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天高任鸟飞先生请进还有问题请教 [打印本页]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0 16:02
标题: 天高任鸟飞先生请进还有问题请教
我读的书很少,包括小说,只是不断的琢磨,感觉有许多通常的观点都是不合理,就象我随感随写的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92246&extra=page%3D1,感觉自己不能继续跟从那些不合理的观点,只能跟从自己觉得合理的,但有时候象一个人在走路,感觉自己不知道身处何处,象站在没有坐标系的空地上。你可以告诉我我在哪里吗?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0 16:15 编辑 ]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7-7-20 16:08
给大师出难题了
坐在沙发上慢慢听大师答疑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07-7-20 16:23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0 16:20
爱的翅膀   2007-7-20 16:13   威望   +2   慢慢来
爱的翅膀   2007-7-20 16:13   金钱   +2   慢慢来
我可能还可以写出许多条不合理的观念来,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写下去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合理的观点在我心里,为什么没有同相多的合理观念在我心里呢?否定得太多了,我原来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就是样的?!虽然觉得自己合理太还是有许多迟疑和不肯定。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0 16:26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20 16:32
susan,请教不敢当,我和您一样,也在关注自己在“哪里”打滚。
我是那种因不满意自己而自找苦吃的迷路人,改变自己,当然是痛苦的。超越却是甘甜的。
毕竟会苦尽甘来。

在苦楚中顾影自怜,苦楚就是迷途。
在甘甜处回望苦楚,苦楚亦是甘甜。
在苦楚中安然自得,苦楚即生智慧。
在智慧中玩味苦楚,苦楚又是谁造?

既然是生造,归因“沾滞情”,情自随他生,情又奈我何?
圣贤亦有情,一任鸟飞停。


做错事时,我深深地藏在“不安处”提点着;
对孩子,我深深地藏在“慈心体恤”中关爱着;

我,更挺立在立脚点审视自己的审视。
但他,却因不能通体透射“智慧的朗照”,依然只是个影子啊.......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0 16:40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0 16:41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0 16:32 发表
susan,请教不敢当,我和您一样,也在关注自己在“哪里”打滚。
我是那种因不满意自己而自找苦吃的迷路人,改变自己,当然是痛苦的。超越却是甘甜的。
毕竟会苦尽甘来。

在苦楚中顾影自怜,苦楚就是迷途。 ...

您是那种因不满意自己而自找苦吃的迷路人,我却是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样的人,从物质上讲我一无所有,除了人,从人来讲,我却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样的人,没有技能没有特长。我在许多方面停滞,只为了思考我该怎么样。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0 16:50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0 16:57
现在我经常感谢,父母老师没有逼我这样那样任由我学习不好不坏让我不理家理闲事,然后有那份心和心态在那里琢磨,我也感谢现在我所在的公司我让可以有这么多时间来想让我不明白、难受的事情和事理,也感谢网络可以随时找到人地方聊天讨论。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0 17:26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20 16:59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0 16:41 发表
我却是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样的人,从物质上讲我一无所有,除了人,从人来讲,我却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样的人,没有技能没有特长。我在许多方面停滞,只为了思考我该怎 ...


我能了解这样的感受,因曾经体会过,内感泫然。

记得多年前,我和太太去拜访一位前辈,太太问他:前辈,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啊,内心好乱。
前辈笑着说:嗯,好啊,正是该乱的时候。

这个体认自己“乱”的灵知,一定会指引你走出来的。这个知道自己乱的,就是披着面纱的你。

人要活得象个人,建议你立即开始正常的生活,该工作就去工作,工作完了回家多看书。心理学方面不必要看,谁都没你自己明白自己。可以从牟宗三先生的《生命的学问》开始看。

如果你还在读书,那么你就全职读书,读牟宗三先生的书,没错的。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0 17:02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0 17:09
早几年,我感觉自己没有感觉,没有发自内心的笑,没有真切的痛,只是知道这个事应该笑就笑,应该难受就难受,尽管内心好象没有感觉到快乐和难受。心里还有一份固执,没有感觉笑就不笑,没有感觉痛就不痛。

现在感觉好一些了,有时候真切地感觉到当时真实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0 17:15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0 17:19
标题: 回复 #7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我不觉得内心乱,我只觉得脑子乱。脑子不知道取舍和方向,内心一直还是比较平静的。


嗯,读牟宗三先生的书,他写了哪些书?
主要著作有《逻辑曲范》、《理性的理想主义》、《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佛性与般若》、《才性与玄理》、《圆善论》等28部;另有《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康德判断力之批判》等3部译作。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0 17:34 编辑 ]
作者: 左手    时间: 2007-7-20 17:34
牟宗三先生全集总目

1 《周易的自然哲学与道德函义》

2 《名家与荀子》《才性与玄理》

3 《佛性与般若》上

4 《佛性与般若》下

5 《心体与性体》(一)

6《心体与性体》(二)

7《心体与性体》(三)

8 《从陆象山到刘蕺山》《王阳明致良知教》《蕺山全书选录》

9 《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

10 《政道与治道》

11 《逻辑典范》

12 《理则学》《理则学简本》

13 《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上)

14 《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下)

15 《康德的道德哲学》

16 《康德「判断力之批判」》(上))(下)

17 《名理论》 《牟宗三先生译述集》

18 《认识心之批判》(上)

19 《认识心之批判》(下)

20 《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

21 《现象与物自身》

22 《圆善论》

23 《时代与感受》

24 《时代与感受续编》

25 《牟宗三先生早期文集》﹙上﹚

26 《牟宗三先生早期文集》﹙下﹚ 《牟宗三先生未刊遗稿》

27 《牟宗三先生晚期文集》

28 《人文讲习录》  《中国哲学的特质》

29 《中国哲学十九讲》

30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宋明儒学综述》《宋明理学演讲录》《陆王一系之心性之学》

31 《四因说演讲录》《周易哲学演讲录》

32 《五十自述》《牟宗三先生学思年谱》《国史拟传》《牟宗三先生著作编年目录》

33  (附册) 总叙  详目
作者: 左手    时间: 2007-7-20 17:38
《生命的学问 》 牟宗三 著简介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牟宗三先生关于人生问题的一部名著。针对技术时代的种种偏颇,探索人生的正途,旨在提高人的历史文化意识,点醒人的真实生命,开启人的真实理想,以自体的觉悟向外开出建立事业与追求智慧的理想,向内渗透此等理想之真实本源,使理想成为真理想,从而执著,这正是生命学问的全体大用。...
  作者: 牟宗三 
  ISBN: 
  装帧: 平装
  语言: 简体中文
  开本: 32开
  编/译: 邱承辉
  出版时间: 2005年5月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市场价: 18元
下载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20 18:22
谢谢左手。

牟先生的书,国内市面一般买不到,网上能全篇下载的也不多,是件惜事。

主要精读他的晚期作品(50岁以后)。如:
五十自述、佛性与般若、心体与性体、才性与玄理、从陆象山到刘蕺山、中国哲学的特质、中国哲学十九讲、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圆善论等。

但并非说早期和中期作品不要看,但晚期作品愈发精益求精,深入浅出,故先看晚期作品比较好。

牟先生的老师熊十力先生曾经评价:宗三出自北大,北大自有哲学系以来,唯此一人可造。
牟先生造论,因其宏阔的胸量,贯通的智慧,故语言精辟谛当,能深入剖解种种计执而生的意识牢结,伏贴古人言简意妙的险峻。真是百年难遇的天才。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0 21:52
hq1966   2007-7-20 17:34   威望   +5    你在宇宙间
hq1966   2007-7-20 17:34   金钱   +5    你在宇宙间
我在电脑前坐在椅子上。。。。。。hq1966是真人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21 05:38

刚才我认真读了您在论坛的那个“找自己毛病”的帖子,您的诚意令人感动。

记得多年前,我最初学习佛教经论时,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认为自己简直不算一个人,总想对自己的缺点赶尽杀绝。有时深夜静坐思过,将自己认识的所有人名单列出来,一一检视自己曾经的劣行,忍不住嚎啕痛哭。(更多修行事,就不详说了)

但,每当我认为缺点已然渐渐灭去时,悚然又见更深处细细密密的阴影黑暗。如此割了一茬又一茬,如韭复生,精疲力竭。

后偶遇万行师父一方便言“爱心是捷径”,有悟;
又闻季谦先生一言“摧毁总不及正面的建立”,再悟;
遂学王阳明先生之致良知教,大喜。
(再悟再喜事,不在此题下说)

如是而行。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1 08:02
昨天看了牟宗三的《说“怀乡”》、《为学与为人》,感觉里面充满凄苦,如果最终的结果是凄苦的话又何必在这里苦苦追求呢?如果最终的结果为了自己比别人高明,最后自己独自高高在上,我又何必自找绝路呢?
我最终目标一定是快乐,一定是一种恬静通达舒张。

现在只是把一些阻碍自己恬静通达舒张的观念去除,我不想做苦行僧也不想做超能量的悲天闵人大圣人,一个人再超能量又如何与大众相比呢,又如何与历史长河相比呢?还是象庄子形容的那样,自己只是做一个洞,风经过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够了。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1 08:54 编辑 ]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7-21 10:15
苏三思考的越来越深了.  好严肃的哲学问题!

天高任鸟飞先生乃高人也, 他所修行亦为高层次之神功, 咱们修行不久,道行尚浅, 尚需一层一层练起来, 故说"慢慢来"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1 10:29
庄子说:道无处不在
我觉得庄子说得很对,而且人在道面前没有高低之分,就象HQ1966说的,帖子面前人人平等。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1 10:30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1 10:35
爱的翅膀   2007-7-21 10:31   威望   +2   如果让小孩子思考哲学问题会怎样?
爱的翅膀   2007-7-21 10:31   金钱   +2   如果让小孩子思考哲学问题会怎样?
如果思考哲学问题可以让人更加看透事情事物的本质、生命的本质,最终可以坚持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可以恬静通达舒张,你觉得让小孩去思考会如何?答案非常明白。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7-21 10:38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1 10:29 发表
庄子说:道无处不在
我觉得庄子说得很对,而且人在道面前没有高低之分,就象HQ1966说的,帖子面前人人平等。


一个比喻:如果让小孩子思考哲学问题会怎样? 徒增困扰!  当然我不是说你是小孩, 我的意思是思考这些最好是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知识作为基础,我有些担心的是你好象很着急,想一下子想透一切,  我觉得这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的.

譬如死亡, 让小孩子过早思考是会徒增恐惧的, 我觉得只能点到为止, 告诉他们生命循环的道理. 只有生活经历中已经接触到了,那么思考才有基础.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翅膀 于 2007-7-21 10:54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1 10:52
昨天我突然有个比喻,如果把人比做汽车,人生历程比作汽车的行程。
如果天生是一辆好汽车的话,不用知道汽车工作原理,点上火踩上油门就起程了,他们一边开一边享受。
而我是一辆烂车子,在原地研究汽车原理并修复车子,最终修得能够起动,修好了以后还是和好车子一样开,和好车子没有什么特别 。只有一个不同的可能:开的时候会更主动地护理车子。
还有一个就是,好车子开出去了,随着大流方向开出去,走到最后才想起来还有自己的想去的地方没有去但已经没有能量了。
而我这烂车子,因为掉群了,没有大流的方向,只能选择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现在我感觉自己在催促自己去做实事,但还有一些问题让我言行不一。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1 11:10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1 10:59
爱的翅膀   2007-7-21 10:41   威望   +2   譬如死亡,过早让孩子思考只会平添恐慌..
爱的翅膀   2007-7-21 10:41   金钱   +2   譬如死亡,过早让孩子思考只会平添恐慌..
就是那朵玫瑰,死亡就是死亡,尽量不平白添加一些东西。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1 12:32
看了第15节 《水浒世界》,是呀,水浒那里面的人物却是非常的张扬,没有太多的束缚,从这一角度来讲却是一翻境界。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1 12:34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21 12:33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1 08:02 发表
昨天看了牟宗三的《说“怀乡”》、《为学与为人》,感觉里面充满凄苦,如果最终的结果是凄苦的话又何必在这里苦苦追求呢?如果最终的结果为了自己比别人高明,最后自己独自高高在上,我又何必自找绝路呢?
...



读书,最忌匆促下结论。
记得吗?短短十多个字的一个回帖,你也曾误解过?
要警醒,一个人自己是什么格局,无论他读什么,都是套在这个格局里去理解。


庄子的境界,固然令人神往,如何达得到?
而侍奉牟先生多年的弟子们,又是怎样评价牟先生的,你知道吗?

你说“内心平静,只是脑子乱”,自己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1 12:38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1 12:33 发表



读书,最忌匆促下结论。
记得吗?短短十多个字的一个回帖,你也曾误解过?
要警醒,一个人自己是什么格局,无论他读什么,都是套在这个格局里去理解。


庄子的境界,固然令人神往,如何达得到?
你说“内心平静,只是脑子乱”,自己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内心平静,只是脑子乱的意思就是:平心静气的等待脑子做出选择以动。脑子乱是对于许多纷乱的东西理不出头绪做不出选择。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1 12:39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21 14:50
内心平静,只是脑子乱的意思就是:平心静气的等待脑子做出选择以动。脑子乱是对于许多纷乱的东西理不出头绪做不出选择。

喔,真的吗?

真能“平心静气”,乱又从何来呢?
真的“平心静气”,怎能看见“凄苦”? 又怎能匆促定义《说“怀乡”》?
匆促,是什么造成的?

情绪和思维念头之间,真的存在如此清晰的界限吗?理解力,不受情绪影响的吗?
抑或,只是觉察不到深处的烦闷在时时刻刻左右表层的意识活动?

意识的牢结,与低一层的生化反应(情绪)之间,是什么关系?
显现的情绪,是情绪;
未显现的情绪,就不是情绪吗?看不见,就当作是“平心静气”吗?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7-21 14:52
爱的翅膀           2007-7-21 10:41          威望          +2           譬如死亡,过早让孩子思考只会平添恐慌..


  
  赞同
  孩子不应过早了解死亡
  孩子也很难理解死亡

  只有在享受过生命的幸福
  承受完人世的痛苦之后
  才能坦然面对死亡的恐惧
  最后一次享受死亡带来的轻松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1 15:21
原帖由 hq1966 于 2007-7-21 14:52 发表  
  赞同
  孩子不应过早了解死亡
  孩子也很难理解死亡

  只有在享受过生命的幸福
  承受完人世的痛苦之后
  才能坦然面对死亡的恐惧
  最后一次享受死亡带来的轻松

   死亡没有预约,如果要从死亡中得到死亡的经验,就没有机会运用经验了。
    生活当中经常会面临死亡这样的现实,有些是和自己不相干的路人故事,有些是自己亲人朋友。孩子嘴上不说,但心里会有疑惑,和不懂面对。因为大人的忌讳,孩子也会把疑问和情绪埋在心底。所以,还是要教会孩子面对和处理。
    有一本《艾玛奶奶》的书,建议和孩子一起看。大人也会学到很多。(如果大人还从来没有面对过自己父母的过世,那就建议一定要看)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1 15:38
爱的翅膀  2007-7-21 15:26  威望  +2  面对应该,但要求孩子思考就过了.
爱的翅膀  2007-7-21 15:26  金钱  +2  面对应该,但要求孩子思考就过了.
面对,就伴随思考;最原始的感觉,都是思想。
包括大人,都未必懂得面对死亡。大人和孩子一起思考,都是学习生活,学习人生。
比如:当亲人临近死亡,家人应该做些什么?什么情况下,亲人可能在世不久?亲人临近死亡,我们还有什么话要说,还有什么事要做?亲人临近死亡,我们要做些什么,以后不至于后悔?。。。。。。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7-21 16:07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7-21 15:38 发表
爱的翅膀  2007-7-21 15:26  威望  +2  面对应该,但要求孩子思考就过了.爱的翅膀  2007-7-21 15:26  金钱  +2  面对应该,但要求孩子思考就过了.面对,就伴随思考;最原始的感觉,都是思想。
包括大人,都未必懂 ...


你说的这些我都同意. 教育孩子面对,了解,处理.  我指的是哲学范畴的那种思辩.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1 16:21
原帖由 爱的翅膀 于 2007-7-21 16:07 发表


你说的这些我都同意. 教育孩子面对,了解,处理.  我指的是哲学范畴的那种思辩.

生活就是哲学,没有不同,如能用哲学看待生活,实际上就是像圣人一样生活。那样内心会更平静和坦然。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7-21 16:40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7-21 16:21 发表

生活就是哲学,没有不同,如能用哲学看待生活,实际上就是像圣人一样生活。那样内心会更平静和坦然。


感觉哲学和生活还是不同的. 如鸡先生蛋还是蛋先生鸡,象这种哲学问题想多了我感觉自己是要走火入魔滴.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7-21 16:55
原帖由 爱的翅膀 于 2007-7-21 16:40 发表


感觉哲学和生活还是不同的. 如鸡先生蛋还是蛋先生鸡,象这种哲学问题想多了我感觉自己是要走火入魔滴.

   哲学是圣人生活的总结,是圣人对生活的思考。所以你说“哲学高于生活”,也对,圣人的生活和普通人生活的差异就在这里。
   每个人面对生活都会困惑,圣人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困惑,但是他们顿悟了,产生了哲学,如果我们普通人能用哲学来看待生活,我们就少了困惑,少走了弯路。
   用哲学的头脑教育孩子看待生活(包括死亡),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生活。坦然淡然面对。但不是让孩子思考哲学,那会走火入魔。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1 16:58
我赞同小小小鲸鱼 ,生活中含有哲学,生活有了哲学的指引可以过得更好。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7-21 17:03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7-21 16:55 发表

   用哲学的头脑教育孩子看待生活(包括死亡),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生活。坦然淡然面对。但不是让孩子思考哲学,那会走火入魔。


极是极是!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7-21 17:16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1 16:58 发表
我赞同小小小鲸鱼 ,生活中含有哲学,生活有了哲学的指引可以过得更好。


深入的思考哲学问题的话我常常感觉会很困惑, 要走火入魔的感觉, 感觉生活中只需要一些很浅显的哲学就可以了. 苏三对哲学有兴趣的话, 除了天高任鸟飞建议的书(他说全没看过, , 有机会找来看看,如果找到了电子版也发给我看看吧.), 建议看看西方哲学史吧, 里面对各个时代的哲学流派都有深入浅出的介绍.  感兴趣的话再去啃原文.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1 18:38
回复天高任鸟飞先生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1 14:50 发表
内心平静,只是脑子乱的意思就是:平心静气的等待脑子做出选择以动。脑子乱是对于许多纷乱的东西理不出头绪做不出选择。

喔,真的吗?

真能“平心静气”,乱又从何来呢?
真的“平心静气”,怎能看见“凄苦”? 又怎能匆促定义《说“怀乡”》?
匆促,是什么造成的?


情绪和思维念头之间,真的存在如此清晰的界限吗?
抑或,只是觉察不到深处的烦闷在时时刻刻左右表层的意识活动?

意识的牢结,与低一层的生化反应(情绪)之间,是什么关系?
显现的情绪,是情绪;
未显现的情绪,就不是情绪吗?看不见,就当作是“平心静气”吗?


首先回答是不是真的,我想多半是真的,但还没有做到全部绝对的平心静气,如果真正平心静气了,也不会有这一楼了。
再答乱从何而来,从自己无知而来。就象小孩玩线(或整理线),他们容易把线搞成一团,而大人不容易。我相信自己之所以自己想不明白别人一下子就明白的事情,是因为自己脑子乱或无知。
再答“真的“平心静气”,怎能看见“凄苦”? ”,因为我是人,而且对牟宗三所说的拔了根挂空了也深有感觉,对于文中说“人类有了命,生了根,不挂空,然后才有日常的人生生活。离别,有黯然销魂之苦;团聚,有游子归根之乐。侨居有怀念之思,家居有天年之养。这时,人易有具体的怀念,而民德亦归厚。”非常认同。我也说过自己早几年,感觉自己是没有感觉的。
对于“又怎能匆促
定义《说“怀乡”》?”,我没有什么话可以说,我承认自己“匆促”了,为什么匆促了呢?肯定是浮躁。《说“怀乡”》给我凄苦的印象太深了,对于那深深的凄苦,牟宗三决定:“我只有这么一个孤峭的、挂了空的生命,来从事一般的、抽象的、足以安定人生建立制度的思想系统之厘清。”,但最后还是说“甘愿受此痛苦而不辞,则亦安之若命也。我们这一代在观念中受痛苦,让他们下一代在具体中过生活。” 最终他的感觉还是没有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情绪和思维念头之间,真的存在如此清晰的界限吗?
我想可能没有那么清晰的界限,还会相互影响,但把情绪和思维划分开来,就说明有区别的意识,当情绪影响思维的时候可以更快的意识到或可以尽量地减少情绪干扰。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1 19:01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1 19:05
原帖由 爱的翅膀 于 2007-7-21 17:16 发表


深入的思考哲学问题的话我常常感觉会很困惑, 要走火入魔的感觉, 感觉生活中只需要一些很浅显的哲学就可以了. 苏三对哲学有兴趣的话, 除了天高任鸟飞建议的书(他说全没看过, , 有机会找来看看,如果找到了电 ...

《生命的学问》。。。。

2006515202042612.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472.66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积分: 金币 -1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21 22:36

真诚祝福你。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鸟鸣可待成追忆。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1 22:44
哈哈,我是搅死棍,终搅得不能与人探究。脑子太乱了,不光把自己搅乱也可以把别人搅乱。

曾经有几个人要教我唱歌,没有一个不被我带着唱跑调最后连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唱的。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2 01:42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2 08:31
标题: 回复 #38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谢谢祝福。

“鸟鸣可待成追忆。”是什么意思?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7-22 13:37
心中影事万重重
化作佳人绝代容
恰似东山山上月
轻轻走出最高峰。


当你看到那轻轻走出高峰的山上月的时候,那就是“鸟鸣可待成追忆”的时候。
要看到那东山的月亮,就需要把心中万重重的影事转化成佳人绝代的容颜。


在此多嘴一把。
作者: 如果    时间: 2007-7-22 14:56
人总是要经过惑,才有悟。当初因为父亲过世,惑于人应该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埋头苦读哲学,过得相当痛苦,几乎几个月都是在图书馆里看那些艰深的哲学书。终于有一天发现,“人生的意义”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人活着就是意义,面对自己的真心,善待他人,保持幸福的生活,就是有意义。自己也觉得很浅薄,但这就是我的人生观,自此过得自怡自乐,非常幸福。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22 17:51
原帖由 如果 于 2007-7-22 14:56 发表
人总是要经过惑,才有悟。当初因为父亲过世,惑于人应该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埋头苦读哲学,过得相当痛苦,几乎几个月都是在图书馆里看那些艰深的哲学书。终于有一天发现,“人生的意义”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人活着就是意义,面对自己的真心,善待他人,保持幸福的生活,就是有意义。自己也觉得很浅薄,但这就是我的人生观,自此过得自怡自乐,非常幸福。


终于有一天发现,“人生的意义”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人活着就是意义,面对自己的真心,善待他人,保持幸福的生活,就是有意义。
作者: 有梦的日子    时间: 2007-7-22 18:08
越来越喜欢这个论坛了
心中影事万重重
化作佳人绝代容
恰似东山山上月
轻轻走出最高峰。
作者: ggao78    时间: 2007-7-25 19:09
晕死,这些书我好多都没有看过,这就是说我看得书还是太少了。怎么办啊?真是觉得自己太肤浅了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