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天才是怎么来的(35楼作补充)----早教观点之一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2 18:10
标题: 天才是怎么来的(35楼作补充)----早教观点之一
        EDU最近写了不少好帖,文中许多细微观点很独到,我很欣赏。但是对于大部分帖子的结论却不赞同。在他的楼里我已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也激发了自己的写篇胖文的兴致。
        论坛里关于早期教育,一直有左右观点,大约我也给人左的感觉。渐渐的自己的想法也逐渐清晰,借这个话题,把自己的想法理一理。

        EDU认为:天才是天生的,不是培养出来的。这样的观点,会引发一些人认为:龙生龙、凤生凤,再怎么折腾也培养不出一个莫扎特,那就随其自然吧,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他想怎么玩就让他怎么玩。看到别人用心早期教育,会说: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承受太大的压力,也不看看你自己,你都做不到,你的孩子就能做到吗?
        说实话,我以前没想过培养一个天才,但我却注意到了,那些天才都有一个重视早期教育的父亲或母亲,而天才的父亲或母亲本人并不是天才,人生也不算成功。

        EDU曾举例莫扎特。认为这样的天才是天生的。那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成为天才的。莫扎特的父亲列奥玻尔特使一位宫廷音乐师。同时,还是很有才华的音乐教师。父亲在女儿玛丽安七岁时,开始教她弹羽管键琴(钢琴的前身)。当时年仅三岁的莫扎特在一旁看姐姐练琴。看着看着,莫扎特就开始对羽管键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来。这引起了他父亲的注意,于是他父亲马上开始教她键琴入门。
        莫扎特的进步是惊人的。在父亲的指导下,他五岁开始创作小曲,六岁开始为钢琴创作协奏曲。最后,他的父亲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工作,将自己的毕生奉献给儿子的音乐教育。从么扎特六岁开始到25岁定居维亚娜,列奥玻尔特为了让莫扎特的音乐才能得到磨砺,带他遍访了欧洲各国的宫廷。据说,再前去宫廷演奏的途中,他们几乎不住旅馆,而且排练也在带蓬的马车中进行。莫扎特就是在这样的生活当中,创作出一个个美妙的音乐的。

        再有就是贝多芬的父亲约翰。他是宫廷乐团的男高音。在贝多芬小时候,人们在传颂着神童莫扎特的故事。他父亲为了把儿子培养成莫扎特那样的神童,四岁开始从小对他进行音乐教育。
        父亲对贝多芬的学习是非常严厉的,他整天坐在钢琴前,进行着无休止的练习,每天都要弹上七八个小时的琴。而满身稚气的贝多芬还承受不了这样繁重的练琴,听到外面小朋友玩耍的嬉闹声,贝多芬放在键盘上的小手指就情不自禁地停住了,他希望能和小朋友一同玩耍。每到这时,父亲就会向他大叫:“手指不要停下来。”
        父亲对艺术严肃的态度深深地影响了小贝多芬,他学琴更加刻苦了。这种苛刻的练习,显出了贝多芬身上所具有的音乐天赋,在日复一日的艰苦磨炼中,他的演奏水平日渐提高,8岁时,已经举行了公开演奏会。9岁时,他的钢琴演奏水平已经远远地超过了父亲,勤奋使贝多芬在音乐方面进步很快,他的琴技很快受到了人们的赞扬。11岁的时候,他就成了乐队的乐手。后来贝多芬来到了维也纳,拜访过当时的很多音乐大师,莫扎特听了他弹的钢琴后向人们推荐说:“瞧,这个年青人,总有一天会让世界震惊。”
        如果当初他没有得到父亲非同寻常的教育,恐怕也不可能创作出如此众多音乐精品。


        说起早期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天才的事情来,不是现代的新鲜事,上一个世纪已经流行。其中最著名的是卡路·维蒂的教育。
        卡路·维蒂出生于二百年前德国一个叫洛休的乡村。他的父亲是一位极具创见性的牧师,他坚信:"一个平凡的孩子,只要从婴儿阶段开始得到合适的教育,他就一定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教会里所有的人都认为:他父亲的教育论过于偏激,和当时的一般教育论,既才能全部来自遗传的观点格格不入。因此,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表示反对。面对这种情况,他父亲毫不示弱,并向众人宣布:"我别无选择,只有拿出证据才能向大家说明一切。如果神把孩子赐给我,我就一定要让大家看到:我是如何将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培养成天才的。这是我心中酝酿已久的计划。"计划的实施,使他成为惊世骇俗的人物。
        那么,计划实施的效果如何呢?据说,卡路·维蒂出生时,先天条件极差。孩子脑子迟钝,左邻右舍的人都在背地里叫他白痴。但是,卡路·维蒂却取得了让世界震惊的卓越成就。他五,六岁时,就说的一口纯正的德语,单词量三万,并且能够自由运用。后来,他开始学法语,并用一年时间掌握了法语。接着,他用六个月的时间掌握了意大利语,用三个月的时间掌握了拉丁语,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另外,他还记住了英语和希腊语。到卡路·维蒂八岁时,他通读了联 大人都觉得费解的古典和哲学名著,这些名著分别出自荷马,威吉尔,西塞罗何库勒等人之手。据说,维蒂能跟读童话一样,津津有味地读这些大文豪的作品。这位少年的名字在全德国家喻户晓。他不仅精通语学,而且在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和数学上也相当优秀。其中数学尤为出类拔萃。1809年,学者们对他的才能进行测试,让他读希腊语,拉丁语和法语中难懂得文艺书籍。结果证明,他不仅能够完全理解,而且还掌握了足够的知识。
        于是,年仅九岁的卡路·维蒂被允许进入莱布茨大学学习。而且国王也十分赏识他的学习能力,命令格廷根大学从第二年的秋天开始接受他为正式学生。在大学的四年时间里,他完成了对物理学,高等数学,化学逻辑学和语言学等课程的学习,并于13岁半那年获得了吉镇大学授予的哲学博士学位。16岁那年,他在海德堡大学获得法学博士称号,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法学部教授。18岁那年,他根据普鲁士国王的命令赴意大利留学。在意大利学习法律期间,他根据自己对但丁的兴趣,写了一本名叫《但丁的误解》的书,书中列举了已有但丁研究学者的错误之外。尽管法律是他的本职工作,但是研究但丁也付出了他毕生的精力,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1883年回国以后,他就根据国王的愿望在德国各大学讲授法学,直至他83岁时才结束他辉煌的一生。
        他父亲据自己是如何在儿子十四岁之前,对他进行独特教育的问题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卡路·维蒂的教育》。之后有许多父亲模仿书中的教育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有成。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培养的 。
        我尤其注意到,这些天才,他们接受系统教育的年龄,都在三岁左右。
        那么:确实存在能够取得非凡成就的天才教育,如果存在,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教育?
        下一篇,探讨开始教育的年龄。。。。


[ 本帖最后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7-23 18:40 编辑 ]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7-7-22 18:24
当然是父母生出来的
作者: 668    时间: 2007-7-22 18:39
搬张小板凳等看系列胖文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7-22 20:37
很高兴能见到鲸鱼的长贴,这几天鼠版热闹啊!

给鲸鱼提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把一楼文字再编辑排版下,俺想动手来着,怕段落关系理解不对,又放弃了。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2 20:51
天才其实是生命与某一技能或爱好合二为一。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2 21:16 编辑 ]
作者: 20zoo    时间: 2007-7-22 21:23
天才有别于常人,难于融入社会,小见天才们的生活能幸福快乐。

不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天才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7-22 21:26
天才是天生的,更幸运的是被我们知道的天才在后天还具备让他(她)们发挥天生优势的土壤与环境。

“人人都是天才”这句话里的“天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才”是“人才”。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7-22 21:31
原帖由 20zoo 于 2007-7-22 21:23 发表
天才有别于常人,难于融入社会,小见天才们的生活能幸福快乐。

不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天才


按俺的观点,ZOO就是厉害,制造出天才还要扼杀天才;俺就是没功力制造出天才 ,ZOO兄有秘方吗?(这比米爸哈的东西要好
作者: yunhaozheng    时间: 2007-7-22 21:33
曾收藏过一篇文章:
如果我们把一部人类史比喻成万古长空的话,那么那些孤标傲世、特立独行的天才性人物无疑便是漫漫长夜中横空耀眼的星辰,他们凭着超人的激情和才慧,凭着历劫不败的精神意志照亮了同时代及后人的道路。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历史,仅仅是他们挥洒智慧的舞台。

  关于天才的起源问题,从种族发生学的角度,有人认为天才人物是意志坚强的父亲和才智过人的母亲的共同结晶;也有人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讲,认为天才是性里比多的升华在文化理想或政治理想上的表现。其实,他们的诞生与其说是这类人性的偶然,倒不如说是上帝的精心杰作,因为他们的行迹与生活都是那么地与世悖离,非同凡响,正如密勒所说:“一个社会中,怪僻的数量一般总是和那个社会所含的天才异秉、精神力量和道德勇气的数量成正比。”在后人的眼里,天才的出现总是具有神秘的特性。

  怪僻,有时候简直就是天才的另一种称呼,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那种敏感而又偏激、脆弱而又狂妄的个性几乎常常令人无法忍受,他们的情绪变化无常:时而郁郁寡欢,时而兴致勃勃。因而,不懂为人处世的天才大都只能与孤独为伍。宗白华先生曾经解释说:“天才高者,对彼之实际生活,反多忽略,如处世谋生等等,多不擅长,盖精神全注意客观观察,不暇他谋也。”精神生活丰富了,外部生存能力反而弱化 这几乎可以说是所有天才无法走出的魔圈,也可以说是许多天才悲剧的肇因,如西方的卢梭、梵高,我国明代的哲学家李卓吾和当代的诗人海子等人,俱是显例。

  天才们大都感情激烈、性格极端,陀斯妥也夫斯基说过:“我无时无处不在走极端,从我出生到现在,我一直是在走极端。”这种极端激烈的性格也就经常使他们陷入孤独疯狂的状态,这样,神经系统的发病率就高,如果戈里、荷尔德林、尼采等人就是精神错乱者;而象福楼拜、陀思妥也夫斯基更是有名的癫痫病的老病号了。更有甚者,因其思想和情感的过度燃烧,往往使得他们的生命也提前结束,济慈、拜伦、雪莱、普希金、莱蒙托夫、叶赛宁及王勃、徐志摩、……无数个惊心动魄的名字就这样遗憾地过早隐遁于历史的背后湮没无闻。在漫长的历史时空中他们短暂的生命无异于惊鸿一瞥。

  当然,超乎寻常的知觉和创造力应是天才们身上最大的特点。他们纵身大化之中,无非是为了告诉我们平凡事物的地表下埋藏着的智慧黄金,以及开启精神王国的创造性栖居的方便之钥。叔本华说:“天才能看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一面,这是因为天才的头脑比凡人客观、纯粹、明晰,所以,天才能够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发现另一个世界。”天才认识世界,无待经验的积累。他们瞬息间就能理解一般人需要很多年才能理解的东西,凭着创造性的直觉来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质,于一朵花中窥见了天堂,在一滴水中悟透了生命,然后以他们飞扬的灵感,来启示人生的真相和意义。这种创造力同样也可以用尼采的话讲:“我能用十句话说清别人用一本书也未必说清的问题。”这类异乎寻常的智慧与其说是智力的飞腾,不如说是直接来自于神赐。

  “皎皎兮易污,桡桡兮易折”,天才因种种原因使其带有先天性的脆弱。而只有自由和独立才是天才之苗茁壮成长的良好土壤。当代天才性的文论家刘晓波曾在他的名噪一时的著作《选择的批判》中说:“那些天才人物,只有给他们每个人以充分的自主和自由,充分发挥其与众不同的特殊性,使只属于他们个人的内在自然得到自由的迸发,他才能在对外在自然的对抗中,在推动社会的发展中有伟大的发现和创造。”一旦自由的权力被权威的意识所扼杀,那么天才也就夭亡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天才已成了渺不可及的终点,至于我们,却只能永远行走在途中;而一个缺少天才的时代,往往也就是这个时代平庸的标志。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2 22:07
叔本华说:“天才能看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一面,这是因为天才的头脑比凡人客观、纯粹、明晰,所以,天才能够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发现另一个世界。”天才认识世界,无待经验的积累。他们瞬息间就能理解一般人需要很多年才能理解的东西,凭着创造性的直觉来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质,于一朵花中窥见了天堂,在一滴水中悟透了生命,然后以他们飞扬的灵感,来启示人生的真相和意义。这种创造力同样也可以用尼采的话讲:“我能用十句话说清别人用一本书也未必说清的问题。”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7-22 22:17
天才就是99%的血汗加上1%的灵感.但是往往那1%的灵感比99%的血汗重要得多.
(美)爱迪生在被记者追问后狗急跳墙的回答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2 22:39
小小小鲸鱼   2007-7-22 22:28   威望   +10   此话怎讲
小小小鲸鱼   2007-7-22 22:28   金钱   +10   此话怎讲
再仔细看看你自己举的例子。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2 22:47
原帖由 klcz2002 于 2007-7-22 21:26 发表
天才是天生的,更幸运的是被我们知道的天才在后天还具备让他(她)们发挥天生优势的土壤与环境。

“人人都是天才”这句话里的“天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才”是“人才”。

       我觉得天才不是天生的,含义是没有人与生具备别人没有的某种能力(他被人认可为天才显现出来的能力)。而是后天的培养,包括父母、环境的耳濡目染及严格系统的训练。通过后天的培养和激发,将人的潜能挖掘出来(这种潜能每个人都有),潜能的表现,要和周围外在因素的组合,才能表现出来。
      有科学证据证明:  人的大脑终其一生也不过利用了百分之几,连诺贝尔得主汤川秀树
的大脑也只不过利用了3%。我想:那些天才就是利用得多一些,或利用得法而已。
      开展早期教育的家长,可以想想:人为什么要拥有这多余的90%大脑呢?为什么不能利用这剩余的能力? 为什么不想方设法地去利用这剩余的能力呢?
     我想:只要我们将自己大脑的利用率提高1%,哪怕是0.5%也将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那样的培养出的孩子肯定就是天才了。天才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我们对自身的认识,是否能将自然赋予我们的无限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7-22 22:57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7-22 20:37 发表
小小小鲸鱼   2007-7-22 22:15   威望   +10   帮我一下,我编辑不好
小小小鲸鱼   2007-7-22 22:15   金钱   +10   帮我一下,我编辑不好


奉旨编辑了下,没有改动任何字符,只对段落进行了排版,不知是否满意。:)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2 22:58
炎帝、黄帝、尧、舜、禹是不是天才呢?
在听上下五千年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2 23:06 编辑 ]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2 23:13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7-22 22:17 发表
天才就是99%的血汗加上1%的灵感.但是往往那1%的灵感比99%的血汗重要得多.
(美)爱迪生在被记者追问后狗急跳墙的回答

    灵感确实重要,而且是决定因素。但是灵感从哪来呢?
   不管贝多芬也好,莫扎特也好,他们杰出的音乐传世精品都不是父亲们直接灌输的结果。关于他们音乐创作的灵感,我想,音乐和别的任何才能一样,通过早期教育去掌握基础。当有了基础开始能够歌唱的时候,他的音乐才华就会象火山一样地喷发出来。 灵感由此开始。。。。。。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2 23:18
孟子呢?还有韩非子呢?还有苏秦呢?孙膑呢?韩信呢?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2 23:20 编辑 ]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2 23:20
原帖由 20zoo 于 2007-7-22 21:23 发表
天才有别于常人,难于融入社会,小见天才们的生活能幸福快乐。

不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天才

  如果我们知道,天才都可以培养出来,那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培养不出来呢
   我谈的是天才,实际上,我想探讨的是儿童早期教育。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7-22 23:35
关于天才的讨论,本版有三篇值得关注的文章:

除了鲸鱼的主题贴,还有education2008的“人人都是天才这句话的确有点道理”

另一个是天高任鸟飞的回复贴: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92614&page=1#pid1415462

我本人比较赞同小鸟君的观点,特选取一段,希望可爱的鸟儿不要介意:)

“天才不是培养出来的。由于禀赋之规定,他生来就是做那个事的。”
“如果他不是天才,你努力培养他,开发他,他一定可以超越他自己的“现在水平”。也就是说,后天得当的教育,绝对可以有效提升一个人的能力。但是,这个提升,限制在“禀赋水准”之内。”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7-7-22 23:36
楼主所说的卡路·维蒂是卡尔维特吧。他其实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一个典型。
小时候父亲想把他塑造成数学家,成人后他却顺着自己的兴趣搞起来了但丁研究。最后成了这方面的专家。仅是专家而已,
没有成为大师。

天才是天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占大约一半左右。有学者就这个问题做了百年的跟踪调查,结论还是可靠的。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23 00:02
标题: 回复 #20 education2008 的帖子
天赋是因
环境是缘
分而描述显示全幅

不过,是不是各占一半,不是学者说了算,而是在“天才真正了解自己”之后,“天才自己说了算”。


爱因斯坦在晚年,不也叹息“佛教未曾早遇”?
霍金2004年亦曾慨叹,构建宇宙之整全理论,“力有不逮”?
此皆是天才们在逆觉自己的偏向之后,产生真正之醒悟。(这中间,必曲折解释才能透显真切理由)

我们国家前些年,曾经积极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
这个概念,从“学习型组织”创始人彼德圣吉博士之《第五项修炼》中来。
他现在师从何人?南怀谨老先生。

并非抑低什么,只是强调,科技是横向解决技术,生命是科技之根基,是纵深之真因。

天才基本上都是“偏才”,如果顺着自己的偏向发展,虽能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终究是不能究竟的,是不能均衡的。
唯一办法,就是“逆觉”自身之偏向,保留长项,修正“短缺”,才有可能成就“真人”。
君不见,许多真正的大科学家,最终都迈向宗教家行列。(我说宗教,并非你以为的宗教

天才,大半都比常人更善于“逆觉”。
不“逆觉”,不足以改变自己的“质量”格局。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3 00:23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23 00:06
标题: 回复 #19 一袋子宁静 的帖子
我随着您转,您赏点米饭:)

钱哪... ...
作者: cg109    时间: 2007-7-23 00:20
应该两者兼而有之!!!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3 07:57
爱因斯坦八九岁就开始思考自己到底做什么呢?14岁决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事。

请问大家决定要做什么事了吗?倾自己一身的事。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3 07:58 编辑 ]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7-23 09:13
小小小鲸鱼   2007-7-22 22:32   威望   +10   灵感未必不是血汗换来的
小小小鲸鱼   2007-7-22 22:32   金钱   +10   灵感未必不是血汗换来的

灵感显然不是血汗换来的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3 09:42
灵感显然是血汗和察觉入微的观察力和感知力换来的
作者: ly168    时间: 2007-7-23 10:24
三岁这个年龄我赞成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23 10:34
爱因斯坦小时候患有多动症,并没有能够很早就显现其天才的格局。

多动症造成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认知能力欠缺,是严重的学习障碍。
我有个侄儿,就是多动症患者,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备受家长和老师不公正的责难(毕竟孩子不是故意的,是病患儿)。

侄儿的韦氏测试报告表明,他的持续性注意力指数为99.95%,误读指数85%,意味着他在注意力方面,比99.95%的孩子差,误读比85%的孩子多。
后来我和太太把他收到身边,实行读经教育,现在他的进步效果非常显著。这是真实案例
做过,认识过,才有发言权。

说爱因斯坦8、9岁即开始思考自己“到底”做什么,这是每个孩子都会想象的问题,不信你可以回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我们小时候也曾幻想“将来干什么”。


但是,如果这是“暗示”爱因斯坦很小就开始“严肃”思考自己的整个人生方向,显然是后人太不了解“天才”之所以是天才的真正奥秘是什么,总以为天才就是“什么都完美”,天才都是“思考的结果”,于是为了完成天才“高大全”的形象,瞎掰出来的。

从爱因斯坦的案例,可以看出,任何打击,都难以埋没天才自己去实现自己天赋价值的道路。

否则,他就不是什么天才。

也就是说,天才也是“模仿”不来的。
我们一定要注意到“禀赋”问题,一定要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差异性。
天才,只不过是禀赋在某方面释放了强大的潜能,而已。
只是个“偏向”,而非整全平衡。

所谓“勤能补拙”,99分的勤奋加1分灵感之类,那只是天才或者成功者们,鼓励后进学生们的“方便话”而已。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3 10:52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3 11:01
叔本华说:“天才能看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一面,这是因为天才的头脑比凡人客观、纯粹、明晰,所以,天才能够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发现另一个世界。”天才认识世界,无待经验的积累。他们瞬息间就能理解一般人需要很多年才能理解的东西,凭着创造性的直觉来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质,于一朵花中窥见了天堂,在一滴水中悟透了生命,然后以他们飞扬的灵感,来启示人生的真相和意义。这种创造力同样也可以用尼采的话讲:“我能用十句话说清别人用一本书也未必说清的问题。”
再次感叹!真好呀!

另请问天高任鸟飞先生:您现在已经有了倾自己一生的事了吗?再问您多大了?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3 11:35 编辑 ]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7-7-23 12:20
说几个问题:

1. 毛泽东是不是天才? 什么没有迈向宗教行列,成吉思汗呢?例子太多了

2. 毛泽东是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吧。均衡不均衡?

3.人是绝对平衡的吗? 天才的性子偏,有没有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性因素,一个人如果是真的天才,那
    怕是在美国也会被慢慢逼疯的,一个丁点大的事儿报纸天天讲,电视台轮番炸,更不要说中国了。这
   是外因还是内因? 天才尚且吃不 消如此弄弄,凡人呢,将凡人也放在放大镜下试试看,看看几天疯吧。
   比天才快10倍吧。不是所有的天才的耐受力都差呢,而是承受的重量本来就不一样。有多少天才的性子都是很光明
  的,只是社会太黑暗了,是天才的性子偏? 如果有好的环境相信天才就会长好。

4. 读经能读出天才,是早教的全部吗? 我觉的不是!诗经能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是真,读经
    能培养出创造力及创新意识吗,不能,读经有用,但不是早教都是狠读经,还得有其它很多东
    西,赞同读经,读三年也可以,但三年全职读----不赞同。极度不赞同。

5. “中国自从不读经后再没出过一个大师” ,因此不出大师就是不读经的缘故,那宋、元、明、清
     那么多的酸秀才天天读经,天天读,有些打小三四岁开始读,很合早教,还不是就成个酸秀才,成
     不了大事。也成不了小事,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天才受先天的遗传影响是一定的,但是后天呢,一样重要!
    现代中国不读经了,是没出过什么大师,但是原子弹怎么来的,是读经读出来的。出个国学大师好还是出个
    原子弹好? 那么多的人在弄神州六号,没有三两斤的水平能行?那些人都是读经读出来的?那些人不是一个一个
    的天才?

6. 社会发展了,一个人能力再大也只能成为社会系统分工的一分子吧,象求伯君一样一个人设计一个wps的时代慢
     慢的过去了吧,看看近几十年来的世界史吧,何止是中国这样,连国外也没出过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大师呢。
     这是时代的特征。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7-7-23 17:14 编辑 ]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7-7-23 12:59
还有出大师是需要社会泥土的吧,当代的中国基本已与过去的传统割裂了,那怕是一些有益的传统吧,也全阉了,你想再读经培养一个大师,那是不可能的,没了传统的社会土壤,你再怎么读都不会出大师。除非全中国的人都读,等你如此真的出了几个大师,估计中国也差不多了吧。因此现在出不了大师其实也不是坏事。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7-7-23 13:00 编辑 ]
作者: 早早妈妈    时间: 2007-7-23 15:24
相信有的天才是天生的
但多数我相信还是早期有所熏陶和培养

早期教育应该0岁开始
我相信越早越好
胎儿时期恐怕就不该错过

不是为培养天才做准备
而是0-3岁真的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为了日后学习事倍功半
为了日后有更多时间去玩耍

不要为自己的偷懒找借口
这个坛子有好多妈妈恐怕也有几个爸爸
真的做得很好
我自觉比起来
还是个懒妈妈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23 18:02
标题: 回答小米爸爸的砖头

呵呵,小米爸爸这才叫“砖”呢,欢迎。

这篇回帖,鸟儿将稍微使用点俗话,以顺应“砸砖”的氛围,纯粹玩闹,请小米爸爸万勿见怪哈。

为什么说这才是“砖”呢?
因为“砖”之所以是“砖”,一定具备“砖”的特质而非“玉质”。砖嘛,就是渣土黏合而成,底蕴是渣土,是浑沌,
没有玉的清纯。(嘿嘿,别上火哇)

1、毋庸置疑,毛泽东是天才。
因为他生来就是当“皇帝”的,尽管他身边,各方面才能均胜过他,更适合当皇帝的“同志”有几个,但“皇帝位置”
最终还是他的,而且众望所归。

他常常令我想起了汉武帝刘邦,还有李自成。
联想到汉武帝似乎理所当然,可是为什么联想起李自成呢?您自己去思考吧,有些话语,必须适可而止。


至于他为什么没有迈向宗教家行列,您为什么问我捏?
小鸟似乎从来没有说过“天才”一定会迈向宗教家行列啊?原话是什么?

嘿嘿,您太没诚意了哈,帖子都不认真看,就只顾急着砸鸟,批评批评。

2、说“毛泽东是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就好像说鲁迅、郭沫若是“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一样,
您得搞清楚为什么他们会戴上这么多光环。

郭沫若真的是历史学家吗?真的是“思想家”吗?鲁迅真的是“思想家”吗?
这标准,谁定的?
没有伟大的共产党,谁承认他俩是“思想家、历史学家”呢?

别瞎蒙了吧,这块砖真的只是一块“砖”啊,嘻嘻嘻。

3、鸟儿说“天才是禀赋之偏向”,您突然硬是给扭转成“性子”偏,这一下子就把个李逵硬生生给摧残成李鬼,不如这样吧,您别砸鸟儿了,砸自己得了。

早几天,听66说,这块地儿,就是专门砸专家砖头的。这几天我观察了一下,凡是参与砸砖的,无一不是在“自己跟自己较劲”,没砸着专家,反而总是把自己的红底儿给露出来了,鸟儿都看着心痛啊。

那红底儿是随便露的嘛那个?

4、鸟儿何曾说过“读经”能读出天才来?
看兄弟您这架势,其实很能了解读经的一部分作用,比如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等等。但是,鸟儿得跟您说,读
经这招数,您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啊。

读经能提高孩子注意力,这句话千万不要“晃过去”。停一下,想想,注意力到底是个啥?一句话跟您说到底,注意力就是孩子将来的一切机会,注意力等于机会,信不?
而且,读经还可以帮助天才弥补其自身之不足,帮助普通禀赋的孩子打破禀赋的限制,释放极大的潜能进而改变其整个人生“质量”,知道不?

原因就不跟您啰嗦了,反正您就只是为了砸鸟儿,鸟儿就让您砸几下也妹啥。

哪天咱哥俩喝两盅,好好唠唠嗑。


5、您这第五块砖头,说实话,是块玉,您在“抛玉引鸟”。您这是故意帮助大家提问,以便解决大家的疑惑,谢谢您。认真回答如下:

A、读经照样也会出败类,这是事实。

B、但是,出败类却不是读经的过错,而是“没读好”造成的。酸秀才不等于老夫子,不等于经典本身。吃饭也会噎着,

别怪饭本身,要检讨的,是“吃”的方式,对吧?

C、您还得感谢读经,幸亏这股文化命脉的维系,民族才得以保存!要早一千年实施目前的教育思路和方法,中华民族早
就完蛋了,不用等到1840年,也不用现在大家痛骂“道德沦丧”(看看电视报道吧),这该是共识,对吧?

D、读经肯定不是早教的全部,因此我们提倡“该怎么教,就怎么教”,顺着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进行教育。而经典文化
因其重要意义,是个核心,而非“整全”。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是“吃”的方式问题。
要不要吃是用不着讨论的。所有“有诚意”的误会,都是误解了“读经”的操作过程,以为就是个死读,这纯粹是误会


E、经典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振拔人类的超越意识,在于呈现人类之创造性本身。因此,从它的核心目的来看,绝不反
对科学,而是主动要求科学作为其实现自身目的的手段。这实际上隐含着“科学精神”在其中。
没有科学精神,科学无法涌现;
没有道德意识,原子弹就是灾难;
没有自我超越意识,人类沦为科学的奴隶。


F、科学,在中国一直未能开显出来,是有其深刻的政治原因和历史原因的。限于篇幅,不多展述。
但是,这无疑是一个遗憾,一个文化的遗憾。当一个文化,其核心目的要求开显科学,而却一直未能得以开显,是非常
悲哀的事情。

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人,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要放开胸襟,秉顺中华文化的核心目的,继往开来。正所谓“为往圣既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6、看得出来,您对于现在的社会现状,政治现状,深有忧虑,我是您的同龄人,都是有良心的人,当然有同感。
我的想法是,作为一个人,努力去开发自己的智慧,去做“该做的事”。
土壤,就是我们自己事迹的积累。


我就是土壤,您来开花吧。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3 18:14
摘抄:
1、E、经典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振拔人类的超越意识,在于呈现人类之创造性本身。因此,从它的核心目的来看,绝不反对科学,而是主动要求科学作为其实现自身目的的手段。这实际上隐含着“科学精神”在其中。

2、我的想法是,作为一个人,努力去开发自己的智慧,去做“该做的事”。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3 18:25 编辑 ]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3 18:31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7-22 23:36 发表
天才是天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占大约一半左右。
原帖由 cg109 于 2007-7-23 00:20 发表
应该两者兼而有之!!!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3 10:34 发表
我们一定要注意到“禀赋”问题,一定要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差异性。
天才,只不过是禀赋在某方面释放了强大的潜能,而已。

只是个“偏向”,而非整全平衡。


  三人的观点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承认天才的后天培养作用,但是都迷信先天的天赋禀异。且以为先天的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

    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问题一直是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所讨论的问题。如果是遗传决定的,那么又如何解释“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如果排除遗传的因素,那么就是迷信了,迷信他的悟性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可知的神秘来源。如果与生俱来,一个初生的婴儿他又有多少和其他婴儿的不同呢?

    人的能力到底是遗传决定的呢?还是环境决定的呢?最近,人们对遗传基因的研究进展很快。一般人很容易产生错觉,以为什么都是由基因所决定的。但有研究结果证明:不同遗传基因所拥有的信息量 是巨大的,而真正表现出来的信息只有其中的1%。但是,我们的人生漫长,变化莫测,因此在人类的生命长河里,这1%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天才的表现,和灵感的来源,正是他成长中心理和生理机能通过各种微 妙事情(比如家庭的氛围、父母的示范作用、父母的习惯耳濡目染、严格的系统教育和训练导致潜移默化的影响等等)的积累来完成基础。在一定时候, 他的各种后天因素得以组合,最后表现出来。
     
   苏三提到“天才其实是生命与某一技能或爱好合二为一”,如果把她提到的命理解为:天才所降生的家庭和天才的父母决定是否天才。那么在后天因素起决定性影响作用的结论来看。”天才有命“就是对的。天才的父母对天才的教育除了有意采取的系统性教育和严格的训练外,天才父母的言行、习惯、爱好、职业等都会对天才起到后天的教育作用。这个影响力,并非遗传因素,并非天生掉下的馅饼,是有它特有的表现和可有意为之的教育作用,有积累过程,可改变或加强,可以掌控的。
   比如:我年少时并非有洁癖,东西也喜欢随自己心意摆放。但有孩子以后,为了孩子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开始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家里东西摆放有序,每天从外面进门更换家居衣服,早晚漱口,进门洗手等。孩子出生后每天按这样的习惯生活,自然而然就养成了这样的生活习惯。前一向,因为特殊缘故,我把孩子放在他的游泳教练家里寄养了四天。教练和我说:这小不点生活习惯很好,特别讲究,每天要换两套衣服,要漱两次口,都是他自己弄;你们怎么教他的。和他一起住在教练家的女孩(七岁),比他大两岁,叫她换衣服都不肯。其实,我们并没有特别教育他这些生活习惯,从基因上来说,也没有这样的遗传。

    虽然我不完全否认遗传力量的存在,但是和环境的力量相比,我们完全可以无视遗传的存在。我们要把孩子的成长看作是环境的产物。这样,孩子就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通过早期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这些潜能和可塑性就可以得到发挥。有了这样的早教观念,对孩子,对父母,都是一件可期待和有所为的事情,早教也就更有目的性。反对以遗传或先天因素为借口,把能力的教育视为不能解决或毫无办法。扼杀了孩子潜在的卓越能力和无可限量的可塑性,影响孩子的本可更多姿多彩的人生。。。。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23 18:40
标题: 回复 #35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小鲸鱼呀小鲸鱼,小嘛小鲸鱼

你说的“天才”,概念上已经歧出。
“天才”在哲学上的定义是比较严格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叫天才的。通俗意义上的天才概念,已经稀释灌水了。

其实,统一概念就没什么争论了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3 18:46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3 18:40 发表
小鲸鱼呀小鲸鱼,小嘛小鲸鱼

你说的“天才”,概念上已经歧出。
“天才”在哲学上的定义是比较严格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叫天才的。通俗意义上的天才概念,已经稀释灌水了。

其实,统一概念就没什么争论了

鲸鱼舞剑意不在天才,意在早期教育。
问题的关键不是谁才是天才?关键在于天才是怎么来的?----先天因素还是后天因素起决定作用?
小鸟意在布道,还是意在辩论呢 开个玩笑哈,你的新衣服我很欣赏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23 18:53
标题: 回复 #37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鱼意鸟意皆一意
布道布在游子衣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23 19:01
标题: 回复 #37.5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相信相信。

借问一下,鸟儿的衣服怎么回事?我没看见啊
作者: xfddl    时间: 2007-7-23 19:01
多数天才都是偏门,而且很偏的

一科突出,其他挂红灯。
有些还是孤独症


例子太多了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3 19:05
jiangying:记得你曾问过,孩子的识字量无法计算。给你一个计算的方法:在家上学版有一个计算孩子识字量的FLASH,孩子边玩游戏就出了识字量的结果。我感觉很准确。你可去找找,如找不到,我在自己硬盘里找找,重贴一次。(现在在外地,带来的硬盘不知有没有这个flash).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3 19:24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7-22 23:35 发表
关于天才的讨论,本版有三篇值得关注的文章:

除了鲸鱼的主题贴,还有education2008的“人人都是天才这句话的确有点道理”。

另一个是天高任鸟飞的回复贴: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926 ...

   edu的最近几篇帖子都谈到天才,可看出他的想法也在变化,也可看出大家不同的天才论:
用绚丽的色彩塑造未来的设计师
我来说说应试教育根本的问题出在哪

早期教育最要紧的两件事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7-23 20:48
天高任鸟飞
二年级
Rank: 6Rank: 6



UID 249622
精华 0
积分 840
帖子 56
威望 850
金钱 1000
学问 0
元宝 0
阅读权限 60
注册 2007-7-12
状态 离线

 
  币币1000
 
  恭喜恭喜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3 20:59
标题: 回复 #35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苏三提到“天才其实是生命与某一技能或爱好合二为一”,如果把她提到的命理解为:天才所降生的家庭和天才的父母决定是否天才。

我提到的生命,一般意义的生命,没有特别意思。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3 21:36
转自加州梦想的BLOG
天才

2007-01-22 13:25:55

大中小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迅
●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
                           ——牛顿
●有些人本身没有天才,可是有着可观的激发天才的力量。
                                                                ——柯南道尔
●天才是指异乎寻常的忍耐者而言。
                                    ——列夫·托尔斯泰
●天才在逆境中才能显出,富裕的环境反而会埋没它。
                                                           ——贺拉斯
●没有某些发狂的劲头,就没有天才。
                                       ——塞涅夫
●非凡的单纯,非凡的明确——这是天才的智慧的最可惊人的品质。
                                                                           ——车尔尼雪夫斯基
●天才永远存在人民中间,就像火藏在燧石里一样,只要具备了条件,这种死的石头就能够发出火花来。
                                                                                                   ——司汤达
●天才人物的条件之一是要有创造发明,发明了某一种形式,某一个体系或某一种原动力。
                                                                                                   ——巴尔扎克
●天才是自创法则的人。
                      ——康德
●天才的特征之一,就是把相距最远的一些才能结合在一起。
                                                                   ——雨果
●天才有的弱点并不少于普通人,也许更多一些。
                                                     ——罗曼·罗兰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
                                               ——罗曼·罗兰
●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
                                    ——舒曼
●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契诃夫
●天才能够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发现到另一面世界。
                                                           ——叔本华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巴尔扎克
●天才经常孤立地降生,有着孤独的命运。天才是不可能遗传的,天才经常有着自我摒弃的倾向。
                                                                                               ——黑塞
●有了天才不用,天才一定会衰退的。而且会在慢性的腐朽中归于消灭。
                                                                                 ——克雷洛夫
●天才之生命的火花,比平凡的人之生命的火花,燃烧得迅速。
                                                                      ——席勒
●任何天才,不经过艰苦不断的劳动,不经过最使空想家头疼和懊恼的最初纯物质和机械的劳动,就无法精通任何种类的艺术。
                                                                                          ——别林斯基
●天才的发现之所以伟大,正在于这些发现成了千万人的财富。在局部的现象中去发现普通的原则的努力,正是人类心灵主要的特征之一。
                                                                                          ——屠格涅夫
●你知道天才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勇敢、自由的头脑、广阔的气魄……种下一棵小树,他已经能够猜想到再过一千年是什么样子,已经梦见人类的幸福。
                                                                                           ——契诃夫
●真正的天才是常常隐藏在群众里面,绝不挤向人前去露脸的。
                                                                      ——契诃夫
●没有疯狂性格的人,绝没有庞大的天才。
                                            ——亚里士多德
●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
                                                                           ——爱因斯坦
●平凡的人希望,天才的人创造。
——爱默生
●天才只可体会,但绝不能模仿。
——狄德罗
●天才——并不值得赞赏,它只是一种精神病而已。
——福楼拜
●卓越的天才不屑走一条人家走过的路。他寻找迄今没有开拓过的地区。
——林肯
●天才,那就是一分灵感加上九十九分汗水。
——爱迪生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4 07:51 编辑 ]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7-23 22:40
  
  ……
  ●天才是自创法则的人。
                        ——康德
  ●天才——并不值得赞赏,它只是一种精神病而已。
  ——福楼拜
  ……

  
  这两段有感触

  特别第二段
  天才与精神病常常一纸之隔
  天才在某些方面与白痴也很难界定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7-24 01:12
在前面例子所提到的人当中,有过非凡精力并度过幸福一生的人,也许只有卡路·维第一人。
做牧师的父亲特别注重儿子的全面发展,他不仅要求儿子具备很高的知识水平,而且还要求儿子具备崇高的信仰和良好的品格。在书中,他也这样写道:他优先考虑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令人吃惊的是,他仔细而彻底地贯彻了教育的理想。从书中以下的文字,我们可以推断维蒂父亲所注意的是什么。"为了让孩子顺利地成长起来,就必须从妊娠之前开始作准备。丈夫要进行自我训练,身体要健康,要有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一个好妻子。只有这样,生出的孩子才会身心健康。在孩子生下来之前,必须为孩子的将来做好准备。而且怀孕期间十分重要,这一点,我们不必赘言。在怀孕期间要节制饮食,肉提上相互爱抚,经常到户外活动,喝优质水,身体保持清洁,忠实履行责任,满足欢悦,而且还必须忠于神。不仅妻子要这样做,而且丈夫也要这样做。如果做到了,神就一定会给我们一个健康的孩子。对一个孩子而言,具备上述条件是足够的。"
维蒂的父亲十分小心,努力不让卡路本人觉察自己的才能比别人出众,他最怕卡路被培养成受人爱的人。因此,他父亲很注意关心他妈妈(妻子),一举一动都充满了爱意。在父亲的教育下,尽管卡路具有卓越的才能,受到大家的爱戴,但是,他一点都不傲慢。这在大家看来,也许并不觉得不可思议。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7-24 01:27
天才楼里风云涌
你我他论非中庸
鲸鱼砌楼有高招
天炎难比才情灼
前车汗颜拱手多
自愧不如泪婆娑
可怜当初少早教
当此高手把头缩
——莫笑嘴巴拙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7-7-24 11:29
天才--天生的才

人才--人工培养的才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7-24 11:47
培养道路
人材=>人才=>人财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4 12:20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3 19:01 发表
相信相信。

借问一下,鸟儿的衣服怎么回事?我没看见啊

wuhancxh  2007-7-24 01:27  威望  +2  想知道什么是旧衣裳
wuhancxh  2007-7-24 01:27  金钱  +2  想知道什么是旧衣裳
  穿着一套古气盎然的马甲,道地的表现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副纯儒风度。揣其性情,似乎只有古雅方正最合适。
  但偶尔泄露的调侃活泼、任性恣言真性情。又明明是那个真气充盈斗志昂扬屡教不改的活人。此老亦狡狯乃尔!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4 17:05
原帖由 前车之鉴 于 2007-7-24 01:27 发表
天才楼里风云涌
你我他论非中庸
鲸鱼砌楼有高招
天炎难比才情灼
前车汗颜拱手多
自愧不如泪婆娑
可怜当初少早教
当此高手把头缩
——莫笑嘴巴拙

看风絮飘零化萍,
无话可说道珍重;
我思我在泥藕心,
无话不说归来情;
愿风云小吵怡情,
辩论怦然睿智明,
谈教育自由人生;
借香一瓣鉴前尘。


jingying:那个flash不是专门发资源,我也记不起是那个帖子了。正好我找到了,再发一次:
   

识字量测试.swf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215.14 KB, 下载次数: 81, 下载积分: 金币 -1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7-24 17:34
标题: 回复 #52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有点遗憾,似乎是得分,不是识字量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4 20:25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7-24 17:34 发表
有点遗憾,似乎是得分,不是识字量

当初发这个的楼主,介绍过:得出来的分数就是认字量。但在实际语境中,800分相当于1000字左右。
作者: sabrinayin    时间: 2007-7-29 02:15
《卡尔·威特的教育》伪造译著竟成畅销书           赵宇清   中华读书网
www.booktide.com 2002-10-08

    几本写于一两百年前的老书《早期教育和天才》及《卡尔·威特的教育》等,因被《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的作者在书中向读者推荐,居然返老还童,在大陆和港台都重新火了起来。不过,大获其利的不是辛辛苦苦的翻译者和合法的版权所有者,而是一群非法剽窃者。
如果剽窃者只是侵权,笔者也懒得管这号闲事。但正在热销的《卡尔·威特的教育》不仅假冒译著,还胡乱篡改历史,近来更连出“续篇”和“增订本”来重复谎言。笔者为剽窃者行骗无阻的局面深感悲哀,故一举螳臂,试挡骗子的车轮,希望可少些读者被骗。  
跟风素质教育是假,追逐利润是真
自从《哈佛女孩刘亦婷》显露出超级畅销的发行势头,中国便掀起了强劲的素质教育图书出版潮。嗅觉灵敏的书商们兵分三路,迅速跟风,但收获却大不相同。
一路是直接仿造,书商们竞生 “男孩、女孩”,但很快遭到媒体围攻,估计战果一般。
另一路是故意唱反调,或板着脸说不,或憋出几声“平庸而快乐”的傻笑,无奈老师和家长不肯认同,战果也不如人意。
还有一路是大胆剽窃,剽窃的对象主要是《哈佛女孩刘亦婷》中盛赞的《早期教育和天才》。这路跟风者个个都只赚钱,没挨骂,再次映证了让守法经营者心理失衡的话:撑死胆大的!
剽窃者的手法其实很简单,基本都是改头换面加“注水”。如《哈佛天才》、《哈佛才子》、《哈佛天才与素质教育典藏文库——卡尔·威特的教育》和哈佛等等等等。约有七八本《早期教育和天才》的翻版书,都是把该书内容重新编排一下,再拼装点其他内容,就把别人的奶酪“动”到了自己碗里。
如此明显的抄袭很容易取证,把被剽的书和行剽的书对照一下就行了。奇怪的是,《早期教育和天才》的翻译者及出版商(河北人民出版社)对此一直未做反应,不知是版权归属不明晰还是另有苦衷?便宜了这群侵权者至今未受任何处罚。
眼瞅着只有利润没有风险,剽窃者的胆子也越来越大。较晚跟进的《哈佛天才与素质教育典藏文库》,其主打书《卡尔·威特的教育》便“创造性”地剽窃了几本早期教育著作,并“勇敢”地署名为“[德]卡尔·威特/著刘恒新/译”。也不怕人追问:此书原著是稀世文物,全世界仅存几本,美国仅有的一本在哈佛,你是怎么搞到的?
可悲的是,最无耻的剽窃者却成了跟风大军中的最大赢家。据中国出版界最重视的 “开卷图书2002年8月全国非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统计,假《卡尔·威特的教育》2001年6月出笼后,已连续14月高居该榜前5—20名。见《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9月19日第7版。以该报同年9月17日第10版对四川少儿出版社的一则报道来推测,该社早已下榜的《赏识你的孩子》都销出了30万册,这本月月上榜仍在热销的假《卡尔·威特的教育》,保守的估计销量也多达三四十万册。
怪不得这些日子假《卡尔·威特的教育》出了“续篇”又出“增订本”呢,感情是骗了几十万读者都没人吭气,偷来的锣鼓也敢使劲打了!
随意篡改历史 彰显造假证据
让人无法容忍的是,假《卡尔·威特的教育》对1818年的原著极不尊重,随心所欲地篡改历史,张冠李戴,欺骗读者,没有一点心理障碍。
比如说,假《卡尔·威特的教育》在第28页拼凑的“训练五官,刺激大脑发育”,盗用的是《早期教育和天才》后半部介绍的斯特娜夫人教养女儿的事,其资料来源于1914年写作的《斯特娜的自然教育》。造假者也许想说是斯特娜抄袭了老卡尔,但心理学发展史可以轻易证明这种假设无法成立。略知心理学史的人都知道,最早发现“刺激→反射”脑功能的科学家是俄国的谢切诺夫(1829~1905),他划时代的科研成果《脑的反射》出版于1863年。老卡尔在1818 写书的时候谢切诺夫还没出生,怎么可能用几十年后的科学发现来总结他的育儿经?而斯特娜的女儿出生之前,巴甫洛夫已进一步提出了“条件反射”概念,并在 190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斯特娜才具备谈论大脑功能的历史前提。《哈佛女孩》的作者也说是向斯特娜学的“训练五官,刺激大脑发育”。
又比如说,假《卡尔·威特的教育》第22-23页堆砌的“婴儿的模式教育”理论,其实是日本当代教育家井深大(1908~1997)的研究成果(见《从零岁开始的教育》,另一个译本《零岁教育》把“模式”译为“类型”)。婴儿模式教育的理论源头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洛伦兹,他于1935年提出了动物行为模式理论,并因这一成就的划时代意义而获得1953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1818年的老卡尔怎么说得出20世纪中页的前沿理论?
这种时空错位的漏洞在假译著里俯拾即是,让人哭笑不得。
蓄意张冠李戴 欺骗数十万读者
在零售价只有8元多的《早期教育和天才》里,卡尔·威特的教育和斯特娜夫人的教育各占1/3,剽窃者要造出一本定价19.8元的假《卡尔·威特的教育》,只好让斯特娜夫人受点委屈了。于是,“译”者刘恒新横下心来,把斯特娜夫人的育女经硬按在100年前的卡尔父子身上。
比如说,斯特娜夫人给女儿买来7音钟,并分别栓上7色发带,教女儿辨音识色(见《早期教育和天才》第七章之二)。这个细节被按在卡尔身上之后(见假译著第 28页),这套文库里的另一本书《斯特娜的自然教育》的相应内容只好改成了“在钢琴键上分别贴上7种颜色的纸条”(大意如此)——这套文库里其它译著的真实性,因此也变得可疑起来。别的不论,假《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续篇”,就是把同样的内容借小卡尔的嘴再说一遍而已。
在假译著的第28页上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斯特娜夫人从女儿6周大就开始念拉丁文名诗《艾丽绮斯》給她听,小姑娘1周岁时就能背颂10来句了。这个细节也被改成了卡尔的事,实际上小卡尔6岁之后才开始接触这首拉丁文长诗(见《早期教育和天才》第二章之四)。这个改动在《斯特娜的自然教育》里也有配套的改动。
这些配套改动,恰好暴露出剽窃者蓄意欺骗读者的马脚,并且无法推说是所用“原著”的问题。因为,把德文原著翻译成英文并使其流传后世的人,是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父亲、哈佛大学的斯拉夫语教授维纳。英文版《卡尔·威特的教育》1914年出版,1975年还有再版,而《斯特娜的自然教育》1914年还在写作之中,维纳教授既没有抄袭后者的条件,也没有抄袭后者的必要。
明显没有原著 版权审察何以过关
这种胡拼乱凑的细节,在假《卡尔·威特的教育》里多不胜数。不难推测是因为提高定价需要增加页码造成的。如果剽窃者手里真的有原著,何至于如此狼狈呢? “译”者在序言里也承认,德文原著有1000多页,英译本也有356页,而假《卡尔·威特的教育》还不到300页,又何须东抄西抄!
莫非剽窃者既不懂德语,又不懂英语,只能在一堆20世纪晚期出版的中文书上乱抄一气?既然如此,还不甘心于“编”,非要假冒“译”,硬是把这段历经两个世纪,由德、英、日、汉四种语言辗转传播的早教佳话糟蹋得面目全非!倘若以诚实为荣的卡尔父子英灵有知,不知会难过成什么样子?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本所谓的译著是怎么通过版权审核这一关的呢?难道就没人问一声:此书到底是从德文翻译的?还是从英文翻译的?原著的版权页呢?还有,原著呢?
联想起反对牟利的英国吉尼斯与坚持牟利的上海基尼斯1996年就终止了合作关系,中国申请人却被蒙在鼓里5年多,笔者不禁想问:究竟有谁在保障大陆消费者不受或少受欺骗呢?
作者: sabrinayin    时间: 2007-7-29 02:22
“譯著”要錯到何時?
            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杰克﹒韋爾奇自傳》在銷售量達到 60萬冊、被評為“全國優秀暢銷書獎”、“引進暢銷書獎”之后遭遇重創:首都師范大學英語系教授張衛族先生發現,《杰克﹒韋爾奇自傳》在翻譯過程中出現錯誤達 2000余處。
  
  此后的不到兩個月時間里,從《美國“藍帶學校”的品性教育───應對挑戰的最佳實踐》到《卡爾﹒威特的教育》,又接連有多起譯著被發現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最有代表性的是京華出版社根據《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書中提到的卡爾﹒威特,全盤偽造了《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與英文原版無一點相符。
  于是有人驚呼:到了對譯著清算的時候了。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7-30 17:48
原帖由 sabrinayin 于 2007-7-29 02:15 发表
《卡尔·威特的教育》伪造译著竟成畅销书           赵宇清   中华读书网
www.booktide.com 2002-10-08

    几本写于一两百年前的老书《早期教育和天才》及《卡尔·威特的教育》等,因被《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 ...


我在google上搜索过卡尔·威特的教育,基本上找不到英文网页.我还以为我的搜商太低,不敢乱说呢.
作者: 鸟儿飞飞    时间: 2007-8-12 11:21
标题: 回复 #51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也想请问小鲸鱼贵庚?
作者: 小意0523    时间: 2007-8-12 17:04
小鲸鱼太优秀了,羡慕。同样是游泳,小源不到5岁时去学了一个月,连个蛙泳都没学会。而小鲸鱼那么小就掌握了那么多种游式,我相信象小鲸鱼大小的孩子在学游泳的有无数,但能达到小鲸鱼的程度的别说万里挑一,至少也是千里挑一。学钢琴的也一样,满世界琴童无数,别说达到莫扎特的音乐天才,就连练到李云迪、朗朗样的奇才,不知是多少分之一。最优良的种子,也得遇到土地才能发芽生长,要想长得更好,还需要肥沃的适合的土地和环境。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8-12 17:37
原帖由 小意0523 于 2007-8-12 17:04 发表
小鲸鱼太优秀了,羡慕。同样是游泳,小源不到5岁时去学了一个月,连个蛙泳都没学会。而小鲸鱼那么小就掌握了那么多种游式,我相信象小鲸鱼大小的孩子在学游泳的有无数,但能达到小鲸鱼的程度的别说万里挑一,至 ...

   俺家小子第一天学,教练让他跳下去,他不知深浅,扑通跳下去,两三米深,呛了。。。第二天,教练让他游,他不敢松开教练,还被教练拍了一巴。。。第三天不肯去,俺真是严格了一把。。。现在,看来幸亏我的决心和原则。同时去的孩子有五个,只有他学了(五个都是不到五岁),其它家长都没当回事,我当时是希望他不要碰到困难就放弃,想培养他的毅力和坚持,所以才没随他。
            小意可能心软吧。。。也没啥天分的,我想,关键还是家长。
             现在,他爸爸已游不过他。现在,在外地,这里的孩子,12岁的大个都比不过他。。。
             什么是孩子的自由,我想,自由是人生的,不仅仅是孩子的。。。。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8-12 17:53

hq19662007-8-12 17:48威望+10 推下水的教法不支持 ^_^
hq19662007-8-12 17:48金钱+10 推下水的教法不支持 ^_^
没推,但教练让他自己跳,,,,当时,她打那一巴,我当时很有意见。现在看来,也能理解了。。。那个教练,曾经是省队专业教练,现在也兼任体校教练。看来,找个好老师也很重要。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8-12 22:05
小小小鲸鱼 2007-8-12 17:22 威望 +10 找英文网页? ^_^
小小小鲸鱼 2007-8-12 17:22 金钱 +10 找英文网页? ^_^

对,我一直怀疑书是中国人写的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8-12 23:41
好高一座楼,从后往前看已和天才之论十万八千里,哈哈,俺继续往远里走。

儿子五岁时还怕水呢,三四岁时,脸上淋点水都怕,这个暑假把他送去游泳前,冲凉洗头搞上点水还得憋着气,怕水进了鼻子,真让人看着费劲。

去学游泳后,很快会换气了,现在虽然泳姿还不甚协调,但总算能游上一段了。进步不小。冲凉也不憋气了。就冲这不怕水的进步,俺就心下里高兴呀。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8-12 23:49
小小小鲸鱼 2007-8-12 23:44 威望 +10 建议先学自由泳
小小小鲸鱼 2007-8-12 23:44 金钱 +10 建议先学自由泳

有说法吗?

他们老师先让学蛙泳。

不过,俺LG学游泳就是从自由泳开始的,看着倒是挺自由的。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8-12 23:55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8-12 23:49 发表
小小小鲸鱼 2007-8-12 23:44 威望 +10 建议先学自由泳
小小小鲸鱼 2007-8-12 23:44 金钱 +10 建议先学自由泳

有说法吗?

他们老师先让学蛙泳。

不过,俺LG学游泳就是从自由泳开始的,看着倒是挺 ...

  美国等游泳强国,一般都是先学自由泳。
   先学蛙泳,对其它泳姿的学习,会有影响,克服这个影响,比较费劲。
   如果只学一种,当然直接学蛙泳。比较合适。
作者: Andrew妈咪    时间: 2010-1-4 16:28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3 21:36 发表
转自加州梦想的BLOG
天才

2007-01-22 13:25:55

大中小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迅
●天才就是长期 ...

收藏了。。。。记住 了
作者: snowman0322    时间: 2010-1-6 23:20
标题: 回复 #28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哈哈,正是我想说。你都一语到破了,我只要出来捧个场!
作者: 12e    时间: 2010-3-18 22:56
天才我愿意理解成天生我才, 而不是强调高于常人的意思.

音乐天分以及所有天分个人认为天生占了绝大部分因素, 没有天分的领域也没必要付出昂贵代价着力培养, 兴趣爱好即可. 世界上有多少人主动或被动地刻苦练习钢琴, 又有几个人能弹成大师呢.
总有别的可造之才, 世上有趣有意义的才能多种多样, 为什么父母们总是盯着音乐美术不放呢.

世界越来越多样化, 孩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多了, 这真让人高兴.
作者: wjkity    时间: 2010-5-5 14:44
支持早教坚持早教
作者: winterming    时间: 2010-5-6 10:15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培养的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