又短命。所以三样东西两个缺乏,还好就是有着那么一点智慧,接受老师的教诲。
我就是好好做,我也没有求财,也没有求寿命,算命算我四十五岁命就没有了,我今年快到八十,这是这一生修的。甘珠活佛告诉我,他说,你的福报是修得的,是这一生当中修的,你不但将来有很大财富,寿命很长。我并没有求,求这干什么?没有求,一切都随顺自然,真的是像老师讲的,现在用钱真是有求必应,想要多少它就会有多少现前,也不会太多,也不会少,你说这个多自在!不想的时候没有,一想的时候就来了,确实不可思议。你要有信心,对佛法没有信心不行,不怕布施,愈施愈多。
温先生:老教授,孩子的根基从小读完了一些书,他可以去看「大藏经」,就没有障碍了。
老教授:那就没有障碍了,不错,没有障碍了。
温先生:要不然障碍好大好大。
老教授:对,对。
温先生:文字的障碍
老教授:不错,不错。《了凡四训》很重要,这门功课念了之后,人也会一生受影响,他知道事实真相,很有意义。「积善之家,必要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懂得这个道理,人不会做坏事,不会有恶念,这对社会,正知正见。
所以印光大师一生,你看他儒的根基那么深,他不用,他是佛门祖师,他不用佛经,他搞这个东西。当时我一两个星期想不通,他怎么搞这个?你看《感应篇》跟《安士全书》前面是道教的,《安士全书》前面是《文昌帝君阴骘文》,他怎么搞这个东西?而且几乎全心全力投注在这上面,十方的供养也都用在这上面。
所以我说他老人家是多元文化,他没有说我是佛教的一元化,他不是。他是完全针对社会,社会现前需要什么,马上对症下药,这个了不起!
现在两件最重要的事情,把印光大师因果教育的理念发扬光大。因为他跟我的关系很密切,李炳南老居士是他的学生,所以他是我们的祖师。我们有义务把他老人家理念、悲愿把它完成,所以我用这种方式把它带动到全世界,因果教育。现在还有江逸子先生,台中画家,也是李炳南老师的学生,江逸子先生。
王博士:他以前画过《孔子行传》。

老教授:对,现在完成一幅《地狱变相图》。《地狱变相图》是我请他画,画得很细,二十六公分高,六十米长的长卷。每一个图画细节皆有说明,有文字、有配音,可以做成光盘普遍赠送。希望大家都可以浏览《地狱变相图》,知道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果报。
我这一生受因果教育的影响非常大。我家乡有城隍庙,小时候,母亲到城隍庙烧香,带着我去。那时的《地狱变相图》是泥塑的,塑得真好!看的时候,母亲解说图标果报,造这个罪业,将来受这个果报。这是从小接受的,印象深刻,所以受什么样折磨、挫折都不会起恶念,为什么?我了解受这苦难,是自己没做好事,该受的。我要转自己的命运,只有行善、断恶修善,不怨天不尤人。
所以我这次访问祖国,常常给这些领导人说,中国五千年文化流传下来,没有被淘汰,没有被灭亡,中国有三宝:第一个宝、是祠堂,祭祀提倡「孝道」。第二、是孔庙,每个县城都有孔庙,孔庙是「师道」,孝亲尊师。第三、是城隍庙,城隍庙讲「因果」。这三样东西是了不起的形象,你不要轻视它。你要说它是迷信,迷信,统统去掉了,人心乱了,不孝不忠,不相信因果,这个社会不得了,你怎么收拾?所以你要懂这是教育,城隍庙是善恶因果的社会教育,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既然大家的祠堂都毁掉了,所以我们现在在海外、大陆提倡「万姓先祖纪念堂」(就是祠堂)。大家所有各姓共建一个祠堂,建一个总祠堂,不要一家一家的。这样也好,春秋在一起祭祀,由地方官员担任主祭官,每一个姓氏推一个代表陪祭,比以前各家各家的还要好,等于民族大团结。除旧必须要有新的东西出来代替,你不能让它灭掉。
孔庙,我们看现在建的「孔子纪念堂」,用纪念堂的形式代替孔庙,在这里讲学、讲儒家。平常讲学,教师节的时候祭祀。
城隍庙还是要有。城隍庙是不能用城隍庙形式,那我们就用多元化或者展览馆形式,把这《地狱变相图》展览出来。社会教育重要,这《十王图》真能救人,做坏事的人看了之后他心惊胆跳,他晚上睡不着觉,有好处,能帮助他把良心找回来。
温先生:需要讲太高深的道理……
老教授:不需要。太高深道理救不了全民,现在整个社会不得了,因果教育很重要,非常重要。
所以好事情一定要做,刻不容缓,但做的时候,方法落实还就是「一门深入」。多种要分成阶段,第一阶段办一个单元,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使它一个学期期间把所有单元完成,这很重要。
对于现前社会救急,就是印光大师讲的因果教育,就是《了凡四训》,我现在筹拍电视剧,用这个方法急补,这是对全世界。你看科学技术发达,认为科学技术是万能的,科学技术可以能够战胜大自然。错了,他战胜不了,永远战胜不了。
温先生:教授,报告:我是搞高科技的,我的结论,高科技救不了人,它是很好的工具,但是救不了人。
老教授:一定要道德,人有道德,高科技会对人类做很好服务;人要没有道德,高科技害死人。
实际上,真的印光大师他老人家一生所提倡因果教育,非常重要,它能够让我们了解人、了解因果。为什么要修善?你断恶修善,你自己能改变自己,所以命运就改了。以善心待人、真诚心对待人,一生不欺骗人,行好、心好,什么灾难都没有。所以这样以身作则,感激圣贤教育这么好,自己会带头做,会引导孩子。
老教授随即致赠光盘书籍等礼品给王博士与温先生,王博士与温先生都觉得这次的拜访受益良多。

作者: tj1126    时间: 2007-7-24 13:53
收藏下来,慢慢学习!!!!!
作者: sharon0538    时间: 2008-4-17 11:29
身体力行,从今天做起.
作者: 孟母    时间: 2008-4-17 12:10
科学技术可以能够战胜大自然。错了,他战胜不了,永远战胜不了。
作者: sharon0538    时间: 2008-4-17 15:02
从点滴做起,一门精专,很长见识,切实实行.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8-4-17 21:25
谢谢分享.很有启发.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8-4-18 15:09
王财贵先生讲读经与德行教育

王财贵

首先,人自然有一颗求完美的心,这是人向上向善的动力,可以说是一种「圣性」;但这个求完美,如不善用,会变成责备的心;求全和责备,都在「理」的层次上对人生有所希求。「理」,是纯粹的,是容易一下把握到的,但,理总会被要求要实现在「事」上而后止,而「事」是多样的,有程序的,不容易一时达成的。所以,责备一不善用,就变成挑剔批评,见「事」一时不得完美如理,就起了愤世嫉俗的心;愤嫉之极,常发狠而致鲁莽毁灭在所不惜;而这些责求挑剔愤恨及毁灭,本皆来自于「求完善」的「本心」,所以有人,甚至带动大批徒党,进行绝世浩劫,而还自以为是「替天行道」。人间一切大罪大恶从此而出。人一时昏昧胡涂,即会由善而变为不善,所谓「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不可不察。

如何善用此向往神圣之本心本意,而无差错?中庸教人要有「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之宽容的雅量,大学又教人知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若能于此「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譬如读经与德行两种教育,既皆有意义,皆欲匡导人心,理应乐观其并育并行,共扶圣业。若一时不能完全顾及,亦应以「本末」问题安排,徐徐而图,令得两面圆满,方是道理。若有人以「是非」问题来看待,以至读经与德行形同水火,必欲其「你死我活」,何其愚昧也!何其可悲也!

至于何者为本,何者为末?亦不是截然可判者。以人生之总体言,固当以德行为本,而学问为末,尤其「呫哔咿唔记诵之学」,更是末中之末。然以人生之成长经历看,则要求小儿「循规蹈矩」,未必合乎人情,而「呫哔咿唔」,乃小儿之本领,幼年不读,老来难成,所以,欲求学问,当在「幼时」以「记诵」为本也。

又,学问有两类,一者知识,二者智能。空有知识,而无德性者,知识反济其奸。但有智慧者,必兼尊德性。读经所诵者,是智慧之书,虽未必即能开启智慧,然必增其开启智慧之契机,则无可疑也。于读经之时,可同时施行德行教育。不必停下读经,专做德行也。又,因读经而开智慧者,必然有大德,斯又有越乎「循规蹈矩」之教者矣。

又,责问教读经的人:「你是诚实的人吗?」,认为诚实了,才可以教读经。犹如责问人:「你是圣人吗?不是圣人,还敢用圣人之道教人?」注意!这是五四时代胡适之的技俩,他说:「你懂经典吗?不懂经典,还敢教孩子读经,不是自欺欺人吗?」这也是误用了「求完备」的思考模式,让中国人误入歧途将近一百年,到现在,很多人还是这样胡涂,这种思考法,真是可叹!我在「读经教育说明手册」中,就曾经反问:「如果家长不懂经典,就不可以教孩子读经,那中国人什么时候可以懂经典?」结论当然是「永远不懂」!同理,如果一个德行不够完美的人,就不可以教孩子德行,甚至不可以教他圣人的道理(读经),那中国人何时会有德行?何时文化能够复兴?

我们推广读经,不仅是希望孩子能从经典中,得到聪明和学问,最重要的,乃在期待他立君子圣贤之志。所以实施读经的人,必定同时注意德行教育。

但不会等待大人们都成学者圣贤了,才来教读经,才来教德行。我们这一代是被牺牲了,我们的学问不好,德行不高,但我们的教育不能等。

我认为教育的最高意义,不在于由圣贤教出圣贤,乃是能由匹夫匹妇即能教出圣贤。因为教育所凭借者,一是身教,一是言教。粗浅的看,「言教不如身教」,是不错的。但一个普通的家长老师,有何高德之行,可以做为「圣人之师」?所以,深入来看,应该说「身教不如言教」,如果此「言」是圣贤之言的话。

经典,即是圣贤之言,家长教师与儿童,同时读经,皆受经典之启发,改过迁善进德修业,将日进而不自知,此方真是「德行教育」。毕竟德行是一辈子的事,是要从内心处考察的,是不能量化的,不能只看表面的,不能以一些既定的标准来苛求,也不是当前有了一两个合乎德行的举止,便可视为成功,便可保证一生无憾的。

近年来,我们希望教读经者,同时必教德行,而期相辅相成,使天下老少渐进乎善而已。不知教德行者,何以要求读经师生必俱为圣人,苟一时不成圣人,便要排斥读经,岂非求全太过,而至鲁莽乎?(此页摘自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


(2007年王财贵先生在上海读经教育交流会上的答疑)

问:德行的落实和读经要怎样调配?

答:这种问题很早以来就出现了,尤其这两三年来更多人疑问。自从净空法师提倡《弟子规》(现在称德行教育)以后,非常多的读经老师和家长受到很大的影响,然后产生很大的疑惑,常常问这个问题。

其实这是不需要有疑惑的。为什么?因为德行是本,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德行,我们应该这样想,本来读经就是为了这样。

“德行是本”又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我们要用很多的时间来学习德行,而读经的时间就少一点?

这样想是不对的。德行教育是不需要花时间的,它是打散在你的24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里面的,是不需要另外花时间来做德行教育的。(鼓掌)

德行教育就像空气;读经呢?就像米饭。你不呼吸立刻会死;你不吃饭,就会饥饿,没有力气。虽然呼吸那么重要,空气那么重要。我们并不很需要留下一段时间来练习呼吸,不需要的。你在24小时里自然呼吸。所以,德行教育是在家长跟老师绵绵密密的与孩子一起生活当中,随时的来提倡,来纠正的。

当然你也可以有一段时间来训练,比如说训练礼节,像刚才闵教授作揖、跪拜。这种训练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养成习惯之后,他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

而读经是需要花时间的,我们花四个小时、六个小时、八个小时来读经,包括中文的经典,西方的经典。用这么多时间来读经,当他心静下来的时候,他的心就越定,德行就会更加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读经以后,德行才能够自己从内心里面真正的开发出来。这种德行才是真实的德行,如果你用一些时间来要求他做德行,甚至讲德行故事给他听,然后教他怎么做,有些还设计剧本,让孩子演戏来练习,像这些都是从外在来规范,外在的规范不是真道德,自己内在的规范才是真道德。

当然,我们不能够直接否定外在规范的教育功能。一个人,就是大人,甚至是圣人,也很难对每一件事情都从内在里反省出来,往往还要外在的规范。外在的规范与内在的体会同时做,这样内外才能渐渐地合一。假如一个人都要从内心里面来领会,才能够有德行,有礼节,这样是要求太多了。所以,我们往往用简便的方法,从外在来学习礼节。现在的德行教育就是一种简便的方法,是一种非常便宜的事情。

真正的德行是自己内心的领悟。外在的礼节、行仪所表现出的谦卑,是外在的规范,这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德行教育是很容易的,而经典教育,让经典从一个人内心里面领会出来,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正在做不容易的工作。(鼓掌)如果能够两方面内外兼修,这是最完整的教育。

所有的读经班和读经私塾,一定都会做德行教育,就是《弟子规》的教育;但是,有一些提倡《弟子规》的人,他不读经,这是不对的。我相信这也不是净空法师原来的意思。所以,千万不要误会了,用三年时间每天读《弟子规》,其他以后再说。这是浪费孩子了,(鼓掌)千万不要浪费孩子。

还有,什么叫德行?“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这一句话当然不可以随便用,而作为自己放肆的借口。但是,为国为民,悲天悯人,这才是德行,跟人家鞠躬、跪拜这不是德行。(鼓掌)

我说不是德行,不是排斥之意,它只是一种生活的规矩。真正的德行是从内心里焕发出来的与天地同在,这样的情操,这才叫德行。

当然,有这种情操的人一定会要求自己非常的行礼如仪。现在的礼节教育都已经荒废了,所谓礼崩乐坏。以此,我们要求一些礼节也是应该的,我们也提倡一些的仪节,甚至将来若有空闲和精力,我们要制作出一些相见礼,朋友朋友相见的礼节,师生相见的礼节等等,甚至“乐”也要出来,乃至连服装都要出来。

现在,有人在提倡汉服,汉服不是现在说的唐装,唐装其实是旗人的服装,当然旗服也很好,少数民族他们服装也都很美,我们都很尊重。而汉服也很好,将来你可以穿各种民族的服装,不是说你是汉人就一定要穿汉服,不穿满服,满人就一定穿满服,穿汉服就代表你是第一格,千万不要这样想啊!像西方的衣服也相当的方便,我们也可以穿一穿。不过,如果我们让孩子穿上汉服,在书堂里面读书,这个气氛会更加的相配。

以上这些不是要求,而是你注意了这些细节,就会更加的精致。而在创业初期,你要求得这么精致谁来做呢?大家会却步不敢向前。所以,初期,我们是糊里糊涂的推广,大家糊里糊涂的读就好了,有没有德行是无所谓的。顽皮孩子也可以读经嘛!

这是初期,风气刚推动时必须这样做的,等到已经形成风气了,你可以有所要求,而要求是有无穷无尽的。所以,我开始都是介绍一个大要,你往这方向走就是了,不管你怎么走。

我说教读经,甚至阿猫阿狗都可以,我不是说董老师是阿猫阿狗哦。(众笑)为什么呢?因为在一切都是荒废的情况之下,百废待举,你怎么可能要求那么精致呢?有能力的人去要求精致,没有能力的人就随便做。

你对德行教育有很深的认识,你就多做一点别的要求,如果没有,野孩子也可以读书啦!读经起来还像野孩子也没有关系。有人就说:“你看读经读了这么久,还是一个野孩子嘛,这读经有什么用?”千万不要这样想,这样想是不对的!何况真的读经了,他的野性也会无形之中改变,也就是说没有要求德行教育,他的野性也会渐渐地减低。所以,我们讲事情要很公平。

我常遇到这种例子:有学校老师推广读经,他很认真教读经,每天都教一两个小时,最少教半个小时,能常常听到他们班读经的声音,这位老师也教得很愉快。学生进步,老师、家长也都知道,但是,这些孩子偶尔还会调皮啊!有时被别的班老师发现了。别的班老师就来讥笑他:“你看,你们不是读经吗?读经不是可以增进品德吗?你看你们班读经两年了,你这么认真教,我昨天还看到你们学生打架!”这位老师非常的惭愧。“我们班的孩子还在打架,读经读这么久有什么用?”就来问我:“教授,你不是说读经可以增进品德吗?我们班的孩子还是那么调皮啊,还会打架。”我说还有偷钱的呢,这位老师没看到而已啦!“那我被别班老师批评了,我很伤心,请问怎么办?我要怎么去加强德行教育?”

我说,你就这样教下去就好了,你回去问那位讥笑你的老师,就说:“我们班学生打架,这是真的,请问你们班学生没有打架吗?”“打得更多,好像。”(众笑)读经班还打得比较少一点。所以你不要紧张,说我们要做德行教育,不允许有一个孩子打架,不可以这样子的!这不是人生,人生不是这样子的,这是假的人生。真实的人生是大大方方,孩子调皮就调皮嘛。但是,我们尽量改善,你要求一点一滴都做到这么规规矩矩,这是假的。(鼓掌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8-12-15 05:11
顶!
作者: myhoneyqiqi    时间: 2009-6-1 10:52
受益匪浅!!!!!!!
作者: 9696ldy    时间: 2009-7-14 11:41
谢谢!!受益匪浅!!
作者: masongswife    时间: 2010-4-19 23:27
受益匪浅,需要学习东西的还很多。
作者: 劳尔    时间: 2010-4-20 08:31
弟子规是如此重要?我悟得没这么透,我们弟子规已经读完了,但没有透彻理解,更不要说身体力行,看来对弟子规还要不断地读下去,这周开始每周复习弟子规一遍。
作者: 巴布丁妈    时间: 2010-7-14 15:14
标题: 好帖
很好的帖子,学习分享了!谢谢!
作者: zhangjp_jj    时间: 2011-5-12 15:45
学习,学习,再学习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